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倡议五周年之际 陕西自贸区建设未来有何新举措?

西部网讯(陕西广播电视台《陕西新闻联播》记者 田木) 在“一带一路”倡议五周年之际,陕西自贸区在未来的建设中,如何更好地发挥带动作用,又用哪些实实在在的新举措探索出新路径?

“一带一路”倡议五周年之际,中欧班列(长安号)贯通陕西与中亚、西亚、欧洲国际贸易大通道;我省开通国际全货运航线13条,在德国法兰克福、哈萨克斯坦卡拉干达州等丝路沿线国家设立7处“海外仓”,初步形成国际、国内、区域三级海陆空物流大通道体系;陕汽集团、爱菊集团等本土企业在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等国设立生产基地和物流园区,初步形成了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互为支撑、协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省商务厅厅长赵润民:“加快国际航空物流和中欧班列发展,促进境内外合作园区和‘海外仓’建设,推动承接东部加工贸易产业转移中心、国家进口商品展示分拨中心和跨境电商国际合作中心等‘三大中心’建设。积极探索与西北各省区联动共建自贸试验区的新机制。”

省发改委副主任徐强:“统筹协调自贸区各片区和功能区在产业布局上实行差异化发展,目前我们看各个自贸(片区)里面没有突出我们自贸区发展(特点),也希望各个片区都推出结合自贸区(特点)的产业规划。”

为进一步突出各自贸片区在探索“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合作与人文交流新模式的差异化发展,西安自贸片区将推动人文交流由传统的文化、广电向科技、金融、人才等领域进行拓展。成立了淘宝大学丝绸之路(西安)培训基地,定期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人员进行电子商务培训。

西安市市长上官吉庆:“积极申请西安出口加工区A区升级为综合保税区,加快申报汽车平行进口试点,做好跨境电商综试区后续建设工作,推动自贸试验区改革与全市其他综合性改革协同推进。”

杨凌自贸片区启动荷兰、以色列、美国等8个国际事务部筹建工作。新建了乌克兰敖德萨大田作物合作农场等3个园区,持续推进中国农业海外粮仓建设。

杨凌示范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李九红:“积极申报综合保税区,协调延伸通关监管业务。在丝路沿线国家选址建设‘中国农机装备保税展示中心’和‘中国农业科技交流中心’,推动中国制造和农业科技‘走出去’和‘引进来’。”

位于西咸新区沣东自贸片区的中俄丝路创新园中方园区已于今年6月开园,引进了俄罗斯立德国际、维亚特等15家俄方企业;位于莫斯科的俄方园区已于8月17日开园,陕汽集团、西安陆港大陆桥国际物流等6家企业入驻,搭建了陕西企业“走出去”和丝路沿线国家企业“引进来”的重要平台。

西咸新区管委会主任康军:“聚焦‘三个经济’,出台《西安临空经济示范区建设总体方案》和《西安航空物流枢纽建设发展规划》。抓好中俄丝路创新园‘一园两地’的运营,吸引更多的企业入驻。围绕打造先进制造等6大千亿级产业集群,切实加大外资招引力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