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槽大會》第二季開播當晚點擊量破6000萬,伊能靜成功洗白

文丨秋葵

文娛價值官(ID:wenyujiazhiguan)解讀:

12月10日,《吐槽大會》第二季正式迴歸,開播當晚播放量就破6000萬,2小時就攀升綜藝話題榜第一。

時隔一年,還是熟悉的配方,內容卻更具新意。在保留第一季“吐槽”原汁原味的基礎上,表達方式更優化,笑點更密集、觀點更犀利。在引領全民“吐槽”這種解壓方式的同時,也在用“吐真”內核傳遞正向價值觀。

《吐槽大會》第二季開播當晚點擊量破6000萬,伊能靜成功洗白

一襲黃色蝴蝶連衣裙,不停說著“不叫我公主我不出場”的伊能靜,一出場就遭到眾人Diss。昔日性感又不失優雅的女神,這次卻畫風突變。

“為什麼你可以懟我,我不可以懟你,這是什麼道理?”和嘉賓懟得不亦樂乎的伊能靜,周身都散發著霸氣的女王氣質,這種直率的性格不僅讓她最真實的一面展露無疑,也讓人看到了她的機智和幽默。

12月10日騰訊視頻上線開播的《吐槽大會》第二季,第一期就用伊能靜Hold住全場,繼續把明星拉下神壇。

《吐槽大會》第二季開播當晚點擊量破6000萬,伊能靜成功洗白

在這個娛樂大時代,不吐槽別人和不被別人吐槽的人,幾乎不存在。騰訊視頻《吐槽大會》第一季的火爆不僅帶火了喜劇脫口秀這一節目類型,更捧紅了李誕和池子兩位綜藝新秀。如今,《吐槽大會》第二季在延續第一季幽默犀利的同時,也在解放思想,繼續製造著語言狂歡。

把網絡時代特有的“吐槽文化”寫成段子,根據發言嘉賓的個人風格進行深度創作,抓住主咖及嘉賓的幾個吐槽點,由嘉賓、主咖輪流互懟揭短,平均19秒抖一個包袱,《吐槽大會》第二季再掀脫口秀網綜熱潮。這種火爆又不失深刻,犀利又不失優雅的“互懟”和“自嘲”,開創了一種流行的全民解壓方式,傳遞著包容、多元和正向的價值觀。

平均19秒抖一個包袱

當“老少女”伊能靜遇到“著名母親”胡可,當曾經的“綜藝一哥”吳宗憲遇上內地老牌主持戴軍,公主病、缺少代表作、和周杰倫的決裂以及萬年不變的《阿蓮》……每個嘉賓最具代表性的“槽點”都被挑出來了,毫無保留呈現在觀眾面前。連久經沙場的綜藝大哥吳宗憲,一上臺都大叫:“這個節目太恐怖啦。”

剛剛上線的《吐槽大會》第二季第一期,明星嘉賓就在節目中呈現出了十分精彩的吐槽對決,每位嘉賓層出不窮的段子和妙語連珠的吐槽,不負19秒一個笑點的盛名。這些平常或優雅或嚴肅或知性的藝人,在喜劇脫口秀的舞臺上面對口才與風度的雙重考驗,都交出了一份令人滿意的答案。

從昨晚開播的首期內容看,依舊是以風趣的吐槽為切入點,每一期節目邀請一位話題名人,讓他們接受吐槽和自嘲,並從他人對自己的點評中反思自我。全程毫無尿點,內容連貫流暢,笑點頻頻,每個段子都極具新意。

“其實都沒有什麼惡意,也沒有什麼流行,就是大家笑得出來,開心就好。”張紹剛,這位被李晨戲稱人生最重要的三件事是 “一起扛過槍,一起同過窗,一起懟過張紹剛”的主持人,從第一季到第二季被懟成了流行趨勢。對於第二季,張紹剛爆料,為了保持19秒一個笑點的神話,團隊的每一個人都非常努力。

這種對於笑點神話的執著和苛刻,在第一期節目裡有了明顯體現,伊能靜“裝嫩”、“整容”、“夫妻不恩愛”等各種辛辣問題,蔡國慶、戴軍萬年不變的代表曲,吳宗憲看走眼過早賣掉了公司和周杰倫,都被嘉賓信手拈來,段子與幽默感提升了不少,嘉賓們吐槽起來更順暢也更貼近人物,頻頻戳中大家笑點。

《吐槽大會》第二季開播當晚點擊量破6000萬,伊能靜成功洗白

事實上,除了段子和笑點的升級,第二季中,除固有的明星嘉賓外,主咖和副咖也都進行了全面升級,主咖圈層的擴展,不再侷限於傳統演藝明星,會拓展到體育界、音樂界、網紅界等更為廣闊的社會各界。接下來,應該還會有國足隊員加入吐槽大軍,帶來的化學反應會更強烈。

