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國元帥大將上將,出自黃埔軍校的是哪些?

李子遲到了


我是兵說,我來回答!

黃埔軍校創建於1924年,為中國近代史上最出名的軍校,曾經還被評為世界四大軍校之一。黃埔軍校從建立之初,就是為了培養革命軍事人才。因為這個理念,為中國培養了大批的軍事人才。在這之中,大部分軍校畢業生都犧牲在戰場之上。

在1955年授予軍銜的時候,元帥為10人,大將10人,上將57人。在這77人當中,有18人出自於黃埔軍校,分為老師和學生。值得一提的是,這些學生中,少部分人授予的軍銜比老師還高,青出於藍而勝於藍,比如徐向前將軍。它既是黃埔第一期學生,也是開國十大元帥之一。

除了徐向前元帥,林彪元帥也畢業於黃埔軍校,為第四期學生。在大將中,有陳賡將軍,畢業於黃埔第一期,還是黃埔三傑之一;還有許光達和羅瑞卿大將,分別來自黃埔第五期和第六期。在上將中,有周士第將軍、陳明仁將軍、肖克將軍、張宗遜將軍、宋時輪將軍、楊至誠將軍、陳士榘將軍、陳伯鈞將軍和郭天民將軍。以上是畢業於黃埔軍校的14位學生,還有四位老師來自黃埔軍校,分別是陳毅元帥,葉劍英元帥,聶榮臻元帥,陳奇涵上將。


兵說


黃埔軍校近代著名的軍事院校,為兩黨培養了無數軍事政治人才,其中畢業於黃埔軍校的開國元帥、大將、上將都是誕生在國共合作期間創辦的第一期至第六期,元帥的有林彪和徐向前;大將的有陳賡、許光達、羅瑞卿;上將有周士第、張宗遜、楊至成、宋時輪、肖克、郭天民、陳明仁(49年長沙起義)、陳士渠、陳奇涵、陳伯鈞,下面簡單介紹幾個吧。

林彪元帥,黃埔四期

林彪,我軍最能打的將領之一,打仗最大的特點是不按常理、不按道理出牌,是個獨來獨往、天馬行空之人,與粟裕大將一樣看地圖是每天的必修課,軍事天才的共性吧。林彪從不打無把握的仗,是典型的“先勝而後戰”法,與粟裕的“先戰而後勝”法截然不同,但兩者都取得驚人的戰果。十大元帥裡林彪資歷算是最淺的了,僅此於羅榮桓,完全靠戰功位列第三。

徐向前元帥,黃埔一期

毛主席曾說過,要不是徐向前身體原因完全可以和林彪一較高下,年僅30歲就擔任紅四方面軍總指揮,軍事才能毋庸置疑,擅長打殲滅戰、運動戰等,而且也擅長以少勝多、以弱克強,紅軍時期指揮的蘇家埠戰役、反六路圍攻都是我軍史上經典戰例,也是我軍“圍點打援”戰術和“收緊陣地”戰法的先行者和開創者,是一位傑出的軍事天才。

陳賡大將,黃埔一期

陳賡黃埔三傑之一,以風趣幽默、愛開玩笑著稱,不僅與敵人,與彭老總、徐海東“徐老虎”等人都開過玩笑。東征時曾經救過蔣介石的命,以至於1933年在上海被捕時,對各路人士的營救睜一眼閉一眼,老同學宋希濂為營救陳賡出不少力,但風水輪流轉,歷史總愛開玩笑,宋希濂1949年被俘時陳賡親自探望,兩人也相逢一見泯恩仇。

陳明仁上將,黃埔一期

陳明仁是黃埔一員虎將,為人剛正不阿作、淡泊名利,作戰以勇猛著稱,也是黃埔中成名較早的一位,東征討伐陳炯明血戰惠州城一戰成名,得到了校長蔣介石的親自嘉獎。抗日戰爭中指揮的滇西回龍山攻堅戰而名聲大振,以步炮空協同的戰術被毛主席稱之為“戰術的傑作”;解放戰爭時期指揮的四平攻堅戰以一軍之力抵擋住了林彪十幾萬聯軍的進攻;1949年率部長沙起義,免湖南於戰火,建國後授予上將軍銜。


