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瘤還是癌?全靠他們的「火眼金睛」來審判!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林輝 通訊員 王曉凡 文 通訊員 李昂 攝影

腫瘤是多種多樣的,有人得的是瘤,有人得的是癌。

那麼,究竟得的是什麼腫瘤,誰來判斷?

在醫學上,最終判斷腫瘤是不是惡性的金標準,為“病理診斷”。

所謂病理診斷,是醫生在顯微鏡下通過對病變組織及其細胞直接觀察,從而診斷出腫瘤的病理類型,並作為後續治療的最終依據。所以,病理診斷被稱為“最後的審判”,病理醫生被稱為名副其實的“病理判官”。

河南省腫瘤醫院有一個“病理判官”團隊,他們就是臨床病理中心的醫生。在學科帶頭人、中心主任周曉軍的帶領下,他們不僅練就了“火眼金睛”,給出病理診斷報告,還能從基因層面,預測患癌風險、實現早期腫瘤篩查、分子病理診斷以及靶向藥的用藥指導、預後監測,為患者提供覆蓋癌症全週期的服務。

是瘤還是癌?全靠他們的“火眼金睛”來審判!

目前,該團隊已建成全國首個腫瘤病理診斷協作網,運用遠程病理診斷系統,覆蓋全省41家各級醫院,為基層腫瘤患者提供省級水平的病理診斷。

是瘤還是癌?全靠他們的“火眼金睛”來審判!

河南省腫瘤病理診斷協作網成立大會

從傳統到精準全週期服務腫瘤患者

臨床上,絕大多數病理診斷是腫瘤病理,炎症還是腫瘤?良性還是惡性?病理醫生的結論,最終決定著治療的策略和方向。

兩年前,69歲的何大姐出現胸悶,飯量明顯減少,在外院抽取胸水未見癌細胞。之後,她在河南省腫瘤醫院,通過胸腔鏡檢查,取胸壁腫物,經病理診斷最終確診為原發肺腺癌Ⅳ期。

“這就是晚期肺癌啊,在過去都是被判處‘死刑’的,不能手術,只能一直化療。你看現在,能吃能喝,簡直不敢想象。”何大姐的家屬很是感慨。

原來,在傳統病理的基礎上,醫院為其進行了基因檢測,發現何大姐有一個基因缺失突變,適合第一代靶向藥埃克替尼的治療。通過服用埃克替尼,何大姐的病情得到穩定控制。

一年後的2017年9月,何大姐複查發現病情進展,再次進行基因檢測,確定之前的靶點基因耐藥,改用第三代靶向藥物奧希替尼,病情再次得到有效控制。服藥期間,何大姐胸悶、乏力等症狀消失,生活基本不受影響。

“像何大姐這樣的晚期肺癌患者,通過服用靶向藥,可以延續兩年甚至更長時間的生命,且保持較高的生活質量。”周曉軍主任說,“而這一切,首選取決於分子病理層面,也就是腫瘤相關基因的精確診斷。”

近年來,隨著醫學的快速進展,基於分子層面的精準醫療正在逐步變為現實。

2017年8月,省腫瘤醫院引進著名病理學專家周曉軍教授擔任學術帶頭人,整合醫院原有的病理科、分子病理科和生物樣本中心,組建臨床病理中心。集中全院力量,意圖打造全國一流的病理中心,從預防到治療,全週期服務腫瘤患者。

是瘤還是癌?全靠他們的“火眼金睛”來審判!

河南省腫瘤病理診斷協作網成立大會上週曉軍講話

目前,隨著省腫瘤靶向基因研究中心、省腫瘤靶向基因研究院士工作站、省腫瘤靶向基因檢測中心、省腫瘤分子病理醫學重點實驗室先後落戶於省腫瘤醫院,該院已初步建成區域性的基因檢測及研究中心,具備健康人群的腫瘤易感基因篩查和腫瘤患者個體化診療兩大服務能力,腫瘤相關基因檢測也輻射到全省,並在全省率先開展腫瘤多基因聯合檢測、BRCA檢測、液體病理學檢測等新業務,為癌症患者、高危人群和健康人群,以及癌症相關領域研究者,提供科學專業的分子診療及解決方案。

