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搜索技巧之「術」,升級到尋找用搜索解決問題的邏輯之「道」

在這節課程中,我希望給整個搜索做一個昇華,就是從搜索技巧方式之“術”,升級到尋找用搜索解決問題的邏輯之“道”。

我們日常搜索,最重要的一個目的就是希望能夠高效率地解決問題,那些搜索指令和搜索工具掌握可以提高“搜索”的效率,卻不一定能夠提高“解決問題”的效率。

因此,今天就在之前的所有課程的基礎上,梳理解決問題的思路,並且結合案例,看看生活中的問題可以如何高速有效地解決。

一、以搜索來解決問題的框架

訓練營的課程上到這裡之後,我想,你肯定已經對“99%的問題已經有了答案,你要做的就是搜到它”這句話或深或淺的體會了。但是當問題真正發生的時候,行動之前,你能否立馬在腦海裡清晰地刻畫出一個可行的操作步驟,並且基於這些步驟對問題的結果做出提前的預判?

這就需要你形成一個自己的解決問題的邏輯框架。在積累了足夠的實踐經驗之後,就能夠做到事情一發生就能找到解決問題的思路、對結果有所預估。甚至是,在事情的發生剛有苗頭之前,就能夠及時地做出防範。

經過梳理總結後,這個解決問題的框架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步驟:

1.分析問題、界定需求

一個問題出來後,最佳做法往往不是貿然去解決,而是先做問題分析,挖掘問題的本質。而如何去挖掘問題本質,找到問題的真正需求,就是本次訓練營第2課的內容。而落實到搜索當中來,我們可以簡要的概括為以下的方面:這是誰提出來的什麼要求?要搜索的資源類型是什麼?範圍是什麼?什麼領域的資源和資料能夠幫助我們最準確高效地解決這些問題?

在這一步上多花點時間沒有關係,這一點都不浪費時間,反而非常有效,因為這裡節約的是後續解決問題的時間。如果南轅北轍、緣木求魚,方向不對,做得得越多損失越大。

2.選擇搜索工具

等分析完問題,挖掘出了真正的需求之後,我們就可以開始搜索行動了,這一步的關鍵便是根據我們的搜索目標選則合適的搜索工具。

在第4課中,我們學習了搜索工具的分類,知道了一般我們有哪些搜索工具可以選取,並且在第11課中還深入學習了搜索引擎的工作原理。結合之前的搜索論壇經驗、垂直搜索資源、數據搜索決策的內容。我想,作為一個訓練過自己的搜索能力的人,你已經脫離了什麼事情都靠百度的小白階段了。

。我們實在是有非常豐富的選擇:要的是經驗、數據、文獻還是圖片?。是用通用搜索還是垂直搜索?垂直搜索是找垂直導航還是專業網站?。我們要什麼資源?直達什麼資源?這就是搜索工具選擇的高效效果。

3.抽取關鍵詞、構造檢索式

在選擇好搜索工具之後,緊接著就是抽取搜索的關鍵詞,並且構造檢索式了。這正是我們昨天重點講過的內容。在學術搜索中,這個能力尤其重要,因為學術資源浩瀚無邊,不準確的檢索會消耗大量的時間精力去進行二次篩選,更加鬱悶的是,也許你悶頭挑了半天資料之後,龐雜的資料反而會擾亂你的思路。

而檢索式主要由以下三個要素組成:

。關鍵詞

。搜索指令

·布爾邏輯關係

在這裡,我們也有可以藉助搜索引擎的高級搜索界面來取代搜索指令和布爾邏輯的運算,進行高級的檢索。如果熟練了的話,兩種方式的效率並沒有太大的差別,最重要的還是要告別單一關鍵詞搜索的方式,養成高級搜索的意識。

4.篩選檢索結果

在輸入搜索指令之後,我們搜索工具會把結果現給我們。雖然研究顯示般人只會不前50條的搜索結果,我建議大家還是採取不翻頁的原則。

因為前幾條的搜索結果,相關度都還可以的情況下,基本上大家都會打開看一看。而真正有效地信息其實就那一兩個網頁就夠了,如果打開的網頁過多,信息太過零碎反而會降低我們搜索的效率。

因為如果第一頁還沒有搜到你想要的,或者是滿意的結果,不如重新構造搜索式,重新搜索。

同時,對於搜索結果篩選,還涉及到信息安全的辨別:是否真實?是否相關?是否全面?

5.優化檢索策略(追蹤反饋,定義價值)有的時候不能一步就找到完美的答案,或者還需要額外搜索補充別的資源,那麼我們就要根據搜索的結果和需求再度進行匹配。如有需要,判斷檢索價值,並且重新優化檢索策略。

二、買房的綜合方案分析

講完上而的思路之後,在這一部分中,我們再來回顧一下買房的案例,看看對普通人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之一,我們的搜索邏輯和思路是什麼。相信這一次聽到這個案例時,你腦中能夠出現的搜索知識和具備的搜索技能與第一節課時能夠聯想到的早已上了一個臺階,而且我講到同樣的概念時,你的理解也會深了一層。

首先,深入分析買房的需求

房產價值是居住價值、公共福利、金融屬性、投資價值的一個綜合體現。明白了這個前提和需求之後,我們結合自己的情況,就可以做一個需求的優先級排序了:你最行重的是學區?還是醫療?還是居住環境?各個因素分配的權重是多少?

定位和預算大概又是多少?有沒有中意的地段?

