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古渡:大河文明的山西图腾

黄河古渡:大河文明的山西图腾

黄河一进入山西就气象万千起来,吕梁山西侧,山与河相唱相和,一个个险关要塞雄踞山巅、俯瞰大河。天桥峡水寨,禹门口听涛,石门兀立只不过是这条桀骜不驯的大河小试牛刀的作品而已。壶口上下,任由巨流滚滚,惊涛拍岸,千百年从容过渡。耸动海内富甲天下的晋商偏偏在黄河这条血脉上,标注了一个个华夏文明的图腾——黄河古渡。

黄河造就了渡口,渡口带活了大河。

三晋南北诸渡,既是历代漕运的重要码头,同时也浸濡着古老文化的润泽,秦时明月汉时关阙,唐代风华两宋风流,喧腾的古渡,至今还残留着华夏文明进程的吉光片羽,西口古渡、黑峪口渡、碛口渡、蒲津渡、风陵渡、大禹渡、茅津渡,这一个个渡口本身,就是文明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而藉此开发的黄河古渡旅游,越来越受世人欢迎。

蒲津渡

蒲津渡位于永济市西约13公里处,为唐至明朝的遗址。蒲津渡是历史上的著名古渡口,自古以来就是秦晋之交通要冲,历史上有很多朝代在这儿修造过浮桥。

蒲津渡是一处具有丰富遗存的大型遗址,也是我国第一次发掘的大型渡口遗址,它展现了我国古代桥梁交通、黄河治理、冶铸技术等各方面的科技成就,也直观地揭示出黄河泥沙淤积、河水升高、河岸后退的变迁过程。蒲津渡遗址的发掘,尤其是开元铁牛、铁人等物的出土,对研究唐代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以及我国桥梁史、冶炼铸造工艺、黄河故道的变迁、水文等,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和作用。

今天,战争和古老的蒲州城已经远去了。就在蒲津渡不远处,矗立起一座新的鹳雀楼。诗人王之涣曾经就在鹳雀楼上,吟出千古名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西口古渡

西口源于河曲人走西口,也叫走口外,河曲人到内蒙古一带生存。因为到内蒙古只有那一个渡口,从古时候流传下来,现在人就称作西口古渡。渡口位于河曲县城水西门和内长城之外,黄河东岸之上。沿岸巨石垒砌,顺河而下百余米长。河面宽约3里,彼岸右是内蒙古准格尔旗大口渡,左是陕西省府谷县之大汕渡。西口古渡本名水西门渡口,历史上可追溯至汉。

据记载,宋庆历年间曾设榷场,直接与契丹、辽、夏进行通商贸易活动,为时所重,极为繁华。作为走西口的历史遗存,现在的西口古渡焕然一新,草坪清绿、松柏吐翠、花儿娇艳、芳香四溢。漫步在西口古渡,耳边不时传来山西民歌——想亲亲想的额手腕腕软,呀呼嗨……

风陵渡

风陵渡位于芮城县城西南43公里处,古称风陵关或风陵津。风陵渡是黄河大曲处一个非常重要的渡口,自古以来就是晋、秦、豫三省交通要津。春秋时期著名的泛舟之役,秦国运粮船队经渭河即由此入黄河而北上晋都,历史上又称秦输晋粟。

风陵渡的景观是举世闻名。黄河在此由北向东拐了一个九十度的大弯向东奔向大海。河床开阔,洪涛金波,一望无际。西为潼关,东是中条山,重关危峡,景色秀丽而壮观。传说风陵渡之名源于附近的风后陵,轩辕黄帝和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黄帝大臣风后与蚩尤作战被杀而埋葬于此,后来建有风后陵,久而久之其上的津渡也便命名为风陵渡。登上高耸的凤凰嘴土岗极目远眺,俯视大河,气势澎湃、气象万千。

碛口渡

碛口渡位于临县城西南48公里的湫水河入黄河河口处,西与陕西省吴堡县丁家湾隔河相望。该渡口自古就有木船摆渡,清乾隆年间,始有居民在此定居,并逐步发展为拥有200家商号的商业集镇,渡口也随之成为沿河两岸以至于西至宁陕等地区的商品转运码头。

那时候,“走西口”的晋商在内蒙古包头一带买卖的商品,运回晋中,走的就是黄河边的碛口渡,商船沿黄河顺流而下,到达碛口后,卸船装车,翻越吕梁山,运回晋中。

现今,黄河干线公路滨河傍镇而过,那些晋商的后裔们,继续生活在先祖留下的古宅里,悠闲而淡然地生活着,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采风、体验。曾经商船繁华的碛口渡,又繁华起了旅游的船只。

茅津渡

茅津渡位于平陆县城以南4公里处的黄河北岸,南岸为三门峡市湖滨区会兴镇。历史上曾名陕津渡、茅城渡、会兴渡,因古代茅族居此而得名,茅津渡地形险要,历史悠久,是沟通晋豫两省的交通要津,也是万里黄河上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渡口,与风陵渡、大禹渡并称为黄河三大古渡,有“铁码头”之称。

“茅津晚渡”是平陆县的八景之一,每当夏秋季节,夕阳斜照在广阔的河面上,霞光万道,金波闪闪,帆影连天,青山夹岸,绿树倒映,呈现出一片秀丽壮观的景色。凡经此晚渡者无不称颂叫绝。尤其三门峡大坝建成之后,每年初春蓄水发电期间,大坝以上形成一个广阔的湖面,千顷碧波浩浩荡荡,大船小艇来往如梭。

黑峪口渡

黑峪口渡位于兴县城西25公里处的黑峪口村,为晋陕通衢,军事要地。早在明末清初即为水旱码头,是黄河两岸的重要物资集散地。1936年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在此强渡入晋,1940年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120师进驻兴县,兴县成为晋绥边区的军事、政治心脏,抗战期间黑峪口自然成为沟通晋绥与陕甘宁边区往来和储运战略物资的重要渡口。

据黑峪口的老人们回忆,当年黑峪口在最繁盛的时候,全村人口达到2000多人,组成十分驳杂,有晋中的商家,有北路的船家,还有来自南方的行商,甚至北京人、内蒙古人、山东人也穿过吕梁山的崎岖山路来到这里,五方杂处,方言不同。

与其他渡口不同的是,船工们喊着号子将船靠近岸来,灌进耳朵里的,除了商家吆五喝六的喧闹,还有学子们的琅琅书声。兴县的渡口不仅以物资流通而闻名远近,而且因为兴学办学而名垂后世。

大禹渡

大禹渡黄河风景游览区位于芮城县城东南12公里的黄河岸边,是一处集精美绝仑的黄河文化、古典古迹的大禹文化、底蕴深厚的佛教文化、现代技术的水利文化为一体的游览胜地。相传大禹受舜之命率众治水来到此处,连续治水13年,三过家门无遐一顾,后人为大禹的精神和功德所深深敬仰,就把此地称为“大禹渡”。从古至今,万里黄河两岸以大禹冠名的千年古渡仅此一处。

这里山清水秀,景色媚人。古老的合林寺,巍峨的禹王大殿,香烟缭绕的观音庙,高大的水官大禹和圣水观音神像,反映上世纪中国水利发展时代缩影的宏大的引黄高灌工程,豪华舒适别具享受特色的黄河游气垫客船,以及有大禹渡标志之称的数千年神柏,景区内各种观赏游乐设施,深深地吸引着每一位游人。(王少斐 李佳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