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型縣域如何轉型發展?安徽這個縣用「三變」給出答案

資源型縣域如何轉型發展?安徽這個縣用“三變”給出答案

鳳台新城

1、態勢之變:U型曲線與2016年的拐點

“過去的五年,是極不平凡的五年。”這句話對鳳臺縣幹部而言,是經歷過一段艱難之路後發出的感嘆。

在安徽縣域經濟發展中,鳳台因豐富的煤炭資源曾一度躋身全省前列,但隨著宏觀經濟改變和產業結構調整,經濟出現波折。

數據是經濟發展最直觀的晴雨表,首先從安徽省及皖北縣域經濟大格局來看,在全省61個縣域經濟總量排名中,鳳臺縣從2013年的全省第8名,跌落到2015年的第17名。

面對排名下滑,2017年3月,鳳台在縣十七屆人民政府第一次全體(擴大)會議中,選取安徽省內排名靠前的當塗縣、懷遠縣,相近的濉溪縣,以及排在其後的郎溪縣進行細緻對比分析:從2010年到2016年的各項經濟核心指標看,五年間鳳台與先進地區的差距成倍增加,與後發地區的領先越拉越小,進入到“標兵已遠、追兵漸進”的狀態。

再從縣域經濟核心指標來看,鳳台2010年國內生產總值為172億元,2014年平穩增至223億元。但2015年下降7億元,2016年迴歸到231億元,2017年增長至267億元;

工業增加值上,2010年為107億元,隨後4年在135億元上下起伏,2016年下滑到階段最低值96億元,2017年趨於回暖到102億元。

固定資產投資上,2010年鳳台約為64億元,2012年開始大幅增加,2016年首次突破200億元,但2017年卻回落至174億元。

財政收入上,從2010年的30億元平穩上升至40億元,2014年跌至34億元,2017年回到40.4億元。

總量變化反映經濟實力,經濟指標的速度變化則呈現發展態勢。鳳台國內生產總值增速2010年為10%,在2012年達到最高值12.7%,隨後兩年穩定在8%左右,至2015年增速下滑至2.3%,而後2016年提升為4.8%,2017年為6.7%。

工業增加值增速在2010至2014年間,在11%上下浮動,2012年達到最高值15.5%,2015年增速返為0.3%,2016年、2017年兩年上升為3.7%、7.2%。

固定資產投資增速上,2010年、2012年高達69%、65.%,到2015年增速返為0.5%,2017年為-15%;

財政收入增速2010年最高,具體為42.4%,到了2013年僅為0.6%,2014年上升為23.8%,隨後2015年下降為3.4%,2017年回溫到7%。

綜合經濟總量和速度變化,可以發現鳳臺縣域經濟呈現出一個明顯的U型曲線。2015年,鳳臺縣域經濟滑入“低谷”(經開區管理體制調整),2016年開始迎來向上的拐點;2017年,各項核心指標企穩回升、穩中向好,人均地區生產總值、財政收入穩居全省縣域十強,成功跨入安徽省縣域發展一類縣行列

在艱難爬坡的過程中,是什麼讓鳳台走出谷底,重回高地?

戰略目標決定行進方向。鳳台立足皖北南向發展橋頭堡、淮河流域交通樞紐兩大定位,於2015年提出“全省創一流、皖北爭第一”的目標,計劃“通過五年努力,地區生產總值達到350億元,財政收入突破50億元,

綜合經濟實力居安徽省縣域發展一類縣十強”。

圍繞此目標,鳳台以新發展理念統領全局,聚焦資源型城市轉型,在“經濟加快發展的基本面沒有變,持續增長的支撐基礎沒有變”的現實基礎上,闖出“創新+平臺+招商”的發展路徑,打開了轉型局面。

資源型縣域如何轉型發展?安徽這個縣用“三變”給出答案

丁集煤礦

2、產業之變:“一煤獨大”到“多點支撐”

