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首個大語文課程體系已發布,你卻不知道大語文是什麼······

在過去的一個多月時間裡,大語文戰場硝煙瀰漫。

如果把大語文比作江湖,那麼按照地域可將其分為“北派”和“南派”,被稱為“南派”的卓越在上週日,發佈了1—9年級大語文課程體系,這是國內首個大語文課程體系。

與此同時,合稱為“北派”的新東方、學而思、立思辰也沒閒著,相繼在暑假推陳出新。

國內首個大語文課程體系已發佈,你卻不知道大語文是什麼······

7月中上旬,籌劃了2年時間的新東方發佈大語文課程,於暑假落地部分校區;今年3月正式發佈大語文產品體系的學而思,與喜馬拉雅合作,暑期上線大語文音頻產品;而早於兩大巨頭的立思辰也於7月6日推出大語文3.0課程體系。

不僅大機構,諸多中小機構也紛紛試水大語文,投融資領域一片火熱,比如,在線青少兒英語培訓vipJr於8月1日推出語文課程,7月9日作業幫發佈包括國學在內的中文素養課,在線語文班課方體語文完成近千萬元天使輪融資,中文分級閱讀產品檸檬悅讀完成五千萬天使輪融資……

大語文就這樣火了,在英語、數學領域廝殺成為紅海時,語文賽道卻一片藍海。

那麼,大語文究竟是什麼?與我們之前一直學的語文又有什麼區別呢?

一 什麼是大語文?

大語文不同於之前重視應試的語文,它是語言、文字、文學和文化的有機結合,注重孩子對語文知識的理解運用,不僅能夠培養孩子的閱讀、寫作、表達分析能力,還包括文學素養以及個人修養。

國內首個大語文課程體系已發佈,你卻不知道大語文是什麼······

在教法上,大語文更偏重“文學”部分。

舉個例子,傳統語文課上講李白,一節課最多能講到李白的三首詩,但在一節“大語文”課程中,真正講解這三首詩的時間較短,更多時間用在講李白的故事和史料上。

除了教法的不同,大語文的課堂也不同於傳統語文。

大語文的課堂特色在於它的四大關鍵點:

一是先講歷史背景,讓學生通過歷史背景去理解作品;

二是講作者的性格以及生平經歷;

三是在前兩步的基礎之上講解作品本身;

四是當堂測驗。

拿李清照的詞為例,跟之前課上語文老師平鋪直敘介紹她的詞不同,大語文課堂的開端甚至會涉及到地理知識。

比如,水星上的十五座環形山以中國人名命名,李清照就是其中之一,她被稱為“千古第一才女”,出生於書香門第,早年生活優渥,所以早期的詞多寫悠閒生活,這時候列出她早期的詞,講給學生聽;

講完早期,講後期的詞時,先介紹當時的歷史背景,以及喪夫、再嫁又離婚的境遇,讓學生明白為什麼李清照後期的詞風悲嘆感傷。這種邊講故事邊講課的方式,最大程度上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也擴大了學生的知識面。

最後,還可以向學生髮起“小挑戰”,當堂進行小測驗,做到當堂知識,當堂吸收。

那大語文能夠迅速成為風口,是因為它的這些優勢嗎?

不盡然。

其實,大語文的“躥紅”離不開國家政策和家長意識的轉變。

二 大語文為什麼火了?

大語文課程成為熱門首先源於中高考綜合改革和教材改革。

原國家副總督學、教育部基教司原司長王文湛在2017年11月30日召開的第十六屆全國基礎教育學習論壇上表示:“今後高考的區分度主要在語文。”

不僅僅是初高中,小學階段的語文學習也備受重視。

2017年秋季學期開始,全國所有地區小學一年級和初中一年級開始使用教育部統一組織新編的義務教育語文教材(又稱“部編本”)。

國內首個大語文課程體系已發佈,你卻不知道大語文是什麼······

新教材大量增加古詩文,一年級到六年級古詩詞128篇,增加87%,初中語文的古詩詞增加51%,甚至“部編本”語文教材總主編溫儒敏教授曾說,“語文高考最後要實現讓15%的人做不完。”

隨著改革的推進,各年齡段升學考試中,語文考試越來越靈活,大語文的重要性也越來越突出,比如:

1.幼升小几乎每校必考的看圖說話,考察的就是表達能力、想象能力,為入學後的作文打基礎;

