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煤矿,铜川的那段回忆……

在渭北黑色金腰带上,有一个因煤而生,因煤而市的一个城市,这个城市就是我的家乡陕西省铜川市。走过60年光辉岁月的铜川煤矿,已经把记忆镌刻在了我的心底,我是煤矿工人的后代,对家乡的煤矿有着很深很深的感情,是铜川煤矿哺育了我长大。每当我徒步走在矿区这厚重的土地上,都会让我浮想联翩,把我的思绪带到那如火如荼、战天斗地的岁月之中。

家乡的煤矿,铜川的那段回忆……

我们的父辈们在铜川煤矿耕耘,不望富贵,不求闻达,倾尽了一生,白了双鬓,花了双眼,将光明和温暖送进了千家万户、大江南北,将家乡贫困的历史改写,将美丽的家乡重建,他们付出了艰辛的汗水和一生的心血。有的长眠在这土地上,深情的守护着这里的山山水水、矿山村庄。

家乡的煤矿,铜川的那段回忆……

60年前,在铜川的百里煤田上,一批天南海北的揣着梦想踏着坚定步伐的外地人纷至沓来,不分地域,不分阶层,不分生活习惯,一起战斗在史家河、三里洞、桃园、王家河、王石凹、李家塔、金华山、鸭口、徐家沟、东坡、焦坪煤矿。

千尺井下,“活着干,死了算”,“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谱写了一曲曲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凯歌,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和风流人物。

家乡的煤矿,铜川的那段回忆……

现如今,去往东区煤矿的铁轨已有了锈迹,轰隆轰隆的火车已不在奔驰,车站上已显的沉寂,矿区生产区那热火朝天的生产场面也已消声匿迹了,曾经挥洒青春与汗水的矿工也不见了踪影,各种机电设备的轰鸣声也远去了。由于资源的枯竭,煤矿已下马,整个矿区显的格外的空旷。

家乡的煤矿,铜川的那段回忆……

遥想当年,矿区曾经充满了生机与活力,生产区机器轰鸣,矿工们头戴着藤条编织的配有矿灯的安全帽,身穿黑色笨重的棉袄棉裤,脚蹬黑色长筒胶鞋,腰间皮带上挂着充电的硫酸盒,站在罐笼里下井采煤。

家乡的煤矿,铜川的那段回忆……

罐笼把矿工运送到井下,把一车车煤从井下运上来,通过运输皮带到选煤楼进行筛选,装到火车皮上,满载煤的蒸汽火车冒着浓烟像条黑色铁龙疾驰而来穿梭在铁道线上,支援祖国的四个现代化建设。

家乡的煤矿,铜川的那段回忆……

矿井下,瓦斯浓度高,危机四伏,皮带、齿轮、铁轨上的矿车、冒顶、塌方、透水、尘肺病等时刻觊觎着矿工的生命和健康,留下血的教训或一生的痛苦残疾。1975年5月11日,2004年11月28日焦坪煤矿和陈家山煤矿瓦斯爆炸,吞噬了一百多名矿工的生命,极大的震撼了人们,煤矿确实是高危行业。许多矿工找媳妇困难,到边远农村老家找,家庭成了“一头沉”。

家乡的煤矿,铜川的那段回忆……

就是这样的高危生存环境,也阻挡不住吓不倒坚强勇敢的矿工。他们住在简陋的土窑洞、土坯房、棚户区里,当矿区黎明还未睁开双眼,那熟悉的矿井旁,已经闪烁着他们明亮的矿灯。铿锵的脚步声,回荡在空旷的巷道里。矿工黝黑的脸上,充满了希望的双眼。无怨无悔,默默奉献。

家乡的煤矿,铜川的那段回忆……

我小的时候,经常到矿上洗澡,每次去都要赶在交接班之前,这样能洗上清水,矿工每人一个工作箱,里边放着上下班更换的服装和洗澡用品,下井的矿工上来,满身的煤灰沾满了全身,只露出洁白的牙齿,熟悉的面孔都很难辩认出。那时没有洗头膏,矿工们用洋碱(肥皂)洗头,洗的速度很快,一池子水很快就会被洗黑冼凉。

家乡的煤矿,铜川的那段回忆……

冬季的闲暇日,会同家人和小伙伴到煤矸石山上捡有明煤的矸石,用来压炉火。上学都在矿上的子校上,家境贫困的开个证明,可以免除学杂费用。冬天教室没有暖气,每个教室生个炉子取暖,矿上有医务所,免费接种疫苗,我们这一代人很多,每个矿上子校每一级都有好几个班。这些都惠及了我们这一代的矿工子弟。

