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小学就寄宿,对孩子好吗?

奇葩史说


我非常反对小学生寄宿。

暑假里,孩子们组织英文戏剧表演,有机会接触到更多家长和同学。孩子的同年级女生,个子很高,容颜清秀,但不苟言笑,喜欢独坐。有她台词的时候,也只是读读而已,面部表情比较僵硬。

休息时,孩子时不时跑到身边说上几句。那个孩子妈妈说:“看你的孩子和你多亲密。”她说孩子不愿意和她沟通,啥事都自己做主,很多事情都是过后听其他家长谈起才知道。我试探着问:“孩子是不是从小就住校呢?”她惊讶地看着我说:“你怎么看出来的?”

从小住校的孩子,缺少和父母耳鬓厮磨的沟通,活泼好动的年龄就开始住校,孩子一直生活在小心翼翼、谨小慎微的状态下,情绪得不到放松,很容易形成敏感多疑、紧张自责的性格。从孩子情感发育的角度,我非常反对小学生住校。

很多家长看到的是住校的小学生生活独立、自主性比较强,其实这种独立、自主多半是在威胁、高压的状态下建立起来的,而不是通过生活实践探索总结出来的。这样的孩子如果离开住校的环境,很可能变得更加放纵和自我,更愿意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状态。而这种状态放到成年,是不是有点可怕呢?

如果家里条件允许,尽量不要在需要父母陪伴的童年,将孩子送到寄宿制学校。有人说:父母和子女是一个渐行渐远的旅程。但一切,需要顺其自然,过早的分离和过晚的放手都不合适。


入青0601


我就遇到过两个这种家长:从小学开始,就将孩子送去了寄宿学校。

这两个家长跟我住同一个小区,两个家庭的孩子都是小女孩,一个孩子的父母在做生意,家庭条件比较好;一个孩子的父母在医院工作,工作比较稳定。这两个家庭把孩子送去了同一个寄宿学校:算得上是我们这个地方数一数二的私立寄宿制小学。

有一次遇到了前一个小女孩的爷爷,爷爷说孙女在学校很乖,成绩也很好,习惯也好,每个周末回家;

带我家小宝去医院打疫苗的时候,问起了医生家的孩子在学校的情况,医生说:孩子在学校很好,那里的老师也很负责任,平时孩子不回家,自己的时间比较自由,假期的时候,学校会发假期安排表,要求学生按照要求去做,觉得这个学校很好。

两个家长无一例外都觉得寄宿制学校不但减轻了家庭的负担,更有利于孩子学习习惯的培养,对寄宿制学校评价很高。

现在的寄宿制学校一般都属于私立学校,收费贵,对学生的要求严格,因为要根据学生的成绩来提高知名度,以便招收更多的学生,私立学校的学生压力大,这也是公认的。但是这种寄宿制的管理,学校是否有重视对学生心理健康的辅导,我们不得而知。希望送孩子去寄宿制学校的家长,更应该多关心孩子的成长,随时关注孩子的心里变化。


成长为自己


上小学的时候,孩子才七岁,不建议家长给孩子选择寄宿制的学校。

建立紧密的亲子联系,有助于孩子成长。

首先,很多人认为,0到3岁是亲子依恋关系形成的关键时期,孩子三岁以后,渐渐的脱离了跟妈妈的共生关系,孩子开始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思想。

但实际上,孩子三岁以后,是家长跟孩子建立紧密的亲子关系非常重要的时期,因为这个时期的亲子关系建立,会影响孩子的一生。这个时期,孩子不仅仅是为了生存,所以依附于家长,而是孩子真正从心理上、情感上依赖于家长,所以这个阶段非常重要。

离开了父母,没有家长的陪伴,孩子什么事情都必须自己做。自然也没有机会跟家长建立亲密的亲子关系。然而,如果孩子跟家长之间的亲密关系不够紧密,很有可能造成孩子青春期的叛逆。当孩子进入青春期,家长很可能束手无策。

这是因为,每个人都会在乎自己身边重要的人所说的话。但是,家长没有一直陪在孩子身边,对孩子的影响力削弱了。

孩子心理发展的需求。

而当孩子上小学的时候,由于所接触的环境跟幼儿园时期有了很大的不同,承担的责任、课业的压力,都变得更加沉重。面临这种转换,孩子却离开了父母,他要承受的压力就会更大。

