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林毅夫说消费拉动经济是西方阴谋的说法?

寰宇温情


同意林毅夫学者的说法。我们就拿盎格卢撒科逊人的英国,美国,以及潜水的犹太资本,和印度来说。

1.英国工业革命以后,英国到处圈地殖民,他们赚取的巨额资本大多数投入到了国家生产资料中,铁路建设,轮船制造,其他机器生产,跨国银行,国家平台建设以后,才保证英国在一战二战以后迅速崛起。

2.犹太人通过走私贩卖鸦片给中国,伙同英国发起鸦片战争,获取巨额金银赔款以后,没有去投资拉动消费,而是把钱投资给 美孚SOCONY, Standard Oil of New York, Standard Oil of New Jersey, Chevron。当犹太资本 Sassoon和 犹太资本Rothchild 合作以后,英国政府和德国政府都给他们开绿灯,搞石油建设。按理说,英国,德国在全球是经济前五,为啥不搞消费拉动经济,依旧通过暴力在全球掠夺?

3.再说说美国。美国在一战和二战以前,屁都不是。两次世界大战除了珍珠港事件以外,美国本土没有受到任何威胁,一战和二战以前的美国都不如英国。当时苏联深度卷入二战,国家遭受重创,基础设施遭到破坏,即使这样,苏联能快速崛起,就因为有深厚的国家基础设施保障。

4.二战以后,美国和苏联都冲到德国抢人才,不然美国和苏联发射导弹卫星要延迟好多年。如果消费拉动经济,美国和苏联把法国LV,意大利 GUCCI等奢侈品抢过来就好了,搞消费嘛。

5.再看看犹太资本,本来Sassoon和Rothschild家族在一战和二战以前就帮英国和德国政府赚钱,但是这些犹太人有钱了就很坏,到处政治现金,官商勾结,你说理性的日耳曼民族能放过吗?如果犹太人把钱投到消费拉动经济上,谁会欺负他们? 犹太人历史上Issac 和 Rebecca的孙子们或者Jacob(Israel 的前称)的孙子们在出埃及前,如果用消费拉动当时古埃及经济,哪有Moses 出埃及记,还需要抢迦南Milk land?

最后,没有完善的基础设施作为平台的经济都是耍流氓,看看隔壁印度就知道了。


Skyworld2


首先,笔者赞同林毅夫教授的说法。单单依靠消费拉动经济增长本身就是一个畸形的发展。西方国家给发展中国家开出的这一个“药方”,是要置之死地呀。

林教授的观点,不仅不是阴谋论,而且是具有高瞻远瞩的战略思维。

仅举一个例子就可以说明这一点。美国经济中消费占了70%,是典型的消费拉动型。根本原因在于美元霸权地位,若要维持美元资产吸引力,必须保证资本账户顺差,大量资本流入购买美元资产。根据国际收支平衡理论,经常性账户必须逆差,必然会出现贸易逆差,过度消费不可避免。

这直接导致了几个严重的美国经济问题:第一,经济失衡,造成大量贸易逆差;第二,产业空心化,日常消费产品主要靠进口,挤占了传统国内制造业。也导致了国内产业“空心化”;第三,债务高企。私人、企业、联邦债务居高不下;第四,国家安全威胁。许多基本的制造业外迁,导致军工零部件靠进口,相关风险在上升。

因此,这也是为什么特朗普上台后极力要削减贸易赤字,促进制造业回流。2018年1季度,美国经济增长2.2%,被媒体赞为最平衡的、最健康的增长。原因是,消费、投资、出口、政府支出同时驱动。这才是健康经济的迹象。

所以,当美国等西方主要国家开始注重实体经济,政策回调的时候,却要求发展中国家扩大消费。是何居心,不言自明。


经韬


林毅夫说消费拉动经济是西方阴谋,这种推测没什么证据,有点像阴谋论,这应该只是不严谨的表达。但是,林毅夫对“消费拉动经济发展”的说法持批评态度,这种批评是对的。

“消费刺激经济发展”是凯恩斯经济学的核心要义,这是西方现代主流经济学的信条。从正确的经济学(奥地利学派经济学)来看,它确实是错误的,不独中国人苦其害,西方人也受到这种错误经济学的祸害,应该早早抛弃。

