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袁隆平說:應該把補貼石油的錢拿來補給農民,糧食收購價格應該漲到2元?

補貼調查


從個人的角度來說,袁隆平提出這樣的看法,完全可以理解

因為袁隆平,對糧食的研究已經多年,對農民是一種大愛,對糧食是一種痴迷。

在袁隆平看來,這世界上沒有哪一樣東西,能像糧食特別是水稻那樣重要了。


作為他多年研究的心血,水稻的產量一年比一年增加,當然希望糧食價格也有應該的價位,體現出應有的價值。

作為種糧的農民,面朝黃土背朝天勞作,天天早出晚歸下地幹活,工作非常辛苦,得到的卻遠遠不能體現應有的價值。特別是種糧食。

由於種糧的比較效益不斷下降,因此有一些地方出現了農民不願意種糧或者只種夠吃的現象。個別地方甚至出現了水田撂荒問題。也許,這才是袁隆平著急的原因。

但多年來,我國的糧價格一直穩住不漲(或者說對比其他農產品來說不算漲),有時候還會下跌。在袁隆平看來,石油可以暫時不用,飯不能不吃,吃飯才是最基本的。

從國家宏觀經濟調控來說,糧食和石油都是重要的物質,都需要支持保護。

糧食是國民經濟的基礎,為了確保中國人每個人都能吃上飯,吃飽飯,糧價不能大漲,也不能大跌,處於國家保護的狀態。



石油是推動國民經濟發展的引擎。如果沒有石油,我們的輪船開不了,汽車走不動,飛機飛不了,整個國家的經濟建設都要停頓下來。給予石油補貼,並非是多餘的,也並非是不緊要的。

總的來說,對於袁隆平大力支持糧食發展的倡議,我個人表示理解。但也對國家補貼石油的政策表示支持。

以上觀點來源於桂農通,喜歡我的問答記得關注哦。


桂農通


我不知道哪個是原話,或者都是原話。但如果是討論袁老的這兩種表述的話,基於種糧的現狀,我更支持第二種說法。就這個話題單一的討論來說,我的理由主要有下面兩點:

首先,價格補貼,近十幾年來的實際情況證明,農民並沒有從中獲益多少。自2004年國家開展了新一輪的價格補貼以來,稻穀、小麥出臺了託市收購政策,玉米、大豆、油菜籽、棉花出臺了臨時收儲政策,而且國家在2008年之後對政策收購底價連年上調,個別品種累計上調幅度達到100%以上。但從農民的收益來看,不可否認,因為託市收購政策的出臺,在前期對農民的賣糧難問題、農民種糧收益提高等都發揮了比較好的作用,但隨著越來越多的中間環節參與到糧食收購中來,隨著農資價格的進一步上漲,種植成本的不斷提高,種糧農民所能得到的政策紅利越來越少。近幾年來,南方地區的雙改單、華北黃淮局部的撂荒等,就從一個層面上證明了,國家提高糧食價格並不能提高農民帶來真正的收益,反而滋生了很多問題。而且,在目前中國人多地少、糧食安全戰略又是以我為主立足國內的要求的情況下,糧價也不可能大幅提高,但即使提高到2元/斤,甚至問答裡面還有個話題在討論把糧價提高到5元/斤,農民的收入就能夠大幅增長了嗎?農民的生活水平就可以明顯提高嗎?不會的。糧價漲,收入增長,還是趕不上物價的上漲,更別說房價的高漲了。在當前的種植模式下,大部分農民依靠自家責任田的種糧收入,即使糧價每斤再漲5毛錢,還是滿足不了生活需要的,而且還要面對農藥化肥等農資價格的上漲,面對其他生活必需品的上漲。

其次,就是第二個言論,我覺得袁老說的很實際,很有針對性。石油是壟斷行業,至於多大的利潤咱們不去探究,但那麼高的補貼,那麼少的從業人員,為什麼就不能減少一些呢?可能有的人會說石油是戰略物資,糧食更是啊!真到了非常時期,人吃不飽肚子和機器吃不飽“肚子”是一樣嚴重的問題,而且會更嚴重。其實,我並不想過多的去評價應該減少其他行業補貼,然後把資金轉過來補貼農業,我認為,國家就應該加大對農業的補貼力度,要從生產上直接進行補貼,而不是通過價格調節來刺激農民種糧積極性

!為什麼?因為農民作為整個產業鏈條裡面最弱的一環,在市場貿易中的議價能力、定價權等方面是最沒有優勢的,而且在未來的十年左右的時間,可能還是達不到發達農業國家的水平。這就需要國家在補貼方面加大力度,針對性的進行補貼,讓種糧的農民真正無後顧之憂,不用去過多的擔心糧價的漲跌對收益的影響。畢竟,即使漲了,農民又能增加多少收入呢?