如果这个时候家长为孩子选择寄宿制的学校,就相当于,孩子必须全都要靠自己,对于一个七岁的孩子,要承受这样的心理压力、现实压力,都会比较吃力。而这个时期,孩子对于情感的认识并没有那么深刻,很多心里压力只能压抑起来。对孩子的心理成长,并没有什么好处。

在长期高压的情况下,孩子有可能表现得很温顺、很乖巧,但压力积累到一定程度,孩子有可能会爆发。

孩子在寄宿制学校,跟家长长期分离,造成完全不清楚孩子的心理发生了什么样的事情,当孩子真正出现问题的时候,没有办法真正帮助孩子。如果没有建立更好的亲子关系,孩子跟家长之间没有信任感,更加不愿意把自己的问题告诉家长。

建议。

孩子从小就上寄宿制的学校,很多事情都要自己做,对于孩子的独立能力,动手能力肯定会有一定的提升,是有好处的。

但是相对于孩子的心理发展,个性成长,以及与家长之间的亲子关系建立,这些更重要的事情来说,反而是不利的。在小学的时候,就为孩子选择寄宿制的学校,有点得不偿失。

如果真的要给孩子上寄宿制的学校,建议孩子度过了青春期,上高中的时候再送。

这时候孩子的自理能力、情绪管理能力等等已经成长了,完全可以自己照顾好自己。

其次,孩子跟家长之间的亲密关系已经建立完成,当孩子真的出现什么问题的时候,家长在孩子心里是有分量的,家长教育孩子或者引导孩子都更有力量。

另外,高中的课业压力比较大,寄宿制的学校相对干扰比较少。


作者:舒心(Annie妈妈育儿),情绪教练、正面管教讲师、高级儿童情商指导师、儿童财商讲师。欢迎关注我,并与我交流。


Annie妈妈育儿


我不赞成小学寄宿。也许寄宿可以培养他们的独立意识,自理能力,但是个人感觉,这种能力,即使是在家,也一样能养成。看父母舍不舍得放手。

寄宿是随着私立小学的产生也来的,我也曾在私立小学工作,我的学生基本上都是家里种大棚或是父母在外打工的,自己没有时间,每位家长都是抱着让孩子有更好的未来,花再多的钱也要受好的教育。家长忙,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的确,从教学质量和教学环境来讲,这种学校比乡镇上的小学确实要好太多。但是,如果我们深入到学生的心中去,就是另一种感悟了。

我带过的都是高年级,孩子都十一二岁了,大部分对于这种安排都能默默接受,也遇到过因为不想住校而发生的种种状况,可谓是无所不用其极,家长来了就是满满的气愤。

为什么不建议小学生住校?

住校的孩子,时间久了,就没有那种对家的眷恋了。从小就离开家,得十天不见父母,晚上睡觉都是在与同学一起这样的环境里,他们这个阶段需要父母的温暖,吃家人做的饭,睡自己喜欢的而不是统一的食堂饭,宿舍。

在需要父母温暖的时候,得不到,会孤独,会害怕。我每次送学生回宿舍,他们都会拉着我让我坐一会儿,给我各种零食吃……尤其是小男孩,以前班上有个单亲家庭的孩子,从小没有母亲,父亲在外打工,每次过大周回家都得说,老师,我抱抱你再走。那时候,跟着他们,我们在一起聊天的时候都会说,以后自己孩子上学,坚决不会让他住校。生活老师再好,也不是自己的妈妈。

其实,孩子的成长需要的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合力,父母的影响无疑是最大的,尤其是小时候。寄宿制学校也反应出了现在父母忙的问题,但是无论多忙,既然生了他,那就要参与他们的成长。

最后,还是要呼吁一下,乡镇的教学条件,要好好的提一提了。


莞尔手工坊


小学阶段就寄宿,一般来说,时间是早了一些,恐怕会给孩子的未来成长留下一些隐患 。

有人说,让孩子寄宿好呀,可以锻炼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早日学会与人打交道,学会独立面对许多事情,这有利于孩子尽早走出家庭,走向社会。对于有些孩子来说,这种观点是成立的。但是,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说,过早地寄宿会让他们产生巨大的不适应,觉得孤独、无助,有的孩子甚至会因此产生被父母抛弃的感觉。此时,如果有关方面不能及时为孩子提供必要的帮助和辅导,孩子很可能产生心理问题,或者被不良朋友利用,或者陷入网络游戏等不良嗜好中,给孩子的未来发展蒙上阴影。