楊至成上將,黃埔五期

楊至成,曾被毛主席稱為“紅軍大管家”,坐鎮我軍後方的上將、人民軍隊後勤工作的開拓者和奠基者,從工農紅軍井岡山時期就開始統管全軍的傷員管理、軍需物資、醫療衛生用品等後勤工作,1934年10月跟隨紅軍長征時多次為紅軍爬雪山、過草地、渡江等提供物資保障。抗戰爆發後因病前往蘇聯治療,期間加入伏龍芝軍事學院學習,回國後創辦我軍的後勤保障機構,解放戰爭時期任東野軍需部部長,為遼瀋和平津戰役等提供了物資保障。


賽門軍略


如果黃埔畢業生和教員都算上,計有以下幾位:

元帥:徐向前,黃埔一期生,中國工農紅軍紅四方面軍總指揮。林彪,黃埔四期生,中國工農紅軍紅一方面軍紅一軍團軍團長、八路軍115師師長、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野戰軍司令員。聶榮臻,黃埔軍校教員,紅一軍團政委、晉察冀軍區司令員。陳毅,黃埔軍校武漢分校教員,新四軍軍長,華東野戰軍司令員。葉劍英,黃埔軍校教授部副主任,中革軍委參謀長、八路軍參謀長、中央軍委參謀長、廣東軍區司令員。

大將:陳賡,黃埔一期生,八路軍129師386旅旅長,太嶽縱隊司令員,二野第四兵團司令員。中國人民志願軍代司令員。羅瑞卿,黃埔軍校武漢分校畢業,五期,八路軍政治部主任。許光達,黃埔五期,第一野戰軍第二兵團司令員。

上將:蕭克(黃埔四期),陳明仁(黃埔一期),周士第(黃埔一期),宋時輪(他的情況比較特殊,四期入學,五期畢業),楊至誠(黃埔五期),陳奇涵(黃埔四期),張宗遜(黃埔四期)、郭天民(六期)、陳伯鈞(武漢分校,六期)。

另外有望評上大將乃至元帥,卻過早犧牲的黃埔生計有:劉志丹、左權、鄧萍、黃公略、伍中豪、王爾琢、蔣先雲、盧德銘、許繼慎、蔡申熙、曾中生、曾士峨、朱雲卿等。


林屋公子


元帥3人,聶榮臻、林彪、徐向前

1、聶榮臻,黃埔軍校秘書兼任教官

2、林彪,黃埔軍校第4期,曾任國民革命軍25師73團3營7連中尉連長

3、徐向前,黃埔軍校第1期,曾任國民革命軍第2方面軍總部上尉參謀

大將3人,陳賡、羅瑞卿、許光達

1、陳賡,黃埔軍校第1期

2、羅瑞卿,黃埔軍校第4期,曾任國民革命軍第2方面軍教導團二連副班長

3、許光達,黃埔軍校第4期,曾任國民革命軍第4軍炮兵營見習排長

上將6位,周士第、陳伯鈞、宋時輪、楊至誠、郭天民、陳奇涵

1、周士第,黃埔軍校第1期

2、宋時輪,黃埔軍校第3期

3、陳伯鈞,黃埔軍校第6期

4、楊至誠,黃埔軍校第6期

5、郭天民,黃埔軍校第6期

6、陳奇涵,黃埔軍校第4期

達到1955年授銜大將標準、戰爭中犧牲1人,劉志丹

達到1955年授銜上將標準、建國後離開軍隊1人,陶鑄


20世紀戰史大揭秘


共和國成立後於1955年9月對全軍將士進行了授銜大典,授銜名額為:元帥10人,大將10人,上將57人,中將177人,少將1359人。這些軍人都是國家的脊樑,為國家的革命事業做了卓越貢獻。

一、十大元帥

十大元帥為:朱德、彭德懷、林彪、劉伯承、賀龍、陳毅、羅榮桓、徐向前、聶榮臻、葉劍英

黃埔軍校的有:林彪(四期)、徐向前(一期)、聶榮臻(教官)、葉劍英(副主任)

二、十大大將

十大大將為:粟裕、徐海東、黃克誠、陳賡、譚政、肖勁光、張雲逸、羅瑞卿、王樹聲、許光達

黃埔軍校的有:陳賡(一期)、羅瑞卿(武漢分校)、許光達(五期)

