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大侠被人活捉后酷刑都不怕为何会害怕被人剃毛?

慕思成


因为剃头(髡)是一种侮辱性的刑法。

髡【kūn】是古代的一种专属刑法,《说文》:髡,剃发也。

上古时有五种刑法:墨(也叫黥,脸上刺字涂墨)、劓(割鼻子)、刖(砍脚)、宫(割生殖器)、大辟(死刑)。到了西周,王侯犯了宫刑,就会以髡刑代替,为的是保留王室血脉传承。

这便是髡刑的起源。

因为这种侮辱性的刑法出现,间接影响了中原人对四夷的看法。当时的四夷文化欠发达,中原人瞧不起他们,顺带鄙视他们的风俗,其中就有披发、纹身、黥面、髡首等习惯,认为这些习惯是野蛮不开化的表现。

周公制定周礼,将中原王朝的礼仪体制化,其中就包括了服饰仪表,男子蓄发束发,成为礼仪标准。短发剃发不束发的都是奴隶或者罪犯,正常人肯定不会剃发。

到了西汉,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学说成了官方学问,儒家推崇周礼,周礼审美必然成为社会的主流审美。而且儒家还将这种审美拔高,和儒家推崇的“孝”结合,就出现了:“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孝经 · 开宗明义章》)

至此剃发和不孝彻底挂钩,中国历朝历代又极其推崇“孝治天下”,成为一种政治正确,不孝和谋反是同等罪过,所以古人才极度看重剃发(清朝除外)。

西汉之后虽然废除了肉刑,但是髡刑的影响却没有消失。居高位者不便于惩罚,但是又要表现出对法规的尊重,就出现了曹操“马惊踏麦割发代首”的事例。

当然古人不是完全不理发,但是绝对不会剃成秃子(自然秃除外)或者剃掉大部分头发。南北朝时期,佛教空前发展,和尚剃头,当时人称和尚为“髡人”,实际是一种嘲笑,认为和尚出家,是一种不孝。

顺治二年(公元1645年)6月15日多尔衮再发剃发令:“全国官民,京城内外限十日,直隶及各省地方以布文到日亦限十日,全部剃发。”

实际就是改变中原的文化习俗,彻底消除汉人的文化记忆,让中原王朝彻底臣服的手段。


没溜冷知识


夏朝初期首次出现规范化的刑事处罚,统称为上古五刑,分别为:墨、劓、刖、宫、大辟。“ 墨”就是在罪犯面部、耳后、颈项、手臂上刺刻后涂墨水,和早期的土法纹身是一个道理,现在许多人以纹身为美,殊不知这在古代是一种刑罚。“劓”就是把鼻子割掉,商鞅变法的时候秦孝公的哥哥赢虔因教导太子无方,被商鞅处以“劓”刑,他对商鞅极度记恨,秦孝公死后商鞅被车裂,根因就在这。“刖”就是砍掉脚,这个就不多说了,“宫”刑大家都懂,司马迁就栽栽在这。而“大辟”就是终极刑罚:处死。

上古五刑施行以后,效果显著,但其中的“宫刑”威力太大,普通百姓无所谓,贵族子弟受了宫刑,对财产爵位继承权造成了一定的困扰,于是到了周朝,有关单位创造出一种新的刑罚代替“宫刑”,这就是髡刑(kun,第一声)。

髡刑就是剃光犯人的头发和胡须,古人与现代人不同,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也,孝之始也!剃头剃胡子比杀人还严重。东晋时期佛教东来,一些人皈依佛门把头发剃光,被社会严重鄙视,和尚尼姑最初也被称为“髡人”。

《三国演义》中记载曹操因部下的马踏了百姓麦苗割掉头发的故事,就是髡刑的一种体现,而他被马超追杀割须弃袍更是一种极端的保命手段,后人看的不明所以,在当时可谓严重的人格羞辱。

中华民族历史上最严重的髡刑莫过于满清入关,当年多尔衮强迫汉人“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打破了中原人几千年的传统,羞辱了整个汉民族。提出这一建议的孙之獬被老家人五花大绑示众街市,人们在他身上遍刺针孔,插上毛发,以惩罚其献媚清廷残害同胞的罪行,然后斩首市曹,暴尸通衢。