消费不能刺激经济发展,储蓄和投资才能。生产需要资本品,资本品就是储蓄的节余,用于投资再生产的财货。资本越丰富,用于再生产的东西越多。这些财富被企业家所用,用于投资再生产,从而创造更多财富。

在此期间,消费是起到消耗的作用,它本身是经济发展的结果和目的,无可避免,却不能促进经济发展。而强制过度的消费,意味着资本品消耗,会对生产造成损害。消费经济学的提倡者是凯恩斯,他本人甚至建议,政府应该组织一批人到沙漠建没有价值的金字塔,或者挖坑填坑——有没有效益不要紧,最主要的是有人消费,拉动经济增长。

而在奥地利学派看来,这显然是荒谬透顶之举——不以创造财富为目标的瞎折腾,消耗了最宝贵的财货资源,人的时间和劳动。纯粹的消费之举,怎么会带来财富的增加呢?因此,奥地利学派经济学总在各种场合批评战争、浪费和征税,这些政策会造成资本的消耗,损害经济的发展。不仅如此,奥地利学派的经济学家还谴责一些鼓励消费的政策。比如政府规定低于市场水平的利息,对资本征收利得收,还用通货膨胀鼓励消费。这些政策都是对资本积累的损害。

说完这么多,也许你就理解。凯恩斯刺激消费,鼓励消费的做法有多么荒谬。消费是无须鼓励的,应该鼓励的是生产。只有储蓄和投资得到保护,生产得以发展,消费就是自然而会会有的事情。这就是萨伊经济学的核心,可惜已经被凯恩斯经济学的流毒掩盖住。林毅夫老师谴责消费经济学,是一次很好的正本清源。确实,真正能够拉动经济增长的,只有投资。

不过,林毅夫老师也有不足,他是比较相信:政府投资会有高效率。至少在其些情形下,政府应该主导投资。而我认为,政府主导的投资,效率太低,难以核算利润,很容易造成决策失误,造成大量浪费。这种政府投资,往往最终没有变成投资,而是变成消费——为官员的豪赌买单。真正应该鼓励的是投资,是民间私营企业的投资。

张维迎老师曾写过一篇文章,叫《埋葬凯恩斯经济学》。他在文章中愤怒抨击凯恩斯经济学的祸害,同时也批评政府投资的逻辑。张维迎是目前国内对自由市场坚持较为彻底的经济学家。林毅夫教授和他有过多次交锋辩论,很值得一看。不过,他们对西方经济学都有一个共同的不满,那就是对“消费拉动经济增长”这种学说的反思。


菁城子


我重新看了遍当时的采访视频,林毅夫并没有说消费拉动经济是西方阴谋,当主持人问他,“美国提出从投资拉动转向消费拉动,这是一个政治化的议题了?”林毅夫回答“是啊”。但他并没有说到什么阴谋论。

长期以来,林毅夫坚持认为中国放弃投资,改为消费拉动经济增长,就是“头痛医脚、因噎废食、把婴儿和洗澡水一起倒掉的主张。”这种主张与吴敬琏的观点针尖对麦芒,吴敬琏认为“强势政府海量投资支撑高速度增长的发展路线已经走到了尽头。”究竟是谁对?谁错?

我们要评价林毅夫的这种“投资拉动”论,需要对他的新结构经济学有所了解:

新结构经济学认为,各国产业发展要以市场为基础,遵循比较优势。也就是说有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落后国家才能比发达国家取得更快的增长和积累,要素禀赋结构和比较优势不断升级,产业结构便可以不断接近发达国家。

林毅夫的新结构经济学强调了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提供必要的基础设施和制度安排。他一直强调投资在拉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也因此备受各界的质疑。