三、開國上將

開國上將有:張宗遜、宋任窮、趙爾陸、蕭克、王震、許世友、劉亞樓、鄧華、楊得志、王宏坤、李克農、李達、楊成武、李濤(瑤族)、蕭華、甘泗淇、賴傳珠、陳奇涵、宋時輪、蘇振華、陳錫聯、陳士榘、王新亭、謝富治、李志民、黃永勝、朱良才、楊勇、傅鍾、周士第、陶峙嶽、董其武、陳明仁、周純全、陳再道、彭紹輝、陳伯鈞、張愛萍、傅秋濤、韓先楚、唐亮、洪學智、李志民、周桓、李天佑、劉震、楊至成(侗族)、王平、鍾期光、郭天民、韋國清(壯族)、呂正操、賀炳炎、烏蘭夫(蒙古族)、閻紅彥。

黃埔軍校的有:張宗遜(五期)、蕭克(四期)、周士第(一期)、郭天民(六期)、楊至成(五期)、陳伯鈞(六期)、宋時輪(五期)、陳明仁(一期)


大秦鐵鷹劍士


黃埔英傑出將星,名帥開國萬世頌,彪炳千秋垂史冊,矢志不渝照汗青。

開國將帥是指中為創建新中國做出重大貢獻,在1955~1965年間被授予或晉升軍銜的10名元帥、10名大將、57名上將、177名中將和1360名少將。其中出身黃埔軍校的53人,包括:元帥5人(佔半數),大將3人(佔30%),上將10人(佔17%),中將12人(佔6.78%),少將23人(佔1.69%),這其中上將及以上者18人,佔比23.38%,比例相當高。

黃埔軍校的歷史比較複雜,曾幾度更名(陸軍軍官學校、中央軍事政治學校、中央陸軍軍官學校),並在武漢、南京等地開設分校和各種訓練班,後又搬遷校址,因此對黃埔軍校同學身份的認定比較複雜,但開國將帥都是早期畢業生,因此身份認定上沒有疑義。

這53人中,既包括教職員出身,也包括畢業生,具體名單如下。

教職員出身7人,其中元帥3人,中將1人,少將3人

葉劍英(黃埔軍校教授部副主任,1955年被授予元帥軍銜)

聶榮臻(黃埔軍校政治部秘書、教官,1955年被授予元帥軍銜)

陳 毅(中央軍事政治學校武漢分校文書,1955年被授予元帥軍銜)

曾澤生(黃埔軍校第三期學生隊區隊長,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

袁也烈(黃埔軍校政治部幹事,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

戴正華(黃埔軍校軍醫處軍醫官,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

魏 鎮(黃埔軍校長沙分校軍事教官,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

畢業生出身46人,其中元帥2人,大將3人,上將10人,中將11人,少將20人

為統計列表方便,以下按照畢業期次列出名單,同一期次內按軍校高低排列。

第一期(1924年)6人,其中元帥1人,大將1人,上將2人,中將2人

徐向前(1955年被授予元帥軍銜)

陳 賡(1955年被授予大將軍銜)

周士第(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

陳明仁(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

閻揆要(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

彭明治(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

第三期(1926年)3人,其中中將2人,少將1人

常乾坤(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

韓練成(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

徐介藩(步科,1961年晉升為少將軍銜)

第四期(1927年)13人,其中元帥1人,上將3人,中將4人,少將5人

林 彪(1955年被授予元帥軍銜)

肖 克(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

張宗遜(政治科,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

陳奇涵(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

倪志亮(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

郭化若(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

莫文驊(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

唐天際(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

曹廣化(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

李逸民(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

方之中(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

洪 水(政治科,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

白 天(步科,1957年被授予少將軍銜)

第五期(1928年)5人,其中大將1人,上將2人,中將1人,少將1人

許光達(1955年被授予大將軍銜)

楊至誠(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

宋時輪(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

譚希林(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

廖運周(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

第六期(1929年)7人,其中大將1人,上將3人,中將1人,少將2人

羅瑞卿(1955年被授予大將軍銜)

陳士榘(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

陳伯鈞(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

郭天民(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

王 諍(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

張開荊(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

周文在(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

第七期(1930年)5人,其中中將1人,少將4人

何德全(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

陳銳霆(炮科,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

王啟明(步科,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

王興綱(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

王作堯(步科,1961年晉升為少將軍銜)

第八期(1931年)3人,全部為少將

張希欽(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

陶漢章(步科,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

朱家璧(步科,1964年晉升為少將軍銜)

第九期(1932年)1人,少將

吳克之(1961年晉升為少將軍銜)

第十期(1933年)2人,全部為少將

張學思(步科,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

高存信(炮科,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

第十一期(1937年)1人,少將

黎 原(步科,1964年晉升為少將軍銜)

我是專注歷史文化的狄飛驚,歡迎關注我!


