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敖萌:「多方計算」可能是區塊鏈的下一個熱點-區塊鏈物聯網

《IOE:承載國人影響世界的區塊鏈野心》IOE旨在推動物聯網在全球的應用和發展,建設全域覆蓋、全時可用、低功耗、低成本、高性能、共享共建的運營級窄帶物聯網網絡;依託區塊鏈開放性技術聯手上下游廠家、運營商及各行業創新團隊,共建全行業通用、標準一致、技術先進的物聯網生態系統,建成全球最具競爭性的運營級物聯網生態圈。

北大數學系畢業,模式識別博士,在中科院做了十年人工智能領域的科研,後從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轉戰到騰訊雲區塊鏈,如果用一個詞來形容敖萌,“死硬理性派”再合適不過,這背後反映出的是一種批判性的思維方式。他非常善於抽絲剝繭,透過問題看本質,並常常推翻既有的定義,經過重新思考後給出更精確的描述。

敖萌認為死硬理性派是區塊鏈行業很需要的,因為這是一個新事物,業內人士在向別人解釋的時候會用很多類比,雖然這有助於幫助大家理解區塊鏈的特性,但‘相似’和‘真實’畢竟是有區別的。如今,各行各業都試圖用區塊鏈描述對未來的期望和設想,有很多不準確的地方,需要我們進行剝離。

比如,他曾表示“貨幣的數字化”和“數字貨幣”不是一回事,差別在於控制權是否被轉移了而導致的債權是否被轉移。

再比如,他認為人工智能和區塊鏈的結合點未必在人,而在機器。或許機器會獲得 “經濟權”,因為“數字加密貨幣可以讓人工智能擁有自己的賬戶,從而深度參與到人類社會的各種社會活動和經濟活動當中。”

在此次採訪中,敖萌駁斥了幣改的一個說法:“騰訊這樣的企業在發展過程中,我們都參與其中,而今日估值上漲上百倍後,受益的卻只有那些股東,幣改可以讓每一個人都獲得這樣的收益。”敖萌認為這是不對的,他並不否認幣改或許會改變利益分配方式,但池子的水還是那麼多,分的人多了,還會有那麼高的估值嗎?

綜上所述,你或許已經能勾勒出敖萌的畫像,巴比特有幸採訪到了這位開腦洞又不失嚴謹的騰訊雲區塊鏈首席架構師敖萌,帶我們揭開區塊鏈技術與應用的真相。

騰訊敖萌:“多方計算”可能是區塊鏈的下一個熱點-區塊鏈物聯網

1、“共識”就是區塊鏈的核心

巴比特:比特幣誕生快十年了,區塊鏈這個技術集成包也隨之不斷革新,有人否定了一些工具的必要性,比如token,也裝進了很多新的工具,比如跨鏈,在您看來,區塊鏈最核心的價值是什麼?哪些要素是不可缺失的?

敖萌: 共識是區塊鏈的核心,區別只是節點間的信任程度。在區塊鏈原教旨主義中,由於大家都不可信,所以只能相信由Hash算法串起來的一個完整的數據結構。而在面向企業間應用的聯盟鏈中,由於節點都是需要身份認證才能加入的,因此可信程度高一些,會使用Fabric中Kafka這樣的共識機制,只要關鍵的一些數據達成共識實現可信就可以了。 但是如果沒有共識,一定不是區塊鏈。

2、公鏈和聯盟鏈之間或能實現價值交換

巴比特:聯盟鏈和公鏈的差別在於有沒有幣,是政策監管使得它們分成了兩條路,還是說從技術上來講,它們就是不一樣的邏輯?

