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安市检察机关全面推广未成年人“110”指挥中心工作取得初步成效

百姓生活网雅安讯(钟锦鸣 记者 罗阳) 今年以来,雅安全市检察机关在开展未成年人刑事执行检察、民事行政检察业务统一集中办理试点工作中,立足检察机关对行政执法的监督职能,撬动行政机关履职尽责,构建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社会支持体系进行了有益探索。通过构建未成年人的“110”指挥中心,作为信息交流中心、指挥运行中枢、评价考核主体,实现未成年人信息司法与行政机关的无缝衔接,通过畅通信息渠道、破解评价难题、创新工作方式、纳入片区试点等手段,在全市各地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目前已得到高检院、省院的充分肯定,在全省试点工作会议上作经验交流发言,《检察日报》、《四川日报》、《人民权力报》及高检未成年人微信公众号专题进行报道。

一、创新监督方式,构建保护新体系。中部片区雨城区院与区教育局、公安局、食药监局、文旅体新广局、民政局、司法局等六家行政单位会签《雨城区构建“行政与司法无缝对接,建立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社会支持体系”制度实施意见》,建立未成年人保护“110”指挥中心。以“未雨情”工作室为信息交流中心、指挥运行中枢、评价考核主体,实现未成年人信息司法与行政机关的无缝衔接,借力社会力量全面综合保护未成年人,融入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纳入政府对行政机关的绩效考核,确保了实践效果。该院成功办理的全市首例李某某监护权撤销案,以未成年人信息的“110”指挥中心为依托,迅速获悉李某某“弃婴”事件的全部情况,发挥派驻检察官提供法律意见、召开联席会议迅速分流处理、检察机关发挥决策评价等优势,有效解决行政部门间撤销监护权申请主体存在争议的问题,通过检察建议的方式督促职能部门依法履职、检察机关出庭支持起诉的方式,成功办理李某某监护权撤销案,切实维护被遗弃婴儿的合法权益。

二、跨越地域限制,凸显协作优势。结合跨区域集中管辖实际,不断深化区域内检察机关的协作范围,市院制定了《跨区域未成年人集中管辖工作实施办法(试行)》,对片区内开展刑事执行检察的配合、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协作、行政执法监督线索移送、民事行政检察业务的信息共享等方面的工作作出规定,落实片区内检察院间的责任分工、协调配合、资源共享、有效衔接。雨城、名山两地检察院率先通过两地检察院与行政机关协调配合,打通区域界限,签订了《雨城区、名山区共建“行政与司法无缝对接,建立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社会支持体系”制度实施意见》,以中部片区“未雨情”工作室为信息传递枢纽,实现片区内未成年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信息的无缝对接。目前,雨城区院已将集中办理刑事案件中发现的名山区未成年人王某、翟某在义务教育阶段没有进学校接受义务教育的线索移交给名山区未成年人“110”指挥中心,建议由名山区教育局认真落实《教育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相关规定,确保未成年人接受义务教育权利。北部、南部片区积极搭建区域内行政执法监督线索移送平台、强化区域内检察机关协作方式、创新监督行政执法机关的方式方法,不断充实和完善未成人健康成长社会支持体系建设。

三、全市同步推广,完善制度建设。未成年人保护“110”指挥中心全市推行以来,北部、南部片区各试点院分别在雨城区院的基础上,结合各地工作实际,延伸对行政机关监督职能,扩大未成年人信息的“110”指挥中心成员范围,将关工委、妇联、公安、法院、质监、卫计等门列为成员单位,细化工作内容,截止7月底,三个片区八个基层院已分别同当地政府法制办、团委及行政单位共同会签文件,共建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支持体系。北部片区侧重开展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学籍管理监督,监护侵害和监督缺失工作、涉未成年人相关产品质量检查工作;南部片区侧重开展对在校学生食药品安全、未成年人疫苗安全执法监督工作、未成年人禁(限)入场所执法监督工作;其中天全、芦山、荥经县院分别与相关行政执法部门会签的《关于加强未成年人监护侵害和缺失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协作机制(试行)》和《关于共同维护全县在校学习食品安全的协作办法》,融入未成年人保护“110”指挥中心工作,进一步深化和丰富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支持体系建设。

