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治理专家把脉普陀模式 打造“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升级版

社会治理专家把脉普陀模式 打造“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升级版

8月29日上午,基于网格化的社会治理创新研讨会在舟山市普陀区举行。省内外多位社会治理领域专家齐聚一堂,共同为社会治理“普陀模式”把脉,进一步拓展提升“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的认识深度、理论维度和价值高度,并对如何加快打造“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升级版提出建议。

普陀区是“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的发源地。2007年,为了畅通民情信息沟通、干群感情联络,普陀区以桃花镇为试点,开始了以“小网格”为支点撬动社会“大治理”的探索。经过10年多的探索实践和不断完善,“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这一模式在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提高服务效率、转变干部作风、促进社会稳定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成为全省乃至全国基层党建工作和社会治理的一项品牌工程。

社会治理专家把脉普陀模式 打造“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升级版

社会治理是一个动态发展、不断探索、持续创新的过程。去年以来,普陀区通过体制再创新、力量再整合、措施再深化、机制再完善,全力打造“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升级版,有效破解了“网格员走访不了、群众事情发现不了、网格事件处置不了”等问题,按照“全科多能、多员合一、一员多用”的要求,坚持“整合转岗为主、聘用人员为辅”的原则,组建了一支专职网格员队伍,明确了十大职能,理清了16项网格清单,落实了考核晋升奖励制度,同时组建联社驻村服务团队、建立落实“逢五进格”制度、网格问题处理清零机制等,探索出了一条基于网格化管理的社会治理新模式,城市治理精准化、精细化、精致化水平进一步提升。今年上半年,普陀全区刑事发案下降23.1%,安全事故下降28.6%,重大矛盾下降7%。

为了实现网格信息的高效流转和处置、多元化化解矛盾,普陀区还将“最多跑一次”理念延伸至社会治理领域,深度整合基层治理部门资源、社会力量,建立了全省首个集多元化解、诉讼服务、信息指挥于一体的区级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基本实现群众诉求“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仅上半年,中心就受理网格综治、智慧城管、政务投诉等信息23027起,办结率99.97%。

社会治理专家把脉普陀模式 打造“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升级版

研讨会上,专家们从干部责任的网格化确定、整体性治理、专职网格员队伍的打造、制度创新生命力的再造,社区微治理的路径以及网格化在旅游社区治理中的现实价值等方面,对基于网格化的社会治理创新体系进行了全方位探讨。专家们一致认为,社会治理创新重心在基层,关键在人。网格是社会治理的最基本单元,只有把网格织密织实,把问题发现在端倪,把服务提供零距离,才能实现小网格大治理的目标。普陀区在推进社会治理创新的实践过程中,把握了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和专业化”的方向,“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升级版较好地呈现出社会治理模式再创新的转换动能和实践探索,值得学术界和政府管理界给与更多关注。

社会治理专家把脉普陀模式 打造“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升级版

“深化拓展网格功能,打造‘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升级版,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战略意义。”普陀区委书记张立军说,普陀要在基层社会治理理念、打造社会治理品牌、精细化社会治理水平、社会化治理合力上进一步提升,努力打造具有海岛特色、普陀特点的社会治理新模式,为高水平建设开放活力的幸福普陀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