比如他早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没有分析问题的根源,把中国的问题都归咎于投资造成的,是不对的。他的意思是要想维持经济稳定、快速以及可持续发展,短期内增加消费也能增加经济增长,但是经济持续增长的驱动力是投资,没有投资就不会有技术创新、产业升级和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导致劳动生产率不能提高,而劳动生产率不能提高也导致居民收入不能增长,消费就成了无源之水。

我觉得他说的有一定道理,投资不能放弃,刺激消费,尤其是我们老百姓的消费还需要改革国民收入分配问题。虽然说过去30年中国一直是靠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现在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边际刺激效应也在递减,但是如果整个社会的劳动生产率不能提高,那么居民收入将会下降。再加上国民收入分配偏向政府和企业部门,导致居民部门(老百姓)的消费不足,那么刺激消费带来的经济增长也是乏力的。

  看一个经济学家的观点,要看他的理论框架,而不是断章取义。当然了,任何经济学理论都有其失灵的地方,不是都有效的,要根据国情。比如,发达国家搞自由市场,我们搞双轨制也取得了快速发展,但也积累了腐败等问题。


艾米米


数学模型与美国实证

供求时刻平衡,

因此,大众消费=企业营收=员工工资+企业利润,工资是消费之源。如果单纯依靠消费拉动,经济会产生资金单向从公众口袋向企业口袋流动的结果。

这是一个被美国经济所证实的数学常识。

媒体报道:

1、美国人到底有多穷?70%的美国人存款少于1000美元。

http://finance.ifeng.com/a/20161012/14930673_0.shtml

2、美国政府公布2016年"财报":总负债22.8万亿美元

http://money.163.com/17/0208/17/CCP6R1RG002580S6.html

利息成本,1.14万亿美元,人均接近4K美元,且以指数增长。

3、苹果现金储备突破2500亿美元,但这并不完全是件好事

http://money.163.com/17/0508/11/CJTM9KD2002580S6.html



美国政府财政收入扣除各项支出后的差额,已经没有能力偿还负债的利息,借新款还旧息,导致美国政府负债持续呈现指数增长,是过去的常态。一个借新款还旧息的破产政府的经验不值得中国借鉴。因此,林毅夫的观点无疑是科学的,同时,林也并未说什么阴谋论,媒体不要肆意贴上标签,曲解经济体学家的本意。

美国政府,理论上破产的政府是我们效仿的对象吗?

同样,我们需要看到,理论上破产的美国政府并未能够给美国人民带去幸福生活。按照人口比重,美国是犯罪率最高的国家。在2012年,司法部门数据显示,在美国的州和联邦监狱总共有1570000个犯人。然而根据劳动局的数据显示,相比来说,去年美国大约有1530000工程师,815000个建筑工人和100万高中教师,还有75万的汽车技工。如果将坐牢看成一份职业,美国罪犯排名第一。

媒体报道:人口占全世界5%囚犯数量却占25% 美国罪犯为何如此多?

http://www.sinovision.net/politics/201504/00337524.htm

美国,世界上最大的监狱是我们的效仿对象吗?

不要以点带面看美国

我们看到跨国公司很牛,理念很先进。BUT,请注意,能够走出去的企业都是很牛的企业,不要以为国外的企业都是跨国公司。老外看华为(海外员工待遇很好,企业竞争力很强,很值得尊敬),就是我们看来中国跨国公司的态度。简言之,能够走出去的企业是领先企业,我们看到的不是全貌,而是最好的部分。

出国的人觉得美国相对民主、自由,实际能够出去的人自身经济条件和素质都是较为优秀的富裕群体,他们移居的地点不可能是类似中国甘肃、宁夏这种边远地方,而是国外的北上广深和沿海地区。因此,他们的感觉依然不是平均水平。但他们对国内的感知则是平均水平(接触全面信息,而非只凭感觉)。

硅谷不是美国,硅谷只是一座有100多万人的城市。我们接受90%的信息源自硅谷,而不是美国。也就是说,真正的美国和我们印象中的美国(硅谷来信)有着本质差别。真实的美国是破产的贵族,硅谷是这个旧贵族唯一可以炫耀的资本。当你拿走硅谷(不和硅谷比较所谓高科技,因为没有这些高科技并不影响我们的幸福),美国还有什么?

