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瘤还是癌?全靠他们的“火眼金睛”来审判!

□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 林辉 通讯员 王晓凡 文 通讯员 李昂 摄影

肿瘤是多种多样的,有人得的是瘤,有人得的是癌。

那么,究竟得的是什么肿瘤,谁来判断?

在医学上,最终判断肿瘤是不是恶性的金标准,为“病理诊断”。

所谓病理诊断,是医生在显微镜下通过对病变组织及其细胞直接观察,从而诊断出肿瘤的病理类型,并作为后续治疗的最终依据。所以,病理诊断被称为“最后的审判”,病理医生被称为名副其实的“病理判官”。

河南省肿瘤医院有一个“病理判官”团队,他们就是临床病理中心的医生。在学科带头人、中心主任周晓军的带领下,他们不仅练就了“火眼金睛”,给出病理诊断报告,还能从基因层面,预测患癌风险、实现早期肿瘤筛查、分子病理诊断以及靶向药的用药指导、预后监测,为患者提供覆盖癌症全周期的服务。

是瘤还是癌?全靠他们的“火眼金睛”来审判!

目前,该团队已建成全国首个肿瘤病理诊断协作网,运用远程病理诊断系统,覆盖全省41家各级医院,为基层肿瘤患者提供省级水平的病理诊断。

是瘤还是癌?全靠他们的“火眼金睛”来审判!

河南省肿瘤病理诊断协作网成立大会

从传统到精准全周期服务肿瘤患者

临床上,绝大多数病理诊断是肿瘤病理,炎症还是肿瘤?良性还是恶性?病理医生的结论,最终决定着治疗的策略和方向。

两年前,69岁的何大姐出现胸闷,饭量明显减少,在外院抽取胸水未见癌细胞。之后,她在河南省肿瘤医院,通过胸腔镜检查,取胸壁肿物,经病理诊断最终确诊为原发肺腺癌Ⅳ期。

“这就是晚期肺癌啊,在过去都是被判处‘死刑’的,不能手术,只能一直化疗。你看现在,能吃能喝,简直不敢想象。”何大姐的家属很是感慨。

原来,在传统病理的基础上,医院为其进行了基因检测,发现何大姐有一个基因缺失突变,适合第一代靶向药埃克替尼的治疗。通过服用埃克替尼,何大姐的病情得到稳定控制。

一年后的2017年9月,何大姐复查发现病情进展,再次进行基因检测,确定之前的靶点基因耐药,改用第三代靶向药物奥希替尼,病情再次得到有效控制。服药期间,何大姐胸闷、乏力等症状消失,生活基本不受影响。

“像何大姐这样的晚期肺癌患者,通过服用靶向药,可以延续两年甚至更长时间的生命,且保持较高的生活质量。”周晓军主任说,“而这一切,首选取决于分子病理层面,也就是肿瘤相关基因的精确诊断。”

近年来,随着医学的快速进展,基于分子层面的精准医疗正在逐步变为现实。

2017年8月,省肿瘤医院引进著名病理学专家周晓军教授担任学术带头人,整合医院原有的病理科、分子病理科和生物样本中心,组建临床病理中心。集中全院力量,意图打造全国一流的病理中心,从预防到治疗,全周期服务肿瘤患者。

是瘤还是癌?全靠他们的“火眼金睛”来审判!

河南省肿瘤病理诊断协作网成立大会上周晓军讲话

目前,随着省肿瘤靶向基因研究中心、省肿瘤靶向基因研究院士工作站、省肿瘤靶向基因检测中心、省肿瘤分子病理医学重点实验室先后落户于省肿瘤医院,该院已初步建成区域性的基因检测及研究中心,具备健康人群的肿瘤易感基因筛查和肿瘤患者个体化诊疗两大服务能力,肿瘤相关基因检测也辐射到全省,并在全省率先开展肿瘤多基因联合检测、BRCA检测、液体病理学检测等新业务,为癌症患者、高危人群和健康人群,以及癌症相关领域研究者,提供科学专业的分子诊疗及解决方案。

