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大灣區企業 「走出去」保駕護航

為大灣區企業 “走出去”保駕護航

圖為粵港澳大灣區暨“一帶一路”法律服務集聚區南沙揭牌儀式。梁文祥 攝

9月3日上午,粵港澳大灣區暨“一帶一路”法律服務集聚區(以下簡稱“集聚區”)在南沙揭牌,以後在南沙就能享受到國際化的法律服務。集聚區選址南沙蕉門水岸廣場,目前新組建的粵港澳大灣區仲裁聯盟、中國互聯網仲裁聯盟、灣區法商研究院、“一帶一路”服務機制南沙辦公室和“一帶一路”國際商事調解中心南沙調解室等5家國際化高端法律服務機構已確定首批進駐辦公。

日前,《深化中國(廣東)自由貿易試驗區制度創新實施意見》正式出臺,提出要按照“建設海上絲綢之路法律服務基地,深化粵港澳法律服務業合作,打造公共法律服務高地,聯合港澳開展仲裁體制機制創新”。此次集聚區在南沙掛牌正是南沙構建一流的法治化營商環境,加快海上絲綢之路法律服務基地建設的具體實踐。

●南方日報記者 賓紅霞

5家高端國際法律服務機構進駐

“隨著南沙國內外投資的發展,一些商業及法律方面的難題隨之浮現。但目前南沙涉外、涉港澳專業法律人才嚴重不足,對國外法律環境瞭解不足、法律服務不足等問題,導致現有的糾紛解決機制難以應對不斷出現的法律問題。”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灣區法商研究院院長王磊分析,作為首批簽約入駐集聚區的法律機構,灣區法商研究院的成立是為了解決南沙現有的法律服務與經濟社會發展不匹配的矛盾。

“未來我們將有30人左右的專職核心團隊常駐南沙,挑選的都是具有優秀教育背景、豐富實務經驗和卓越意志的核心中青年骨幹。”王磊表示,研究院的團隊將採用專兼職相結合的建制模式,依託中山大學粵港澳發展研究院、法學院、嶺南學院、管理學院等院系組建。

王磊透露,研究院還將從紐約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香港大學等全球知名學府外聘專家,通過轉職團隊和外聘專家良性互動、優勢互補,共同為粵港澳大灣區企業提供高端法律服務。

粵港澳大灣區仲裁聯盟則由廣州、深圳、珠海、佛山、中山、東莞、肇慶、江門、惠州9個城市及香港、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組成的城市群的仲裁機構共同倡議發起成立。

澳門仲裁協會會長郭穎玫告訴記者,聯盟的成立將會吸引一批澳門法律人才到南沙來。“仲裁不受地域限制,南沙可以成為國際商事仲裁平臺,採用最國際化的仲裁通則、最開放的仲裁員名冊,充分發揮粵港澳合作的特點,為境內外當事人提供最為合適的庭審方式解決糾紛。”

此外,中國互聯網仲裁聯盟是由中國廣州仲裁委員會發起,由全國160餘家仲裁機構、互聯網技術團隊、高校科研機構加入,於2015年9月在廣州成立,現入駐南沙。“一帶一路”服務機制南沙辦公室和“一帶一路”國際商事調解中心南沙調解室,則是北京融商“一帶一路”法律與商事服務中心在南沙設立的辦事機構,將圍繞“一帶一路”建設項目實施,依託機制海內外資源,聚焦“項目對接、風險防範、糾紛調解”,為“一帶一路”建設提供金融、保險、法律、財務、諮詢以及糾紛調解等綜合服務。

提供全流程專業規範法律服務

“首批5家法律服務機構進駐集聚區後,南沙將為企業提供從招商洽談、落地投產到生產經營全鏈條的跟蹤服務,提供從風險防範、融資併購到企業上市全要素的訂單服務,為企業‘走出去’提供專業規範的法律服務。”南沙區有關負責人介紹。

近年來,南沙區全面提升對外開放水平,不斷增強核心競爭力,經濟發展迅猛。社會治理也取得了新的成就,市場化國際化法治化營商環境不斷優化。

目前,全國首家自貿試驗區法院、全國首家自貿區公證處廣東自貿區南沙片區公證處、廣州海事法院廣東自由貿易區巡回法庭、南沙自貿區檢察院、全國首個自貿區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先後在南沙掛牌成立。

此外,南沙還組建了南沙國際仲裁中心、廣州國際航運仲裁院、廣州金融仲裁院自貿區分院等一批專業仲裁機構。設立了自貿區知識產權維權援助中心、全市首家粵港合夥聯營律師事務所,逐步建立與國際接軌的法律服務體系。

“南沙在當前發展中遇到的法律難題並不是個案,而是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和‘一帶一路’法治發展過程的一個縮影。”廣州仲裁委員會副主任王天喜介紹,僅在去年一年,南沙國際仲裁中心受理涉外案件1725件,其中涉港759件、涉澳231件、涉臺211件,涉其他國家524件。同比增長24.82%。

“案件類型涉及股轉轉讓合同糾紛、中外合作合同糾紛、商品房買賣合同糾紛、服務合同糾紛、國際運輸合同糾紛及國際貨物買賣合同糾紛等。”王天喜介紹,除了內地和港澳臺地區,涉外案件還涵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如新加坡、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泰國等。

南沙區有關負責人介紹,下一步,將逐步引導南沙現有的國際仲裁中心、金融仲裁院、航運仲裁院、粵港聯營律師事務所、合作制公證服務中心、知識產權保護中心、電子數據司法鑑定中心等高端法律服務機構和高端法律服務實體規模性集聚,將集聚區打造成為南沙法治建設的重要展示窗口、粵港澳大灣區法律服務業對外交流的重要平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