敖萌: 從技術上來講,就是不同的。比如以太坊公鏈的幣有幾個作用,一是激勵大家參與到運維中去,二是用幣作為gas來確保合約不會無限運行佔用大量資源,它在設計的時候, 幣在整個公鏈底層就是有意義的,不可缺失的。而國內一些開源的類以太坊的區塊鏈底層,它仍然是有gas的,但隱藏在你看不見的地方,因為EVM運行仍然需要gas燃燒,但刨除這一點,聯盟鏈中一點幣的影子都沒有。 雖然說Fabric 1.3可能會出Fabric coin,但我認為這個可能還是架在上層的,而不是在底層。

敖萌曾在專欄裡寫到,Linux基金會所屬的Hyperledger Fabric(由IBM貢獻)和Vitalik Buterin所領導的以太坊基金會所創造並管理的Ethereum(以太坊),這兩種區塊鏈系統具有截然不同的設計思路,充分體現了傳統企業信息系統思維設計模式(Fabric)和區塊鏈原教旨主義思維設計模式的區別。巴比特:您認為公鏈和聯盟鏈未來會殊途同歸嗎?

敖萌:公鏈和聯盟鏈如果發展的好,應該都能夠直接跑價值,聯盟鏈上產生需要實體背書的價值,公鏈上跑一些不需要實體背書的價值。未來也許通過跨鏈可以實現價值的交換。比如一個做供應鏈金融的聯盟鏈,會產生應付賬款的憑證,它的價值是由聯盟鏈上的實體背書的,如果有企業接受比特幣付款,是不是這個價值憑證可以放到公鏈上交易呢?

3、分佈式商業也一定有大有小

巴比特:我們通常認為,BAT這樣體量的公司,在佈局區塊鏈是比較謹慎的,介入的似乎也沒有那麼深,您為什麼會選擇到騰訊從事區塊鏈業務呢?

敖萌:你想做成任何事情,都是要有很多人來幫你做的,大公司的優勢是有足夠龐大的業務體系去支撐技術的研發。你可以看到BAT這樣的公司佈局區塊鏈是建立在和已有業務進行結合的基礎上,既是對已有業務的補充,又在這個過程中研究技術未來的發展。而初創公司目前嘗試去做區塊鏈,只有兩個途徑,一是發幣,這在中國是違法的,二是融資,在這方面也沒有大公司那麼有優勢。

巴比特:但是我們都說區塊鏈是要“去中心化”的,在商業上人們寄予的期望是,它能夠打破大公司壟斷的局面,形成分佈式的商業網絡,作為大公司的一員,您覺得他們這個設想能實現嗎?為什麼?

敖萌:我始終認為,不同體量的公司所做的事情應該是不同的。小公司在創新方面的靈活性更大,敢於試錯,也能找到一下快速增長的爆發點。但是即使是未來的分佈式商業當中,也一定是有大有小的。我們要承認個體的差異,不可能完全平等的。這不是應該通過區塊鏈改變的事情。

4、雲服務讓企業不必重複造輪子

巴比特:今年三月,騰訊雲區塊鏈TBaas發佈了產品白皮書,為企業提供聯盟鏈服務和解決方案,您前不久談到,雲服務就是把黃油、牛奶、雞蛋等原料做出成品的蛋糕送到用戶的口中,能否詳細談下企業級區塊鏈應用需要考慮什麼?雲服務在這個過程中做了什麼?

這些事情有多重要?

敖萌:如果是做技術的會很好理解。打個比方,十年前特別流行建個人網站,你要找個服務器,有個靜態ip或者動態DNS這樣的技術,然後在系統裝各種各樣的東西,整個過程非常麻煩,需要好幾天。而有了雲服務,一鍵完成。雲服務就是讓我們不必重新造輪子。在TBass上也是一樣,很多企業剛嘗試區塊鏈的時候,首先就想能不能搭一個區塊鏈平臺,然後找人研究,過程也很麻煩。有了區塊鏈雲服務之後,這些事情他都不需要做,直接把業務放上去開始研究就好了。

巴比特:那比如說,我是一個企業,想試試Fabric底層平臺,我直接使用和通過騰訊雲使用,有什麼差別?

敖萌:直接用就等於你先下載Linux,把它安裝好,然後還缺各種組件,還要去配置它們。在騰訊雲上,你只要購買TBaas服務,然後點幾下就建好了。

巴比特:騰訊是Linux 基金會、Hyperledger以及金鍊盟的會員,而且TBaaS也支持Hyperledger Fabric、BCOS、TrustSQL、Corda、EEA 等不同區塊鏈底層技術,

它們各自的特點是什麼?企業該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底鏈?

