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最有用的數學技能,用三招孩子就能學會

這個最有用的數學技能,用三招孩子就能學會

這個最有用的數學技能,用三招孩子就能學會

文|火花內容部

圖|網絡

十秒讀全文

1.“最大”只是相對的概念,沒有最大,只有更大。

2. 小的物體可以比大的物體重。

3. 比較三個東西,測重量,語言輸入都能讓孩子更好的掌握測量。

不知道各位小朋友喜不喜歡和身邊的小夥伴比身高呢?小火花可是非常喜歡的,如果比身高的時候,比旁邊的人高,就會非常高興“看我比你高,叫我姐姐吧!”不但身高比對方高了,還可以借勢裝一下小大人。

這個最有用的數學技能,用三招孩子就能學會

其實比身高這個過程中,涉及到了關於測量的數學知識。測量可以說是最有用的數學技能之一,在日常生活中也常用到測量,即使是年紀很小的孩子,都會進行粗略的測量,例如,哪個容器的比較大?或者哪個碗裡的米飯最多?不過,在比較的過程中,可能有的孩子會說:“高的就是最大的!”那麼為什麼孩子會這麼說呢?

這個最有用的數學技能,用三招孩子就能學會

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沒有最長,只有更長。這是我們經常用來勸導別人要虛心的一句名言,這句話也適用於測量。

“最大”只是個相對的概念,這一點對我們大人來說是很好理解的,例如,最高的容器可能也是最窄的。但對於孩子來說,需要不斷比較和討論才能理解“沒有最長,只有更長”。那麼怎麼能解決這個問題呢?

用三個東西來比

一般5-6歲的孩子能正確理解大小、長度等的相對性質。爸爸媽媽可以引導孩子對三個大小或者是長短不一的物體進行比較,有利於孩子理解“沒有最長,只有更長”這個抽象的概念。

家長可以拿三個除了大小不一樣,其他特徵都一樣的玩具來作比較,如圖所示。

這個最有用的數學技能,用三招孩子就能學會

孩子在比較過程中往往會指著中間的一個玩具說:“它不大也不小。”“不大也不小”即指中間這個比它前面的小,比它後面的大。

只有當孩子在從兩個物體的比較逐漸過渡到三個或者更多物體的比較過程中,才能逐步理解量的相對性。

爸爸媽媽們還可以通過和孩子比身高加強孩子對相對性的理解,比如爸爸媽媽和孩子站成一排,讓孩子來比較三個人的身高,“媽媽和我比,媽媽高;媽媽和爸爸比,爸爸高”。孩子在不知不覺中,就理解了說大或者是小的時候,是需要比較得來的,沒有最長,只有更長。

大的不一定更重

在經歷過了用三個物體比較的階段後,孩子能正確理解“沒有最長,只有更長”。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在對物體進行比較的時候,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概念孩子需要理解:小的物體可以比大的物體重

在這個階段,爸爸媽媽們需要引導孩子來比較不同屬性的東西,比如一個

的橡皮泥團和的氣球。

這個時候,廢棄的雞蛋盒就能派上用場啦~

玩法:

1. 用兩個重量大小相同的雞蛋盒,做成簡單的紙盒稱。

2. 然後比較一個小蘋果和一個大泡沫玩具,讓孩子預測他們認為哪個會更重。

3. 最後把物體放入兩個雞蛋盒紙稱裡,讓孩子自己通過實驗找尋答案。

4. 不僅可以引導孩子比較大小不一的物體,還可以比較高矮不同的物體,最後在在紙上標記下每一次測量的結果。

這個最有用的數學技能,用三招孩子就能學會

通過這個遊戲,孩子能以最直觀的體驗慢慢理解:大的東西不一定更重,小的東西不一定更輕。對物體的重量和形狀、大小之間的關係也會有更清晰的認知。

多說說就會了

孩子無論是在理解“沒有最長,只有更長”的階段,還是在理解“大的不一定更重”的階段,語言都能發揮非常大的作用

爸爸媽媽們可以在在生活中多用“更大”、“更長”等帶有相對性概念的比較詞彙,和孩子一起具體細緻地描述事物的屬性,準確的詞彙能對孩子學習的效果產生巨大的影響。

這個最有用的數學技能,用三招孩子就能學會

“這個小熊比小兔子要大,兩個比較,小熊更大,小兔子更小

“這兩個都是碗,你一手拿一個,比一比哪個更重呢?”

“我們來比比看誰的手指頭更長?”

在對孩子進行大量的語言輸入後,孩子進行自主輸出就是一件容易的事兒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