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草、美人與古人藏書

草、美人

與古人藏書

--兼談古人對藏書的保護

古云: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粟萬斛。可見美女與書是分不開的。有書就得藏,而“藏書”一詞最早見於《韓非子·喻老》,說有一個叫徐馮的人,曾告訴別人說:“智者不藏書”。這句話既然是告戒人不要藏書,說明必早就有藏書的人,同時也說明中國之私家藏書起源較早。在二千多年的中國圖書事業史上,藏書家為數甚多,《莊子·天下》說戰國時的辯學家惠旋“其書五車”,《戰國策·秦一》記載縱橫家蘇秦“陳篋數十”。漢代的蔡邕、唐代的鄴候、宋代的宋氏、王氏和晁氏,明代的範欽,至清則私人藏書空前興盛,葉昌熾的《藏書紀事詩》中即收錄歷代藏書家共1175人,而清代便有497人,幾近一半。

藏書多了,就必須考慮保護的問題,古人的經驗十分值得借鑑。成語“書香門第”就是出自古人以芸香草防蛀蟲,保護藏書的故事。

香草、美人與古人藏書

芸香草亦稱芸香,為多年生草本植物,產於我國西部,不僅有特殊的香氣,還可以入藥,嚼之有辛辣味並有麻涼感覺。古人為了防止蟲咬噬書籍,遂於書中放置一種芸香草。這種芸香草有一股清香之氣,夾有芸香草的書籍打開時清香襲人,故而稱“書香”。因為古人常在書籍中放芸香草驅蟲,所以與“芸”字有關的詞多與書籍有關。如“芸編”指書籍,“芸帳”指書卷,“芸閣”指藏書之閣,“芸署”指藏書之室,“芸香吏”則指校書之郎。故後世將以詩書傳世之家叫“書香門第”。《辭源》給“書香之家”下的定義是:古人以芸香草藏書群蠹,故有書香之稱,後用於讀書風氣的美譽或指讀書的家風。

香草、美人與古人藏書

明朝著名藏書家範欽(1506年--1585年),字堯卿,一字安卿,號東明,浙江鄞縣(今寧波)人,1532年(明嘉靖十一年)進士,累官至兵都右侍郎,1561年(嘉靖四十年)他在家鄉月湖之西建造“天一閣”藏書樓,藏書達七萬餘卷,為浙東藏書最多的一家。他根據宋沈括:《夢溪筆談》所載“古人藏書闢蠹,用芸。芸,香草也”,“闢蠹殊驗”。翻譯成現代漢語就是:古人用香芸草來防止蛀蟲咬爛藏書,效果很好。於是,他就採用了芸草防蠹法,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香草、美人與古人藏書

據《春草堂集》記載:寧波有一嗜書、愛書成癖的錢姓女郎因聽了其姑夫邱鐵卿說,天一閣藏書不受蠹害,是用芸香防蠹之故。於是,她親自手繡芸草數百本,自己也更名為繡芸。她為能親見天一閣芸草防蠹的真相,便委身嫁給範氏子弟範邦柱,結果仍以格於婦女不能登樓的禁例而不得見芸草的真正效用,終於鬱郁含恨而死。臨死前,錢女泣告其夫說:“我之所以嫁到你家來,是因為芸草能夠保護藏書的緣故。現在,芸草既不可見,生亦何為?君如憐妾,想了卻我的心願,請在我死後,把我埋葬天一閣的附近,我死也瞑目!”

香草、美人與古人藏書

這則故事非常感人,錢女的行為似乎近於痴,而且,實踐證明,芸草的功效也不甚理想。但是錢女這種愛書精神確是感人至深,實可使今之任意踐踏毀壞圖書者大有愧色的。

香草、美人與古人藏書

其實,古人還有很多保護藏書的方法,其中“曝書”法流傳很廣、影響最大。曝書就是把書拿到太陽底下曬。清朝康熙至乾隆年間的藏書理論家孫從添《藏書紀要·曝書》敘述得很詳細:曬書必須要在大伏天,按照藏書櫃的數目順序依次曬,一櫃一日。具體操作,要用四塊寬二尺、長一丈五六尺的木版,用高凳擱起,放在太陽底下,將書背放在上面,然後兩面翻曬。曬完後不能馬上收起,連板抬到陰涼的地方,把書吹得涼透後,才可以送到樓上。遇雨,抬板連書抬入屋內,擱起很方便,把書攤在板上,要早點晾乾。把書從書櫃裡拿出來曬時,要防止手上的汗,汗手拿書會沾有痕跡,不利於收藏;收放入櫃亦然。入櫃亦須早,照櫃門書單點進,不致於錯混。倘若有要裝訂之書,即記下書名,以便檢點收拾。

香草、美人與古人藏書

近人葉德輝《藏書十約·收藏》指出:古人在七夕曝書,這種方法不盡完善。南方七月正值炎薰,烈日曝書,一嫌過於枯燥,一恐暴雨時至,驟不及防。且朝曝夕收,其熱隔夜不退,如果這時候把書收放櫥內,書的熱力沒有消退,不利於藏書。不如等到八九月份秋高氣爽,時正收斂,且有西風應節,藉可殺蟲。南北地理和氣候不同,不能不加以辨別。

香草、美人與古人藏書

此外還有“卷軸裝”,就是將印頁按規格裱接後,使兩端粘接於圓木或其他棒材軸上,捲成束的裝幀方式。卷軸裝始於帛書,隋唐紙書盛行時應用於紙書,以後歷代均沿用,現代裝裱字畫仍沿用卷軸裝。卷軸裝是由簡策捲成一束的裝訂形式演變而成的。其方法是在長卷文章的末端粘連一根軸(一般為木軸),將書卷卷在軸上。縑帛的書,文章是直接寫在縑帛之上的,紙寫本書,則是將一張張寫有文字的紙,依次粘連在長卷之上。卷軸裝的卷首一般都粘接一張叫作“裱”的紙或絲織品。裱的質地堅韌,不寫字,起保護作用。裱頭再系以絲帶,用以捆縛書卷。絲帶末端穿一簽,捆縛後固定絲帶。閱讀時,將長卷打開,隨著閱讀進度逐漸舒展,閱畢,將書卷隨軸捲起,用卷首絲帶捆縛,置於插架之上。精緻的卷軸裝主要表現在軸、籤、絲帶上,如鈿白牙軸,黃帶紅牙籤和雕紫檀軸,紫帶碧牙籤等。牙籤是古代藏書者繫於書函上作為標誌以便翻檢的牙制籤牌。

香草、美人與古人藏書

古人不僅想盡一切辦法保護好藏書,還十分愛惜書。北宋司馬光獨樂園的讀書堂中藏書上萬卷,數十年如一日早晚不輟的讀書,但書籍卻保護得嶄然如新,就象沒有碰過的一樣。他曾經教育其子(實際上是過繼帶養的侄子)司馬康(公休字)愛護書的方法:“我每年到上伏以及重陽之交,天氣晴朗時就擺設几案在太陽下,將書冊集中放置在上面曬它們的書脊,所以藏書的年月雖久,也沒有損壞。看書的時候,打開書卷之前先看看書桌乾淨不乾淨,鋪上墊子,然後端端正正坐著閱讀。有時想把書拿在手裡看,就用一塊方板墊在下面,從來不敢直接拿手捧著書看,不但是為了不弄髒書,也是為了不碰散了書脊的裝訂。每看完一頁的時候,就用大拇指指面襯著書頁的沿邊,隨即以食指指面捻住挾過,翻開下一頁,這樣就不會揉爛了紙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