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岁就能作出《咏鹅》的神童后来如何了

那首《咏鹅》,“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应该是每个人小时候第一次接触的诗歌,可以说是传诵许久,

7岁就能作出《咏鹅》的神童后来如何了

很多年前,曾有七岁孩童面对长辈的考试,脱口而出这首流传了千百年的诗,那个孩子就是被人称为神童的“骆宾王”。那么,后来呢?这位神童是继续名扬天下还是“伤仲永”呢?

7岁就能作出《咏鹅》的神童后来如何了

骆宾王应该属于前者,他与杨炯、王勃、卢照邻并称为“初唐四杰”,年少成名的他,命运早就给他准备好了一条走上仕途的路,他也一直坚持地走着,但那条路对他而言太过艰难。

7岁就能作出《咏鹅》的神童后来如何了

公元650年,道王李元庆府上来了一位谈吐不凡的客人,他是来应聘王府录事一职的,尽管他衣着简单、行事低调,但依旧有人认出了他,他就是曾在文学上大放异彩的“神童”骆宾王。此时的骆宾王虽然声名煊赫,但一直背负着“浪荡才子”的不实骂名。

7岁就能作出《咏鹅》的神童后来如何了

半年前,骆宾王在长安当官时,因才华斐然而被嫉妒他的人诬陷,以“行为不检”的罪名下狱,还被人们认为是“落魄无行,好于博徒游”。唐朝用官讲究正直,有着“恶名”的骆宾王逐渐被身边人冷落,他只能浪迹天涯,直到后来遇见道王。道王这个人不在乎那些表面上的东西,他特别爱惜人才,不忍见到像骆宾那样的人才四处流浪,便邀请他去府上任职。但而骆宾王尚“有案在身”,担任要职不免遭人非议,李元庆只能让他暂任九品录事一职。

7岁就能作出《咏鹅》的神童后来如何了

很惨的是,道王没过几年就去世了,那就代表着骆宾王又得四处流浪,而他那颗求上进的心也慢慢地被官场上的污风邪气消磨没了,于是他决定回归田园,做一个闲散文人,没过多久,他就带着家眷回了以前居住过的兖州一带,每日不是畅游山水,就是写写诗文,过得很悠闲。

7岁就能作出《咏鹅》的神童后来如何了

后来有一天,有百姓来到骆宾王的家中,想请骆公写一篇《请陪封禅表》,他思考了很久,还是写了。那篇文章被武则天看到后,她非常欣赏,还向高宗极力称赞骆宾王,唐高宗看后也是非常高兴,于是就给了骆宾王 “太常寺奉礼郎”的职位。

7岁就能作出《咏鹅》的神童后来如何了

从此之后,骆宾王又陆续担任掌管礼事的奉礼郎,武功、长安两县的主簿,最后还弃笔从戎,在边疆守家卫国。虽然他非常尽职,但却一直没得到升迁,始终只是九品芝麻官。

7岁就能作出《咏鹅》的神童后来如何了

神童成年后依旧是人才,只是没有遇到用他的人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