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国民党将领中的戴安澜?

笔下发白


烟酒阁大学士国军将领系列之四十四:陆军中将、第200师师长戴安澜。

余此次奉命固守东瓜,因上面大计未定,其后方联络过远,敌人行动又快,现在孤军奋斗,决以全部牺牲, 以报国家养育!为国战死,事极光荣!摘自戴安澜未寄出之家书。

戴安澜,字衍功、安徽省无为县人,黄埔三期生。他是著名爱国将领,参加过徐州会战、武汉会战,屡立功勋。昆仑关战役率部击毙中村正雄旅团长,是第1个获得美国勋章的国军将领。

1942年,率第200师作为中国远征军的先头部队赴缅参战,取得同古会战、收复棠吉等战功。5月18日,他在郎科地区指挥突围战斗中负重伤。26日下午5时40分,在缅北茅邦村殉国。

1942年10月16日,戴安澜被追赠陆军中将。解放后追认为革命烈士。因昆仑关一役获蒋中正“当代之标准青年将领”之赞誉。


戴安澜(1904-1942年),原名戴炳阳,字衍功。出生在安徽省无为县仁泉乡(今洪巷乡)练溪社区风和自然村。20岁时考入陶行知先生创办的安徽公学高中部。

1924年,戴炳阳投奔国民革命军,为了表达自己镇狂飚于原野,挽巨澜于既倒,誓死振兴中华的凌云壮志,改名为“安澜”。次年,他考入黄埔军校第三期学习。

1926年,戴安澜学成毕业,历任排长、连长、营长、团长。同年参加北伐。1933年3月,率部参加长城古北口抗战,荣获五等云麾勋章。1937年8月,升任第25师73旅旅长。


1938年3月,在台儿庄战役中,戴旅火攻陶墩,智取朱庄,激战郭里集,迫使台儿庄之敌后撤,得华胄勋章(一说宝鼎勋章)1枚。

1938年5月,在徐州会战中,曾率部在中艾山与日军激战4昼夜,因战功卓著,升任第89师副师长兼第31集团军总部干训班教育长。8月,率部投入武汉会战,被第31集团军记大功1次。

1939年1月5日,升任第200师少将师长,接替杜聿明,年仅35岁。该师是新建的第五军的主力师,对外号称是中国军队的第一个,唯一一个机械化师。

1939年5月,率部参加抗击日军进犯的随(县)枣(阳)之战。1939年6月17日,晋升陆军少将。1939年9月,参加长沙保卫战。11月,参加桂南昆仑关战役。

1939年11月25日凌晨,由戴安澜指挥的第200师第600团,在二塘独战日军第21、42两个联队。日军在飞机掩护下猛烈进攻,600团团长邵一之、团附吴其升阵亡。

鉴于战况不利,戴安澜决定黄昏后撤退至高峰隘。此次虽然未能阻止日军前进,但这是日军自钦、防登陆后遇到的最激烈抵抗,战斗进行了两天两夜。



1939年12月1日,中国军队失守高峰隘,4日日军占领昆仑关,双方以昆仑关一线山地为界,暂时对峙。1939年12月7日,蒋介石决定反攻,目标是“攻略昆仑关而后收复南宁”。

1939年12月15日,白崇禧以桂林行营名义发出第一号反攻令:以北路军第5军主攻昆仑关。1939年12月16日,第5军军长杜聿明召开团长以上军事会议,布置对昆仑关之攻坚战,制定了“关门打虎”的包围全歼战术,命令以戴安澜第200师、郑洞国荣誉第1师正面主攻昆仑关。

1939年12月18日凌晨,反攻战斗打响,戴安澜指挥第200师与荣誉第一师开始攻坚,至夜晚,荣一师攻占了昆仑关附近的几个高地,第200师攻占了653、600两个高地,并一举攻占昆仑关主阵地。

1939年12月19日,中午,日军再次出动飞机狂轰滥炸,第21旅团的第21联队,由联队长三木吉之助大佐率领,夺回昆仑关。

昆仑关得而复失,蒋介石对昆仑关战役进展缓慢不满,12月21日给桂林行营及各参战部队下达命令:“前方各部队与炮兵等,如有不积极努力进攻,或不能如限期达成任务者,应即以畏敌论罪,就地处置可也。”