在補貼的同時,還要完善相關配套措施,比如農業保險機制的真正建立!這幾年,城市、農村,人壽方面的保險員在“舌燦蓮花”的推銷著各種保險險種,直覺得讓人買了保險就能做到在馬路上橫著走、地溝油隨便吃的感覺。但我們的農業保險呢?險種少,理賠程序複雜,理賠限制嚴格,很多的保險感覺是在為政府的政策背書,並不是真正的去關注農業的健康發展。保險金融業,都是國家隊為主,這種“以小保大”的措施還是應該利用好!


糧小咖


一畝地!收小麥880斤,每斤1.02元。共記收入897元人民幣!支出:秸稈還田,犁地120元,播種25元,種子50元,底肥110元,澆地一水78元,除草劑30元,追肥105元,打農藥45元,澆地二水63元,收割70元。10趟往返油費每趟按20元,共200元。共計支出896元。10月1播種,到6月1收穫。整整8個月。897-896=1元人民幣!同志們!心塞/流汗以後超過1塊錢以上的活動別叫我。那是我8個月的收入。不說了。我得趕緊去種玉米了。他們說種玉米比較掙錢!出門打工是趨勢,土地荒蕪也是趨勢;袁隆平先生是看到現實的殘酷,將來還能有多少可耕地多少糧食保有量,前蘇聯血淋淋的前車之鑑:可耕地集中規模化,糧食絕對保有量,都需要加大糧食補貼力度,這點狡猾的美國人做的最好,也是美國保持穩定的基礎;到香港看看汽油十幾一升,把補貼用於糧食是當前國之根本。


風的沉默785


經常坐火車看到路兩旁大片荒蕪的土地,尤其是南方地區,由於比較分散,山區多,種植難度比較大,大部分農民都進城打工了,導致大片土地荒蕪,在我老家年輕人都在建築工地,交通不便土地荒蕪了60%,還有繼續擴大的趨勢,前幾年國家對土地有補貼,但是領了補貼田地照樣荒蕪,城市裡的菜價糧價確是一年比一年高。怎麼來解決這個問題呢?


讓市場來調節嗎?種過田的都知道荒蕪的時間越長復耕的難度越大,所以這個應該可以調控了,給農民地位,給農民待遇。把農民變成國家的產業工人,給他們高於城市工人的養老待遇,這樣農民的地位一下子提升了。怎麼讓農民有種田的積極性呢?農民種什麼,養什麼還是現在的模式市場調價,自己種自己銷售,收入是自己的,這個和現在的模式一樣,不需要變革。
國家每一年制定出來哪些產品或者所有的產品都有一定的補助,按照你生產上市的交易量給予補助,只要上市交易肯定會有交易的價值,按照交易的價值進行補貼,但是重點品類基本的糧食,蔬菜,水果補貼得好一點,這很容易導致騙補的存在,尤其是一些在農村所謂的“能人”容易鑽空子,一旦發現這樣的人不僅要嚴厲處罰還得開除他農業產業工人的身份,當然這些問題政府比我們更有經驗。


創業特種兵傳遞快遞物流信息分享創業心得!


創業特種兵


我非常尊重袁隆平先生,他為我國的糧食增產做出了居功至偉的貢獻,在如今這個浮躁的金錢社會還依然保持本色,非常令人敬佩。但是袁先生的這個觀點我並不贊同,提高農民收入的最根本辦法不是補貼農業,中國近四十年的改革開放證明了最正確的道路是讓給多的人脫離農業,把農業人口變成非農業人口,讓更多人脫離土地走向城鎮,才是解決農民收入低一個最根本的解決方案。

農民中糧食的收益不高,這一點是事實,但是改變這個事實的目的是讓農民過的更好,如果不種地可以讓農民過的更好,那麼為什麼非要把提高農民收入放在補貼收購糧食價格這個思路上呢。如果糧食價格不過,自然也就無法吸引更過的人去種地,那麼勞動力就會被釋放出來,就會有更多的人投入到第二第三產業之中,如果現在加到對糧食收購價格的補貼,就會造成一些原本覺的種地沒有收入的人又開始種地,但這中補貼又無法從根本上改變收入很低的局面,基本上就是杯水車薪,從長遠看對農民增收完全沒有好處。

農業和農民完全是兩個問題,堅定不移的走糧食自主的道路肯定是對的,但發展農業需不需要直接補貼農民,發展農業需不需要那麼多農民,這是個值得深思的問題,農業和農民要分得清,這樣才能理清思路,從而有更好的解決辦法。