从幕后到台前病理医生也能治未病

“肿瘤是遗传病吗?”这是很多患者和普通群众心中的疑问。为方便普通患者及时掌握病情,2013年,省肿瘤医院在全省首家设立肿瘤遗传咨询门诊,病理医生从幕后走到了前台,担当起了“防治未病”的职责。据了解,这是全省范围内首家病理专科门诊。

在省肿瘤医院,医生曾筛查出一个Lynch综合征家系,也就是祖孙三代均发现携带相同的致病性突变的基因,其中已发病的两位姐妹都确诊为肠癌。病理专家将该家系纳入随访管理体系,通过对其子女进行肿瘤遗传易感性基因筛查,又发现其一名子女携带相同致病性变异,随即对其进行早期干预。

“一个优秀的病理医生必须是全科医生,从头到脚的病都要知道,不然就无法对疾病进行诊断。”周晓军说,很多患者都以为,病理医生仅仅看病理切片做个诊断,其实病理医生常常要结合病人临床的各种表现才能做诊断。

在周晓军看来,病理检查不仅是一种检验,更是一种多学科会诊(MDT)。

“肿瘤不仅分良恶性,在恶性中还分高度、低度恶性,有的恶性肿瘤不需要进一步治疗,相反,有的良性肿瘤反而需要提前进行治疗。”周晓军说,病理不但要参与诊断,在治疗方向上,病理医生的建议常常是重要参考。每位肿瘤患者都应该由内科、外科、病理、影像医生组成多学科会诊小组,共同制订诊疗方案,才能真正实现患者的个体化、规范化治疗。

如今,在省肿瘤医院,病理医生的身影不仅仅出现在显微镜前,更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医院的多学科会诊现场。目前,省肿瘤医院临床病理中心已选定肺癌分子病理、消化道肿瘤、淋巴造血系统、妇科肿瘤、乳腺肿瘤等5个亚专科方向作为重点发展方向,进一步提升医院的肿瘤病理诊断能力。

远程病理诊断会诊平台联通世界

病理医师必须在显微镜下看病理切片?太“out”了。

2017年,省肿瘤医院引进新一代(PannoramicDESK)病理切片扫描仪,只需几分钟,扫描仪就可将整个载玻片全信息、全方位快速扫描,使传统物质化的载玻片变成新一代数字化病理切片,同时上传切片信息至“数字病理远程会诊平台”。医生可通过电脑、ipad甚至手机,随时随地进行会诊。

不仅如此,“数字病理远程会诊平台”实现了病理切片制作、存储和管理的数字化,通过医院的信息共享接口,共享全球数字化病理信息;实现教学、科研、诊断以及远程病理质控的网络信息化,使不同医院之间进行病理的学术交流和互联网络会诊等。

远程病理会诊平台的搭建,实现了河南省肿瘤医院临床病理中心与国内、国际著名病理专家的连接,开创了该院临床病理中心数字化病理的新篇章。

全国首建协作网让基层患者享受省级病理诊断

统计数据显示,中国80%的医疗卫生资源集中在城市,其中80%又集中在大中型医院。医疗资源与医疗需求的不对称,导致基层群众看病难。

2017年,作为省基因检测示范中心、省临床医学重点学科所在单位,省肿瘤医院临床病理中心在省卫生计生委领导下,牵头推出“双域计划”——区域精准医学计划,通过省域和县域之间的双向联动、规范诊疗,解决县域内肿瘤患者看病难问题。

为进一步向全省肿瘤患者提供便捷、优质的病理诊断服务,2018年6月,由河南省癌症中心和河南省肿瘤医院共同发起,省肿瘤医院临床病理中心牵头,联合省内41家各级医疗机构,成立并启动河南省肿瘤病理诊断协作网,也是全国首个肿瘤病理诊断协作网。

通过这个协作网,41家医疗单位在医疗资源、病理专业技术人才培养、病理诊疗技术应用、病理信息化建设等病理学科建设与管理方面广泛合作,最终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合作目的,以病理诊断技术、学术、管理为纽带,搭建河南省规范的肿瘤病理诊断体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