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聞處檔案-1990年廣州白雲機場劫機事件

廣州白雲機場劫機相撞事件又稱10·2空難,發生於1990年10月2日。當日上午,正從廈門高崎飛往廣州途中的廈門航空8301號班機被劫持,劫機者威脅稱身上帶有炸彈,要求駕駛員前往臺北。

最終飛機因燃油不足在舊白雲機場降落。飛機著陸後因劫機者奪取飛機控制權,造成飛機偏離跑道,先後撞上了停泊在地面的中國西南航空2402號班機和中國南方航空2812號班機。

事件造成三機合共128人遇難,涉事飛機全部撞毀報廢。

異聞處檔案-1990年廣州白雲機場劫機事件


涉事班機

事件中涉及三架飛機,分別為被劫持的廈門航空8301號班機和在白雲機場停機坪上停泊的中國西南航空2402號班機和中國南方航空2812號班機。

廈門航空8301號班機(下稱“廈航班機”或“8301號班機”),使用波音737-247營運。飛機註冊編號B-2510,生產編號23189/1072,於1984年12月7日首飛。

事發當天飛機從廈門高崎國際機場飛往廣州白雲國際機場,機上載有93名乘客和9名機組人員。該機曾於1988年5月12日在從廈門前往廣州的途中被張慶國和龍貴雲兩人持刀劫持至臺灣空軍清泉崗基地,成為中國大陸首架被劫持至臺灣的飛機。而這次事件中,機上所有乘客和機組人員都在事發後第二日安全返回廈門機場。

中國西南航空2402號班機(下簡稱為“西南航班機”),使用波音707-3J6B運營。客機的機身註冊編號為B-2402,生產編號20714/869,於1973年首飛。飛機當天從成都雙流國際機場飛往廣州,事件發生前不久才降落在白雲機場。機上所有乘客在降落後已全部下機,機組除一人留在機上打掃衛生外亦已全部離開。

中國南方航空2812號班機(下文稱為“南航班機”)使用波音757-21B執飛,飛機的註冊編號為B-2812,生產編號24758/282。該機於1990年首飛,是三機之中機齡最小的客機。當天飛機原計劃飛往上海虹橋國際機場。事發當時110名乘客和12名機組人員已全部登機。

劫機者

蔣曉峰(男,1969年8月11日出生),湖南省臨澧縣人,是廈門航空8301號班機的劫機者,曾任臨澧縣物資局開發公司駐長沙採購站採購員,於1988年9月因盜竊罪被該縣公安局治安拘留。1990年7月13日,蔣曉峰聲稱出外採購貨物,騙取了其公司的17000元人民幣貨款後潛逃。臨澧縣檢察院在事後對他立案追捕,時為逃犯。

9月29日,蔣曉峰入住廈門邊檢站招待所;翌日,他通過關係購買了事發班機的機票。10月2日上午6時,蔣曉峰離開招待所前往機場。根據廈航班機倖存乘客描述,蔣曉峰在事發當天穿著黑色西裝與皮鞋,一手提著黑色行李箱,一手拿著一束塑料制紅玫瑰登機。他是最後一個登機的乘客,坐在機艙第16排D座。

事件經過

廈航班機8301號班機在當日6時15分開始讓乘客登機,並在6時57分準點起飛。約7時20分,蔣曉峰離開座位,手持約香菸盒大小的黑色塑料盒子衝向駕駛艙,用手猛烈捶打併拉開艙門,衝入當時沒有鎖上艙門的駕駛艙。他露出手裡握著的電線,聲稱其身上綁有7公斤炸藥,要求飛機改飛至臺北,否則將會“同歸於盡”。

之後他要求除機長岑龍裕之外的人員全部離開駕駛艙,機長按其要求清空了駕駛艙。此時駕駛艙內的對話內容已被無線電通訊系統傳送至機場塔臺。在獲悉飛機被劫持後,民航中南地區管理局准許飛機在境內或境外任何一個機場降落,同時宣佈關閉白雲機場並禁止所有航班的起降。

