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何順治帝墓成了清朝唯一沒有被盜的陵墓?

donglei1097


提問是錯誤的,嚴謹的說是“清東陵中,順治帝孝陵是唯一沒有被盜的”。



最著名的盜墓事件是1928年孫殿英盜掘乾隆墓和慈禧墓,這兩位都是喜歡奢華的領導,陪葬品很多。當時孫殿英以軍隊訓練為名,將部隊安置在東陵,夜半三更去挖墳。但實際上涉及範圍更大的一次盜墓是發生在1945年,一幫人明目張膽的挖掘,整個清東陵皇帝后妃幾乎無一倖免。僅有幸運兒就是順治帝了。


分析其原因:一是順治孝陵規模比較大,如果找不到入口,靠人工很難挖掘。二是早期為火葬,且在康熙帝給親爹寫的碑文中記錄說薄葬,幾乎沒有值錢的陪葬品。於是對於盜墓賊來說,性價比不高。

除了清東陵,在河北易縣還有清西陵,葬雍正、嘉慶、道光、光緒,只有光緒崇陵被盜了。在瀋陽的努爾哈赤和皇太極陵墓也沒有被盜記錄。

歷代皇陵中,明陵是保存最好的。清代入關後,宣佈保護明陵,個別還有修繕。雖然經歷幾百年荒蕪很多,但主體格局都在。南京孝陵及明十三陵距離市區很近,且地宮深、墓區大,盜墓賊很難下手。當然朱翊鈞是個倒黴蛋。


幾葦渡


明朝兩處陵,一處孝陵,一處明十三陵。而清朝怪事,三處陵,一處關外,兩處關內。之所以多出一處,原因在妖孽反常的雍正身上。



從順治起,清朝皇帝都是葬在清東陵,可雍正反常,他自創清西陵,頭痛的乾隆想出了“輪流”的辦法。

所以應當說順治的孝陵是清東陵唯一沒有被盜的陵墓,清西陵唯一被盜的是光緒的崇陵。眾多陵墓中,孝莊的昭西陵也反常,按道理該和皇太極合葬關外,各種原因疊加,被迫停靈,雍正把她葬在了清東陵旁。

〈清東陵陵墓分佈圖,順治的是孝陵〉


一座皇陵陵墓是否被盜,主要兩個原因,一是珠寶物,二是盜墓的難易度。

第二個原因對清孝陵來說,不存在,康熙乾隆的也被盜了,順治的還會堅挺?因此,主要原因還在珠寶物上,在墓碑上,康熙說道:“山陵不崇飾,不藏金玉寶器。”也就是“我父親崇尚節儉,墓中除了三個骨灰罈,沒有任何珠寶物。”

說白了,盜墓界知道那裡沒啥值錢的東西,挖了也白挖,索性不挖。順治作為入關第一位皇帝,喪葬上沿襲滿族傳統習俗,加上順治特地叮囑過,火葬又不厚葬。所以裡面還真沒有什麼珠寶物,康熙的話還真名副其實。



此外,順治皇帝的死一直都是一個謎,官方說他病逝,可他是否出家去了?是否清孝陵是衣冠冢?

種種原因疊加,這才讓清孝陵沒被盜。清朝皇陵的最肥,還得數乾隆和慈禧,孫殿英當年可是運了很多車。


非常茴香豆


首先,清東陵被孫殿英盜的只有兩個,一個是乾隆帝的裕陵,二是慈禧太后的定東陵。當時孫殿英還想盜康熙帝的,結果積水太多,所以最後放棄了。


而孫殿英為何只挖了乾隆帝的墓,而沒有動其他幾位帝王的呢,要知道清東陵裡埋了清朝五位皇帝。盜了乾隆墓是因為天下人都知道乾隆帝生活奢侈,一生收藏寶貝文玩無數,而且乾隆在位期間,正值大清最巔峰時期,經濟政治文化都達到了巔峰。所以孫殿英等就挑乾隆帝裕陵下手。

而其他幾位皇帝相比於乾隆帝,就遜色許多,而裕陵打開,確實也沒有讓孫殿英失望。而順治皇帝的陵墓,民間素有順治出家的說法,民間傳說,順治帝根本沒有葬在東陵,其陵墓不過是皇室為了掩人耳目,堵住天下人的嘴而建的。況且即使順治皇帝沒有出家為僧,以順治帝在位期間,天下初定,清軍入關不久,其陪葬品肯定也不會有多少,



所以還是盜裕陵最好。而且當時孫殿英以軍事演習,佔領東陵,媒體也有一定的風聲,迫於輿論壓力,孫殿英在盜完裕陵和定東陵,就趕緊撤兵了。媒體壓力也算是救了其他幾位帝王的陵墓。