12月23、24日,仅第5军正面进攻的两个师,伤亡就达2千余人,日本军伤亡也在千人以上。昆仑关日军工事非常坚固,上两层下一层碉堡,构成交叉火力,中国军队攻击受阻。战斗空前惨烈。

戴安澜将军亲率两个团兵力,以大刀、铲刀和血肉之躯,一路斩草开路,割破日军设下满山遍野的铁丝网,向昆仑关最后一道大门界首阵地发起猛攻。界首高地位于昆仑关北,是日军最坚固的据点。

戴安澜指挥郑庭笈团,于12月28日晚开始攻击界首高地,尽管敌机在头上扫射、轰炸,该团士气旺盛,不顾牺牲顽强进攻。

中国士兵组成敢死队,以手榴弹塞进日军据点的枪眼,不怕牺牲,于在12月29日上午攻克界首高地,郑庭笈团9个步兵连,其中7个连长伤亡,指挥官身边的司号长也中弹牺牲。

1939年12月31日,中国反攻军队肃清了昆仑关全部残敌。打扫战场时,在中村正雄尸身上搜出了一个日记本。该旅团长在战死前写到:

帝国皇军第5师第21旅团之所以在日俄战争中有‘钢军’称号,那是因为我的顽强战胜了俄国人的顽强。但是,在昆仑关我应该承认,我遇到了一只比俄国军队更顽强的军队”。

戴安澜指挥的第200师因在昆仑关战役中战功卓著,全师受国民政府集体嘉奖一次,参战人员提薪饷两级。师长戴安澜因指挥有方和重伤不下火线,荣获四级青天白日宝鼎勋章一枚,被蒋介石称赞为“当代之标准青年将领”。

1940年1月,在坚守的战斗中,戴部确保441高地,毙敌百余人,毁敌坦克2辆、炮4门,缴获枪械百余支,击毙日军旅团长中村正雄少将,取得重大胜利。

1940年11日,戴安澜身负重伤,国民党政府颁授四等宝鼎勋章(一说青天白日勋章)1枚嘉奖之。

1941年12月16日,第200师开赴缅甸协同英军作战。他率领200师不惜冒孤军深入的危险,开进同古,逐次接替了英军的防务。为了掩护英军安全撤退,充分作好迎战准备,戴安澜率部日夜抢修工事,布下三道防线,阻击迟滞敌军前进。


军委会组建中国远征军,辖第5军、第6军、第66军,入缅甸与英军共同与日军作战。戴安澜率部坚守冬瓜,掩护了英缅军撤退。

1942年初,应美国和英国的要求,蒋介石组建中国远征军,第5军编入第一路纵队,杜聿明任纵队司令。蒋介石单独招见了戴安澜,询问第200师能否在东瓜坚守一两周,打个胜仗?

戴安澜慷慨的说:“此次远征,系唐明以来扬威国外之盛举,戴某虽战至一兵一卒,也必定挫敌凶 焰,固守东瓜。他宣布:如果师长战死,副师长代之,副师长战死,参谋长代之,以此类推。

2月19日拂晓,当最后一批英缅败兵涌过东瓜附近的皮尤河大桥,第200师先遣营刚好赶到大桥北岸,与日第55师团前锋相遇,杜聿明配属给200师的骑兵团装甲车也向日军发起冲击。

