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摊面积这本烂账必须购房者承担?业主有话说!

有利的时候就紧跟国际潮流,无利的时候就谈特殊国情。

这不是实事求是,这就是耍流氓。

01:购房者的痛

买房,目前已经成了中国老百姓最大的困难,而公摊面积更是不合理房价制度下的吸血虫,既不符合实际,也不符合趋势,更无法做到公开透明。

公摊面积这本烂账必须购房者承担?业主有话说!

最近,网络上的一篇文章火爆网络,标题是《买100平方米的房子只得70平方米,这么坑的“公摊面积”到底怎么来的?》,瞬间击穿了众多购房者的底线,群情激奋,毫无意外的成为网络上的热门话题。

公摊面积这本烂账必须购房者承担?业主有话说!

掏空6个钱包,所有的家底都空了,买了套100平的房子,如今交房了,你告诉我只有70平的房子,我其余的30平房子去哪儿了?几十万进去,连个响都没有,这效率可以说是堪比抢劫了,问题是抢劫都没这来钱快啊,还是普遍抢劫,没有人能跑得掉!

02:没有道理的道理

有人也许会说,公摊面积是合理的,因为使我们公共用的部分,楼梯,电梯,公共走廊,乃至遇到了物业用房等等,这些归我们承担,可是问题是,为什么?

传统?

问题是这玩意才出现多少年啊?

向国外看齐?

问题是除了中国还有谁是按照所谓的建筑面积计算的?

答案是没有!

即使我们咬牙忍了,可是一般的公摊系数在0.18-0.25之间,但现实中公摊系数却屡屡超过这个范围。最让人难以接受的是这个数据并没有一个固定值,也没有什么约束?

一系列新闻曝出的消息不难看出,所谓的公摊已经成了不少开发商对于业主权益的大肆侵占。

看看8年前的新闻,有没有一种惊悚的感觉。

公摊面积这本烂账必须购房者承担?业主有话说!

楼市火热,一口气两套房,建筑面积85平,结果收房的时候,套内面积不到50平,业主只能欲哭无泪。

问题是人家是合规的,即使你问,别人说个大概区间,你又能如何判断?等个两年以后,你才发现,想象与现实之间,隔了整个太平洋的距离。

公摊面积这本烂账必须购房者承担?业主有话说!

最关键的是这个并不是个例,比如去年闹的沸沸扬扬的南京,40平的房子,得房率42%,套内面积只有17平。结果业主去理论,可以啊,我们又不违规,你可以退房不过定金不退。

03:公摊以外

事实上,即使是专业人士,你能说清这个面积是如何算出来的吗?

更何况老百姓,小白领?

电梯是我们出的钱,算进公摊。那么电梯广告,道闸广告收入,社区水箱,快递柜……

这些都是占用的共有空间,钱又去哪儿了?

更离奇的是还有开发商公然将公摊面积中的车位出租,甚至于出售,业主都没有参与权!

公摊面积这本烂账必须购房者承担?业主有话说!

重复公摊、重复收钱,不仅体现在出售车位上,目前公摊面积的物业费、暖气费、电费、装修费……都是坚定不移地按照建筑面积来收费。实际住房70平方,却得交100平方的费用。

就拿暖气费来说,一个业主不仅要为房子里的实际取暖面积交钱,还要为电梯、管道、楼梯、设备间、门厅、地下室和门口的警卫室交暖气费。

公摊面积这本烂账必须购房者承担?业主有话说!

这公平吗?肯定不公平!

04:中国特色?

总结来说们无论从哪方面来计算,公摊计算方式都是不公平的。

除了被物业公司和开发商用来谋钱之外,没有任何意义。

至于如此坑爹的制度从何而来,说法不一,但是流传最广的就是李嘉诚率先在香港发明的。

公摊面积这本烂账必须购房者承担?业主有话说!

是的,凭借着楼花的预售制度,再加上公摊一说,香港的楼市一飞冲天,然后呢?

除了少数家族的暴富,于国于民,有产生了什么后果?

从1998年进入商品房时代开始,中国的购房者就开始分摊购买的共有建筑面积。

目前全世界只有中国内地和香港使用公摊面积计算房屋。在国际上,房价的计算都是按套内面积计算。

因为不符合国际惯例、现有法律法规没有设定上限等问题,公摊面积一直为人诟病。

我也说的是,这些关系到民众切肤之痛的细节服务不到位,再多的中国特色也是难以服众的。

05:写在最后

不要说什么一带一路,也不要谈什么大国理想,先做到居者有其屋,公平公正即可。

我们可以接受我们不努力,买不起房;却很难接受我们依靠自己的努力,一家人三代的积蓄买的房,莫名其妙的少了1/3。

公摊面积这本烂账必须购房者承担?业主有话说!

中国特色,可以有,但是不应该在这一点出现,这本烂账,更不应该由购房者承担。

虽然我们走了一些弯路,可是我们应该学会改进,学会反思。

在这错误的道路上,有时候停下来,就是另一种形式的进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