所以,在孩子的心理安全感还没有完全建立,其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还没有形成的时候,家长最好能够陪在孩子身边,这样做,既可以让孩子感受到家的温暖,为孩子提供必要的心理和情感支持,帮助孩子建立健康的依恋关系,而且有助于孩子在父母的言传身教之下,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

但这并绝对不意味着小学阶段的孩子不能寄宿。在如下的几种情况下,是可以考虑把孩子送入寄宿学校的。一是孩子的心理安全感得以稳定建立的情况之下;二是孩子的性格十分外向,渴望集体生活的情况之下;三是父母实在无法接送孩子上下学的时候,比如,父母在外地工作,或者孩子因家庭解体或其他原因跟着父母一方,而陪伴他的家长无法独自完成接送孩子上下学的任务。

无论是因为上述何种情况,父母将孩子送入寄宿学校,父母都应该多多关注孩子入学后的心理状况、情感状况及表现情况,尤其要重点关注因为第三种原因而寄宿的孩子。这些关注包括:经常性地和孩子通电话,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情况;找机会和老师沟通,了解孩子更真实的情况;周末的时候,把大部分时间花在孩子身上,关心孩子在学校的情况,关心孩子的情感需求,和孩子一起聊天、做游戏、运动等等,

总之,家长要让在学校寄宿的孩子,尽可能多地感受到家的温暖。如果孩子从学校归来后却体会不到任何家的温暖,孩子对家就会越来越没有感觉,就会和父母走的越来越远。在某种程度上,我们就已经失去这个孩子了。


超级爸爸


这位朋友,不知道您是出于什么目的,打算让孩子上小学寄宿。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需要一个“家”,这个家里有他从小就形成安全依恋的“重要他人。在人生的第一年,他跟父母的这种安全依恋能够帮助他的大脑在某种程度上完全发育,并获得特定的能力,他能够在压力面前保持镇定,跟他人友好相处,内心祥和充实。这种安全依恋形成的影响会贯穿孩子整个童年,帮他们找到安全可靠的自我感觉和幸福感。如果孩子被迫中断了这种跟父母的连接,对孩子来说其实是一种创伤。他有可能会出现“退行”等。就像植物每移植一次都要停滞生长一段时间,甚至枯萎死掉。孩子过早寄宿,他面对无法忍受的别离,将不得不剪断自己与家庭的情感连接,有的被迫过早长大,虽然貌似成熟,但其实内心很多伤害没有办法处理,造成亲密关系受损。童年数年的伤害,孩子可能要用十年甚至更久的时间去弥补。如果家长只是希望孩子在学校获得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成绩,那千万不要这样。再好的素质教育,也比不过孩子有父母的陪伴,在自己的家里那种跟父母长期的互相的非言语交流和相互影响,是孩子安全感和情感满足的重要来源。

当然,如果家庭中个出现很严重高的功能失调,比如有些家庭有情感忽视或者虐待现象很严重,有的祖辈与父辈争执不休,或者夫妻战火不断,有的有家暴或酗酒等行为,有的父母长期在外不归,孩子不得不常常独自一人,或者亲子矛盾过于严重,父母与孩子之间已经互相不容。有这些情况的话,孩子寄宿或许是好事。但是一定要跟孩子讲清楚,不是孩子做错了事要受罚,而是因为家庭父母无法处理的问题,某一方觉得这样对孩子更好,也要特别征询孩子的意见。有部分问题家庭的孩子的确会感觉在学校比在家更舒服。同时父母要注意跟孩子继续保持情感的连接,比如让他带一些他觉得重要的象征情感连接的物品,经常用一些方式让孩子感觉到关爱和跟家庭的连接,打电话、拥抱、从家里带的食物等等,都很重要。千万要注意孩子的感受,而不是成人自以为是,怎样对孩子更好。智力的培养,并不比情商的培养更重要。一些父母送孩子去国外,造成孩子情感严重缺失,即使拿了高学位高学历,最后还想自杀,就是很好的反例。


你的心事与困惑,我们愿意倾听,欢迎关注我们“青音约”的头条号,阅读并收听更多情感心理困惑解答!