中国框架比美国框架的优越性在哪里?

首先大家要明白:贷款=存款,有多少贷款就有多少存款。这叫做资产负债平衡表。

银行记账的原理是:A群体欠B群体M2的货[币],所以B群体有M2的货币。

因此必须有A群体欠钱(贷款),B群体才能有钱(政府根本没有大众认为的那种印钞权)。

谁贷款?即安全,又多?美国框架是单一的终极贷款人,即美国政府。

因为是单一安全贷款人,所以尽管美国政府已经很牛逼,但依然无法释放出足够多的货币,流向美国民众口袋。

反观中国框架,由中国政府牵头,100+全民企业跟随,联合组成一个安全贷款人联合舰队。这个舰队贷款总量轻松突破了百万亿规模。这对应市场增加100万亿存款。请注意,定义很关键。美国政府之所以可以做“老赖”,因为美国政府是全美国人的政府,所以,大家不会让它破产,因为不会让它破产,所以,即使它逻辑上还不上,美国人依然觉得没有问题(即根本不想)。同理,人民政府和全民企业欠多少贷款,全民都会认为是安全的。因为逻辑上,这是全民左手借右手钱,通过工资途径再让渡到右手,使右手有钱。联合舰队等于做了一个超级大且安全的资金池,这个资金池的优势,就是能够合理、合法(遵守美国规则)释放给全民更多的安全货币资产,从而逐渐释放居民消费能力。



自由市场理论(消费主导)的主张是什么?

把联合舰队拆掉,推向市场(不确定)——让该破产的破产(私营化)——贷款还不起,大众存款会同步消失——消失方式是外部汇率急剧变化,内部物价急剧波动。

中国的制度优势:全民所有的定义让大部分贷款保持安全状态,从而使所有存款保持安全。

美国制度的问题:只有美国政府一个安全支点,支点太小,安全货币承载量太少。美国发展这么多年,货币始终处于相对不足状态。

创新,把义务转嫁给机器,把权力留给人民。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本身就是一台我们看不见的机器。这台机器让我们获得更多的安全货币发行权(在美国规则体系内),因此,我们的稳定性要远高于欧美日韩,这是任何经济体不具有的竞争力。市场终极需求是安全,竞争是手段,安全是目的。

推荐《智能社会》,中信出版社出版


高金波


消费不仅仅事关经济增长,更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重要实现途径

先不必过度解读林毅夫的“阴谋论”,我们来捋清楚问题的本质。其实,林毅夫说消费拉动经济是西方的阴谋,本质上是说消费不能拉动经济增长,只有投资才能够拉动。

何谓经济增长?美国经济学家S·库兹涅茨曾就此下了一个广为接受的经典定义:“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可以定义为给居民提供种类日益繁多的经济产品的能力长期上升,这种不断增长的能力是建立在先进技术以及所需要的制度和思想意识之相应的调整的基础上的。”可见,经济增长的核心在于“增长的能力”,

这与林毅夫强调投资的重要性在某种程度上具有一致性。但是,库兹涅茨的定义隐含了投资与消费必须相匹配的内在逻辑,亦即投资要能够“为给居民提供种类日益繁多的经济产品”。

因此,与其说消费拉动经济是西方阴谋,不如说是对“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发展思想领会不深,笔者认为,消费不仅仅事关经济增长,更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重要实现途径。投资毋庸置疑立竿见影地拉动经济增长,但是片面强调投资的唯一作用,恐怕在理论和实践中都将产生严重误导,因为低效率的投资、不能匹配消费升级的投资、为“赶英超美”而进行的投资、不顾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投资等等,将不过是“饮鸩止渴”。

因此,认同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不论是直接作用还是间接作用),通过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使投资与消费更加匹配,将更加有利于现代化经济增长,也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只要义。