而在客艙中,空乘人員對乘客宣佈了飛機被劫持的消息。約20分鐘後,在徵得劫機者的同意後,一位機組人員放下駕駛艙與客艙之間的門簾,隨後將前排20多人轉移到後排處。

據機上生還者稱,機組人員曾希望確定劫機者的皮箱內是否藏有爆炸物,經過討論後,一名女空乘走到行李艙找到這個皮箱,但由於皮箱已經上鎖,他們最終沒有將它打開。

飛機進入廣東省空域後,曾於佛山沙堤機場上空逗留盤旋,盤旋幾圈後,飛機繼續飛往廣州。飛機抵達廣州之後在白雲機場上空約300米處盤旋。8時34分,機長向廣州機場塔臺發出請求,表示機上搭載的燃油不足,要求先前往香港,在啟德機場加油後再轉飛至臺灣。

不久後,該請求獲得廣州民航管理局和機場塔臺同意,但劫機者拒絕在香港降落加油,並威脅如果要在香港降落,就把飛機炸燬。此後,班機再也沒有傳出任何通話。

9時04分,8301號班機降落在白雲機場。在跑道上滑行了1080米後,劫機者對駕駛員施暴,使飛機失控向右偏離跑道,然後穿過草地衝向停機坪。此時,飛機機頭被拉起了並再次離地,但機尾刮到了一輛正在工作的機場車輛,然後撞上了西南航班機,飛機機輪撞掉了波音707客機的機頭;之後飛機繼續向前朝著南航班機飛去,機輪撞在客機機身的中上部,波音757的機身斷開兩半,左側引擎掉落。

最終,廈航班機在向東西方飛行了300米後墜落地面,機身墜落後在地面翻滾並解體成四大塊。三機在撞擊後都發生了大火。據官方記載,機場消防隊的消防人員用了12秒就將火勢控制住,2分鐘內就將大火撲滅,還救出了54名乘客。

事件發生後10多小時,廣州市交通拯救隊完成了對機場的清理工作,翌日機場恢復運營。

乘客及遇難者

這次事件是1990年死亡人數最多的空難,遇難者中除了中國大陸的乘客,還包括了來自美國、臺灣、香港、澳門等地的乘客。

被劫持的廈門航空8301號班機是遇難人數最多的客機,包括劫機者在內75名乘客和7名機組人員在空難中死亡。同時還有18人受傷。其中79人當場罹難,3人送院後不治。機上有一個20名遊客的臺灣旅遊團,整個旅遊團只有導遊一人生還。旅行團遇難者中包括了臺灣企業家陳樹火及其夫人,他的子女後來按照他的遺願籌建了樹火紀念紙博物館。除此之外,機上還有兩名美國女性,但其中一人遇難。

在最後被撞上的南航班機上,共有46人遇難,大部分人都當場罹難,只有5人在送院後死亡。機上也有一個臺灣旅遊團,共10名遊客,他們均全部遇難。這次事件導致30名臺灣旅客死亡,是臺灣當局開放赴大陸旅遊後至2011年間,臺灣遊客死亡人數最多的事件。

此外,機上搭有一名瑞典商人,他在空難中倖存下來。由於在事發前,12名機組人員都在駕駛艙中收聽無線電通訊瞭解事件進展,故機組無人死亡。而西南航空班機是死傷最少的航班,除一名打掃衛生的機組人員受傷之外無其他傷亡。

除此之外,還有5名香港和2名澳門乘客遇難。

除了人員傷亡以外,3架飛機因損毀嚴重而全部報廢。

其中,由廣州保險公司承保的南航波音757客機獲得了5559.9萬美元的賠償款。空難之後剩下的完整殘骸只有一個發動機、一個輪胎和左起落架。這些部件現時被保存在廣州白雲國際機場東面的一個飛機博物館中,供參觀者觀看。

這次事件引發了社會上,對中國處置反劫機原則的普遍思考。《南方週末》在一篇探討中國“反恐”的署名文章中稱,“我們應對劫機事件的方式和理念,在這個過程中也經歷了一些變化。在早期,強調絕不妥協的原則,鼓勵機組人員和乘客同劫機者做鬥爭。

1990年發生了廣州“白雲機場事件”,造成3架飛機報廢,100多人死亡後,有關部門確立了在反劫機中以保護乘客和飛機安全為第一要義的原則,不再鼓勵機組人員和乘客同劫機者正面交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