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革命遗址 晋冀鲁豫烈士陵园

晋冀鲁豫烈士陵园位于邯山区陵园路与陵西路交叉处东侧,是根据延安召开的中共“七大”精神,为纪念牺牲在晋冀鲁豫边区的八路军总部前方司令部、政治部、晋冀鲁豫军区及一二九师革命烈士,于1946年3月由晋冀鲁豫边区参议会决议奠基修建的,1950年10月22日落成时,中央人民政府举行了隆重的“邯郸陵园落成暨左权将军移灵安葬”仪式,史称“新中国第一次国葬”。现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保护单位、全国百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晋冀鲁豫烈士陵园分南北两园,占地面积21.3万平方米。

邯郸革命遗址 晋冀鲁豫烈士陵园

邯郸革命遗址 晋冀鲁豫烈士陵园

邯郸革命遗址 晋冀鲁豫烈士陵园

邯郸革命遗址 晋冀鲁豫烈士陵园

邯郸革命遗址 晋冀鲁豫烈士陵园

邯郸革命遗址 晋冀鲁豫烈士陵园

邯郸革命遗址 晋冀鲁豫烈士陵园

陵园北院以纪念建筑为主,民族形式的雄伟建筑群,呈井字型分布于苍松翠柏之中。北院陵园主门是一形似凯旋门式建筑,高9米、宽40米,门横额镶嵌着朱德题写的“晋冀鲁豫烈士陵园”八个大字和背面的“浩气长存”四个大字。东西门联镶嵌着毛泽东主席的手书“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进入大门,迎面而立的是24米高的烈士纪念塔,正面镌刻着毛泽东题词:“英勇牺牲的烈士们千古,无上光荣”,塔身的东北西三面分别为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题词;塔的最高处是包金刻作的五角星,象征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塔北是人民英雄纪念墓,内有317名团级以上干部的英名录,与墓体相连的石碑上刻有刘伯承、陈毅、徐向前、邓小平等领导人的题词,墓前有“八路军”和“民兵”两组群塑,造型逼真,栩栩如生,令人肃然起敬。人民英雄纪念墓东是左权将军墓,高大的牌坊上,横额为谢觉哉题词“人民共仰”,正面牌坊下的汉白玉墓碑,为周恩来亲笔所题:“左权将军之墓”。背面是周恩来悼左权的悼词。两旁有朱德和彭德怀撰写的挽诗和墓志。左权墓两侧,有附墓六座,分别安葬杨裕民、何云、张衡宇、高捷成、赖勤夫妇及陈光华,还有军委书记张兆丰烈士墓。在其东部为规模宏大的烈士纪念堂,始建于1952年,1954年落成。堂匾为周恩来题写,堂内有《晋冀鲁豫边区英烈事迹陈列》。北院的人民英雄纪念墓西侧古建筑为陈列馆,馆名为刘伯承题写,馆内陈列有《晋冀鲁豫边区革命史陈列》。馆后的“四八”烈士阁,是为纪念1946年因飞机失事殉难的叶挺、王若飞等13位烈士而修建的。陈列馆南面,为新落成的影视厅,人们可在舒适的环境中,观看革命历史影视资料,厅内有《晋冀鲁豫烈士陵园园史陈列》。

陵园南院以墓为主,是“晋冀鲁豫军区人民解放军烈士公墓”,邓小平、刘伯承、聂荣臻等领导人题词,分别镌刻在纪念碑两侧。墓区安葬有抗日民族英雄范筑先、一等杀敌英雄赵亨德、全军爱兵爱民模范王克勤等近200名为国捐躯的优秀指挥员和战斗英雄。晋冀鲁豫烈士陵园的建设与发展,始终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关怀,解放战争时期,朱德、刘伯承、邓小平、陈毅、董必武、杨秀峰等“往来邯郸道,数度谒陵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毛泽东、周恩来、江泽民、聂荣臻、李鹏、万里、乔石、吴邦国等曾先后到园参谒,题词赋诗,并对陵园建设作出重要指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