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正回购”来了,加息还远吗?

9月5日中午,一个“出口转内销”的大消息突然袭来:

在刚刚过去的8月份,央行曾对“数家大型银行”实施了“正回购操作”,回收流动性总规模约为3000亿元人民币。

楼市:“正回购”来了,加息还远吗?

一、什么是正回购

报道这个消息的包括“华尔街见闻”、“财联社”等,消息来源是美国的“彭博社”。在消息的结尾处,还有一句容易产生歧义的话:“进行期限较短的7天正回购操作,是为了方便及时释放流动性,以支持此后的地方债发行。”

所谓正回购,是央行向商业银行等“一级交易商”卖出(抵押)有价证券、获取资金,“并约定在未来特定日期买回有价证券的交易行为”。当正回购发起的时候,是给市场“有价证券”,拿走“现金”的过程,相当于收回流动性。

当银行回收流动性的时候,往往会带来市场利率上升。

关心财经新闻的读者会发现,近年来央行很少搞“正回购”,而是经常搞“逆回购”。所谓“逆回购”就是反过来,在市场缺乏资金的时候,让商业银行拿“有价证券(比如地方债、企业债)”,抵押给央行,获得资金。

逆回购、正回购,其交易过程说起来比较拗口、繁杂。其实普通人记住一点就行:“发起正回购”是央行回收市场的流动性,“发起逆回购”是央行向市场释放流动性。

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逆回购和正回购,都是有期限的,释放和回收的都是短期资金。如果想长期回收资金,可以“提高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反之,则“降低银行存款准备金率”。

过去两三年,我们之所以满耳朵听到的都是“逆回购”,是央行改变了“印钞方式”,不希望“降准”(相当于开闸放水),所以“逆回购”、MLF和PSL(相当于拿着各种型号的水桶放水)常常出现。

此前我在专栏里告诉过大家,7月23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7月31日的政治局会议后,宏观政策倾向放松货币。那为什么在8月份,反而出现了正回购?

比较靠谱的解释是:市场里的钱的确增加了,利率在走低。但“宽货币”并没有带来“宽信用”,钱没有充分流入实体经济,仍然在市场里转圈。导致了货币市场利率走低,不利于维护人民币的汇率稳定。

你要知道,中美后来重启了副部级磋商,人民币在贬值了一段时间之后,随着磋商开启停止了贬值。

在需要停止人民币贬值的时候,当然要稳住市场利率,所以适当回收流动性就成为必须,所以就抛出了“正回购”这个近年来少用的大招。但是请注意,央行做了,但没有宣布(不想给市场传递混乱的信号)。这个消息是彭博社透露的,到了9月5日我们才知道。

楼市:“正回购”来了,加息还远吗?

二、央行会在年底前加息吗?

9月25日到26日,美联储有议息会议。如果宣布加息,是在北京时间9月27日凌晨。

8月27日,中国央行已经通过“国库现金定期存款”的方式,加息了10个基点,向市场透露了不希望利率继续走低的信息。现在传来正回购的消息,可以看做是央行这一想法的延续。总之,是不希望人民币进一步贬值。

不贬值,就要保持跟美国的利差。如果9月27日凌晨美联储继续加息,中国央行会加息吗?我的看法是,应该会跟随。方式有两种:第一种影响巨大,是调高存贷款基准利率,也就是正式加息;第二种影响较小,非正式加息,把逆回购、MLF的利率提高几十个基点。

不管怎么说,加息都是楼市的利空、股市的利空。但在美联储持续加息情况下,中国又要保护外储规模(3万亿美元以上)、又要维持汇率(不破7),只能放弃货币政策的独立性,违心加息了。

如果加息,房贷利率会继续走高吗?此前央行透露的6月全国加权平均房贷利率是5.6%(基准是4.9%),我觉得未来或许会略微走高,但幅度不会太大,因为太大楼市就会真的全面变冷。目前的经济承受不了楼市全面变冷。

所以,如果中国央行在9月末12月末之间真的“正式加息”,则很多城市房贷上浮空间会略微缩小;

如果“非正式加息”,则上浮空间基本不变。到了明年,或许会慢慢下降。

楼市的“熊市利率”是7%(全国平均水平)。在严厉限购、限贷、限售等管制下,或许会略微低点,6.8%就可以带来熊市。目前5.6%距离熊市利率还有较大空间。

我的判断是:目前中国经济的状况,不可能让楼市全面转冷,最多让少部分城市转冷。真正转冷的城市,则会择机降低利率上浮。至于央行的“正回购”,是特殊时期的特殊举动。展望下半年,“加息+降准”的矛盾政策组合,可能会再次出现。

至于今天股市的大跌,跟“正回购”关系不大,主要是担心美国第二轮的2000亿美元加税。

对于多数城市来说,如果是投资性购房,未来两个月可以观望一下。因为现在政策比较矛盾,可能造成局部的楼市下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