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小程序案例:实习僧,300万用户打响人才争夺战!

微信小程序案例:实习僧,300万用户打响人才争夺战!

点击上方蓝色字关注我们~

在中国,目前大学生的实习比例是30%左右,而在美国这一比例却高达80%,实习在中国学生中的普及程度比较低。

每年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都是政府和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早在2015年,教育部就规定,高校学生「实习实训时间不得低于总课时的30%」。

微信小程序案例:实习僧,300万用户打响人才争夺战!

严峻的就业形势加上国家政策的支持,也让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通过实习的途径提升就业竞争力。实习僧高薪版小程序于2018年5月上线,时至今日,日活已达20万,累计用户量已达300万。

问:什么时候开始布局小程序的?

萌想科技CEO:微信发布小程序之初,我们就已经在考虑布局小程序了,因为小程序非常符合年轻人的用户特点,方便、不耗费流量、易传播等优势。

这与C端学生用户高度匹配的。但由于当时公司的业务资源和人力资源被其他业务线占用,所以没有实际落地。

直到2017年底,我们开发了首款小程序——「校园招」:此款小程序与我们旗下主线产品「校园招」相关联,发布这款小程序的目的是想通过微信平台,帮助学生用户更快捷地查询学校宣讲会信息。

「校园招」小程序上线后,效果很好,所以我们立即安排开发了实习僧小程序1.0版,目的也同样是基于微信平台让我们的用户能在微信中更便捷的查看信息、投递简历。

微信小程序案例:实习僧,300万用户打响人才争夺战!

小砖家:实习僧小程序有两个版本,一个是普通版,一个是高薪版,这两个的战略定位有什么区别?

萌想科技CEO:两个版本目前在产品形态上差异较小,但 「高薪版」的中长期定位是通过个性化运营的方式和手段,打造更加精准和职位level更高的产品,从而给不同类型和需求的学生提供匹配度更高的职位。

简言之,未来的「高薪版」小程序的花样更多,运营更精细。

问:您觉得微信小程序的去中心化和社交属性,对求职平台有怎样的吸引力?(更多资讯请关注公众号:程序家园)

萌想科技CEO:求职本身是有弱社交关系的场景,而年轻人群体又是非常容易形成社群聚集的群体。

小程序中的去中心化和社交属性,会使得这一小程序更容易在年轻人中形成病毒性的传播和爆炸性的分享。

这一特点,对于平台获取用户是十分有利的,我们也正是看中了小程序的这种属性,把小程序布局在实习僧、校园招、前辈学院等产品线的外围来获取用户,进行低成本、快速地APP导流。

微信小程序案例:实习僧,300万用户打响人才争夺战!

学生用户在实习僧平台的行为数据同样会被学习,在平台掌握了学生用户的搜索、浏览、投递、停留时长、简历被查看、是否被通知面、被拒绝等状态(排序标签)后,实习僧平台会根据学生情况生成用户画像,根据向量余弦相似理论为学生推荐高匹配度职位。

微信小程序案例:实习僧,300万用户打响人才争夺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