狄飛驚


十位開國元帥,出身黃埔的佔據半壁江山。

十位開國大將,出身黃埔的佔了3位。

開國55位上將,出身黃埔的有8位之多。

說黃埔學校是中國將帥的搖籃,並不誇張,同時,從這個數據也能看出,黃埔軍校是國共兩黨精誠團結、緊密配合的時代產物。

5位黃埔出身的元帥:

林彪元帥:黃埔四期畢業生,1925年,中學剛畢業的湖北人林育蓉在陳潭秋的勸說下決定報考黃埔軍校,同期改名“林彪”。

徐向前元帥:黃埔一期畢業生,1924年,習慣於向學生們講述時事政治等新思想的小學教員被學校無端辭退,徐向前離開山西,報考黃埔一期。

聶榮臻元帥:黃埔軍校秘書兼政治教官,1925年,聶榮臻結束了六年的留學歐洲經歷,從蘇俄返回國內,進入黃埔軍校。

葉劍英元帥:黃埔軍校教授部少校副主任,兼任軍事理論的學科教育教官。葉劍英元帥畢業於雲南陸軍講武堂,後以粵軍代表身份,參與了黃埔建校前期籌備工作。

陳毅元帥:黃埔軍校武漢分校的政治部文書,黃埔軍校武漢分校被稱為第二黃埔,陳毅是由中央軍委委派加入,除了公開的文書身份,他還是校黨委的書記。

3位黃埔出身的開國大將:

陳賡大將:黃埔一期,由廣州陸軍講武學校考入。

羅瑞卿大將:黃埔六期(武漢分校)。

許光達大將:畢業於黃埔五期炮兵科,系受中共黨組織派遣。

8位黃埔出身的開國上將:

周士第上將:海南人,黃埔一期

陳明仁上將:湖南人,黃埔一期

陳奇涵上將:江西人,黃埔三期

楊至成上將:貴州人,黃埔五期

宋時輪上將:湖南人,黃埔五期

張宗遜上將:陝西人,黃埔五期

郭天民上將:湖北人,黃埔六期

陳伯鈞上將,四川人,黃埔六期(武漢分校)


歷來現實


黃埔軍校無疑是中國近代軍事領域的最高學府,在這裡走出了許許多多聞名中外的軍事家。而在我國的開國將帥中 ,便有二帥一大將是黃埔的畢業生,他們是黃埔一期的徐向前元帥,陳庚大將,還有一個便是讓黃埔無數國軍高級將領黯然失色的黃埔四期畢業生,他便是四野林彪元帥。



徐向前元帥

十大元帥中唯一的北方人,是中國共產黨偉大的軍事家、戰略家、政治家,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率領的紅四方面軍英勇善戰,多次打敗國民黨部隊,後在抗日戰爭期間擔任三大主力師129師的副師長,在1943年成為了抗日軍政大學校長,是中國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



陳庚大將

陳庚大將是湖南人,而且是將門出身,其祖父便是湘軍將領,他被譽為黃埔一期三傑之一,歷經了北伐、南昌起義、長征、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等全部共產黨領導的重大戰役,為人民的解放事業立下了汗馬功勞。



林彪元帥

黃埔四期的畢業生,從紅軍時期便擔任軍團長,而且在抗日戰爭時期一戰成名,指揮了平型關大捷,當然林帥能夠成為聞名中外的軍事家還是他在內戰中的表現,其統領的東北野戰軍也就是後來的四野在解放戰爭中所向披靡,歷經了遼瀋、平津兩大戰役,他的軍事成就不用多說,他的鋒芒蓋住了太多黃埔名將,他無疑是黃埔最為優秀的畢業生。

