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型县域如何转型发展?安徽这个县用“三变”给出答案

资源型县域如何转型发展?安徽这个县用“三变”给出答案

凤台新城

1、态势之变:U型曲线与2016年的拐点

“过去的五年,是极不平凡的五年。”这句话对凤台县干部而言,是经历过一段艰难之路后发出的感叹。

在安徽县域经济发展中,凤台因丰富的煤炭资源曾一度跻身全省前列,但随着宏观经济改变和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出现波折。

数据是经济发展最直观的晴雨表,首先从安徽省及皖北县域经济大格局来看,在全省61个县域经济总量排名中,凤台县从2013年的全省第8名,跌落到2015年的第17名。

面对排名下滑,2017年3月,凤台在县十七届人民政府第一次全体(扩大)会议中,选取安徽省内排名靠前的当涂县、怀远县,相近的濉溪县,以及排在其后的郎溪县进行细致对比分析:从2010年到2016年的各项经济核心指标看,五年间凤台与先进地区的差距成倍增加,与后发地区的领先越拉越小,进入到“标兵已远、追兵渐进”的状态。

再从县域经济核心指标来看,凤台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为172亿元,2014年平稳增至223亿元。但2015年下降7亿元,2016年回归到231亿元,2017年增长至267亿元;

工业增加值上,2010年为107亿元,随后4年在135亿元上下起伏,2016年下滑到阶段最低值96亿元,2017年趋于回暖到102亿元。

固定资产投资上,2010年凤台约为64亿元,2012年开始大幅增加,2016年首次突破200亿元,但2017年却回落至174亿元。

财政收入上,从2010年的30亿元平稳上升至40亿元,2014年跌至34亿元,2017年回到40.4亿元。

总量变化反映经济实力,经济指标的速度变化则呈现发展态势。凤台国内生产总值增速2010年为10%,在2012年达到最高值12.7%,随后两年稳定在8%左右,至2015年增速下滑至2.3%,而后2016年提升为4.8%,2017年为6.7%。

工业增加值增速在2010至2014年间,在11%上下浮动,2012年达到最高值15.5%,2015年增速返为0.3%,2016年、2017年两年上升为3.7%、7.2%。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上,2010年、2012年高达69%、65.%,到2015年增速返为0.5%,2017年为-15%;

财政收入增速2010年最高,具体为42.4%,到了2013年仅为0.6%,2014年上升为23.8%,随后2015年下降为3.4%,2017年回温到7%。

综合经济总量和速度变化,可以发现凤台县域经济呈现出一个明显的U型曲线。2015年,凤台县域经济滑入“低谷”(经开区管理体制调整),2016年开始迎来向上的拐点;2017年,各项核心指标企稳回升、稳中向好,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稳居全省县域十强,成功跨入安徽省县域发展一类县行列

在艰难爬坡的过程中,是什么让凤台走出谷底,重回高地?

战略目标决定行进方向。凤台立足皖北南向发展桥头堡、淮河流域交通枢纽两大定位,于2015年提出“全省创一流、皖北争第一”的目标,计划“通过五年努力,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50亿元,财政收入突破50亿元,

综合经济实力居安徽省县域发展一类县十强”。

围绕此目标,凤台以新发展理念统领全局,聚焦资源型城市转型,在“经济加快发展的基本面没有变,持续增长的支撑基础没有变”的现实基础上,闯出“创新+平台+招商”的发展路径,打开了转型局面。

资源型县域如何转型发展?安徽这个县用“三变”给出答案

丁集煤矿

2、产业之变:“一煤独大”到“多点支撑”

兴在产业,痛也在产业。“一煤独大”一直是历届凤台县委县政府重要文件中县情描述的高频词,调整产业结构也一直被列为凤台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

5月25日召开的2018年中国国际徽商大会上,凤台县集中签约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等产业项目共10个,总投资35.12亿元。回看两年前,凤台首台智能工业机器人焊接系统研制成功,并在2016年的中国国际徽商大会上首次展现。这些亮眼的细节,都是凤台县产业转型的显著成果。

首先是破旧,提质增效,淘汰落后产能,做好‘减法’。”凤台经信委办公室主任张亮向决策杂志(微信ID:juecezazhi)介绍说,最直接体现为煤电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下降,2017年下降为17.4%。

其次是立新,大力培育新兴产业,做好“加法”。

“凤台县基本形成以装备制造、新能源(材料)、生物医药和节能环保四大战略新兴产业为主导产业的工业格局,为新型工业化发展和实现工业强县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张亮向《决策》分析说。2017年,凤台县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达8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35%。

再次是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做好“乘法”。凤台高新产业企业达20家,完成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1.3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7.4%。与此同时,凤台在优化产业结构上做足文章,2012年凤台县三产比例是12.1:68.8:19.1,工业生产接近70%。到2017年,三产比重提高7%,比例调整为13.1:60.8:26.1。

对转型中的凤台而言,煤炭占比下降、新兴产业增强、三产结构调整,改变的不仅仅是经济数字,更是在释放信号:“一煤独大”的产业结构发生改变,正在向“多点支撑”的产业格局迈进。

县域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证明,转型发展首先发力的是产业,但产业续航需要平台支撑。

对此,凤台县构筑起以经济开发区为核心,凤凰、桂集两产业园和三个乡镇工业集聚区为补充的

“一区两园三集聚”园区格局。据统计,共有166家规上企业入驻这个“大平台”,其中拥有洁诺德、安迅光电、中能众城、赛乐谱制药等发展前景好、带动力强的企业。

同时,淮南市智能装备产业集聚发展基地也落户在凤台经济开发区内,机器换人自动化装备研发、一卡通无人值守智能称重系统、垂直轴风光互补离网式发电系统等智能制造技术在此诞生。