2.聽故事/看書回答問題這類考的就是閱讀理解力;

3.跟著老師念兒歌,考的是記憶力和語感;

4.考察孩子對節日習俗、古詩的認知也越來越常見,這些都是大語文中的傳統文化部分,這部分內容的比重越來越高;

5.還有很多學校會採用師生問答形式,看上去是在瞭解家庭情況、孩子日常生活,但也考察了孩子的語句組織能力、思路是否清晰。

這並非聳人聽聞,語文考試難度的增加從老師、家長和學生處都得到了印證。

今年中考完,快微課採訪了杭州某民辦學校初三畢業班的一位資深語文老師,該老師表示:“今年杭州中考語文試題整體中閱讀的難度較大,體現了當前語文教改的方向,而且這份試卷要考高分還是比較難的,儼然成了拉分最厲害的學科……”

不僅老師,學生也是同樣的感受。

某媒體對蘇州參加今年中考的學生做了調查,79%的學生表示語文考試太難了。

國內首個大語文課程體系已發佈,你卻不知道大語文是什麼······

此外,邯鄲市一位小學五年級學生的家長告訴我:“現在的孩子幾乎都在外面上數學培訓班,學習程度相當的孩子數學成績根本不相上下。但從低年級就能堅持有效閱讀的孩子並不多,現在我女兒的班裡總體成績好的學生,都是有閱讀優勢的孩子,也就是在優等生之間,閱讀、學好語文太重要了,我得給我家孩子報了語文補習班了。”

其實不難看出,中高考和教材的改革,讓語文在升學中的作用愈加凸顯,也正在引起家長的重視,而兩因素催生的語文補習需求,則把大語文推到了風口浪尖。

但大語文的火爆並不代表它不存在問題。

三 大語文的問題有哪些?

政策的助推和日漸擴大的市場需求,讓大語文賽道一片繁榮,但它也遭遇不少難題。

儘管不少機構紛紛入局,但由於三四線城市或城鎮與一二線城市家長在經濟水平以及文化素養等方面的差距,使三四線城市的滲透仍顯不足。

三四線城市或城鎮的很多家長還不知大語文為何物,採訪時,大部分家長表示,“英語和數學是孩子最經常補習的學科,除此之外還會補習物理、化學等學科,而語文則被排在了細枝末節。”

國內首個大語文課程體系已發佈,你卻不知道大語文是什麼······

而且,從大語文本身特性來看,其標準化程度低、檢測難度高,且較難短期“見效”,學習結果的輸出層面難以量化,因此,教學效果的反饋和教研的打磨,是接下來最大的挑戰。

正如私募基金盤古創富副總裁張燕玲所說,雖然市場上已經有了大語文的培訓體系,但語文本身的體系弱、標準化低,對於師資的複製和學生語文素養提高的展現都是有一定難度的,影響了升班續費及規模化複製。

那麼,面對這樣那樣的問題,大語文難道只能束手無策?

當然不是。我認為,雙師+大語文或許是解決方式之一。

四 雙師+大語文或將成為趨勢

芥末堆 7 月發佈的報告顯示,中國教育科技公司僅在 2018 上半年就完成了 270 筆投融資交易,共計 147.1 億元人民幣的籌資資金,與 2017 年全年的交易額 151.1 億基本持平。

這一定程度上意味著科技將會成為解決教育效率、效果問題的一大手段。

再加上今年上半年,教育創投最為關注的十大關鍵詞中,“教育+互聯網玩法”和“大語文”位列之二。

不難想象,大語文的發展或許可以藉助雙師這一科技手段。

國內首個大語文課程體系已發佈,你卻不知道大語文是什麼······

我之所以這樣說,是有原因的。

我們都知道,雙師模式的優勢在於能夠將一二線城市的名師資源分享,解決三四線城市師資緊缺的同時,最大限度實現教研和服務的標準化,更有有利於機構的複製,所以,雙師模式不僅能夠彌補大語文現階段遇到的教研、服務等問題,也能幫助其向三四線城市滲透。

可以想見,“雙師+大語文”這條路子符合潮流,未來必定可期。

總結不難發現,儘管仍有諸多困難,但在政策、市場需求與科技的加持下,大語文終將是時代趨勢。

大語文江湖已成,你來或不來,都將避無可避。

#今日互動#

對於大語文的發展趨勢,說說你的看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