这位大学生为何对高中母校“恨之入骨”?你有同感吗?

小萌(化名)过完暑假就是大二的学生了,在家里的这段时间,她一直想去初中的母校去看一看。考虑到学校正在放假,没有正当的理由;自己当年的那身校服已被校方淘汰更新,不能“蒙混过关”了,终未成行。看她对初中母校如此情深,禁不住问她为什么不想回才离校一年的高中母校去看一看呢。这个问题一提出来,不想一下子勾起了小萌“痛苦”的回忆:“一提那个学校,我恨的牙痒!”

这位大学生为何对高中母校“恨之入骨”?你有同感吗?

小萌就读的初中和高中都是当地的重点中学,但到高中后因为成绩的原因,她被分到普通班。小萌对此倒无所谓,但有一点却让她至今耿耿于怀:那就是普通班和尖子班学生缴费数额是一样的,教师职业水平有差异也可理解,可偏偏校方统一购买的复习资料往往先被尖子生们拿去,剩下的有多少算多少留给普通班,普通班学生远远不够人手一份,这种情况不是偶然,而是成了常态化……这样一来,本来就基础薄弱的普通班学生,连想通过“勤能补拙”的方式来强化习题练习的权利也被剥夺了,这让她怎能不恨?

这位大学生为何对高中母校“恨之入骨”?你有同感吗?

小雪(化名)也是刚从那家中学毕业,即将成为大一生的学生,她对此也深有体会。她当时被编入了实验班,她调侃说自己有一门课程成绩特别突出,因为这门课的任课老师“雷厉风行”,只要复习资料一到校,他“先下手为强”,总能为自己的学生抢到足够的学习资料!

这位大学生为何对高中母校“恨之入骨”?你有同感吗?

小雪还说了其他另外一件事:本校的实验班有两个,但她所在的这个班师资力量与另一个班没法比,据说是因为某个校领导的孩子在那个班级,所以优秀教师都被“倾斜”过去了。怎可见得?有例为证——说某教师讲课时听课的学生云里雾里,昏昏欲睡,因为该师总是把自己也绕进去出不来,会对着黑板自言自语半天;忽一日该师请假,由另一班老师替课,满座皆惊,鸦雀无声,学生皆叹曰:“胜学十年”。

这位大学生为何对高中母校“恨之入骨”?你有同感吗?

两名学子的“怨诉”让我也说不清心里是什么滋味儿。虽说世上没有绝对的公平,一个学校的优秀师资资源毕竟有限,合理分配不易,这暂且不论,但就复习资料被“盘剥”一事就很难服众——毕竟没到“洛阳纸贵”的境地呀,这样一件小事儿为什么就处理不好?从而成为一个学生“记恨母校”的心结所在?不是做不到,而是没想做,也许是里面包含着某种‘歧视’的成分吧。

朋友们对此有何想法?欢迎关注我并留言评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