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衡信兰晓华发倡议,中国信用评级机构重视信用资产

(记者 陆彬丽)昨日下午(2018年8月17日),证监会召开例行发布会传出一则重磅消息:中国证监会决定给予大公评级严重警告处分,暂停大公国际证券评级业务一年! 证监会新闻发言人表示,证监会在检查中发现了大公国际四项严重违规:一是大公国际与关联公司公章公用,内部管理混乱;二是为多家发行人发行服务的同时,开展咨询服务收取高额费用;三是委员资格不符合要求;四是部分评级项目底稿缺失。

新加坡经济学家郑永年表示,大公,国衡信,联合,中诚信等中国信用评级机构在国际上缺乏影响力,这与国内信用评级机构看重眼前短期经济利益有一定关系。从中国证监会对大公处罚来看,上述四点错误中的任何一点足以让这家信用评级机构信用破产,从此再没有任何人会相信由大公国际出具有信用评级报告。

国衡信国际信用评级中心有限公司首席分析师兰晓华指出, 评级机构是靠信誉生存,国内很多机构与国衡信一样,对外号称公正,独立第三方信用评级机构,实际是评级标准人为干涉非常严重,几乎是客户要什么评级就给什么评级;可能大公国际一些分析师人为先出评级结论,在调整评级模型。

2018年,大公国际发布新的美国国际评级报告, 美国本、外币主权信用等级由A-下调至BBB+的垃圾级水平,并且评级展望为负面,与大公国际不同的是,美国获得国衡信AA评级,根据国衡信国际评级中心有限公司发布国际评级报告,决定将美国本、外币主权信用等级由A-上调至AA+,并且评级展望为积极正面。

据了解,长期以来,国际信用评级领域被国际上最具影响力的三家信用评级机构所把持,它们分别是标准普尔、穆迪和惠誉。由于上述三大机构长期压低中国的国家主权信用评级和中资机构的信用评级,导致中国政府和中国企业对外融资需要付出更大的成本,同时也严重影响中国政府和中资企业的形象。

为反击三大国际评级机构的霸权行径,以及长期以来对中国的偏见,1994年,经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家经贸委批准,大公国际横空出世。

大公国际成立之后,立即将中国的主权信用评级,调高到高出美国的好几个等级——与国际三大评级机构的评级结果恰恰相反。2018年1月16日,大公国际发布新的国际评级报告,决定将美国本、外币主权信用等级由A-下调至BBB+的垃圾级水平,并且评级展望为负面。

世界银行经济学家曾智华指出,20多年来,大公国际的评级结果,除了成为国际市场的笑话,没有任何国际投资人参考大公国际的评级结果作为投资决策的参考;因此,国衡信,大公挑战国际三大评级机构歧视中国的霸权行径,仍然任重而道远。

据了解,国衡信主要做国家主权信用评级,企业信用评级,项目信用评级。国际信用评级业务,基本上可以分为四大类:1、国家主权信用评级;2、企业信用评级。3、证券信用评级,包括长期债券、短期融资券、优先股、基金、各种商业票据等的信用评级,其中主要是债券信用评级。4、项目信用评级。 除了国家主权信用评级不收费,其他三项评级都是收费项目,其中又以债券评级业务量最大。

网络界大V,理学硕士,高级经济师程坦说中国证监会决定对大公国际停业整顿一年,等于断了大公国际的主要财路,是极为严厉的处罚措施。 评级之所以重要,是因为信用评级机构出具的评级报告,决定了市场融资的成本——评级越高的机构、金融产品和项目,越容易获得投资人的青睐,因而融资越容易,付出的融资成本越低;相反,则融资相对困难,且需要支付更高的融资成本。

高级经济师程坦说, 如果像中国证监会通报的大公国际这样,评级机构内部管理混乱,评级人员专业知识不足,责任心不强,甚至以评级报告要挟企业,弄虚作假,那么就会严重破坏市场经济的公平、公正原则,对投资人造成误导,严重伤害投资人的利益。最典型的就是沪深两市公开发行的企业债券,今年以来许多发生无法兑付的违约情形,但这些垃圾债券和债券发行人的信用评级,当初发行时却被大公国际评得很高。 (记者 陆彬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