3小时之后,先遣营向师长戴安澜发来首战告捷的捷报:“击退日军一个大队,歼灭一小队”。





3月19日,东瓜保卫战开始。200师全体官兵坚守阵地,勇猛还击。日军的猛烈进攻,造成200师伤亡惨重、掩体被毁。戴安澜指挥将士利用残垣断壁、炸弹坑继续抵抗。

他还采取百米决斗术,等攻击的敌人到达50米处时,才从战壕里一跃而出,或用手榴弹集中投掷,或用刺刀进行肉搏。

东瓜保卫战历时12天,第200师以高昂的斗志与敌鏖战,以牺牲800人的代价,打退了日军20多次冲锋,歼灭敌军4000多人,俘敌400多人,予敌重创,打出了国威。

3月29日,戴安澜率200师趁势突围,战到次日凌晨,中国守军大部分渡过锡塘河,跳出日军包围圈,东瓜保卫战终于以中国军队主动撤退宣告结束。

美军认为,东瓜保卫战是缅甸作战坚持最长的防卫行动,并为该师和他的指挥官赢得了巨大的荣誉”。蒋介石赞誉是:中国军队的黄埔精神战胜武士道精神。

重庆的报纸称:无论在抗战史或世界大战史均有其不朽的价值”。英国的《泰唔士报》称:被围守军,以寡敌众与其英勇作战之经过,实使中国军队光荣簿中增一新页。

棠吉失守后,远征军后路被断。戴安澜服从第5军命令,经野人山回国。路遇日军阻击,身中三弹,因伤口感染而壮烈殉国。

随着英军撤退,日军趁机突破棠吉。远征军回国的道路被切断,史迪威决定退向印度。杜聿明听命蒋介石准备退回国内,戴安澜果断决定带200师北上回云南。

决定回国的第5军形势极度凶险,要穿过原始森 林野人山,渡过南渡河,越过曼腊公路和铁路。5月18日夜,大雨滂沱。戴安澜率200师行至细保,突遭拥有装甲车的大批日军猛攻。

戴安澜亲率599团向敌后迂回,想迅速将敌击溃。当时正值夜暗大雨,戴安澜喊前面那个团长的名字。日本人听到声响,朝着声响处猛烈开火,戴安澜顿时被日军机枪打中。

经过两天的激战,戴安澜率部突出重围,但代价惨重。他本人胸腹三处中弹,全师伤亡过半。警卫员在突围中跑掉了医药包,戴安澜的伤势在潮温闷执的热带雨林中迅速恶化。

从5月18日到5月26日,戴安澜一直在担架上指挥。途中戴安澜屡次询问距离云南的远近,并让部署拿出地图,指了指瑞丽,示意部队从此回云南。

也许是预感到 自己来日无多,戴安澜当众叫来200师步兵指挥官兼598团团长郑庭笈,断断续续地留下最后的嘱托:“如果我殉国了,你一定要把部队带回祖国。”闻者无不潸然泪下。

达瑞丽茅邦村后,部下为戴安澜熬了点粥,他刚喝了一口,看到官兵都没有吃的,把粥放下让周围人喝。17点40分,戴安澜在左右搀扶下站立,面向北方凝望片合,即与世长辞。



戴安澜将军殉国后,得到国际社会、全国各界的纪念和悼念

7月31日,广西全州上万人为壮烈殉国的戴安澜将军举行隆重的安葬悼念仪式。10月国民政府追赠戴安澜为陆军中将,其英名入祀南京忠烈祠。29日,罗斯福总统追授戴安澜一枚懋绩勋章。


1943年4月1日,蒋介石委托李济深主持,在广西全州湘山寺前举行戴安澜将军的国葬,有1万多各界民众参加。国葬现场摆放两党领袖及高级将领的花圈、挽联与挽词追悼。

现场竖起一根高高的竹竿,竿首挑着将军殉难时的血衣。灵榇 的头上题着“已故陆军中将戴安澜将军灵榇”等字样,上面覆着一面国旗。人们送的花圈堆满了灵车。

灵柩转送每到一地,人民无不致敬默哀。昆明迎灵队伍十几万人,长达数里;贵阳市民自发沿街摆设祭品祭奠将军;柳州各校举行纪念大游行;桂林各界群众自发前往瞻仰,哭声一路可闻。


1943年秋,戴安澜的灵柩由广西全州迁葬于安徽芜湖小赭山故里。1956年9月21日,中央人民政府内务部追认戴安澜为革命烈士,向戴安澜遗属颁发了《革命牺牲军人家属光荣纪念证》。

蒋介石为纪念戴安澜将军赋诗:“虎头食肉负雄姿,看万里长征,与敌周旋欣不忝;马革裹尸酹壮志,惜大勋未集,虚予期望痛何如?”

1943年3月,毛泽东为纪念戴安澜将军赋诗《海鸥将军千古》:“外侮需人御,将军赋采薇。师称机械化,勇夺虎罴威。浴血东瓜守,驱倭棠吉归。沙场竟殒命,壮志也无违。”

美国总统罗斯福签署的命令中说:“第200师师长戴安澜将军,于1942年同盟国缅甸战场协同援英抗日时期,作战英勇,指挥卓越,圆满完成所负任务,实为我同盟国军人之优良楷模”


烟酒阁大学士


1942年5月26日,国民革命军第200师师长戴安澜因伤势恶化在距祖国边境只有几日行程的缅北茅邦村壮烈殉国,“黄埔之英,民族之雄”的抗日名将为国战死在缅北山林中。