所以我認為,與其說黃埔軍校造就了這批軍事人才,不如說這批人才在軍事領域取得的成就造就了黃埔軍校,讓這所軍事學府享譽海內外。


歷史之絕唱


黃埔軍校創辦之前,孫中山是沒有自己的軍隊的,因此一直飽受各種軍閥的欺壓,所以創辦黃埔軍校就成為了孫中山擁有自己軍隊的最大改變方法,而因為孫中山的國民政府本身是沒有創辦軍校經驗的,所以他們就請求了蘇聯的幫助。


在蘇聯為孫中山提供幫助的同時,我黨的很多大人物也在那個時期紛紛成為了黃埔軍校的老師教官以及學員,當時前後進入黃埔軍校成為黃埔教師的有:周恩來、葉劍英、聶榮臻、瞿秋白、張秋水等人。

至於後來揚名立萬的學生就更加數不勝數了,而在這些黃埔的教師和學生中成為開國元帥的主要有五人:

第一位就是當過黃埔教官的葉劍英,第二位也是當過黃埔教官的聶榮臻,第三位同樣是黃埔教官出身的陳毅,第四位則是戰力彪悍的黃埔四期學生林彪,第五位則就是黃埔一期出身的徐向前。

而除了榮耀無上的元帥之外,在開國十大將軍中也有三人出身於黃埔軍校,而且這三人都是黃埔軍校的學生,他們分別是:黃埔一期的陳賡、黃埔五期的徐光達、黃埔六期的羅瑞卿等三人。

陳賡將軍的故事

在這裡,我們有必要簡單的介紹一下陳賡大將軍在黃埔軍校的過程,陳賡在黃埔軍校就讀第一期的時候,與當時我黨的另外兩名學生蔣先雲、賀衷寒並稱為了黃埔三傑,是當時黃埔學生中比較優秀的,他們的成績在黃埔軍校中也十分耀眼。

在從黃埔軍校畢業後,陳賡參加了東征陳炯明的戰爭,並在當時成為了蔣介石手下的一名護衛連長,護衛起了蔣介石的安全。

在剛開始打了不小的勝仗之後,蔣介石就開始有些大意了,所以被反攻的陳炯明部隊擊潰了軍隊。

在蔣介石準備被陳炯明包圍的時候,蔣介石嚇得腿軟,有些跑不動了,正是在這個時候陳賡將蔣介石強行拖出了包圍圈,並在離開了包圍圈後,揹著蔣介石逃過了一劫,因此救了蔣介石一命。

正因為這件事情,陳賡將軍在後來不小心被蔣介石抓住的時候,才得以保住了一命。

黃埔前六期學生中的上將們

而除了十大元帥和十大將軍之外,在排列在下面的眾多開國上將中也有許多是出身於黃埔軍校的。

而開國的上將中基本上都是黃埔的學生們,少有教官們的蹤影。

在黃埔一期的學生中主要有兩名上將,這兩名上將分別是:周師第和陳明仁,其中陳明仁出身於蔣介石的陣營,不過在後來的內戰中陳明仁棄暗投明、起義投誠,因此後來也獲得了上將軍銜。

在第二、第三期中並沒有出現上將,而在第四期的時候則一連出現三名上將,這三名上將分別是:張宗遜、蕭克、陳奇涵等三人。

而在第五期中出現了兩名上將,這兩名上將分別是:楊至誠、宋時輪等二人。

而在第六期中出現了三名上將,這三名上將分別是:陳伯鈞,陳世渠,郭天民等三人。

其實無論是我黨還是國民黨陣營,所有佔據著重要位置的將軍們都是出身於前六期的,出身於這前六期的才是真正的大佬,他們經歷了人生中最佳的時期,在這風雲際會的年代綻放出了自己的光芒,獲得了別人無法想象的榮耀。

所以說開國元帥、開國大將、開國上將中出生於黃埔軍校的大概就是以上名單所列出來的人物,而這些人中除了開國元帥中的三名教官之外,其餘的都是在黃埔軍校學習過的學生,都是黃埔前六期的學生。


孤客生


比較普遍的說法是16人:即元帥5人(林彪、陳毅、徐向前、聶榮臻、葉劍英),大將3人(陳賡、羅瑞卿、許光達),上將8人(周士第、陳明仁、陳奇涵、張宗遜、楊至誠、宋時輪、陳伯鈞、郭天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