盘和林看经济


一个结论有效,只有满足其假设条件才成立。

如何理解林先生的这句话

林毅夫先生认为消费拉动经济是西方阴谋。那么,林先生的前提条件应该是:一个经济体的第一、第二产业满足不了内部、外部的需求。翻译成人话就是:光有支出,而没有稳定的收入是不能长久的。

具体例子

对于一个本质上通缩的经济体,比如东北、俄罗斯来说,光通过国家的转移支付,来复苏经济体的方法不行不通的。这样就如一个瘫痪的病人,吃喝拉撒睡都正常,就是动不了,如果想正常就需要让他动起来,成为一个不需要别人帮助的人。经济上也一样,对于一个本质上通缩的经济体,光刺激消费是不能长远的,因为仅有服务业是不稳定的。

结语

对于一个短时陷入需求不足的通缩经济体,使用扬汤止沸即可,就是消费拉动,尤其是对制造业的消费拉动,经济就能改出通缩过程。对于一个产业结构不健全的经济体,要改出长期通缩的境遇一定要发展能长期产出的产业(第三产业也可以,但大国不行),需要定向投资拉动经济,这样才能釜底抽薪,根治其病。


关注王一点观察号,获取更多财经问题解读。


王一点观察号


一直以来,在拉动中国GDP增长的投资、出口和消费这“三驾马车”中,消费所占比重远低于投资。因此不少经济学家主张,中国经济增长模式应该向消费拉动转型,这种观点也是本人支持和赞同的。

经济学家林毅夫则认为,劳动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需要依靠产业不断创新、不断升级,而技术创新、产业升级则需要依靠投资。在提高劳动生产力水平以后,家庭收入增加,消费者增加,投资跟消费共同变成经济增长的组成部分。消费拉动经济增长在理论上说不通,而经验上,也有美国、欧洲家庭过度负债造成危机的前车之鉴。“我觉得提出这个看法的人,不是不懂经济,就是故意误导中国。”

在我看来,林毅夫一方面过于看重了投资的作用,没有区分国家投资和民间投资的差别,没有意识到投资型经济带来的巨大风险,以及对于经济体的伤害。另一方面则极端的认为消费就是像美国欧洲一样进行透支消费。这样片面的看待投资和消费,是错误的。

在分析林毅夫的错误之前,我们先简单分析最近三十年来中国经济腾飞的三大重要原因:

一、改革开放解放了生产力,水闸放开,拥抱世界则有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市场,生产力释放产生了巨大的价值和回报。

二、低工资低福利,也就是人口红利。最初的工人工资是非常低的,也是没有四险一金的,这是产品在国际市场上获得竞争力的关键,庞大的劳动力群体可以支撑中国在一定时期内走物美价廉路线赢得市场,赚取外汇。

三、低价出口原材料、粗加工产品和资源,以及在较长的时间内没有计算污染成本。

那么,为什么经济增速开始下降呢?依然只说三个原因:

一、人口红利减少,劳动力人口减少,工资福利增加,人力成本增加。

二、货币总量增长迅速,商品成本在国际上竞争力降低,部分中低端产业向东南亚转移。

三、中小企业各方面成本上升,无论是用地成本,工资成本,原料成本还是环保成本。

不可否认,投资拉动经济在中国发展过程中作用非凡。从一个一穷二白的国家,快速建设,到现在摩天大楼林立,堵城处处的繁华盛景。高速公路四通八达,多数农村也都通了公路,12.4万公里的中国铁路营业里程,穿越繁华都市,纵横田野阡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离不开投资的巨大作用。

但是,投资主导的经济体,一定会遭遇如下问题:

一是投资拉动经济的方式下,投资回报递减规律的作用会日益明显。投资的效果会越来越差,直至没有效果。

一个交通不便但是物产丰富的地区,修通一条高品质的公路,自然可以在短时间内使得经济腾飞。如果过一段时间再修一条公路,那么第二条路的实际效益就大大降低,而第一条路的效益也被拉低了。实际两条路带来的经济增长,也不过是比一条路高一点点。而如果再修第三条高速公路,带来的增长就更为有限了,甚至第二条路或者第一条路会车流稀少,形成巨大浪费,这就是产能过剩。