敖萌:目前我們只有Hyperledger Fabric底層平臺,BCOS九月份會上線,其他的還在計劃中。 目前來講,區塊鏈底層可以分為三大類,一是以比特幣為代表的純代幣類,它適合做的事情就是虛擬貨幣。在Baas平臺上你看不到這種,因為目前企業不會直接用這樣的東西, 另外兩類就是Fabric和以太坊為代表的底層,Fabric是典型的企業信息化的思路,做事很嚴謹,又希望把各種功能都添加上去,所以做了一個插拔式結構,它的智能合約是用docker實現的,在部署合約的過程中需要人工參與很多事情。以太坊類的天生就是不信任環境下怎麼做這件事情,所以用的是EVM虛擬機這樣的輕沙盒環境加上嚴格的IO限制,來保證智能合約跑起來。

巴比特:對於企業,有沒有一個通用方法來進行選擇?敖萌:我們現在是提供一個諮詢服務來為企業解答的,因為不同企業差別會很大,很難有通用的方法論。大致情況我認為企業首先要考慮的問題是:到底需不需要用區塊鏈?我們接觸到的大部分企業並沒有想清楚這個問題。在這之後才是該怎麼用的問題,我們一般會建議企業都試試看,因為在TBaas上是可以切換的。

對於企業來講,需要考慮的是,你要做的東西是不是和物聯網直接結合的場景?如果是的話,用以太坊那種底層肯定是不行的,因為這一類區塊鏈只能在鏈上做IO,那麼你就需要用Fabric。如果要做的事情聯盟彈性很大,業務彈性也很大,用Fabric就會很麻煩了。所以說這些底層的功能都不太一致,企業需要根據自己的業務來選擇。

巴比特:我有一個疑問是,使用雲服務進行存儲數據真的安全嗎?鏈上雖然是加了密的哈希值,但數據卻是存儲在幾個中心數據庫裡。

敖萌: 大家擔心的問題是,數據會不會丟?數據會不會被篡改?數據會不會洩漏隱私?一般來講,雲廠商提供一個安全的數據存儲,黑客是很難攻擊的。但什麼事都不是絕對的,所以我們的建議是用區塊鏈思維來做這個事。並不一定要使用中心化存儲,我們也提供類似IPFS這樣的去中心化文件系統這樣的存儲方式。這樣的話,首先可以保證數據不會因為中心損壞而丟失,其次區塊鏈本身就是防篡改的,數據的哈希值在鏈上,如果被篡改了你是可以發現的。最後如果數據洩漏了呢?我們在雲上會提供很多工具,比如私鑰管理服務,黑客偷走的還是密文,這樣加密的安全級別是很高的。

5、未來“多方計算”可能成為熱點

巴比特:能否對未來5-10年區塊鏈技術的發展,做一個預判?您期望它能勾勒出怎樣的藍圖?

敖萌: 我認為未來“多方計算”可能會成為熱點,區塊鏈是通過冗餘來實現的,如果我不對別人的計算做重複性驗證的話,是難以取得信任的,未來多方計算恰恰就能改變這一點。我不需要重複驗證,只要將我的計算和他的計算合併起來的最終結果,就能判定他是不是做了真實的計算。首先,這種技術如果融合進來之後,可能會對現有的區塊鏈結構做一些的改動, 也許就會真正實現去中心化的跨鏈技術,而且上面的節點是動態的伸縮機制。其次, 多方計算會讓區塊鏈分片技術的性能變得更高,現在用交易哈希強行制定分片區域不是特別合理。隨著這些技術的發展, 未來公鏈可能會真正成為一個大的平臺,上面產生各種應用,而不是像現在基本只有金融遊戲。

《IOE:承載國人影響世界的區塊鏈野心》IOE旨在推動物聯網在全球的應用和發展,建設全域覆蓋、全時可用、低功耗、低成本、高性能、共享共建的運營級窄帶物聯網網絡;依託區塊鏈開放性技術聯手上下游廠家、運營商及各行業創新團隊,共建全行業通用、標準一致、技術先進的物聯網生態系統,建成全球最具競爭性的運營級物聯網生態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