新一轮规划调整后,经济开发区的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招商引资均实现翻番。采访中了解到,凤台坚持“产业集聚、企业集群、资源集约”,正以省级开发区为发展高地,建设主导产业经营收入超百亿园区

与打造工业第一支撑力同步,凤台在农业发展上拥有一颗璀璨明珠——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2016年,该示范园区被科技部批准为第七批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成功晋级为“国家队”,实现了淮南市在该领域零的突破。

示范园区已投资2.5亿元,按照“一心、六园”进行空间布局和科学开发建设,“一心” 即农业科技创新创业服务中心,“六园”分别为蔬菜绿色增效示范园、粮食绿色增产示范园、科技推广服务产业园、林果产业园、农产品加工物流园、食用菌产业园;初步形成粮食、蔬菜、观光园艺等三大主导产业以及一个关联产业——涉农现代服务业的“3+1”产业体系,2016年,园区产业年产值已达17.5亿元。

在农业科技园做强做大的过程中,凤台以申报国家级科技县为契机,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农科院等相关院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为农业发展和园区建设提供技术支撑;与扬州大学签订合作协议,在园区共建院士工作站,提升县域创新能力,打造淮河流域现代农业创新中心。

资源型县域如何转型发展?安徽这个县用“三变”给出答案

现代农业示范区

3、思想之变:模式创新与环境优化

当决策杂志(微信ID:juecezazhi)记者见到凤台县商务局副局长孙林的时候,他刚结束上一个招商洽谈项目,风尘仆仆地打开办公室的门,“县里全员招商的氛围十分火热”,他说到,“对外设有驻外招商联络处、外出招商小分队、工业招商组、农业招商组、第三产业招商组,方法上开展精准招商、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这些在以前都是没有过的。”

在县域经济发展的各种要素中,凤台已初步构建起产业和平台两个核心支撑力,更重要的是如何更好地培育企业和企业家,引进人才队伍,而这与优化营商环境直接关联。继续追问,如何打造最佳软环境?答案是解放思想。

过去的凤台,环抱淮河,坐拥煤矿,煤炭产业的上下游企业主动投资,于是政府很少外出招商;如今的凤台,面对经济要素不足的短板,解放思想,坚持以“发展靠项目,项目靠招商”

的思路稳定布局。

外出招商,被凤台干部形象地称为“工业旅游”。据统计,2017年,县领导及相关部门分别赴浙江、上海、江苏、广州等地招商34次,浙能集团、新兴铸管等一批500强企业相继来凤投资,牧原养殖、顺景天成等一批亿元以上项目成功落地,光伏组件、手机玻璃盖板等45个项目完成签约,全年共引进资金110亿元

在一系列创新型举措推动下,凤台全方位深化开放合作,强化引资引智引技相结合,从传统“政策让利”型招商转为服务型、投资型招商,成为后发县域弯道超车的一种新模式。

首先是招商模式创新,立足优势产业,搭建软平台创新招商。

凤台积极推进与浙江省能源集团有限公司开展深入合作,电力合作上,成立浙能州来集团;公共设施建设上,整合污水处理厂等公共产品;针对水上光伏、风力发电等项目,共建浙能循环产业园、综合能源利用研究所;成立浙能合作办公室,依托浙能资源优势,助力凤台在浙江招商。

其次是融资平台创新,成立安徽省县域首家资产管理公司——安徽州来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州来控股犹如一只无形的手,将凤台金融活力激发到前所未有的局面。集团全资子公司11家、控股公司5家,完成融资20.2亿元,发放过桥贷款15.6亿元,发行城投债,直接融资12亿元,并设立4只基金,撬动社会投资12亿元。

激发金融活力的背后,离不开制度设计,“投资型招商”即是其中的一大创新。当新兴产业、高增长型、技术型企业来凤台投资时,州来集团配套相应资金,对方以管理和市场为主,州来集团则负责标准化厂房建设等资产投入。在后期利益分成上,州来集团会争取到相应股份或年利润占比。这一合作模式,既能有效解决企业融资难题,又盘活地方国有资金。

再次是人才引进创新。

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层次优化,县域对人才与技术的渴求越发浓烈。凤台拓展思路,开创出一条以政府引导、企业与先进大学、研究机构共建实验室的新路径,

创造出“实验室经济”,带来的是人才落地、专利本地申报和技术产业化。

眼下,锂电池项目与中科院宁波所合作,研发手机散热芯片的企业与华南理工大学合作,糯米优化项目与中国农科院合作,安徽赛勒普制药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作等项目都在如火如荼进行。2018年,凤台计划引进10个“千人计划”团队,壮大“实验室经济”。

当资金、项目、人才都落地后,考验的是发展环境。“外部环境代表地方形象,产业环境代表地方经济发展程度,政策服务环境代表地方发展决心,软环境代表地方政府执行力。”张亮向《决策》分析说,针对不积极主动、服务不到位、项目落地难等“老大难”问题,凤台县将2018年定位为“营商环境优化年”。

政府从企业的角度考虑问题,做到服务更精准、更贴心,当好服务企业的“店小二”,有求必应、无事不扰,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让企业切身感受到政府的温度与政策的厚度

展望未来,凤台已进入“政策机遇叠加期、后发优势显现期、人心思进发展期,也进入实现富民强县的黄金发展期。凤台县大有可为、理应有为、必有作为。”

站在凤凰新城,遥望滔滔东去的淮河,我们有理由相信,凤台将再创一个黄金发展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