從幕後到臺前病理醫生也能治未病

“腫瘤是遺傳病嗎?”這是很多患者和普通群眾心中的疑問。為方便普通患者及時掌握病情,2013年,省腫瘤醫院在全省首家設立腫瘤遺傳諮詢門診,病理醫生從幕後走到了前臺,擔當起了“防治未病”的職責。據瞭解,這是全省範圍內首家病理專科門診。

在省腫瘤醫院,醫生曾篩查出一個Lynch綜合徵家系,也就是祖孫三代均發現攜帶相同的致病性突變的基因,其中已發病的兩位姐妹都確診為腸癌。病理專家將該家系納入隨訪管理體系,通過對其子女進行腫瘤遺傳易感性基因篩查,又發現其一名子女攜帶相同致病性變異,隨即對其進行早期干預。

“一個優秀的病理醫生必須是全科醫生,從頭到腳的病都要知道,不然就無法對疾病進行診斷。”周曉軍說,很多患者都以為,病理醫生僅僅看病理切片做個診斷,其實病理醫生常常要結合病人臨床的各種表現才能做診斷。

在周曉軍看來,病理檢查不僅是一種檢驗,更是一種多學科會診(MDT)。

“腫瘤不僅分良惡性,在惡性中還分高度、低度惡性,有的惡性腫瘤不需要進一步治療,相反,有的良性腫瘤反而需要提前進行治療。”周曉軍說,病理不但要參與診斷,在治療方向上,病理醫生的建議常常是重要參考。每位腫瘤患者都應該由內科、外科、病理、影像醫生組成多學科會診小組,共同制訂診療方案,才能真正實現患者的個體化、規範化治療。

如今,在省腫瘤醫院,病理醫生的身影不僅僅出現在顯微鏡前,更越來越多地出現在醫院的多學科會診現場。目前,省腫瘤醫院臨床病理中心已選定肺癌分子病理、消化道腫瘤、淋巴造血系統、婦科腫瘤、乳腺腫瘤等5個亞專科方向作為重點發展方向,進一步提升醫院的腫瘤病理診斷能力。

遠程病理診斷會診平臺聯通世界

病理醫師必須在顯微鏡下看病理切片?太“out”了。

2017年,省腫瘤醫院引進新一代(PannoramicDESK)病理切片掃描儀,只需幾分鐘,掃描儀就可將整個載玻片全信息、全方位快速掃描,使傳統物質化的載玻片變成新一代數字化病理切片,同時上傳切片信息至“數字病理遠程會診平臺”。醫生可通過電腦、ipad甚至手機,隨時隨地進行會診。

不僅如此,“數字病理遠程會診平臺”實現了病理切片製作、存儲和管理的數字化,通過醫院的信息共享接口,共享全球數字化病理信息;實現教學、科研、診斷以及遠程病理質控的網絡信息化,使不同醫院之間進行病理的學術交流和互聯網絡會診等。

遠程病理會診平臺的搭建,實現了河南省腫瘤醫院臨床病理中心與國內、國際著名病理專家的連接,開創了該院臨床病理中心數字化病理的新篇章。

全國首建協作網讓基層患者享受省級病理診斷

統計數據顯示,中國80%的醫療衛生資源集中在城市,其中80%又集中在大中型醫院。醫療資源與醫療需求的不對稱,導致基層群眾看病難。

2017年,作為省基因檢測示範中心、省臨床醫學重點學科所在單位,省腫瘤醫院臨床病理中心在省衛生計生委領導下,牽頭推出“雙域計劃”——區域精準醫學計劃,通過省域和縣域之間的雙向聯動、規範診療,解決縣域內腫瘤患者看病難問題。

為進一步向全省腫瘤患者提供便捷、優質的病理診斷服務,2018年6月,由河南省癌症中心和河南省腫瘤醫院共同發起,省腫瘤醫院臨床病理中心牽頭,聯合省內41家各級醫療機構,成立並啟動河南省腫瘤病理診斷協作網,也是全國首個腫瘤病理診斷協作網。

通過這個協作網,41家醫療單位在醫療資源、病理專業技術人才培養、病理診療技術應用、病理信息化建設等病理學科建設與管理方面廣泛合作,最終實現優勢互補、資源共享、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合作目的,以病理診斷技術、學術、管理為紐帶,搭建河南省規範的腫瘤病理診斷體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