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主要的氣象災害

災害天氣

地區

時間

形成原因

主要特點

綜合防治

梅雨

江淮地區

春末夏初

江淮地區,冷暖氣團勢均力敵

陰雨連綿——降水多;出現“空梅”——乾旱

降水多——排水;出現“空梅”——引水灌溉

伏旱

長江中下游地區

7月

梅雨剛過後,在單一的副熱帶高壓控制下

天氣酷熱少雨,抗旱任務艱鉅

組織抗旱,若有颱風雨形成,可緩解旱情

颱風

東南沿海

夏秋

熱帶海面上形成的一種強烈發展的熱帶氣旋

強風、特大暴風和風暴潮

監測和預報是防災、減災的重要措施

春旱

華北

3~5月

夏季風未到

降水少,氣溫回升快

引水灌溉

夏澇

華北

6~8月

夏季風來得早,影響時間長,降水強度大

洪澇災害

低窪地排水,河流疏浚,增加入海口水量

“倒春寒”

東部季風區

3~5月

極地大陸氣團勢力強盛

春季出現強低溫、雨雪天氣

薄膜覆蓋等

寒潮

除青藏高原以外的廣大地區

秋末、冬季和初春

強冷空氣迅速入侵

降溫使農作物受凍害;大風吹翻船隻,摧毀建築物,破壞牧場;大雪、凍雨可壓斷電線杆,造成通信和輸電線路中斷,交通運輸受阻

發佈準確的寒潮消息或警報

風沙

天氣

東北、華北、西北

冬春季,春季嚴重

西北季風吹揚乾旱地區的沙塵向東南方向擴散

風大,大氣含沙量大,能見度低,影響範圍廣,一般與寒潮路徑相同

營造防護林,退耕還林還草

暴雨洪澇

除西部一些沙漠地區以外的廣大地區

春、夏、秋

① 自然原因:源源不斷的水汽供應,強烈的氣流上升運動,持續時間較長的降水天氣系統;② 人為原因:人類不合理的生產和生活活動,如亂砍濫伐造成水土流失,圍湖造田等活動加劇了洪澇災害

淹沒農田,造成人員傷亡

① 監測和預報;② 工程措施:修築堤壩、整治河道、修建水庫、修建分洪區等;③ 非工程措施:加強洪泛區管理,建立洪水預警系統,擬定居民的應急撤離計劃和對策,實行防洪保險等

乾旱

全國

四季

長期無降水或降水異常偏少

空氣乾燥、土壤缺水,影響經濟發展

因地制宜,合理調整農業結構,改善農業生態環境,乾旱多發地區選擇優良品種;開展農田水利設施建設;營造防護林,改進耕作制度

我国主要的气象灾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