興在產業,痛也在產業。“一煤獨大”一直是歷屆鳳臺縣委縣政府重要文件中縣情描述的高頻詞,調整產業結構也一直被列為鳳台各項工作的重中之重。

5月25日召開的2018年中國國際徽商大會上,鳳臺縣集中籤約裝備製造、新材料、新能源、生物醫藥等產業項目共10個,總投資35.12億元。回看兩年前,鳳台首臺智能工業機器人焊接系統研製成功,並在2016年的中國國際徽商大會上首次展現。這些亮眼的細節,都是鳳臺縣產業轉型的顯著成果。

首先是破舊,提質增效,淘汰落後產能,做好‘減法’。”鳳台經信委辦公室主任張亮向決策雜誌(微信ID:juecezazhi)介紹說,最直接體現為煤電增加值佔規上工業增加值比重下降,2017年下降為17.4%。

其次是立新,大力培育新興產業,做好“加法”。

“鳳臺縣基本形成以裝備製造、新能源(材料)、生物醫藥和節能環保四大戰略新興產業為主導產業的工業格局,為新型工業化發展和實現工業強縣目標奠定了堅實基礎。”張亮向《決策》分析說。2017年,鳳臺縣戰略性新興產業企業達8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增長35%。

再次是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做好“乘法”。鳳台高新產業企業達20家,完成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1.3億元,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增長17.4%。與此同時,鳳台在優化產業結構上做足文章,2012年鳳臺縣三產比例是12.1:68.8:19.1,工業生產接近70%。到2017年,三產比重提高7%,比例調整為13.1:60.8:26.1。

對轉型中的鳳台而言,煤炭佔比下降、新興產業增強、三產結構調整,改變的不僅僅是經濟數字,更是在釋放信號:“一煤獨大”的產業結構發生改變,正在向“多點支撐”的產業格局邁進。

縣域經濟發展的一般規律證明,轉型發展首先發力的是產業,但產業續航需要平臺支撐。

對此,鳳臺縣構築起以經濟開發區為核心,鳳凰、桂集兩產業園和三個鄉鎮工業集聚區為補充的

“一區兩園三集聚”園區格局。據統計,共有166家規上企業入駐這個“大平臺”,其中擁有潔諾德、安迅光電、中能眾城、賽樂譜製藥等發展前景好、帶動力強的企業。

同時,淮南市智能裝備產業集聚發展基地也落戶在鳳台經濟開發區內,機器換人自動化裝備研發、一卡通無人值守智能稱重系統、垂直軸風光互補離網式發電系統等智能製造技術在此誕生。

新一輪規劃調整後,經濟開發區的財政收入、固定資產投資、招商引資均實現翻番。採訪中瞭解到,鳳台堅持“產業集聚、企業集群、資源集約”,正以省級開發區為發展高地,建設主導產業經營收入超百億園區

與打造工業第一支撐力同步,鳳台在農業發展上擁有一顆璀璨明珠——現代農業科技示範園區。2016年,該示範園區被科技部批准為第七批國家農業科技園區,成功晉級為“國家隊”,實現了淮南市在該領域零的突破。

示範園區已投資2.5億元,按照“一心、六園”進行空間佈局和科學開發建設,“一心” 即農業科技創新創業服務中心,“六園”分別為蔬菜綠色增效示範園、糧食綠色增產示範園、科技推廣服務產業園、林果產業園、農產品加工物流園、食用菌產業園;初步形成糧食、蔬菜、觀光園藝等三大主導產業以及一個關聯產業——涉農現代服務業的“3+1”產業體系,2016年,園區產業年產值已達17.5億元。

在農業科技園做強做大的過程中,鳳台以申報國家級科技縣為契機,與中國科學院、中國農科院等相關院所簽訂戰略合作協議,為農業發展和園區建設提供技術支撐;與揚州大學簽訂合作協議,在園區共建院士工作站,提升縣域創新能力,打造淮河流域現代農業創新中心。

資源型縣域如何轉型發展?安徽這個縣用“三變”給出答案

現代農業示範區

3、思想之變:模式創新與環境優化

當決策雜誌(微信ID:juecezazhi)記者見到鳳臺縣商務局副局長孫林的時候,他剛結束上一個招商洽談項目,風塵僕僕地打開辦公室的門,“縣裡全員招商的氛圍十分火熱”,他說到,“對外設有駐外招商聯絡處、外出招商小分隊、工業招商組、農業招商組、第三產業招商組,方法上開展精準招商、產業鏈招商、以商招商。這些在以前都是沒有過的。”