戴安澜原名戴炳阳,因立志安邦救国改名安澜,出身于黄埔军校,1926年参加北伐战争。1933年率部参战长城抗战,立有战功获五等云麾勋章,后出任25师73旅旅长。台儿庄之战,戴部与敌激战,战功卓著,荣获嘉奖。徐州会战中,他率部在中艾山与敌血战,战后因军功升任89师副师长。武汉会战后升任200师师长。后参战随枣战役、长沙保卫战。在昆仑关战役中,与敌撕杀,战况惨烈,击毙日军第5师21旅团长中村正雄少将,重创日军。师长戴安澜英勇负伤,被蒋称之为“当代之标准青年将领”。



第200师是中国远征军入缅的先头部队。同古战役中,该师与4倍于己的日军展开撕杀,血战12天之久,歼敌5千余人。面对敌人的优势兵力,戴安澜奉命突围转移。1942年5月18日,戴安澜将军在撤退中胸腹部中弹,因军中医药匮乏,伤口感染恶化,于5月26日在缅殉国,年仅38岁。

将军英年早逝,为国战死,凋落异域,举国同悲。国民政府追赠将军晋升中将。将军隆重的万人追悼仪式进广西举行,社会各界致挽联沉痛悼念。

将军千古,浩气长存。


岁月是一条河流


1942年戴安澜将军牺牲的噩耗从缅甸传到延安,毛主席知道后,提笔在延安窑洞里写了这么一首诗,名为《五律 挽戴安澜将军》,诗中这样写道:外辱需人御,将军赋采薇。师称机械化,勇夺虎罴威。浴血冬瓜守,驱倭棠吉归。沙场竟殒命,壮志也无违。



他便是被毛主席誉为“海鸥将军”的抗日名将戴安澜,一位对中华同胞充满热爱,一位对中华每一寸土地都留有感情的英雄,他为了民族、为了国家、他把自己的一腔热血洒在了异国他乡,只因为他热爱自己的祖国,只因为他憎恨残忍的侵略者,他是一位值得任何人敬佩的英雄。



戴安澜将军是黄埔三期的毕业生,他从底层军官成为中国第一个机械化师团的师长,完全是靠他自己的一腔热血。在北伐时期,他就英勇善战,往往身先士卒,抗日战争爆发后,他率部先是参加长城防线,于日寇血战于古北口,之后又参加了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徐州会战,在昆仑关战役中他率部歼灭日军王牌旅团第十二旅团,其旅团长中村正雄被击毙。



后太平洋战争爆发,他率部参加了中国远征军,先行开赴了缅甸同古,在同古保卫战中,他于平原之处坚守十余天,使得日寇在军事实力数倍于我军的情况下损失惨重,完成了阻击任务,经此一役他成为了第一个获得美国勋章的中国军人。



后因盟军指挥的失利,使得中国远征军孤军奋战,不得不从野人山突围回国,在200师回国的途中,戴安澜将军在指挥的时候不幸中弹,后突围至缅甸矛邦的时候因为伤口的溃烂而去世,年仅三十八岁。

后尸体被官兵护送回国,在广西全州举行了国葬,举国吊唁。戴安澜将军他是守卫国家的藩篱,他的不朽英魂我们应该永远铭记。


历史之绝唱


戴安澜,又名戴炳阳,号海鸥,安徽无为县洪巷乡人,国民党军高级将领。黄埔军校第三期毕业,毕业后加入国民党革命军。历任国民党军排长,连长,营长,团长,旅长,师长等职。在抗日战争中,戴安澜身先士卒,英勇善战,履历战功被誉为“当代之标准青年将领”及“海鸥将军”称号。


戴安澜戎马一生最为显赫的战绩,就是在1942年初,率领远征军先头部队第五军200师全体官兵入缅作战。

当年戴安澜的200师曾经被誉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支“铁马雄师”,也是当时中国第一个机械化部队,堪称王牌中的王牌。

进入缅甸之后,戴安澜立即率部进入距离仰光不足300公里的同古战场,与攻占同古的日军展开了激烈的战斗。最为先头部队,戴安澜深知自己肩上的责任,为了完成任务,必须要全力顶住敌人的进攻,给大部队赢取有限的时间增援。经过两天的死缠烂打,日本军虽然动用了很多飞机轮番轰炸,但在戴安澜的钢铁之师的顽强抵抗下,同古城坚固如铁,很难攻克。


