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橋區農村人居環境治理「明港模式」

這裡,自古即為中原名驛,滄桑歲月,銘記著昔日輝煌;這裡,欣逢新時代,踏上新徵程,全民共建美麗明港!

“美容師” 美明港

明港,因濱鄰明河、通江達海而得名,素有“中原名邑”之美譽。總面積167平方公里,總人口18.5萬。是全國重點鎮、全國經濟發達鎮改革試點、連續4屆全國文明村鎮,等等。

平桥区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明港模式”

是中國唯一同時擁有機場、高鐵、高速公路出入口的建制鎮!2017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65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2832元。這裡,悄然興起衛生城鎮創建熱潮,展示出幹部群眾眾志成城的豪情!

領導重視 創新機制

破解保潔難題

平桥区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明港模式”
平桥区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明港模式”

精準規劃,精彩建設。2014年,明港鎮成立改善人居環境領導小組,制定了方案、標準和三年行動計劃。主要領導經常深入現場辦公、定期召開專題會議,研究解決環境整治中存在的問題和具體解決辦法。精細管理、精心運營、金點子頻現。按照“統一領導、分級負責、標本兼治、長效管理”的原則,實行網格化管理。政府購買服務,由家之美等公司承擔垃圾清運和保潔工作,對垃圾實行統一收集、統一運輸,專人保潔,並帶動貧困戶67人。藉助城鄉一體化智慧雲數據化管理系統的高效運作,對環衛業務管理所涉及到的人、車、物、事進行全過程實時監管。利用“微信發紅包”獎勵方式調動全鎮人民積極監督、參與垃圾收集工作。

明確職責 城鄉一體

實現美麗宜居

超前謀劃,基礎夯實。投資5400餘萬元新建的生活垃圾處理場,填埋區總庫容量為170.76萬立方米,設計日平均處理生活垃圾260噸,垃圾滲濾液日處理60噸。垃圾進場後,分層攤鋪反覆壓實,用高效植物除臭劑、滅蠅藥噴灑,黃土覆蓋,防塵網防塵,達到防異味的目的。產生的垃圾滲濾液處理後的中水符合排放標準。投資2000多萬元新建的汙水處理廠和擴建的工業汙水預處理設施,日處理規模達3萬噸,鎮區的生活、工業汙水收集率可達95%以上。

平桥区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明港模式”

機械清掃,推灰作業。擁有灑水車5輛,抑塵車1輛,剷車3輛,清運車6輛,掃路車2輛,採取統一收集、統一運輸,一天兩清掃四灑水、全天保潔。對主路面實行“沖洗—清掃—灑水—保潔”為一體的清掃模式。連年被評為“信陽市市容環境衛生先進集體”,湧現出彭金瑞、周加夫、楊付生等一批愛崗敬業先進人物。實行推灰作業,減少揚塵,減少二次汙染。背街小巷配備保潔員97人,每天兩清掃,全天保潔。鐵東老城區採用全天由清潔工和保潔員巡迴保潔和定時收集垃圾模式,實現垃圾不落地。

春風駘蕩、各村綠遍。投資350萬元,對全鎮377個村民組新建437處標準垃圾池、配備了2000個垃圾桶、450輛保潔車、560個保潔員。其中每位保潔員也是防溺水宣傳員,如發現水庫、塘堰壩等有小孩洗澡玩耍,將第一時間勸阻離開,並用智能手錶拍照上傳,通知相關部門。徹底清理道路兩側、田間地頭、房前屋後、溝塘河渠的所有垃圾。修建村道村巷、翻建廁所豬欄、建設沼氣池等。

2014年以新集等5個村推進示範試點環境整治工作,2017年在全鎮全面鋪開,一個個文明衛生村漸次建成。其中新集村榮獲了國家級“美麗宜居村”“國家級環境整治示範村”稱號。推進實施“戶分類、村收集、鎮轉運、處理”模式,推進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化、減量化、資源化和無害化處理的“四化”工作。受到人民日報、中央電視臺及省臺等各級媒體和社會各界廣泛關注。

平桥区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明港模式”

明確職責、強化落實。堅持周例會制度,採取日抽檢、周普檢、月大檢的方式,對鎮區幹道、廣場、公廁、轄區內明河、淮河河道沿線的環境衛生進行考核打分。對作業公司的先進的設施設備、成熟的治理技術、穩定的保潔隊伍和完善的監管制度進行考核打分。每天由專人負責監督指導,針對所出現的問題進行及時處置,形成長效保潔機制。對35個村居環境衛生整治情況,分為3個等級進行評比,並對整治不到位的村居予以通報批評,並追究相關人員責任。

改善民生 補齊短板

興起廁所革命

小康不小康,廁所是一樁。習近平總書記指出 ,廁所問題不是小事情,是城鄉文明建設的重要方面,努力補齊這塊影響群眾生活品質的短板。

平桥区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明港模式”

鎮區現有30多座水衝式公廁。今年,將以佈局合理、管理規範、整潔衛生、群眾滿意的標準和達到國家規定的二類標準,升級改造10座,新建(含農村)15座,改建5座。對農戶按規定標準改廁的,鎮政府驗收合格1戶獎勵1千元,調動了農戶改廁的積極性。從歷史資源中秉承古鎮文脈,構築美麗新明港。如今敢於創新的明港人,齊心協力地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去勾勒又一副和諧文明點染的優美新畫卷,描繪出明港人民的幸福生活和美好未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