在縣域經濟發展的各種要素中,鳳台已初步構建起產業和平臺兩個核心支撐力,更重要的是如何更好地培育企業和企業家,引進人才隊伍,而這與優化營商環境直接關聯。繼續追問,如何打造最佳軟環境?答案是解放思想。

過去的鳳台,環抱淮河,坐擁煤礦,煤炭產業的上下游企業主動投資,於是政府很少外出招商;如今的鳳台,面對經濟要素不足的短板,解放思想,堅持以“發展靠項目,項目靠招商”

的思路穩定佈局。

外出招商,被鳳台幹部形象地稱為“工業旅遊”。據統計,2017年,縣領導及相關部門分別赴浙江、上海、江蘇、廣州等地招商34次,浙能集團、新興鑄管等一批500強企業相繼來鳳投資,牧原養殖、順景天成等一批億元以上項目成功落地,光伏組件、手機玻璃蓋板等45個項目完成簽約,全年共引進資金110億元

在一系列創新型舉措推動下,鳳台全方位深化開放合作,強化引資引智引技相結合,從傳統“政策讓利”型招商轉為服務型、投資型招商,成為後發縣域彎道超車的一種新模式。

首先是招商模式創新,立足優勢產業,搭建軟平臺創新招商。

鳳台積極推進與浙江省能源集團有限公司開展深入合作,電力合作上,成立浙能州來集團;公共設施建設上,整合汙水處理廠等公共產品;針對水上光伏、風力發電等項目,共建浙能循環產業園、綜合能源利用研究所;成立浙能合作辦公室,依託浙能資源優勢,助力鳳台在浙江招商。

其次是融資平臺創新,成立安徽省縣域首家資產管理公司——安徽州來控股集團有限公司。

州來控股猶如一隻無形的手,將鳳台金融活力激發到前所未有的局面。集團全資子公司11家、控股公司5家,完成融資20.2億元,發放過橋貸款15.6億元,發行城投債,直接融資12億元,並設立4只基金,撬動社會投資12億元。

激發金融活力的背後,離不開制度設計,“投資型招商”即是其中的一大創新。當新興產業、高增長型、技術型企業來鳳台投資時,州來集團配套相應資金,對方以管理和市場為主,州來集團則負責標準化廠房建設等資產投入。在後期利益分成上,州來集團會爭取到相應股份或年利潤佔比。這一合作模式,既能有效解決企業融資難題,又盤活地方國有資金。

再次是人才引進創新。

隨著產業結構調整和產業層次優化,縣域對人才與技術的渴求越發濃烈。鳳台拓展思路,開創出一條以政府引導、企業與先進大學、研究機構共建實驗室的新路徑,

創造出“實驗室經濟”,帶來的是人才落地、專利本地申報和技術產業化。

眼下,鋰電池項目與中科院寧波所合作,研發手機散熱芯片的企業與華南理工大學合作,糯米優化項目與中國農科院合作,安徽賽勒普製藥與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合作等項目都在如火如荼進行。2018年,鳳台計劃引進10個“千人計劃”團隊,壯大“實驗室經濟”。

當資金、項目、人才都落地後,考驗的是發展環境。“外部環境代表地方形象,產業環境代表地方經濟發展程度,政策服務環境代表地方發展決心,軟環境代表地方政府執行力。”張亮向《決策》分析說,針對不積極主動、服務不到位、項目落地難等“老大難”問題,鳳臺縣將2018年定位為“營商環境優化年”。

政府從企業的角度考慮問題,做到服務更精準、更貼心,當好服務企業的“店小二”,有求必應、無事不擾,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係,讓企業切身感受到政府的溫度與政策的厚度

展望未來,鳳台已進入“政策機遇疊加期、後發優勢顯現期、人心思進發展期,也進入實現富民強縣的黃金髮展期。鳳臺縣大有可為、理應有為、必有作為。”

站在鳳凰新城,遙望滔滔東去的淮河,我們有理由相信,鳳台將再創一個黃金髮展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