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戏班里的诀谚之一

老戏班里的诀谚之一

一看皂家戏,二看马家箱

解放前西华县“皂班”的演员棒,红花集马艺林戏班的戏装好。

老戏班里的诀谚之一

一人一条道,十字路口见面

释意有二:一、各种乐器于旋律进行中,在不打乱规律的前提下,可以即兴发挥,但句终和曲终必须共同落在韵脚主音上;二、演员对口,在戏词上的即兴发挥不能影响到双方的接口。

一青二黄三月调,梆子戏是胡乱套·一清二簧三越调,梆子戏是瞎胡闹

“青”指“清戏”,“黄”指“簧戏”,“月”即“越调”。在演出程式、表演形式的规范化上,“梆子”远不能与其相比。但此谚却也从侧面道出了一个事实,即:一些古老的剧种已逐渐走向僵化,而比较年轻的豫剧却充满了活力,敢于借鉴吸收,以充实、发展自己。

老戏班里的诀谚之一

一鼓二锣钹一手,梆一弦三共八口·一鼓二锣三弦手,梆子手镲共八口

打梆子的兼检场、递道具,拉主弦的兼吹笛(唢呐)等旧式场面组成法。

一戏二技,三艺四趣,一条不短,方为好剧

这里所说的“戏”,是指曲折的故事情节和戏剧性的矛盾冲突,“技”指过硬的基功、技巧、特技,“艺”指艺术性,“趣”指趣味性,此四项为观众心目中评定“好戏”的标准,也应是剧团和编剧、导演、作曲、舞美、演员等主创人员所应竭力追求的目标。

老戏班里的诀谚之一

大油梆的好腔,二油梆的好箱;只看大油梆的光脊梁,不看二油梆的花衣裳

四五十年代,许昌新许剧团(大油梆)和大众剧团(二油梆)“对戏”时的情形。

口形错一线,字音错一片

发音部位不对,则势将造成“跑字”、“滑字”或“走韵”,例如常见的演员把“天仙”辙滚入“怀来”辙,便属此类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