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本書刷新了我對孩子識字的認知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和《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解讀》我國小語教育的最高指導思想大綱,其中關於識字的部分,涉及到了幾個最基本的問題,看完後讓我在識字上有了新的認識。

這兩本書刷新了我對孩子識字的認知

首先刷新了我對識字的定義。

曾經我簡單地認為,識字就是“認字”,能夠讀出來就是認字了嘛。但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解讀》中,對識字有較嚴格地解釋:(P64)

  • 完整的識字過程,是把漢字的形體和詞語的音義全面聯繫起來,也就是把口頭語詞轉化為書面語詞的過程。嚴格來說,沒有承負漢語語詞的字不能算作“已識字”。
  • 不同年齡的孩子有他們的心理詞典,必須是他們的經驗所覆蓋、懂得意義的詞語才能進入他們的心理詞典,漢字必須關聯了心理詞典中的詞,才是“已識字”。

好吧,我承認我讀了好幾遍,原來認一個字需要將它的“音、形、義”三者統一起來。也就是說孩子要讀準字音、認清字形、理解字義(理解字義不是說要孩子說出這個字所記錄的詞是什麼意思,一個最簡單的標誌是能組詞),進一步的要求是能寫。

孩子憑藉聲音或者顏色,圖形的多次重複挑出指定漢字字片的過程不能之為“識字”。 書中的解釋是兒童對於漢字字形的感受比對音義的感受要強,對音的感受比對義的感受要強。漢字是方塊字,簡單的字形容易引起兒童的視覺聯想。懂字的形體,卻不懂它的意義。這只是一種條件反射,跟認字完全不是一回事。

過早識字會影響孩子的想象力?

我曾經看到一些文章不主張學齡前孩子識字,他們認為“識字後,孩子會只關注繪本上的文字而忽略圖畫了,而圖畫對孩子的想象力的影響更大。”對於這一點,我以前是有困惑的, 但是隨著瞭解的深入,我否定了這一看法,至今我也並沒有找到可靠的研究說明,文字比圖畫缺乏想象力。圖畫帶給我們的是形象直觀的空間想象,而語言文字,帶給我們的想象是可以跨越時空,超越眼前的。我們的大腦視覺皮層區那有一個區域叫Occipito-temporal area(顳枕聯合區),在我們沒學識字之前,這塊區域基本上就是用來加工視覺物體的信息的。我們學了識字之後,這個區域的部分位置就用來加工文字了。曾經有過文盲跟非文盲的研究對比,發現識字的人的視覺辨別力是要更強的,尤其分辨細節的能力,而且思維的流暢性要更好。文字和圖形是相輔相成的,在想象力方面沒有孰強孰弱之分。

幼兒園階段的孩子到底要不要提前識字?

按照國家教育部基礎教育司的設定,“正式識字的開端期是小學一年級”。

從幼小銜接、入學準備的角度來說,《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解讀》針對識字需要做的準備分為兩方面:

一是心理認知上的,讓孩子們建立對符號的興趣,關注書寫符號,逐步具有文字符號的意識;

二是技能上,“前閱讀和前書寫技能”,指的是習慣書本上的文字橫排、分行規則,懂得頁碼和翻頁,學會利用圖畫了解意義,瞭解拿筆的手姿和書寫的姿勢。

幼兒期孩子有其獨立、特有的發展任務。為上學做好準備不是3-6歲最重要的發展任務,更不是唯一的。如果過早大規模、正式地學識字,可能會得不償失。

孩子的發展是全面的,也是有內在的規律。0-4歲主要是發展關乎感知,情緒,情感,動作,交流方面,4-5歲之後,邏輯能力才著重發展。認字發展是邏輯能力。0-4歲的孩子,吃,睡,玩就佔據了大量的時間, 剩下的時間是有限的。如果在孩子的早期過於看重,發展他的認知,邏輯能力,就會限制情緒,情感方面的發展。全世界基本上都是6-7才上小學,因為孩子在6-7歲的時候,孩子的邏輯思維才開始比較好地能夠發展,他的自控力才能達到要求去適應學習生活。

也就是說孩子在6歲前後,孩子基本上都是基於日常經驗自己的感官去學習;6歲以後是基於學習經驗的去發展自己的。

孩子初期階段識字的目標

在我的身邊有部分家庭將大班的孩子是送去幼小銜接班的,會教一些知識性的東西。平時和媽媽們聊天,也是能感覺到那種如果讓孩子零基礎入學的焦慮。對於語文,談得最多的就是識字。(其實我很納悶,為什麼不談閱讀量,我的觀點是閱讀量比識字更重要。)究竟1年級的孩子要認多少字?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將孩子的識字分為了四個階段。第一階段是1年級至2年級。要求孩子認識常用漢字1600個左右,其中800個左右會寫。提倡“認”“寫”分流,多“認”少“寫”的理念。我家一年級語文老師告訴我,一年級上學期生字總數約為360餘字。基本上每個月要認識90個字,平均一週是20多個,前少後多(不僅僅是認,還要會寫)。她也提到,對於沒有任何識字基礎的孩子來說,這個任務其實是不輕的。對於學齡前感興趣識字的孩子,這個每週識字的量可以參考下。