简单直观的事例清晰说明,投资如果达到一个临界点,再增加投资,也只会形成更多产能浪费,对经济的增长作用越来越微乎其微,将资源白白的消耗掉了。

二是大量投资会产生负面效应,最突出的一个宏观效应就是国家资产负债表,特别是企业资产负债表和各级地方的资产负债表上负债率快速提高,会有出现系统性风险的可能性。

如果地方主导的投资,缺乏科学的规划以及大局的统筹,举债投资,盲目投资,产生的负面效应是极大的,不仅仅会在经济层面体现。

三是投资的过快增长缺乏社会需求的支持,将会导致严重的产能过剩,进而导致大批企业破产,工人失业,银行坏账。投资过快增长势必要加快各类资源和能源的消耗,同时加剧了环境保护的压力。投资所需的原材料和资源量庞大,将会刺激这些基础商品价格上涨,进而带动其他物资价格上涨,引发通货膨胀。

此外,投资型经济在发展过程中还会遭遇到“公平”的问题。

实际由权力去分配这些资源、项目和资金的人,会利用手中的权利让一些人因关系而得利,同时国企要比民企拿到的福利更多,剩下的大多数人是难以分得一杯羹的。投资,也是一种收入分配,在一定程度上,会使得贫富差距拉大。

依靠投资拉动经济,如果经过科学的测算,大数据作为参考,宏观层面进行统筹。如果能够建立完善的数学模型结合当地的实际经济状况和市场需求去预测每一项投资的效益和成本,这样的投资必然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但是显然短时间内还难以实现。

单纯的抛开投资,而一味的提倡消费肯定也是不正确的。

最近几年中国游客热衷出国游,并且大量采购奢侈品的新闻屡见不鲜。据国家旅游局统计,2015年中国老百姓出境旅游高达1.2亿人次,在海外消费金额达到了1045亿美元。这还仅仅是直接到海外的消费,如果再算上庞大的海外代购群体,网购平台上无数的海外代购商家,实际的海外消费市场规模异常庞大。而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监测数据显示,跨境电商市场规模已从2014年的4.2万亿元增至2015年的5.4万亿元。


这一数字,甚至已经赶上了每年中国人买房的花费,完全可以成为国民经济发支柱来发展了,应该引起高度的重视。

中国目前已经有了一个庞大的富裕起来的人群,她们的消费已经不再局限于国内商品,已经开始追求国际品牌和奢侈品。如果能将这笔庞大的资金留在国内,可想而知能够对中国经济产生多么巨大的推动作用。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要么移民海外,要么去海外大肆消费,这是对经济体的最大伤害,也值得我们所有人反思原因。

国家主导的投资,如果能向教育、社会保障、科技等领域倾斜,完善知识产权保障,鼓励打造国内知名品牌,消除假货,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同时将生产假冒伪劣产品的劣质企业清理出局,最终从多个方面解决国民消费的后顾之忧。这样的投资岂不能起到更大更好的作用?让民间资本有兴趣,有收获的去参与更多基础建设投资,岂不会有更高的效率,更能降低成本?

消费型经济,前提是国民手中有钱,并且这些国民乐于在国内消费,而不是蜂拥出国去支援国际人民经济建设,或者在国内热衷于购买进口商品。只要社会保障完善,收入稳定,物价稳定,人民没有后顾之忧。自然都会乐于消费,也就没那么多人热衷于为了规避风险而去努力存钱了。

而消费可以刺激国内企业生产,不断升级越来越高要求的消费,自然能够带动企业不断提升生产标准,提升产品质量,相应增加这些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进一步促进出口,出口自然能有更多的收入,对于国民经济的好处不言而喻。

只有企业家因为国内消费的提升而赚到钱了,才能不断增加投资,将资金更高效的利用起来。让企业家能够放心的投资,有回报的投资,乐于投资,这样的经济体一定是有活力的经济体。