農業問題的根本思路是集中化規模化大機械作業,這才是未來農業的前景,集中化和機械化毫無以為比小農經濟的產量更高,對我國糧食安全和人民群眾需求都有著重大意義,未來的農業一定是用更少的人來管理土地,用更少的時間來打理土地,用信息化科技化來使我們的農業發展進入一個全新的里程。

農民增收又是另一個問題,農民增收最終的解決方案一定是把農村人口釋放出來,變成非農業人口,參與到社會更大的分工也協作體系中去,這樣才能把人的價值發揮到最大,僅僅是靠對糧食價格的補貼,並不能從根本上改變農民的生活。

一個事情我們要看我們的出發點是什麼,目的是什麼,補貼糧食價格的目的是為了讓農民過的更好,如果農民不種地同時又不損害農業發展,那麼我們又為什麼非要鼓勵農民去種地呢?


昭烈名臣


糧食收購價直接上漲才是根本

最近幾年以來,國家對於糧食的收購價錢一直穩定在1塊5毛錢左右。還有些地區是按土地面積補償,大約也就是一畝地一百零幾塊錢左右。對於每年農民的增收來說,簡直就是杯水車薪。

針對這種現實情況,袁隆平院士在接受記者採訪時,直截了當的說:應該至少給農民每斤糧食再增加五毛錢左右的漲幅,這樣基本達到了兩元錢。可以至少保證每個農民每年有5000元左右的收入,才能基本上保證農民一年的生活。

同時袁隆平院士在提案上還直截了當的指出,國家每年補給石油的錢要比補給農民的錢還要多。街上開車的那些都是有錢人,把錢補給他們太不應該了,應該把這些錢都拿來補給農民,增加農民的收入。

簡單粗略統計了一下,國家現在每年補貼給農民的金額大約為2000億左右。按照袁老的說法,基本上再補貼2000億左右,達到4000億才是比較合理的。

事實確實也是這樣,從全國來看,現在農村地區發展也極度不均衡。比較好的一些地區,能夠發展一些經濟作物,甚至可以搞一些特色的旅遊作為增值服務,賺更多的錢。一些比較偏遠的地區,絕大多數農民還是以種糧為主。但是國家對農民的補貼卻是差不多的,這就造成了有些地區不種糧、少種糧也能拿到補貼。有些地區,每年都種糧食,卻掙不到什麼錢。

袁老不光做了五六十年的農業科學研究,還在一直為我們的農民朋友們的收入發聲!感謝袁老的提案,並希望袁老的提案能夠被國家採納,為我們的農民朋友早日致富提供一道最基本的保障!

農民朋友們,你們那裡的糧食收購價格是多少錢?是不是應該漲了呢?

瞭解後續政策,請關注我,跟蹤報道,第一時間告訴你!


補貼調查


袁隆平院士是我打心裡最敬重的“大神”,他所主持的雜交水稻育種栽培技術的成功,從根本上解決了我國土地資源匱乏帶來的吃飯問題,惠及十幾億國人,被譽為“世界雜交水稻之父”。

袁老提出的:應該把補貼石油的錢拿來補給農民,糧食收購價格應該漲到2元?我舉雙手贊同!我以一個基層工作者淺薄的認識以及長期在農村看到的現狀來談談個人支持這個觀點的理由。

“三農”問題是國之根本

習近平表示,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係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必須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

十九大上習總書記多次強調,要實施農村振興戰略,要堅持農村農業優先發展,加快農業現代化建設,確保國家糧食安全,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健全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實現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

“三農”問題已經被列為黨和國家重要議事之列,而且是重中之重,“三農”問題成為國之根本。

農村種糧現狀不容樂觀

三十多年的農村工作閱歷感受農村最大的變化就是,從八十年代春耕生產時田間地頭人頭攢動,到現在春耕時大片水田悄無聲息;從普遍的雙季稻栽培到當下僅種一季;從偏遠的冷水田也不放過耕種到房前屋後也半荒蕪狀態。

究其原因,一是得益於水稻品種換代,高產雜交稻的出現,使得耕種一季有兩季的產量;二是生產技術的進步,機械整地,機械收割,除草劑除草,用不著大量人工勞作;三是種糧收益甚微,迫使大量勞力外出務工,導致農田荒蕪。

統觀三個原因,種糧收益甚微是問題的核心和關鍵。農民耕種一畝田,扣除種子、農藥化肥、整地收割等費用,所剩寥寥無幾,如果再將勞務折抵,基本不賺錢,一年到頭白忙活,就賺個口糧,改善生活條件,存點款基本無望,更談不上發家致富。如此惡性循環,土地荒蕪不僅得不到改善,還有繼續惡化的趨勢,所以,農村種糧現狀不容樂觀。