皇帝就是朕


其他回答方向都歪了,一說起清朝陵墓被盜,好像就只有孫殿英一個人幹過,實際上幾百年來,清朝陵墓(包括清東陵和清西陵)曾有無數大小盜墓賊光顧,幾乎所有皇陵都沒逃過被盜的命運,順治帝陵墓是唯一倖免的,秘密就隱藏在陵墓前的一面石碑中。

順治帝是滿清入關後的第一位皇帝,他死後被葬在清東陵(孝陵),也是清東陵埋葬的第一個皇帝,與其他皇帝價值連城的陪葬品相比,他的作風堪稱特立獨行。

順治帝的陵墓是他兒子康熙給建的。建好後,康熙帝在孝陵牌樓旁立了一塊石碑,石碑上用滿、漢兩種文字高度褒揚了順治的輝煌成績,最後刻有如下15個字:

“皇考遺命,山陵不崇飾,不藏金玉寶器。”這句話是啥意思?就是說按照先帝遺詔,我老爸的陵墓一切從簡,沒有陪葬金銀珠寶、月光寶盒之類的值錢東西,偷也是白偷,你們就別打擾他老人家清修啦!

問題是,盜墓賊不是傻子,這種“此地無銀三百兩”的把戲誰會相信?

光靠這15個字當然起不到防盜作用,可順治確實是真的很節儉。他生前就以生活簡樸,不喜奢華著稱,死後要求葬禮從簡是很可信的。

民間也有傳聞說,順治出家當了和尚,根本就沒葬在清東陵,自然沒有什麼陪葬品,孝陵根本就是一座空空如也的陵墓,跟其他陵墓極盡奢華的陪葬品形成鮮明對比。

既然官方和民間都有說法,盜墓賊自然不會浪費時間去掘一個毫無油水的孝陵。

生前節儉,死後清靜,300餘年後完好如初,這或許就是順治一生節儉的回報吧!

我是專注歷史文化的狄飛驚,歡迎關注我!


狄飛驚


此問題有極大的謬誤,清代入關後的陵墓分為兩處,一個是位於河北易縣境內的清西陵,裡面埋葬了四位皇帝(雍正帝的泰陵,嘉慶帝的昌陵,道光帝的慕陵,光緒帝的崇陵)一個是位於河北唐山馬蘭峪的清東陵,這個陵園內埋葬了五位皇帝(順治帝的孝陵,康熙帝的景陵,乾隆帝的裕陵,咸豐帝的定陵,同治帝的惠陵)以及清末最為有名的慈禧皇太后的定東陵。當年孫殿英駐守在了清東陵地界,所以他只在清東陵內行兇作惡,盜挖了乾隆的裕陵和慈禧的定東陵,其他的陵墓由於各種原因沒有盜掘。

在孫殿英之後,康熙的裕陵,同治的惠陵,咸豐的定陵都被土匪盜掘了,偌大的一個清東陵內,確實只剩下順治的清孝陵免於賊手,這個是有原因的,因為順治是大清朝第一個入關後的皇帝,那個時候滿人還是堅持傳統的火葬,所以順治在死後,其屍體在北京景山火化後才被入葬在了匆匆修好的清孝陵,這個時候的大清朝還是孱弱,順治的陵寢由於木料奇缺,還是拆的明朝的一個道觀大殿才得以修建完成,而且最開始滿人入葬的傳統也不實行厚葬陪葬的制度,所以順治的地宮內不會有什麼值錢的寶貝,這個便是順治清孝陵能躲過數次盜匪們的主要原因。

既然提問者提到了孫殿英,在這裡多說兩句他的後話,當他盜陵墓的事發之後,被當時的國民政府帶到了法庭審問,他自己在法庭上曾經辯解道:滿清不是好東西,他們殺了我祖輩三代,我這是為我祖宗報仇雪恨,老孫(孫中山)帶領大傢伙革了清政府的命,老馮(馮玉祥)革了溥儀的命,把他從故宮裡趕了出去,我孫殿英沒啥本事,只有革這滿清死人的命了,不管你們咋說,我覺得我幹這事對得起我的祖宗,對得起咱大漢的同胞們。而且我幹這事也是學習滿清,他們當年弄這個文字獄,多少漢人的大學者死了都被開棺鞭屍,我這是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而且滿清一直搜刮我大漢民脂民膏三百年,我挖他們的墳,就是為了通天下財貨,收運轉之利,我自己沒得什麼好處,大部分都上交國庫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