不久,日军的后续部队也陆续抵达同古地区,再一次向戴安澜的200师发动猛攻,狡猾的日本鬼子还派了一股部队转到同古城北,偷袭了克容冈机场和附近的铁路。切断了同古和外界的联系,同古城顷刻间成为了一座孤城。就在这种内无救济,外无援兵的艰苦环境下,戴安澜的远征军200师与日军奋战了整整5个日夜。

日军疯狂的炮火已经将同古城炸的天翻地覆,一片狼藉。英勇的200师受到了重创,伤亡惨重,但是尽管如此,将士们依然没有放弃脚下的这片土地。临危不惧的戴安澜师长更是下达了死命令,命令全体官兵誓死守卫同古,同日寇决一死战。并立下遗言:“余奉命固守同古,誓与城共存亡,余战死,以副师长代理,副师长战死,参谋长代理”。各级军官们见师长都表达了决心,一下子精神头也上来了。就这样戴安澜的200师与敌人又死扛了几日。但最终因寡不敌众,日军终于冲进了同古城,戴安澜带领部队与日军展开了激烈的巷内肉博战。

就在同古即将全部沦陷的时候,200师所属第五军军长杜聿明下达了撤军的命令。这时候日军结集的几个师团对同古发动了联合总攻,在飞机大炮的狂轰滥炸下,日军占领了整个同古城。戴安澜的200师经过淤血奋战最后仅仅剩下了几千士兵,他们趁着夜色悄悄的撤离了同古城。

同古一战戴安澜誓死守卫同古,捍卫了一个军人的威严。虽然最终以失败告终,但是大大挫伤了日军的嚣张气焰,令日本人闻风丧胆的铁马雄师打出来中国人的势气,展现了中国远征军的风采。

1942年5月,整装待发的200师,从新返回抗日战场,戴安澜接到新的命令,奉命收复棠吉城。与日军再次展开激战。在成功收回棠吉城后,由于盟军的节节败退,导致缅甸西部被日军占领,日军大部队迂回到了中国远征军的后方,面对突如其来的日军,戴安澜的部队被打个措手不及,一点准备都没有。

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在盟军苟且偷生撤退之后,杜聿明下令远征军向国内撤退,死也要死在自己的土地上。在撤退的过程中,戴安澜的新200师被日军逼进了茫茫的原始森林中。前无退路,后有追兵,戴安澜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绝境。素有机械师之称的200师在森林里也成了笼中之鸟,难以发挥机械师的威力。在这种情况下,戴安澜依然屹立不倒,命令部队分散突围,宁可玉碎也不瓦全。



不幸的是在这次突围行动中,戴安澜为了掩护部队突围,被日军的机枪打中,年仅38岁的国军抗日将领戴安澜结束他年轻的生命,战死在了异国他乡的土地上。


任驰赢天下


一句话“不死早晚功德林。”(北平第二模范监狱)但是,戴安澜如果一直不阵亡的话,估计到1949年最差也是个兵团副司令官了。(就是大约高吉人的那个位置)




高吉人(1902—1979),籍贯陕西靖边,中国国民党陆军中将,黄埔军校四期学员;中央军校高教班第三期毕业。曾任国民革命军陆军预备兵团副司令官。



另外也要看从哪个方面评价戴,每个民族都要树立自己的英雄,从这个方面,他够格。从军人的角度,他也算称职。从指挥能力的角度,他还到不了这个评价的档次。(只当到师长)戴在撤退时牺牲后,毛主席知道消息马上提笔在延安窑洞里写了这么一首诗,名为《五律挽戴安澜将军》,表现出我军同样对他的认可。



但是有人说戴安澜撤退时瞎指挥不听杜聿明的,当时撤退200师重武器损失很厉害。(200师在缅东,杜聿明也要求200师直接从缅东撤退回国,但戴安澜偏偏要去缅北)因为戴师长在撤退的时候不归5军(军长杜聿明)指挥,归6军指挥;新38师归5军指挥。



日军第五十五师团在其记录中说:“当面的敌人是重庆军第200师,其战斗意志始终旺盛。尤其是担任撤退掩护任务的部队,直至最后仍固守阵地,拼死抵抗。虽说是敌人,也确实十分英勇,军司令官饭田中将及其部下对其勇敢均表赞许。(可是我翻遍日军记录和档案,找不到这句话和文献)



