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桥区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明港模式”

这里,自古即为中原名驿,沧桑岁月,铭记着昔日辉煌;这里,欣逢新时代,踏上新征程,全民共建美丽明港!

“美容师” 美明港

明港,因滨邻明河、通江达海而得名,素有“中原名邑”之美誉。总面积167平方公里,总人口18.5万。是全国重点镇、全国经济发达镇改革试点、连续4届全国文明村镇,等等。

平桥区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明港模式”

是中国唯一同时拥有机场、高铁、高速公路出入口的建制镇!2017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2832元。这里,悄然兴起卫生城镇创建热潮,展示出干部群众众志成城的豪情!

领导重视 创新机制

破解保洁难题

平桥区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明港模式”
平桥区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明港模式”

精准规划,精彩建设。2014年,明港镇成立改善人居环境领导小组,制定了方案、标准和三年行动计划。主要领导经常深入现场办公、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解决环境整治中存在的问题和具体解决办法。精细管理、精心运营、金点子频现。按照“统一领导、分级负责、标本兼治、长效管理”的原则,实行网格化管理。政府购买服务,由家之美等公司承担垃圾清运和保洁工作,对垃圾实行统一收集、统一运输,专人保洁,并带动贫困户67人。借助城乡一体化智慧云数据化管理系统的高效运作,对环卫业务管理所涉及到的人、车、物、事进行全过程实时监管。利用“微信发红包”奖励方式调动全镇人民积极监督、参与垃圾收集工作。

明确职责 城乡一体

实现美丽宜居

超前谋划,基础夯实。投资5400余万元新建的生活垃圾处理场,填埋区总库容量为170.76万立方米,设计日平均处理生活垃圾260吨,垃圾渗滤液日处理60吨。垃圾进场后,分层摊铺反复压实,用高效植物除臭剂、灭蝇药喷洒,黄土覆盖,防尘网防尘,达到防异味的目的。产生的垃圾渗滤液处理后的中水符合排放标准。投资2000多万元新建的污水处理厂和扩建的工业污水预处理设施,日处理规模达3万吨,镇区的生活、工业污水收集率可达95%以上。

平桥区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明港模式”

机械清扫,推灰作业。拥有洒水车5辆,抑尘车1辆,铲车3辆,清运车6辆,扫路车2辆,采取统一收集、统一运输,一天两清扫四洒水、全天保洁。对主路面实行“冲洗—清扫—洒水—保洁”为一体的清扫模式。连年被评为“信阳市市容环境卫生先进集体”,涌现出彭金瑞、周加夫、杨付生等一批爱岗敬业先进人物。实行推灰作业,减少扬尘,减少二次污染。背街小巷配备保洁员97人,每天两清扫,全天保洁。铁东老城区采用全天由清洁工和保洁员巡回保洁和定时收集垃圾模式,实现垃圾不落地。

春风骀荡、各村绿遍。投资350万元,对全镇377个村民组新建437处标准垃圾池、配备了2000个垃圾桶、450辆保洁车、560个保洁员。其中每位保洁员也是防溺水宣传员,如发现水库、塘堰坝等有小孩洗澡玩耍,将第一时间劝阻离开,并用智能手表拍照上传,通知相关部门。彻底清理道路两侧、田间地头、房前屋后、沟塘河渠的所有垃圾。修建村道村巷、翻建厕所猪栏、建设沼气池等。

2014年以新集等5个村推进示范试点环境整治工作,2017年在全镇全面铺开,一个个文明卫生村渐次建成。其中新集村荣获了国家级“美丽宜居村”“国家级环境整治示范村”称号。推进实施“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处理”模式,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化、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的“四化”工作。受到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及省台等各级媒体和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平桥区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明港模式”

明确职责、强化落实。坚持周例会制度,采取日抽检、周普检、月大检的方式,对镇区干道、广场、公厕、辖区内明河、淮河河道沿线的环境卫生进行考核打分。对作业公司的先进的设施设备、成熟的治理技术、稳定的保洁队伍和完善的监管制度进行考核打分。每天由专人负责监督指导,针对所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处置,形成长效保洁机制。对35个村居环境卫生整治情况,分为3个等级进行评比,并对整治不到位的村居予以通报批评,并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改善民生 补齐短板

兴起厕所革命

小康不小康,厕所是一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厕所问题不是小事情,是城乡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努力补齐这块影响群众生活品质的短板。

平桥区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明港模式”

镇区现有30多座水冲式公厕。今年,将以布局合理、管理规范、整洁卫生、群众满意的标准和达到国家规定的二类标准,升级改造10座,新建(含农村)15座,改建5座。对农户按规定标准改厕的,镇政府验收合格1户奖励1千元,调动了农户改厕的积极性。从历史资源中秉承古镇文脉,构筑美丽新明港。如今敢于创新的明港人,齐心协力地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去勾勒又一副和谐文明点染的优美新画卷,描绘出明港人民的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