髡刑并非中国独有,二战结束后,欧洲占领区的百姓用剃光头发的方式来羞辱那些投降德国的女人,也可以看做髡刑的一种表现。

时至今日,剃头刮胡子早以变得稀松平常,髡刑不仅不再被提及,就连“髡”字认识的人也极少,不能不说是文明的一大进步。



日慕乡关


在古代,剃毛是一种非常羞耻的事情,是一种极其可怕的酷刑,极大程度上的羞辱受刑人


剃毛并不全是指的把人的头发剃光,而是将人身上的毛,如腋毛,阴毛,胸毛,腿毛,嘴边的胡子等。

大侠们之所以不怕酷刑而害怕被人剃毛是因为要受这个刑罚的时候,身上的衣服裤子会被人脱光,手脚被人用铁链锁住,任由他人将他身上的毛剃光。

审讯者会根据受刑人身上的特性,比如哪里毛比较多就从那边开始剃,通常是从下体开始,从下往上,直到受刑人说出他想要的答案。被剃毛的地方很难再长出来,这也是让那些大侠非常害怕的地方


用户175289425


不只有大侠怕被剃毛,而是整个古代的汉人都怕被剃毛。

《孝经》:"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这句话相信大家都听到过,古代人对毛发以及衣冠服饰尤为重视,汉人在成年之后,不可以随便剃发,他们都要将头发盘起来,然而满洲人就喜欢将毛发剃掉,只留下一小撮,因此顺治入关后,颁布“剃头令”,要求所有汉人在十日之内将头发剃掉,也不是完全剃掉,而是和满洲人一样,只在后脑勺留下一撮毛发。

一时间所有汉人高呼:“宁为束发鬼,不做剃头人!”

由此可以看出汉人对毛发的重视程度,那是看的比命还要重要的,所以像题主问的大侠,他们不怕被杀,但是就怕受到侮辱。因为剃掉他们的毛发就是对他们最大的侮辱,简直必死还难受。

古代大侠也从小接受仪表礼仪,在他们年纪很小的时候,就已经知道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道理,等到他们成年之后,头发扎起来,这也是古代所有男子最基本的礼仪,其中自然也包括所谓的大侠。

(强迫汉人剃头发)

早在周朝时期,就有一种刑法就是将犯人的头发和胡须全部剃掉,这种刑法位列上古五刑之一,只是专门处罚那些态度坚硬的人们,因为这种刑法就是对汉人人格的一种侮辱。

这一做法一直到东汉末年都还有这种刑法,就是为了让这些罪犯难堪。

到了清朝又开始流行起来,因为他们知道这是汉人的软弱之处,他们在抓到汉人之后,先是用酷刑不断的审讯,但是发现没有丝毫成效。

(剃发易服)

因此他们想到这个办法,这些大侠不是嘴硬吗?我们就想办法侮辱他们,第一个就是将他们身体上的毛发给全部去掉,让这些人即使出狱也不好意识见外人。

大侠们听闻之后有的投诚有的自杀,因为他们认为没有毛发不仅仅是难堪,更是不孝顺的体现,愧对父母。其实剃毛这种事不仅仅发生在我们国家,在近代,也就是德国将犹太人的头发全部剃掉,尤其是女子,给她们剃的坑坑洼洼,很多犹太女子因此自杀身亡。

所以也就有了题主所问的古代大侠为何不怕酷刑只怕剃毛,这里的剃毛大多是指剃掉大侠的毛发,这样他们就无脸见人了。

如果还了解不到毛发在古代对汉人的重要性,看看“江阴十日”、“嘉定三屠”就知道了,这里面全是不愿意被剃掉毛发的汉人,与满清作斗争而被屠杀殆尽的“大侠”。


羽评郡主


古人认为身体的任何部位,包括毛发都是父母赐予的,不可遗弃。三国里曹操因踩踏青苗而割须代首,许褚眼睛中箭拔出淡之都是这种思想的体现,作为武林豪杰,更是注重形象和脸面,当然头可断,须发不可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