優雅的吐槽,巧妙的調侃

漸入佳境的《吐槽大會》給了觀眾用另一種視角來看待明星的機會。以往,明星都是高高在上接受大眾的崇拜,而它卻將明星推上“吐槽臺”,接受嘉賓和網友的吐槽和調侃。這種顛覆式的價值表現,讓看慣了“互捧”明星訪談類節目的觀眾,簡直看見了一片新天地。

時代在變,微博等社交網絡的出現,拉近了明星與粉絲的距離,五花八門的挑戰類真人秀,讓明星跳出了以往被重重保護的狀態,展現出更生活化的一面。有些明星甚至變成了段子手,時不時自曝其短,幽上自己一默,人氣反而更高。用《吐槽大會》嘉賓蔡國慶的話說,“這是一種巨大的轉化”。

不過,《吐槽大會》給明星提供了一個好機會,同時也帶來了一個更大的挑戰,這是多數明星都沒經歷過的一種表達方式。“不僅要直面別人的吐槽,還要說些自嘲的段子。自己懟自己,其實挺難的。”不過,真正來到節目中,這種幽默和坦誠讓蔡國慶等嘉賓很快適應並開始享受了。

其實,這種吐槽就類似相聲裡逗哏對捧哏的一種善意調侃,明星被不傷大雅地冒犯,也能讓觀眾在內心獲得愉悅,而且,《吐槽大會》裡的“冒犯”是巧妙的。第二季第一期節目中,因感性、直爽遭到部分網友質疑的伊能靜毫不示弱,宣稱“這就是我,我不會為任何人改變”。張紹剛隔空對話老搭檔撒貝寧,稱自己“為了不被撒貝寧頂替,摔折了腿上位”。這些看似毒舌火辣,卻不逾底線,反倒是對外界質疑的一種調侃和回應,一箭雙鵰。

《吐槽大會》第二季開播當晚點擊量破6000萬,伊能靜成功洗白

無論是副咖蔡國慶、吳宗憲、胡可、戴軍等人,還是主咖伊能靜,雙方的吐槽有所節制卻不失幽默。被數落的明星嘉賓儘管有些窘態,但氣氛相當歡樂,而且他們還有機會最後挨個回擊,就像伊能靜主動出擊,“質疑”胡可與沙溢在鏡頭前“表演”恩愛,機智吐槽贏得全場爆笑,手法語言非常巧妙,絲毫不會氣急敗壞。

如何在“純幽默式吐槽”跟“冒犯”之間把握好一個平衡,對主創和製作團隊來說確實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第二季中的“槽點”明顯更犀利巧妙,但都是在嘉賓的舒適範圍之內。每期節目的前期創作其實會花費大量的時間,找到每位嘉賓身上的特性槽點、討論舒適範圍以及反覆修改演講稿。每一個讓人拍案叫絕的吐槽背後,其實是量體裁衣式的創作和打磨。

爆款背後的文化自信與創新

無論是創意、模式、嘉賓、段子還是技巧、搭配等等,《吐槽大會》確實有四兩撥千斤之效,追隨者眾。一檔網綜不到兩季就呈現爆款氣質,《吐槽大會》成功的背後,還是得益於對流行文化的把握和創新。

《吐槽大會》第一季代表著Stand-up Comedy在國內的興起,作為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吐槽大會》將這種在中國還比較新興的文化,結合中國觀眾的文化和語言習慣進行本土化改造,傳輸給年輕人,並藉由他們帶向了更廣闊的群體。

而《吐槽大會》之所以會受到年輕人的歡迎,與時下流行的“自黑”、“吐槽”和“幽默”的標籤息息相關。比起說教模式和心靈雞湯,《吐槽大會》這種“自嘲”模式更受年輕人喜愛。和第一季相比,第二季節目正在把Stand-up Comedy這種新的喜劇思維和文化模式更深地根植在中國現代飛速發展的土壤中,讓這種模式更適合中國年輕人口味並日趨成熟。

當下的中國年輕人,自信並且充滿闖勁,但也揹負著比父輩更大的工作壓力和競爭壓力。《吐槽大會》在話題上更傾向當下最火、熱議度最高的話題,引領年輕觀眾熱衷表達觀點,勇於自嘲,解剖自己最真實最“醜”的一面,在坦然嬉笑中,其實也是對各種壓力的一種良性釋放。

從第一季到第二季,《吐槽大會》用年輕化的語態來包裹喜劇內核,這種文化創新既滿足了喜劇綜藝的剛需,又符合當下年輕人求新、求異的節目需求。其“吐真”的內核,繼續向更多人傳達節目的正向價值觀。雖名為吐槽,氣質卻風趣而優雅,氛圍輕鬆而別緻,第二季再掀脫口秀網綜熱潮的同時,也在爆款網綜節目內容及形式的探索,與觀眾建立新的價值連接方面,做出了有益的嘗試。

《吐槽大會》第二季開播當晚點擊量破6000萬,伊能靜成功洗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