青音约


寄宿生活对孩子今后的发展至少有三个方面优势。



第一,寄宿学校生活可以把同学当成兄弟姐妹,养成集体生活习惯,尽早地融入社会的能力。

第二,通过寄宿孩子们之间相互取长补短,学习对方的优点,对孩子的学习能力的开发是有益的。

第三,学习独立生活能力,养成孩子主体自我意识。

  寄宿的孩子最明显的特点就是独立性非常强,他独自解决在集体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善于与别人交流沟通,即使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也可以向别人求助,这是未来生活中,必须具备的一种技能。自理能力相比走读生要强的多,善于安排自己闲余时间,懂得选择干自己喜爱的事情。

  小学开始寄宿对儿童自理能力和独立性格的培养有很大促进,但寄宿也有很多不利方面:

1、会对心理发展产生影响

寄宿制小学儿童的违纪行为和神经症问题比率明显高于普通小学儿童。同时,有研究表明,寄宿制学校的小学生容易存在较严重的心理问题,主要是敌视、偏执和人际关系敏感等等。

2、会对感情发展产生影响

寄宿生只有周末才能和家长见面。他们和父母进行亲密接触比较少,特别是身体接触。孩子在寄宿学校待上一段时间后,容易会形成孤僻、对人缺乏信任、缺少和人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生活中也不容易体会到积极、愉悦等情感。

3、会对社会化发展产生影响

很少接触学校以外的环境,久而久之,眼界可能越来越窄,对社会的了解和实践的机会过少,不利于学生的社会化能力发展。

对有条件走读不是非寄宿不可的孩子,家长还是让他们走读为好。


走近地理


去过碰到个不听话的熊孩子,就算是自己的孩子,我也恨不得让他寄宿去,少在家里烦我。

我亲戚家孩子从幼儿园开始就寄宿了。她上的是封闭式学校,只有周末才回家。她说寄宿挺好的,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好的学校管理上也到位的,孩子在学校不会因为小而不用自己干活的。每个孩子都公平对待。

她孩子周末回家都习惯性的吃完饭自己收拾的。


湉湉阿布提


不好!特别的不好!对孩子的成长很不好!

孩子和父母之间的亲情淡漠,对孩子的成长很有问题,孩子内心建立起来的安全感对他们的一辈子都很重要,很多孩子过早的住宿,这种安全感的缺失会影响他们的学习、成长,甚至在社会交往上都会有很“负面”的影响。

很多家长意识不到这一点,孩子看起来的独立、自信其实都是建立在孩子和父母之间某种情感的确实,孩子的各种小细节的问题生活老师也很难注意并帮助到他们,一个又一个小细节的累积会导致各种大问题。

我的朋友孩子已经住宿了四年,从小学一年级到四年级,女孩子看起来乖巧而独立,什么事情都能处理的很好,但是在和父母的交往上、在和小伙伴的相处上就会有小的问题,紧张、敏感,和别人聊天时时刻都在观察别人的眼色,这种过早的“社会化技能”谈不上好坏,但是唯独缺少了孩子该有的天真、活泼和烂漫。

我个人觉得孩子在什么样的年龄干什么样的事情比较好,过早的成熟、独立的背后往往会隐藏这更大的问题,很多把孩子送到寄宿制学校的家长其实在内心也知道孩子住宿在情感上可能出现问题,但是他们总能找到各种借口为自己开脱,比如:孩子早点独立更好、自己工作很忙、学校离家很近、学校要求孩子住宿等等。

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需要的是爱,父母的爱,特别是在小学阶段,成人的世界有太多的无奈,但是不管是哪种情况,家长让孩子感受到温暖的爱,这样才是真的爱孩子!


九斗学生心理


上小学就寄宿,对孩子好不好我们要根据孩子自身情况而定,不能一概而论。

如果孩子的自理能力很强,性格也非常的活泼开朗,能够积极动脑解决问题,那么这类孩子上寄宿的问题不大;如果孩子自理能力差,性格也很内向,沉默寡言,那么这类孩子最好不要上寄宿学校,留在家长身边,家长多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多引导孩子,让孩子慢慢变阳光起来,再说寄宿的事。如果你不分孩子情况,就把孩子送去寄宿,那么孩子很可能会由内向的性格逐渐转化为抑郁,那就麻烦大了!



所以,寄宿虽然能锻炼孩子的独立性,但作为小学生,孩子太小,很多事都缺乏应对性,在有这个想法前,自己还是要三思而后行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