種糧和石油並非是“魚”和“熊掌”

糧食涉及國家基本安全,石油也是國之重器,涉及國家經濟發展的命脈,二者皆是國家重要的基礎資源。相信袁老說這番話本意並非“搶”補貼石油的錢來補糧食,其意義就是要把糧食的重要性提及與石油一樣的地位,對糧食要加大補貼力度,促使農田荒蕪的現象徹底得到改善,從根本上提高農民種糧的積極性,確保我國農村健康穩定的發展,這也與國家戰略不謀而合。


種糧和石油並非是“魚”和“熊掌”之間不可兼得的關係,袁老的本意就是呼籲重視“三農”,把“三農”與石油放在同等的戰略高度,要加大對“三農”的補貼,魚和熊掌我們要兼得!

我們欣喜的看到,十九大以來,國家屢屢發聲,反覆強調重視“三農”問題,實施農村振興戰略,我們也期盼著,黨和國家繪製的“三農”發展藍圖,一步一步在祖國廣袤的田野描繪,新時代的新農村必將給國人一個驚喜!


風兒悠悠


本人是農民出身,所以對袁隆平院士把糧價漲到2元的講話舉雙手贊成的態度。


主要觀點如下:

一:我國的國情是人多,地少。而西方國家正好恰恰的相反,人少,地多。因此,西方國家擁有很多的大型農場,因此擁有產出大,成本低的優勢。既使這樣,西方發達國家仍然大規模的補貼農業。而我國地少,人多,很少能出現大型現代機械化的農場,因此產出低,成本高,和西方糧價自然無法比擬。如果我國不加大糧食補貼的力度,必然會出現傷農,賤農的情況,一定會挫傷農民種糧的積極性。因為我國是人口大國,如果我國的農業基礎受到摧殘性的打擊,大規模的依賴糧食進口,就有被國際產糧大國"綁架″的危機與風險!

畢竟民以食為天。糧價的平穩與波動,都是關係到我國國計民生的頭等大事。如果進口糧價不穩定,也會加大我國通貨膨脹的壓力。

二:雖然農業補貼是國家的鉅額財政支出,會給國家的財政造成一定的負擔與壓力,但是我們也要看到其中的積極因素。

正是因為我國地少,農業人口基數大的特殊國情,國家的這些鉅額財政支出平均到這些農業人口身上時,也就是一個很小的數字。而這些收入受益的農民,不可能拿這些錢出國置房購地,只能消費在本國。除了自己的生活質量能提高以外,收入多的農民為了孩子上學,給孩子購置婚房等等原因,都會產生進城買樓的慾望,這對於地產業來說,也應該是一個利好的消息!

還有一點就是,"如果農業人口收入多了,消費自然就會增加,這對於城市的商業與企業來說,都應該算上一件好事!

如果消費市場旺盛,企業自然效益好。企業效益好了,國家的經濟形式也會大好。

因此說,"對於我國人口基數大的國情來說,農業仍是國之基礎與根本!


相忘江湖71941665


說實話,一個老人,他只看到了這件事的表面,沒從事這個行業,不瞭解這個行業,不怪他。就像我們不懂他的行業一樣。

首先,為什麼石油行業一直是補貼,而沒有說盈利。實際石油行業分上游和下游,整體來說,它是盈利的,每年向國家交很多稅,也為社會提供了相當多的就業崗位,而且國企是這樣算盈利的,就是集團總公司給規定今年向國家交多少利潤,除去利潤,剩下你賺的錢才算盈利。一般都是把利潤和稅都交完了,企業沒剩錢,甚至員工的獎金都發不了了,這時候國家再拿出錢,給員工發獎金或者工資。

再說,石油國企 是國家稅收的主要來源,也是交稅最規範的,沒有任何偷稅漏稅,員工每個月工資交稅,國企每年交稅。

農民當然也需要補貼,因為靠種那幾畝地地,只能溫飽,一年下來幾百塊錢的收入,除非一個人有幾十畝地。


低語40


理論上,中國市場的汽油可以,糧食也可以!(但汽油補貼了嗎?不是國家課重稅了嗎?)就像日本一樣,但是日本未必承受的壓力很大!美國成天要求日本開放糧食市場!中國農民的競爭成本太高,換句話!根本不能同美國 阿根廷 俄羅斯這些產糧國相比較!短期可以刺激國內種糧食的熱情,但長期還是要看競爭力!補貼是違背國貿相關協定的!汽油可以少用,但糧食不行!糧食關係民生,如果讓別人掐住!後果不堪!但現在的狀況確實有點犧牲種田者的利益!這個平衡點確實難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