四、拓宽线索来源, 提升监督质效。

未成年人“110”指挥中心制度,充分利用检察机关在两法衔接工作中的法律监督和枢纽作用,打通司法与行政机关信息对接渠道、充分发挥检察建议的作用,撬动行政执法机关切实担负起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职责,与行政执法机关形成工作合力,共建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体系。制度运行以来,全市检察机关共收集信息120条,通过审查核实属于影响未成年人健康信息95条;参与行政机关研讨疑难重大案件9件,依法向行政执法机关发出检察建议13份,涉及未成年人民事向法院提出支持起诉1 件。中部片区雨城区院通过接受12309电话反映田家炳中学外大量小摊贩向学生出售自制食品,存在卫生隐患问题,依法向食药监部门发出检察建议,建议加强对食品摊贩管理;针对该校门口路某某早餐店出售油条铝残留量超标问题已通过公益诉讼立案1件。南部片区汉源县院针对“110”指挥中心接群众举报的无证经营“黑网吧”容留未成年人上网问题,联合公安局、文新广局组成执法小组,现场查获8台电脑,4名未成年上网人员。县公安局、文新广局对该“黑网吧”作出警告处罚,并责令限期拆除。针对网吧容纳未成年人上网现象严重的问题,汉源县院向文新广局发出检察建议,督促职能部门加强对网吧的监管力度、强化网吧管理人员的法律培训。

五、深化部门协作,参与社会治理。将司法与行政机关联合执法长效机制、联席会议制度融入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社会支持体系建设,形成执法监督合力,深化法律监督效力。全市三个片区试点院多次联合食药监、卫计委、工商质监、公安、教育等部门在开展专项整治活动,对食品店、餐馆、文具店、旅馆等进行不定期督查,针对督查过程中发现的,疫苗安全隐患、旅馆入住检查不规范、学校办学、管理等方面的盲区和监管漏洞,及时提出意见和建议。目前,已提出防治建议7条,介入涉及学生食品安全行政执法案件2件,与校方负责人、家长、学生代表等开展座谈会15次。市院、雨城、宝兴、汉源、石棉县院针对在长春长生疫苗事件发生之后,联合县食药监局、卫计局开展疫苗安全专项执法检查活动,并针对检查中存在的疫苗问题提出相关意见建议,发出书面检察建议1份。北部片区天全县院针对人大、政府开展的学前教育专题调研活动中反馈的幼儿园无证办学、幼儿园食品、消防、校车安全隐患等问题,召集相关职能部门联席会,以督促行政部门依法履职,形成合力,全力改善该县学前教育问题。

六、积极建言献策,服务工作大局。三个片区试点院以执法办案为依托,瞄准影响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行政执法线索,精准发力,通过发出检察建议、撰写专题报告和向党委政府汇报的方式,争取党作为政府支持,确保行政执法监督取得实效。中部片区雨城区院办理的彭某强奸幼女案,针对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和网吧管理问题,向区文旅新体广局发出加强网吧管理的检察建议,向区教育局发出大力发展农村幼儿教育的检察建议,获得到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已将该两个问题的整改列入雨城区加强青少年道德建设的重要工作内容。名山区院针对办理的5起“黑校车”案中发现的校车安全运营问题和学校安全教育宣传问题,向交通局和教育局发出检察建议,同时撰写《雅安市名山区人民检察院结合办案对“黑校车”非法客运问题提出对策建议》,引起市委、省委高度重视,经雅安市委书记兰开驰批示后,雅安市已全面开展“黑校车”专项整治活动。北部片区宝兴县院联合县教育局、县关工委成功劝返义务教育阶段辍学赴寺庙学习藏教文化藏族少年,针对少数民族未成年人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问题向县教育局发出检察建议,建议教育局开展义务教育阶段学籍管理专项检查活动,保障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权利。目前,该项活动已在该县范围内全面展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