再有,根据双方战报和郑庭芨回忆录“一个89师调来的外来户,驾驭不了手下那些骄兵悍将,东瓜战斗中他扔下郑庭芨指挥官顶缸守城,自己怯战溜过锡塘河东岸躲起来结果却被迂回的日军56师团搜索联队加上昂山的缅甸国民军撞个正着,又要东瓜功臣是郑庭芨分兵来援,打乱了整个作战布置… ”。“名将”因中央日报发表的“日记”和润之题词之故而声名鹊起!却和手下人的回忆不免大相径庭,什么才是真的呢?未必是拨开历史迷雾才知道。



不过,戴师长毕竟是远征军时期牺牲的少有的高级干部,是否当得世人铭记呢?


李三万的三万里


戴安澜是抗日战争史上一个军功彪炳的大将,同时也是一个抗战功绩即被自己的圈子认可,同事又被相关方面认可的典型,在解放后不久,戴安澜就以抗日军功被追认为革·命·烈·士,这在整个近代国·共斗争史上,都是不多见的!(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历史三日谈)


在这里需要明确一个问题,抗日战争是全民族的抗战,不是哪一派哪个势力的事情,电视剧上演的烂了街的抗日神剧,往往关注细枝末节,抓住一些子虚乌有的小事情大编特编,好像抗日战争就跟玩似的,不需要走心。

其实大规模有组织的对日抵抗主要发生在国军一方,电视上经常演的某路上前线抵抗,路遇大规模溃败的国军,还不忘奚落的说一句:“国军不行了,抗日还得我们上”,那不过是忽悠人的镜头,不能说不对,但具不具有普遍性,还很难讲。

毕竟,长沙保卫战、衡阳保卫战、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徐州会战等等,这些与日本狭路相逢,针尖对麦芒。

真正的抵抗,都是国·军进行的,这些大规模的战役可不是隔靴搔痒,也不是简单的与日本置气撒娇(某方面的抵抗在经过电视剧美化后,好像就是这么个调调)。

这些战役才是真正影响抗日进程的关键性战役,而其中戴安澜率领的抗日远征军,则把这张影响力传播到了国外,传到了国际舞台上。

戴安澜本身所体现出来的是某方面在组织人力物力方面,绝不是毫无建树,而这种组织力本身就是统治力,蒋介石说“十万青年十万军”,是有确切的历史事实做依据的!

好在戴安澜的人生以抗战军功收尾,没有掺杂入后来的内战纷争这也使得他的抗战军功容易被剥离出来,丁是丁,卯是卯,功臣终究是功臣。

1946年往后的很多人就没有戴安澜这般幸运了,虽然近年有缓和的迹象,但想要被追认抗战功绩,说实话,随着很多当事人的逝世,很多事情已经来不及做了!


历史三日谈


抗日名将戴安澜的名气很大,形象也被不断塑造与升华。1942年率中国远征军先遣部队第5军200师入缅作战,之后以身殉国,终年仅38岁,被称作“域外死忠第一人”。本文暂且不谈他在军事指挥以及战略方面的具体评价,只说戴安澜将军的牺牲的始末及之后历史形象问题。戴安澜,号海鸥,学名炳阳,1904 年生于安徽省无为县的一户贫寒人家。初进私塾,1923年考入陶行知先生创办的安徽公学高中部。后决意投笔从戎,1925 年正式考入黄埔军校三期步兵科。锐意进取,1928 年升任国民革命军第 1 师连长,继之历任营长,于 1932 年升任国民革命军陆军第 25师 73 旅 145 团团长,之后率部移防抗日前线北平驻守。

1933年,升任国民革命军第 13 军 25 师 173 旅旅长。戴安澜参加武汉会战后,于 1939 年 1 月晋升为国民革命军第一支机械化部队——第 5军 200 师少将师长。1939年6月17日,授陆军少将。当年12月,在昆仑关大捷中,一举击毙日本侵略军少将旅团长中村正雄,蒋介石称之为"当代之标准青年将领"。1940年获得国民党政府颁授四等宝鼎勋章,迅速成为军旅新星。戴安澜牺牲之始末

1942 年 2 月,为协同英国军队抗击日本侵略军,保证“输血动脉”滇缅路的畅通,国民政府决定派出中国远征军,计划兵力约10万。

戴安澜奉令率领200 师不到一万名军官,作为远征军先头部队,从云南出国奔赴缅甸,开进同古,逐次接替了英军的防务,同古是阻止日军北侵的重镇,史称同古保卫战。首战告捷,从 3 月19日起,在东瓜地区血战 12 天,歼敌 5000 有余,收复棠吉,史称东瓜保卫战。