以消费带动投资,比投资带动消费的可行性高出百倍,消费推动经济,不是一味的透支消费,而是形成有源之水,在体系内健康循环。

林毅夫的错,在于过于强调投资,而忽略了投资回报递减规律。重视投资,但是没有看清投资带来的分配问题,更没有意识到投资对于消费的提升有限。同时错在于将消费过度夸大,直接将普通的消费视为透支消费。

孰优孰劣,这么一说岂不一目了然。

期待国强民富,这是我们每个中国人的美好愿望。

微信公众号:jiabailidiancom 或输入 加百利点靠木 ,财富之道,开源节流,敬请关注。


财智成功


消费拉动经济其实另一层含义就是借贷消费,加大国民的负债率。国民负债率越高,经济就越无法调头,无法转型。明知前面是深渊也要继续往前开。因为经济开到独木桥上,没有空间可掉头。明知道前面是死路,也只能继续往前开,因为起码往前看不会马上死。

民间负债率高,债务会把经济捆绑起来。债务链接纵横交错。只有有一个环节出错,马上就会引起大面积的连锁反应。只要有一个地方的资金断裂,那么就是造成整个债务系统瘫痪。

靠大面积借贷发展起来的经济是不健康的。宁愿经济发展的慢一些,也不要搞借贷刺激消费。借贷刺激消费只能短期快速拉动经济,并且让本来就过剩的产能继续增加,那时候你再去砍过剩的产能,你就会发觉砍哪里都是粗枝大叶,砍哪里都感觉到像割肉一样。

还不如趁现在去产能化,让经济转向,分清经济的主干和旁枝,不要搞的旁枝跟主干一样粗,到时候傻傻分不清,那样“树木”怎么会长的高呢?只会越长越臃肿。


一号风手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我们的目标!

所以,我们要先确定人民的美好生活是什么?我们可以结合投资、出口、消费三驾马车简单来谈一谈:

首先,美好的生活需要有一个完整的基础设施,交通、水电煤、基本农田等,这是整个社会运行的基础,就好比空气和水,没感觉时觉得不值钱,哪天要是缺了就知道宝贵了。而且,光是”耕者有其田“的农耕经济是不够的,还应该有工业化的建设,所以,这一阶段,

需要投资,因为中国是大国,在这些方面不能依赖外国,哪怕勒紧裤腰带也要保证基本和必要的投资,把基础设施建好了,把完整的工农业建设好了,把基本的教育、医疗、卫生体系建设好了,就不怕别人掐脖子了。

基础设施有了,社会化生产成本就会相应降低,工业化过程中,我们要发展自己的比较优势(劳动力成本较低、税收优惠等),有人说,我们的工厂生产的都是价廉物不美的产品,没有独立的研发能力,这个话讲的虽然是事实,但并没有道理,这就好比有人对你上小学一年级的孩子说,这个孩子的字,写得不够飘逸俊秀。当时国内尚处于投资建设阶段,消费能力不足,市场还没有发育成熟,这就好比还处在小学一年级阶段,时候就需要借助外部的国际市场,一方面销售产品增加收入,另一方面是利用国外的标准来提升自己的产品质量,这就是出口的重要性所在。

到了目前这个发展阶段,我们的基础设施投资已经初步完成,继续盲目投资投入产出比将大受影响;出口的市场也近乎饱和,再继续扩大出口有可能会引发国际贸易不平衡的加剧和其他国家的抵制。所以,国内的消费升级,必将承担起发展经济的重任。

西方一度盛行过度消费、超前消费,以此来拉动经济,也因此种下一定的后果,但不能就此认为消费拉动经济就是西方阴谋的说法,因为不能随意把过度消费、超前消费和正常消费、适度消费混为一谈。没有消费,生产出来的东西卖给谁?


最后,再举一个例子,都是机器可以取代人的工作,但有一件事情是机器无法取代的,那就是人的消费行为。所以,从资本家的内心,是极力想让机器替代人,这样可以获得更高的收益和利润;而社会主义者,对于机器完全替代人是持谨慎和保留态度的,他们更倾向于让机器帮助人做一些辅助工作,减轻工作强度,从而实现创造价值和增加消费的同步进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