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戲班裡的訣諺之一

老戲班裡的訣諺之一

一看皂家戲,二看馬家箱

解放前西華縣“皂班”的演員棒,紅花集馬藝林戲班的戲裝好。

老戲班裡的訣諺之一

一人一條道,十字路口見面

釋意有二:一、各種樂器於旋律進行中,在不打亂規律的前提下,可以即興發揮,但句終和曲終必須共同落在韻腳主音上;二、演員對口,在戲詞上的即興發揮不能影響到雙方的接口。

一青二黃三月調,梆子戲是胡亂套·一清二簧三越調,梆子戲是瞎胡鬧

“青”指“清戲”,“黃”指“簧戲”,“月”即“越調”。在演出程式、表演形式的規範化上,“梆子”遠不能與其相比。但此諺卻也從側面道出了一個事實,即:一些古老的劇種已逐漸走向僵化,而比較年輕的豫劇卻充滿了活力,敢於借鑑吸收,以充實、發展自己。

老戲班裡的訣諺之一

一鼓二鑼鈸一手,梆一弦三共八口·一鼓二鑼三絃手,梆子手鑔共八口

打梆子的兼檢場、遞道具,拉主弦的兼吹笛(嗩吶)等舊式場面組成法。

一戲二技,三藝四趣,一條不短,方為好劇

這裡所說的“戲”,是指曲折的故事情節和戲劇性的矛盾衝突,“技”指過硬的基功、技巧、特技,“藝”指藝術性,“趣”指趣味性,此四項為觀眾心目中評定“好戲”的標準,也應是劇團和編劇、導演、作曲、舞美、演員等主創人員所應竭力追求的目標。

老戲班裡的訣諺之一

大油梆的好腔,二油梆的好箱;只看大油梆的光脊樑,不看二油梆的花衣裳

四五十年代,許昌新許劇團(大油梆)和大眾劇團(二油梆)“對戲”時的情形。

口形錯一線,字音錯一片

發音部位不對,則勢將造成“跑字”、“滑字”或“走韻”,例如常見的演員把“天仙”轍滾入“懷來”轍,便屬此類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