戴安澜作战意志坚定,在战前宣布:本师长立遗嘱在先,如果师长战死,以副师长代之,副师长战死,参谋长代之,团长战死,营长代之。以此类推,各级皆然,可谓英勇异常。同时他在致夫人王荷馨的信中写道:余此次奉命固守同古,因上面大计未定,后方联络过远,敌人行动又快,现孤军奋斗,决心全部牺牲,以报国家养育。为国战死,事极光荣。读之令人感佩。岂料不久后陷入日军重围,军长杜聿明令廖耀湘的 22 师赶紧接应,3月29日突围,战到次日凌晨,渡过锡塘河,戴安澜部退出同古镇,跳出了包围圈。3月30日,第5军见敌势凶猛凌厉,决定到同古镇以北的棠古地区暂时休整,而戴安澜200师作掩护部队,使得军部安全撤退。4月5日,蒋介石来到战区指挥部,特意召见了戴安澜,两人:

一同进餐,留宿行辕,勉慰有加,甚为倚重。

但到了5 月 18 日,撤退到缅北细保至抹古公路南侧森林边地时,日军乘夜间天降大雨之际,发起袭击,戴安澜胸部、腹部共四处中枪,很快进入缅北矛邦村山上的一座小庙里。因雨林地区气候炎热,伤势过重不治,5月底戴安澜牺牲,将星陨落于域外。

戴安澜的身后形象

戴安澜战死在当时影响很大。英国的《泰晤士报》称:东瓜之命运如何,姑且不论。但被围守军,以寡敌众与其英勇作战之经过,实使中国军队光荣簿中增一新页。美国总统罗斯福在其签署的文件中说:戴安澜将军于 1942 年同盟国缅甸战场协同援英抗日时期,作战英勇,指挥卓越,圆满完成所负任务,实为我同盟国军入之优良楷模。

不仅如此,美国军方把东瓜保卫战看作是:所有缅甸保卫战所坚持的最长的防卫行动,并为该师和他的指挥官赢得了巨大的荣誉。史迪威评价戴安澜为立功异域扬大汉声威的第一人。蒋介石为纪念戴安澜,赋诗一首:虎头食肉负雄姿,看万里长征,与敌周旋欣不忝;马革裹尸酹壮志,惜大勋未集,虚予期望痛何如?蒋介石是很看重戴安澜的,可见其心痛;毛泽东在1943年3月写过一首《挽戴安澜·海鸥将军千古》的五律诗:外侮需人御,将军赋采薇。师称机械化,勇夺虎罴威。浴血东瓜守,驱倭棠吉归。沙场竟顾命,壮志也无违;

时任中央副主席的周恩来则手书 :黄埔之英、民族之雄的挽词,对戴安澜将军诚致哀悼;朱德与彭德怀联名撰写对联寄托敬意:上联为将略冠军门,日寇几回遭重创;下联为英魂羁缅境,国人无处不哀思。可以说,举国纪念戴安澜。

1942年10月16日,国民政府追赠其为陆军中将。当时的国内的舆论对戴安澜赞誉有加,重庆报纸称东瓜保卫战无论在中国抗战史或世界大战史均有其不朽的价值。1956年9月21日,被中央人民政府内务部追认为革命烈士,哀荣至极。戴安澜将军一心为国,澄清宇宙安黎庶,先挽长弓射夕阳,诗品可见人品。高风亮节,在奉命开赴台儿庄前夕,写给其兄长的家书一封,要求以五个月所得薪水1500元中之1000元,捐献国家。民族危亡之际孤师入缅,首战告捷,但最终血肉之躯马革裹尸,悲壮之至,是值得永久纪念、不朽的的抗日英雄——后世怎么高度评价其实也是不为过的。