家乡的煤矿,铜川的那段回忆……

矿工俱乐部里,我们经常免费欣赏秦腔豫剧歌舞表演,看的最多的要算是电影了,六七十年代的国产电影几乎都看过,好听的电影歌曲到现在都让人难以忘怀,时不时还能唱出一段。父辈们大都喜欢听豫剧,豫剧名家来演,票紧俏的很,有的步行十多里路到红旗街矿工俱乐部看,河南话成了矿区的官方语言。

家乡的煤矿,铜川的那段回忆……

印象最深刻的上小学四年级,老师领着我们从五一路火车站坐闷罐车到王石凹矿,再徒步到霸王窑参观阶级教育展览馆。那是我第一次座火车,黑乎乎的什么也看不见,火车钻过乔子梁和周家口隧道就下车了,再徒步一会就到了霸王窑。

家乡的煤矿,铜川的那段回忆……

到了霸王窑,窑洞里有一小矿井,很窄而幽深,深不见底,散发着瘆人的凉气,阴森森的,看得你会心怵,让人不敢再多看也不敢多待。井口边有一轱辘,绳索伸到枯井下,这口枯井,见证了旧中国矿工们的身影,许多矿工付出了生命。另一个窑洞,尸骨骷髅,看的人毛骨悚然,不敢久留,让人恐怖,印象深刻。

家乡的煤矿,铜川的那段回忆……

早在上个世纪的三十年代就通了火车陇海铁路咸铜线,这条铁路专门运煤。那时,铜川煤矿叫铜官煤矿。1958年,国家一五重点建设项目中,有了苏联援建的现代化王石凹煤矿。从此,铜川与煤矿工人紧紧地联系在一起,铜川成了名符其实的煤城,铜川成了中国西部煤矿队伍中培养优秀矿工的"黄埔军校”,为西部培训了无数的煤矿技术人才,为共和国经济建设做出过巨大贡献。

家乡的煤矿,铜川的那段回忆……

如今王石凹煤矿经过近六十年的开采,资源已枯竭了。年轻的矿工有的分流到玉华、陈家山、下石节煤矿,有的分流到陕北神华矿区。现在这里开发建设成王石凹矿工业遗址公园,供人们参观游览。

家乡的煤矿,铜川的那段回忆……

往日热闹的生产区,一下子变得冷冷清清。选煤楼、俱乐部、矿工单身宿舍、文化广场、职工食堂、机关楼已人去楼空,这些建筑物在蓝天白云绿树下显的格外的谧静。通往山上生活区的小火车也懒散的上上下下了。

家乡的煤矿,铜川的那段回忆……

整个生产区只有几位老矿工家属在休闲的纳凉散步,王石凹煤矿成为他们的第二故乡,这里有他们的酸甜苦辣和经历的风风雨雨,有他们流血流汗还流泪的记忆,有他们的悲欢离合和激情燃烧的岁月,有他们熟知的邻居和长眠于此地的工友。随着岁月的流逝,父辈们是越来越少了,他们都到了耄耋之年,年轻时受过苦和累,病和伤陪伴他们度过晚年。

家乡的煤矿,铜川的那段回忆……

漫步在矿区,与开饭店的老板闲聊,得知高峰时,王石凹矿有职工家属近4万人,有全国各省的人汇集矿区,街道如过会般热闹。现如今,人口是越来越少,许多门面都已关门。人们纷纷迁到铜川新区新建的铜煤小区、老区的荔枝园小区居住,好多房子已成空巢。

家乡的煤矿,铜川的那段回忆……

王石凹煤矿现正在筹建万亩牡丹园、樱花园和俄罗斯小镇。坐在“一山一世界,一石一行云,傲背起长虹,凹地聚精神”大理石下,可以看到整个王石凹煤矿,在四周绿树倒映下,巍峨而又壮观。

家乡的煤矿,铜川的那段回忆……

恋恋不舍得告别了王石凹煤矿,回头又深情的望了望西山居住的楼房,挥了挥手说:等到万亩牡丹园盛开时,我还会徜徉在异国小镇,去感受矿山人的热情。

家乡的煤矿,铜川的那段回忆……

通往市区的路上,一座座光伏发电板矗立在公路两边,昔日的煤城正转变了发展的理念,清洁能源正逐步取代了高污染能源,家乡的山更绿了,水更清了,天更蓝了,矿工也更加富裕了。

家乡的煤矿,铜川的那段回忆……

煤矿工人的生活条件,工作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集中供暖、安居工程、棚户区改造工程等多项惠民工程陆续实施,投入使用,昔日低矮、破旧的平房被一栋栋漂亮、整齐、气派的楼房所替代。宽阔、平整的路面使出行更加快捷。

家乡的煤矿,铜川的那段回忆……

驶进驶出的私家车,彬彬有礼的矿工,优雅舒适的广场,舞动的身姿都洋溢在每个矿工家属人的脸上,人们更加精神抖擞的走在幸福的阳光大道上。

家乡的煤矿,铜川的那段回忆……

(消息来源:微视窗mw 美篇@沙漠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