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大公司招聘的时候都比较在乎你本科学什么而不在乎研究生、博士学什么?

互联立字


虽然这种现象不是绝对的,也是确实存在的。那么,为什么用人单位会重视第一学历,而不在乎研究生和博士生呢?主要是与招工单位的具体情况不同有密切关系。

如果是科研单位,可以这样说,没有研究生、博士生学历的,问都不要问,也不管第一学历是什么,都不可能录取的。因为,搞科研,没有一定的知识沉淀和积累,是很难从事科学研究的。研究生与博士生,从总体上讲要比本科生强。

如果是一般单位,可能不要研究生、博士生,因为,他们有本科和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的文凭就够了,他们更需要的是操作型人才。即便是普通本科,也未必需要,而更需要职业技术学院的毕业生。自然,更不会需要研究生、博士生了。

如果是题主提出的大公司,为什么也不在乎研究生和博士生,最主要的原因,也可能是前面所分析到的,与企业的特性有关,是企业不需要太高学历的毕业生应能完成工作任务。如果文凭太高,企业又没有需要从事高深研究的人员,引进这样的学生以后,会造成收入分配方面的压力。给收入低,进入人员不满意,太高了其他人员不满意。

但是,从总体上讲,大公司不引进学历更高的学生,是一种短视,纵然是传统产业,也需要引进新兴力量来转型升级。不然,企业早晚会被淘汰。


谭浩俊


这就是矫情。大公司不看重最高学历,偏偏看重本科学历,这是招聘与用人的一种怪现象。已经不是一二家公司这样,很多公司都这样,人为设置障碍,阻碍人才进入。

一个公司创业者可能没什么文化,但是公司做大了,机构多了,有了人事部门,人事总监,人事总裁之后,他们一定忘记了老板怎么创业的,一定会设置很多门槛,来限制人才的进入。学历是曾经学过的一个专业的记录,并不代表最高、最终水平。人事部门为什么要设置标准?从管理角度,就是量化了,便于操作,如果发生什么情况,也有借口,显示人事部门做事了。因此,企业都是在人事部门的标准下,招聘员工,还谈不上选拔人才。

两位应聘者,假设一位南京大学学士,江苏师范大学硕士;另一位阜阳师范学院学士,扬州大学硕士,苏州大学博士。往往是南大本科毕业生胜出。招牌单位的理由是南大本科说明他高中阶段优秀。高中优秀,考上一本名校,是否就说明他是人才呢?一个本科毕业生距离人才其实距离还远,但是我们的教育畸形,连招聘公司也变态。这些公司要人才吗?不要。他们仅仅要本科就读于名校的人员,对外宣传企业招聘了多少名校毕业生,以此显示企业人才济济。这样的虚名有意义吗?

以这些企业的招聘标准,华罗庚来应聘也只能落选,因为华罗庚没有读过大学本科。华罗庚是院士也不行,缺少大学教育,没上过大学,肯定不是优秀人才。

选人、用人,如果看学历,就要看他最高学历,更要看他的实际能力。学历、职称固然是一个标准,但是有学历、职称并不表示他就是优秀人才。齐白石没读过书,金克木小学文化,沈从文仅仅读过几年书,梁漱溟自学成才……难道他们比毕业于清华、北大等名校的人差?

企业大了,人事部权力就大了,他们可以制定各种标准来选择人才。上周,阿里巴巴一位人事经理就斥责大专生也敢来应聘,一番嘲笑。却不知阿里老板马云也曾经是大专生。他是调戏大专生,还是调侃马云。我相信这位人事干部的第一学历肯定比马云要高。

龚自珍说: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人事部、人事经理是为单位招聘员工、选拔人才的,不是阻碍人才,限制人才的。大企业招聘究竟是招聘名校毕业生?还是为企业发展贮备干部,选拔人才?


黄强黄不息


最近儿子回来,我在跟儿子交流时,儿子对我说,他们学院一女博士因在上海找不到工作,回安徽老家做公务员了,另一个硕博连读女生转硕了。我很纳闷,堂堂2+7大学,还能有博士找不到工作?儿子告诉我说,她们本科段都是外校读生物学的,现在所从事的是生物光检验专业,即用激光照射血管便能知晓人是否患癌症。目前,该技术还不够稳定成熟,没有企业投入,没有形成产业链,也没有医院愿意使用。我再问,他会不会博士读完没人要。他告诉我说,不会的,放宽心吧!我们这里大学本科段学计算机、光电工程、通讯工程、自动化、仪器仪表、材料工程等工科专业以及数理统计等部分理科专业的硕士、博士,大企业抢着要呢!