孩子識字的幾點建議

1)在孩子識字的初期階段,更為重要的是培養孩子主動識字的興趣,培養孩子對漢字的情感。

對於學齡前的孩子,無論是什麼啟蒙,最為關鍵的還是培養孩子的興趣。為了實現孩子早日獨立閱讀,減輕自己的負擔,而不尊重孩子的意願和感受不斷給孩子加碼識字, 這樣做的後果只會造成後勁不足的局面。對於培養孩子對漢字的深厚的情感,這是我在過去的思考中沒意識到的。而這一點又極其重要。漢字本身攜帶者非常豐富的歷史,故事,趣聞。對於漢字故事的講述,歷史的展現都是對漢字文化的挖掘,這能加強孩子對自己國家的文化認同感。

2)將孩子熟識的語言因素作為主要材料,結合孩子的生活經驗,引導孩子在廣闊的生活中識字,力求識用結合。

孩子在入學前已經積累了相當數量的口語詞彙和簡單的生活用語,如果能調動孩子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生活積累,回憶他們所熟知的場景,孩子識字的積極性就會更高。

3) 關注孩子在識字的過程中的體會和認知,以及識字方法的嘗試和探索。

初期階段,孩子基本是一個字一個字地去認識,而且基本靠的是機械識記,以對大輪廓的整體識記為主。在這一階段,識字的重要手段有兩個,就是利用讀,用語音來強化字形與口語的關聯,利用構圖,顯示字形與語義的關聯。

5)先認識《基本字表》的字(具體字看附表)

《基本字表》是識字、寫字教學的基本字表。一共是300個漢字,這些字構形簡單,重現率高,其中的大多數能成為其他字的結構成分。先學這些字,有利於打好識字、寫字的基礎,有利於發展識字、寫字能力,提高學習效率。這些字應作為第一學段教科書中識字、寫字教學的重要內容。如果將來教孩子識字,這是我重要的參考依據。

6)注重鍛鍊孩子的手眼協調能力,精細動作,觀察力和空間感,為孩子將來寫字打下很好的基礎。

我曾經一直都不太明白為甚麼蒙臺梭利如此注重孩子手眼協調,精細動作的發展, 原來她曾經設置的所有的精細活動都是在為以後的書寫做準備。握筆和運筆,都是屬於精細動作,需要手腕帶動手指,同時手指用力,並在運筆時控制轉動的方向。如果小手不夠靈活, 寫字就會變得很困難。漢字是方塊字,有一個空間佈局,有左右、上下、裡面之分,如果孩子的觀察力和空間感受力不夠,就比較難認清字形,從而出現書寫的錯誤。

關於孩子識字,糾結是否要識字,或者什麼時候識字,識多少字,其實意義並不大。我不贊成在孩子沒有興趣的時候,硬教學齡前孩子識字,但是如果孩子有了興趣,我覺得還是要積極的回應孩子。任何事情都沒有那麼的死板和絕對。孩子是活在真實的生活裡,看看我們身邊的信息量,其實想讓孩子不識字都是很困難的。他們時刻都在吸收新的信息,試圖將它們整合在自己已有的知識體系,並不斷升級自己的認識,這是我們人類在進化中勝出的自帶技能。

附表:《識字、寫字教學基本字表》(共300字,按音序排列)

B

八 把 爸 白 百 班 辦 半 包 飽 北 貝 被 本 比 邊 別 不 

C

才 草 冊 長 廠 吵 車 成 吃 尺 蟲 出 穿 船 窗 床 春 次 從 

D

打 大 但 當 刀 到 道 的 燈 地 點 電 東 冬 動 都 豆 對 多 

E

兒 耳 二 

F

發 反 飯 方 放 飛 分 風 

G

幹 高 哥 個 給 更 工 公 共 狗 瓜 關 光 廣 國 果

H

孩 海 好 合 和 河 很 紅 後 花 畫 話 還 回 會 火 

J

機 幾 己 加 家 見 江 交 叫 姐 巾 今 金 進 京 經 九 就 軍 

K

開 看 可 課 口 哭 快 

L

來 老 樂 裡 力 立 臉 兩 亮 了 林 六 

M

媽 馬 貓 毛 沒 每 美 妹 門 們 米 面 民 明 木 目 

N

那 奶 你 年 鳥 牛 農 女 

P

胖 跑 朋 皮 片 票 平 

Q

七 奇 起 氣 千 前 青 秋 去 全 

R

然 讓 人 日 

S

三 山 上 少 舌 身 生 聲 師 十 什 石 時 市 是 手 書 樹 雙 誰 水 說 四 歲 

T

他 她 臺 太 天 田 條 跳 聽 同 頭 土 

W

外 玩 晚 萬 王 網 為 衛 文 問 我 五 午 

X

西 習 洗 下 先 現 向 小 校 笑 些 心 興 星 行 學

Y

牙 羊 陽 樣 要 爺 也 業 葉 頁 一 衣 醫 以 因 陰 音 用 有 又 魚 羽 雨 語 元 月 雲 

Z

再 在 早 站 找 這 真 正 知 直 只 中 竹 主 住 桌 著 子 字 自 走 作 坐 做

這裡是昊媽的生活筆記,專注於分享孩子的早期啟蒙,您若喜歡,歡迎常來逛逛。

這兩本書刷新了我對孩子識字的認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