历史传讯社


戴安澜,国民革命军第200师师长,安徽无为人。先后在台儿庄战役、武汉保卫战、徐州会战、长沙保卫战、昆仑关战役中战功显赫,被蒋介石赞誉为“当代之标准青年将领”,是二战中第一位获得美国勋章的中国军人。 1942年,戴安澜率国民革命军200师作为中国远征军的先头部队赴缅参战。 1942年5月10日,远征军大部队行军至胡康河谷,受到日军第56师团地面阻击和空中轰炸。迎着日军密集火力网,200师将士浴血奋战与日军展开惨烈的白刃战。激战中,戴安澜被日军机枪射中胸腹部,几度昏厥。戴安澜给妻子写下遗书:现在孤军奋斗,决以全部牺牲,以报国家养育!为国战死,事极光荣。1942年5月26日,戴安澜伤重去世,享年38岁。

1942年10月16日,国民党政府追赠戴安澜为陆军中将。29日,美国国会授权罗斯福总统追授戴安澜功绩勋章。

1956年9月21日,被中央人民政府内务部追认为革命烈士。


假行僧老巩


戴安澜1904年出生于安徽省无为县,黄埔军校第三期毕业,戎马一生都在国民政府中央军系统。1933年长城抗战,他是第17军(军长徐庭瑶)第25师(师长关麟征)第145团团长,古北口一战,关麟征、戴安澜英勇负伤。对于古北口惨烈的战况,戴安澜久久无法忘怀。四年之后,他在《痛苦的回忆》一文中,总结了这次战役的教训,提出了加强训练、严肃军纪等许多正确主张。

全面抗战开始后,戴安澜升任第73旅旅长,先后参加了平汉铁路北段作战、徐州会战。第31集团军总司令汤恩伯十分欣赏戴安澜,提拨他为第89师副师长,有意继续培养。没想到杜聿明"挖墙脚",1939年初,戴安澜调升第200师师长,第200师前身是陆军装甲兵团,国民政府军机械化部队的"始祖",戴安澜表示一定"尽竭全力,练习劲旅,为国驰驱,歼彼倭寇"。



郑洞国曾经担任第5军荣誉第1师师长,1982年5月22日在《团结报》发表纪念文章《黄埔之英 民族之雄》,深情缅怀道:"1939年初,戴安澜来我们第五军任二〇〇师师长,我们朝夕相处,相知甚深。他虽是军人,却酷爱文学,擅长写作。他那飒爽的风度和无所畏惧的性格,都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象。"是年12月,第5军参加桂南会战,攻克昆仑关,击毙日军旅团长中村正雄,取得正面战场难得的胜仗。作战期间,戴安澜中弹受伤,血流不止,但他坚定地说:"我受了一点轻伤,算不了什么,决不下火线。不打退敌人心不甘。"


1942年3月,第5军奉命进入缅甸抗击日军,蒋介石在腊戌几次召见戴安澜,希望第200师坚守缅南重镇东瓜,为大军集结赢得时间。从3月19日到29日,第200师顽强抵抗日军进攻,戴安澜抱定必死决心,给妻子王荷馨留下一封遗书:"现在孤军奋战,决心全部牺牲,以报国家养育!为国战死,事极光荣。"后来,由于补给中断,援军隔阻,蒋介石同意第200师北撤。

4月中旬,稍事休整的中国远征军又在缅甸中部重新构筑阵线。第200师转战克遥克伯当、棠吉等地,戴安澜认为"出国作战,以经常之军,作远征之举,可谓草率,今惟有以精勤䃼救之"。5月18日,第200师在通过细包至摩谷的公路时,遭遇日军阻击,场景异常混乱。据第200师步兵指挥官郑庭笈回忆,因战斗发生在夜间,又是在密林中进行,经过一夜激战,发现戴师长下落不明,师参谋长周之再冒险多方搜索,才在路旁草丛中发现戴师长胸部、腹部各中机枪弹,虽未击中脏器,但因医药匮乏,伤口迅速化脓。



郑庭笈接过指挥,边战边撒,部队终日行进在大雨滂沱的荒野山林间,身体虚弱的戴安澜伤重不治,于5月26日牺牲在缅甸北部茅邦村,时年三十八岁。远征军将士带着戴安澜遗骸千辛万苦回到祖国,《中央日报》《扫荡报》联合版发表题为《敬悼戴故师长安澜》的社论。社论指出,戴的殉职,"无论在中国抗战史上或在世界大战史上,均有其不朽的价值"。
1943年4月,戴安澜追悼大会在广西全州举行。中共领导人毛泽东撰赠了挽诗"海鸥将军千古":外侮需人御,将军赋采薇。师称机械化,勇夺虎罴威。浴血东瓜守,驱倭棠吉归。沙场竟殒命,壮志也无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