第二步,第三步:選擇搜索工只,善用搜索方式

如果是看房源,可以搜索垂直搜索工具,例如:下載一個鏈家APP。要看相關配套資源,可以通過鏈家上面的“地圖查詢”功能查到附近的學校、醫院、地鐵、商圈等等。如果要要看看學區房,還可以在百度等通用搜索引擎上進行學校排名和學區的搜索,這裡根據具體需要選定關鍵詞即可,例如“深圳中考升學率排名2015..2018”,第一頁就可以出來想要看的數據。

採用一些搜索指令和技巧,會讓搜索的效率大大提高。在一些家教論壇、業主之家等進行經驗搜索,可以搜到之前附近業主或者家長的經驗。我們可以更直觀地瞭解到口標房源的住戶評價等。這裡同樣的,選定關鍵詞即可,例如:“深圳天然居業主論壇”,前面幾個搜索結果就是,甚至可以去QQ當中去搜索小區名稱,如果有群,甚至都可以想辦法加入到業主群中,瞭解一手信息。

第四步:篩選搜索結果

這個過程一定要以官方的核實為準,不要輕信不可靠的信息來源,這個之前有介紹很多方法可以使用,用inurl:gov的方法是最常用也是最簡單的方法。

第五步:逐步優化搜索策略

如果一次搜索不夠,那就多次搜索,縮小搜索範圍,能用搜索來輕鬆解決的,就不要依靠共他費勁的方式。

如果還想繼續全面瞭解房地產的市場、政府調控政策、貨幣政策等,又覺得自己可能不夠有足夠的相關知識,還可以通過搜索教買房的課程來深入學習,市面上有不少都課程講得非常好。有一點需要大家注意,我自己也會與時俱進地學習專業的投資、理財、買房等課程,很多時候只有知識體系跟上,才會有搜索思路,這些搜索技巧才能夠發揮出最大的作用。搜索雖然不能解答所有買房的具體問題,但是當你自己思路明確的時候,可以讓你快速搜到這些問題的答案。

三、工作報告中的搜索思維總結

工作當中,我們會碰到許多從未做過的事情,但是越是具有挑戰,我們的工作越是有價值。那麼搜索思維怎麼幫助我們在工作中更好地創造價值呢?

假設作為一個職場新人,你開始受到重用,要寫一份新產品的市場分析報告的初稿,你之前從未有過這方面的經驗,你要如何下手?

六神無主、不知所措都不能解決問題。而其實求人不如求己,即使要去請教前輩,也應該是自己想過辦法之後。

第一步:分析自己的搜索需求

新人寫分析報告最基礎的是要有形,結構完整。最重要的是要做資料數據搜索,幫老闆解決這些素材問題。最驚喜的是要有思路,體現一定的思考深度。可以借鑑本行業巨頭,或者諮詢公司往年的報告思路,最為穩妥。

所以我們要搜的有:報告模板、報告素材資料、大牛們的經典精彩報告。

第二步:選擇搜索工具

模板可以採取文檔搜索,網盤、淘寶都是不錯的地方。報告素材需要數據,宏觀的行業數據,微觀的類似產品數據,需要我們採用數據搜索和垂直搜索。而經典報告結構框架,可以通過書籍、諮詢公司官網等地方去獲得。

第三步:針對不同搜索工具採用不同的搜索技巧如果是通用搜索引擎,要習慣用高級搜索技巧,無論是搜索指令還是高級搜索頁面的使用,都會幫你增加效率;垂直搜索中平時要注意蒐集一些行業內部的論壇,相關數據資料等。宏觀經濟數據和行業數據可以去政府的統計局或者中經網去搜索。

第四步:篩選搜索信息

在面臨海量的搜索結果的時候,不要太迷失。我們經常會碰到的情況是,一打開搜索引擎,海量信息展現眼前的時候,常常會花很多的時間去讀這些資料。如果你還沒有明確的思路的時候,建議你不要打開太多的資源。記住,搜索是為了解決問題,提高效率的核心之一就是聚焦

第五步:優化搜索策略

搜索的過程中,根據我們接受到的信息反饋,我們可以不斷地深入和優化我們的策略。互聯網的優質資源往往會出乎我們的意料和預期。這個時候,不斷根據我們看到的信息資源反饋,優化思路和搜索策略,可以讓我們把問題解決得更加漂亮。

記住,搜索這個技能,可以幫你搜到資料,更重要的是引導你主動思考和解決問題,無形之中提高能力。

四、邏輯總結

這個世界是充滿複雜的變化的,在動態中前行才是生活的基本常態。我們無論是學習、工作還是日常生活,都會面臨許多的大大小小的問題。如何不輕易被這些問題困擾,避免陷入艱難,強大的搜索能力、或者說解決問題的能力是我們面對所有挑戰的不二法則。

搜索能力指的不僅僅要有技能,還要有解決問題的思路。信息素養培養的也不僅僅是如何獲取信息,還有如何能夠讓我們獲取資源,和時代共舞,甚至是引領時代的能力。

我們梳理了一個簡單但是完整清晰的用搜索解決問題的框架,如果你遇到事情毫無頭緒的時候,不如試著按照“搜索五步”的法則來思考:真正存在的問題是什麼?解決問題的關鍵需求是什麼?有什麼工具和資源可以幫我們解決?過程中如何對進展進行判斷、及時調整?如何不斷優化策略,獲得最理想的結果?

“搜索五步”更多的是起到參考和啟發的作用,在你形成更好的思路之前,可以先套用,然後逐步生長出來屬於你自己的一套方法和步驟。

從搜索技巧之“術”,升級到尋找用搜索解決問題的邏輯之“道”

從搜索技巧之“術”,升級到尋找用搜索解決問題的邏輯之“道”

從搜索技巧之“術”,升級到尋找用搜索解決問題的邏輯之“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