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最有用的数学技能,用三招孩子就能学会

这个最有用的数学技能,用三招孩子就能学会

这个最有用的数学技能,用三招孩子就能学会

文|火花内容部

图|网络

十秒读全文

1.“最大”只是相对的概念,没有最大,只有更大。

2. 小的物体可以比大的物体重。

3. 比较三个东西,测重量,语言输入都能让孩子更好的掌握测量。

不知道各位小朋友喜不喜欢和身边的小伙伴比身高呢?小火花可是非常喜欢的,如果比身高的时候,比旁边的人高,就会非常高兴“看我比你高,叫我姐姐吧!”不但身高比对方高了,还可以借势装一下小大人。

这个最有用的数学技能,用三招孩子就能学会

其实比身高这个过程中,涉及到了关于测量的数学知识。测量可以说是最有用的数学技能之一,在日常生活中也常用到测量,即使是年纪很小的孩子,都会进行粗略的测量,例如,哪个容器的比较大?或者哪个碗里的米饭最多?不过,在比较的过程中,可能有的孩子会说:“高的就是最大的!”那么为什么孩子会这么说呢?

这个最有用的数学技能,用三招孩子就能学会

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没有最长,只有更长。这是我们经常用来劝导别人要虚心的一句名言,这句话也适用于测量。

“最大”只是个相对的概念,这一点对我们大人来说是很好理解的,例如,最高的容器可能也是最窄的。但对于孩子来说,需要不断比较和讨论才能理解“没有最长,只有更长”。那么怎么能解决这个问题呢?

用三个东西来比

一般5-6岁的孩子能正确理解大小、长度等的相对性质。爸爸妈妈可以引导孩子对三个大小或者是长短不一的物体进行比较,有利于孩子理解“没有最长,只有更长”这个抽象的概念。

家长可以拿三个除了大小不一样,其他特征都一样的玩具来作比较,如图所示。

这个最有用的数学技能,用三招孩子就能学会

孩子在比较过程中往往会指着中间的一个玩具说:“它不大也不小。”“不大也不小”即指中间这个比它前面的小,比它后面的大。

只有当孩子在从两个物体的比较逐渐过渡到三个或者更多物体的比较过程中,才能逐步理解量的相对性。

爸爸妈妈们还可以通过和孩子比身高加强孩子对相对性的理解,比如爸爸妈妈和孩子站成一排,让孩子来比较三个人的身高,“妈妈和我比,妈妈高;妈妈和爸爸比,爸爸高”。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就理解了说大或者是小的时候,是需要比较得来的,没有最长,只有更长。

大的不一定更重

在经历过了用三个物体比较的阶段后,孩子能正确理解“没有最长,只有更长”。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在对物体进行比较的时候,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孩子需要理解:小的物体可以比大的物体重

在这个阶段,爸爸妈妈们需要引导孩子来比较不同属性的东西,比如一个

的橡皮泥团和的气球。

这个时候,废弃的鸡蛋盒就能派上用场啦~

玩法:

1. 用两个重量大小相同的鸡蛋盒,做成简单的纸盒称。

2. 然后比较一个小苹果和一个大泡沫玩具,让孩子预测他们认为哪个会更重。

3. 最后把物体放入两个鸡蛋盒纸称里,让孩子自己通过实验找寻答案。

4. 不仅可以引导孩子比较大小不一的物体,还可以比较高矮不同的物体,最后在在纸上标记下每一次测量的结果。

这个最有用的数学技能,用三招孩子就能学会

通过这个游戏,孩子能以最直观的体验慢慢理解:大的东西不一定更重,小的东西不一定更轻。对物体的重量和形状、大小之间的关系也会有更清晰的认知。

多说说就会了

孩子无论是在理解“没有最长,只有更长”的阶段,还是在理解“大的不一定更重”的阶段,语言都能发挥非常大的作用

爸爸妈妈们可以在在生活中多用“更大”、“更长”等带有相对性概念的比较词汇,和孩子一起具体细致地描述事物的属性,准确的词汇能对孩子学习的效果产生巨大的影响。

这个最有用的数学技能,用三招孩子就能学会

“这个小熊比小兔子要大,两个比较,小熊更大,小兔子更小

“这两个都是碗,你一手拿一个,比一比哪个更重呢?”

“我们来比比看谁的手指头更长?”

在对孩子进行大量的语言输入后,孩子进行自主输出就是一件容易的事儿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