曾仁57780289


先纠正一个概念。看到楼上有同学说“第一学历”是只本科学历,并不是这样的,“第一学历”指的是全日制学历,即只接受全日制教育学历,排除自考、电大、业大等“五大生”及其他各种形式的在职教育学历。如果你读的是全日制研究生、博士生,第一学历依然是研究生、博士生的。

为什么大公司招聘的时候都比较在乎本科学历呢?这是因为,高考比起考研、读博更能考察一个学生“真正的”学习能力。比如说一些本科学校不是特别好的同学,他们可能从入学就开始学习考研的内容,经过4年的刻意练习,一般来说都会考取一个很高的分数。但是,因为专心考研而忽视基础学科的学习,他们科研的能力并不强。“研究生”最重要的是科研的能力,这样“考高分”的研究生,甚至不具备科学研究的基本素养,这也是为什么近年来名校的研究生越来越多的名额给推免,能够通过考试的研究生越来越少。博士同理。而高考具有普适性,无论你大学学什么专业,大家通过高考这个门槛的时候,考的科目大致都是相同的(文科相同,理科相同),具有统一标准,更容易筛选。

但也并不是说本科没有读好学校的同学就没有“出路”了。只是相对于“土著”来说有一定的劣势,但是他们和自己的本科同学相比,已经有了不一样的人生。学历只是一块敲门砖,能够成为什么样的人,最终还是由个人能力决定的。


贺嘉


坦率地说,这种说法并不靠谱,大公司招聘的时候不仅关注本科学历,对于招聘博士和硕士也看学校,看具体的研究方向。



不少媒体一味夸大第一学历的重要,大多都是制造焦虑,吸引公众的注意。事实上,不少地方高校的同学,通过考研,进入更好的学校,大多都找到更好的工作,实现了自我提升。

所谓大公司招聘,只看第一学历,主要针对的是非技术性岗位,比如管培生,一般公司会优先考虑第一学历优秀的本科生。一是本科生年龄小,可塑性强,而管培岗位也不需要什么专业技术,只要学生基础好,脑子灵活,公司可以自己培养。此外,相对于本科生,企业可以给更少的薪资,何乐而不为呢?



但具体到技术性岗位招聘,公司则更看重研究生阶段的学习经历。比如搞计算机领域的算法研究,材料学领域的项目研发工作,是要找到合适的人来做该做的事,这种情况下,研究生的优势就非常明显。

本科和硕士毕业期间,我都转过招聘会,只不过因为升学,最终没有和公司签协议(硕士毕业想过出去工作,已经签了三方,后来考虑再三,征求签约公司同意的前提下,继续选择读博)。博士学习期间,因为接手到一些横向项目,常常往公司跑,所以说,公司招聘的情况略有些了解。

对于个人来讲,尤其是理工科的同学,假如你本科在985高校念的,当然最好,那是你的优势;而对于普通高校的同学而言,假如你能考研进入重点高校,那么祝贺你,事实上本科上的差距已经差不多被你追回来了,剩下的就是珍惜学习机会,将自己的学业搞好,为自己的未来,打下更为坚实的基础。

国之重器,大国上庠。感受大学文化,瞭望科技前沿,亲历一流征程,敬请关注头条号“上庠”。

上庠


这是在于关于一个人的可塑能力,和你对行业的认知基础。研究生以上学历,都具有某行业的专业性特长,对领域认知都是较本科生高很多,所以在简历上就一目了然,同时他们应聘也大多数相关行业。对于本科来说,本科生只有理论基础,了解行业不深,同时本科生对行业不对口率很高。
大公司招聘时更多要求是本专业人士,这样有利于公司针对性培训,你需要接受企业文化,对工作认知程度要求高。因为大公司对人才的培养是花费更多的金钱,所以你进入公司不是让你做事情,创造价值,而是培训(为什么有大公司工作经验的人会更有价值,就是企业看重你在大公司所接受培训和工作经验)。如果一个非专业的本科生进入企业,企业对他进行一系列的培训,本科生发现这跟不是自己的工作向往,就会跳槽,这样给企业带来的损失较大。


小王有点懵


大公司招聘的时候都比较在乎你本科学什么而不在乎研究生、博士学什么,那是因为:

第一,大公司招聘的时候在乎的可能不是你本科学什么,而是你本科是在哪里学的。现在很多公司都很在乎第一学历,甚至一些招收研究生的学校都很看重报考学生的第一学历。为什么呢?因为从他们第一学历中可以看出两点:1.智力,一个考上985学校和一个考上三本学校的学生,哪一个会更学习能力强、自我管理能力强一点呢?企业都喜欢招头脑聪明、学习能力强,培养的时间成本更低。2.见识,好的学校里优秀的学生比例更高,这会形成一个良性循环,每个人的学习动力、成长速度、见识见闻都会提升得更快更好,发展的也就更加全面,更有利于工作。



第二,本科的学习是一个人知识体系建构的主要时期,不论后来的硕士和博士阶段学的是什么,他的思维方式和学习习惯都会受本科专业的影响。而思维方式对工作有很大的影响,了解大学生本科的学习专业,就能更加准确地判断这个人是否符合公司的招聘要求和人才需要。



第三,大企业信不过硕士和博士阶段的教育。怎么说呢?的确,考研、考博都很难,能考上的人都是历经一番辛苦的,但是这并不代表硕士或者博士的能力就会比本科生更好。在很多大公司看来,研究生和博士生的教育有两个通病:严进宽出和死读书。很多研究生们只知道理论知识,实践和社交能力几乎是一团糟,同时又很难调教回来,这令招聘公司很头疼。相反,本科生的可塑性更强,更容易培养。

关于这个问题,你是如何看待的呢?欢迎关注留言分享你的关注。


许悠然


以我为例,说一下感受,供他人参考。

我于12年硕士毕业,在中科院系统下工作2年有余,之后创业去,失败后到了一家民营上市公司上班,薪水和重视程度都挺好的。工作内容绝对轻飘飘,都不是问题,但是我干不下去了,下个月准备裸辞,原因有:

1、资源不匹配。平台给予我的资源不能让我满足,或者不是我需要的,对我的发展没有任何意义,高薪?有些理想和目标不是高薪养得起的,创业失败后,知道自己欠缺在哪里,希望获得学习以改善自己,却没有相应的资源。

3、不够自由。不是指人身自由,是发挥自己所思所想和能力的空间,获得成就感的自由,感觉被陈旧的理念和思想所包围,想发挥却又无人配合执行,提出想法没听懂就冒出来反驳,我提出独立执行独立负责,领导摇摇头就没了。

4、俗话说枪打出头鸟,我这么另类,自然让人看不惯,严重的甚至被排挤。有人这么对我,我找准机会跟他瞪眼,当着所有领导的面跟他PK,他就吓跑了,我就觉得很没意思,“看我不顺眼,给我穿小鞋,有能耐咱正面侧面K呀?我输了,我服你”可是没有,他跑了,我打心里瞧不起。

公司还是有高人的,但我的直属领导胆小怕事,而且我又是个新人...唉

决定走人。


小尖15


这个问题本身就是一个伪问题,事实上并不存在这么绝对的情况。

我有同学本科是普通省属院校,研究生读的南京大学,毕业后去了大型国有金融公司。身边甚至有朋友连正常的专科学历都没有,只是上了个非全日制教育的院校,学的计算机硬件,现在在一家国内排名前五的公司做技术支持。

公司招聘是分具体的岗位的,有的岗位属于研发岗位,这种岗位是非常看重研究生和博士毕业院校的,尤其看重你在读研读博期间的科研成果。本科生压根进不去。本科弱一点,硕博期间很牛,也完全能进的去,当然要是本科学历更光鲜,自然是锦上添花的事。

而有些岗位,本身专业性不强,但比较看重基本能力,可能更倾向于本科出身好,专业对口的毕业生,而对硕博不是那么感冒。


老陈谈教育


中国认可度最高的还是高考,研究生考试和高考真的没法比,不管你说考研怎么怎么不容易,研究生比本科生如何如何有优势,不可否认的是现在大型企业,尤其是国企央企,非常看重第一学历,就拿我们这里举例,我们省移动招聘门槛:本科211及以上院校全日制本科毕业或者普通院校研究生毕业,也就是说,本科是好学校,和普通院校学生研究生毕业被认为是同等的。至于博士就不一样了,博士入门容易但是毕业太难,最反应真实水平的要么是高考,要么是拿下博士,因为选择读博的人实在是少,所以衡量的标准就拿第一学历为准,这也是多年人力资源市场总结的最合理的人才评价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