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班主任危机”,这篇文章彻底说明白了

关于“班主任危机”,这篇文章彻底说明白了

01

和朋友闲谈,说起在学校里老师们都不愿意当班主任,朋友很纳闷。

在他的眼里,班主任大小是个“官”,怎么会没人干!

确实,中国人爱当官,就算是个芝麻点大的官也会抢掉帽子。但唯独班主任这个能管几十号人的“官”,老师们却唯恐避之不及。

光明日报就曾报道说,研究发现,在中小学,有一半以上的任课教师不愿意当班主任。

其实这事儿根本不用研究,凡是在中小学工作过的人都知道,每逢开学前,学校领导最头疼的一件事就是安排班主任。

基本上可以说是让谁干谁不干,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之为“班主任危机”。

02

为什么会有班主任危机?不外乎以下三点:

一是责任无限大。

班主任忙,学校对学生的管理,任何事情都要通过班主任来进行。

学校有工作安排,找班主任;任课老师有事情,也找班主任;学生出了大事小事,更要找班主任。

班主任的手机要24小时开机,随时被调,随叫随到。

更让班主任难以接受的是,班里的学生犯了错误,班主任往往要跟着被处分。

比如去年河南伊川县某中学的校园暴力事件,最终处理结果就是涉及到的5个班级的班主任被全县通报批评,并被取消了全年评奖评优资格。

二是权力无限小。

班主任责任这么大,肯定是权力也特别大,什么都能说了算吧?

不是。

从职务上来说,上有校长主任,谁的命令班主任都得听。

从职责上来讲,下有任课教师,谁上课遇到了麻烦班主任都要管。

说白了,班主任就是一个排头兵,冲锋在前,有雷先踩,只能听命令,没有自主权。

三是利益特别少。

当班主任有什么好处?一个是班主任费。

但好多年了,班主任一直是一个月十几块钱,现在有了绩效工资,班主任费有所提高,但也非常有限。

另一个好处是评职称时班主任经历可以加分。

只不过,现在很多学校评职称根本没有名额,加分也没用。而且,就算有名额,人家不当班主任的在其他方面的加分可能更多,当班主任照样评不上职称。

至于班主任的其他利益,迄今为止还没有看到。

03

责权利对等是任何管理的基础,责任重则权力大、利益多,这是一个基本的原则。

但到了班主任这儿,全反过来了,只看到责任,看不到权力,更看不到利益。

这就好像踢足球,如果输了之后挨骂被罚的居然是场上队长,肯定没有人愿意戴那个袖标。

队长没有权力制定战术,也不比别人多挣钱,承担不起那样的责任,也不愿意背那样的黑锅,当那个冤大头。

同样,班主任也是如此,既然班主任又没有权力又享受不到利益,当然就不应该承担那么多责任,否则,肯定没有人愿意当。

04

那么,如何化解班主任危机呢?当然也得从责权利上入手。

班主任的岗位特点决定了权力很难增加,我们只能从“责”和“利”上想办法。

一是减轻责任。

该由班主任承担的责任当然要由班主任承担,不该班主任承担的,就不要压在班主任身上。

比如前些日子让班主任喝疑似问题奶,就不应该。

班主任不能参与营养奶的采购,凭什么要求班主任对奶的质量负责,并以身相试?

把班主任肩头的责任卸下一部分来,这是办法之一。

二是增加利益。

首先是提高班主任费。

把班主任费提高到工资的1/4甚至1/3的水平,才能够从收入上让班主任的工作量得到补偿。

其次是提高政治待遇。

除了现行的评职加分等规定外,可以规定提拔干部必须从班主任当中选拔,比如当中层、当校长必须有多少年的班主任任职经历。

这样的规定,会鼓励有志于在教育领域干出一番事业的教师,勇于去担任班主任工作。

05

总之,

我们不能只让马儿跑,还不让马儿吃草,出了事就拿鞭子抽马儿。

重视班主任这一群体,提高他们的待遇,让更多、更优秀的教师去担任班主任工作,才既符合管理规律,又符合教育规律。

让老师们抢着当班主任,让最优秀的教师才能当班主任,学校的管理才能进入良性循环。

如果中小学的班主任都是赶鸭子上架,恐怕我们的教育永远也上不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