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大学生因不适应天天哭还要退学,医生说这种病多是父母娇生惯养造成的,你怎么看?

向日葵之语



对于独生子女的教育存在着很大的问题。



小公主、小皇帝比较普遍。在家里集万千宠爱于一身。有什么好吃的好玩的首先要独享。家长的溺爱无处不在,如果在孩子幼小的时候,家长能意识到这点,早点注意培养孩子的的独立性,按照正确的教育方式就可避免产生“娇、骄”二气。



这里谈一下个人的教育方式

作为教师的自己,从孩子出生就注重孩子的教育。为了孩子能有一个好的教育环境,全家从大西北搬迁到上海。刚来时很不适应,主要是孩子在上小学时因为九十年代普通话还没有完全推广。个别年龄大的老师还不会讲普通话,孩子听不懂讲话,所以学习受到很大影响,但是我能理解(因为我们俩都是老师能理解老师的难处),觉得孩子应该适应,上课没听懂的我们夫妻俩来辅导,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孩子听的懂了本地方言,学习成绩也上来了。当然孩子小学习语言能力也强。



其次,在小学阶段要求孩子与父母一起承担适当的家务,比如清理自己的房间,吃饭后洗锅刷碗,扫地。为了激发孩子的主动性给一些零钱进行奖励。这也是心理学中的强化理论。孩子越小效果越好!

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独立性。上高中时去了市中心的学校复旦附中住校学习,后来想考入北京大学但因差5分落入到提前批外交学院,之后又到香港留学。



可以说孩子的每一步都是自己独立思考选择的结果。在一次次选择中培养了独立性。

对待独生子女的教育,一定要防止溺爱。但是,因为家里只有一个孩子,往往会造成六个大人围着一个孩子打转的情形,尤其是祖辈对孩子的娇惯连孩子的父母都无法干涉!



所以造成孩子的教育问题日益严重,甚至心理问题也愈来愈严重。教师对孩子的教育也因为家长的过度保护显得力不从心。甚至出现老师不敢管的尴尬局面……



总之,家长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独立性非常重要。孩子毕竟是要长大独立面对这个世界的,虽然现实很残酷,生存压力山大,但从小有意识地进行挫折教育才能在孩子长大后面对复杂多变的的社会环境。



我是心理问答达人:夏虫不可语冰2008,关注点赞分享可阅读更多有关教育及心理健康问题的回答。关注教育就是关注未来。谢谢你的支持!


夏虫不可语冰2008


扬州女孩小红去年6月份参加高考,由于高考成绩不理想,再加上父母希望借此机会锻炼一下她的独立生活能力。所以为他报考了一所远在四川的大学。

在读大学之前,小红在家除了学习其他事情一概不用管。家人也知道她从小娇生惯养惯了,所以想趁大学的机会锻炼她。



入学之时小红就哭哭啼啼,入学之后更是一天一个电话往家打。小红说她不适应学校的生活1.集体宿舍人太多,她睡不着觉。2.宿舍的人欺负她,不和她说话。3.食堂的饭太难吃,吃不惯。

妈妈想着这些都是小事,女儿迟早都会适应的。谁知过了半个学期,辅导员突然打来电话,说小红经常一个人在宿舍里哭,还旷课。

家人这才心急火燎的赶到学校。到了学校之后小红的第一个要求就是退学。说啥也不上大学了。

不得已妈妈只好把小红领回了家。



医生诊断

医生诊断后认为,小红是患了适应性障碍症。这种症状主要多发于,从小娇生惯养的,父母包办一切的孩子身上。

精养的孩子更易得这种病

现在许多父母提倡从小精养孩子。只吃进口水果,只玩高档玩具,只穿名牌衣服。在家里阅读,练琴,写作业,可就是不做家务。还有许多父母认为这就是精英教育。

独生子女更易得这种病

独生子女从小占据了家里所有的优质资源。家里爸爸妈妈一切都围着孩子转。更易养成孩子一切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惯。不适应集体生活。

态度要坚定,手段要温柔

心理医生建议,治疗大学生的适应性障碍,要态度坚定手段温柔。

一定要坚定的把孩子推出家门,但过程不要操之过激。


加油辣妈


我特别理解晓红宿舍人的感受,我读大学那年,宿舍有一位同学来自山西,她从第一天报道就开始哭,惹的宿舍几个人都“异常”想家,她打电话给她妈妈说,“吃不惯这里的菜,让寄几瓶醋过来”,后来打电话说“床铺太不舒服……”


总之,在我记忆里,她从入学的军训一直哭到正式上学,唯一感谢的是,我读书的时候,手机尚未普及,而且都是低端智能机,宿舍人不会自己玩自己的手机,而是相约出去逛个街,晚上来个卧谈会,爬个山,等等,总之,大家愉快地度过了那段“想家”的日子。

如果刚刚入学,想家无可非议,因为“家才是爱的港湾”,大多数女生都会想家,而是如何度过想家的日子看来很重要!

谁开始新的生活都会有一定的不适应,这也是正常的心里反应,犹如上大学想家,毕业工作不适应等等,然而,现在手机的发达导致很多人无法度过这段时间,别说舍友,就是情侣相约吃个饭看个电影,都还个人玩个人的手机呢?

我想晓红父母打算锻炼一下晓红的初衷是好的,但是孩子毕竟没离开过父母,这样把她单独送四川读书,犹如一下给断了奶,孩子怎么不会上火?

记得一位育儿名师说过孩子入园很困难,那就在入园之前为他找好几位一起入园的小朋友。这种分离焦虑就会降低很多,我想身为父母的我们如果已经习惯了“宠着”孩子,为什么不学习一下更合适的方法帮助其成长呢?


幸福妈妈的秘密


家长不能在孩子独立能力缺乏时才想到锻炼孩子的独立能力,必须从小就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和能力,这是走向社会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的根本。

这名家长在孩子上大学时,想到要锻炼孩子的独立能力,还算是好的。有的家长在孩子上大学时,也把孩子留在本地上学,孩子每周回家;还有的家长辞职到学校周边住房照顾孩子……不管是父母舍不得孩子,还是孩子离不开父母,结果都不会美妙。

孩子最终要长大成人,走向社会,父母的责任是让他(她)有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父母给子女营造温馨的家庭环境没有错,但是,这不是说要把子女培养为温室里的花朵,离不开温室,离开温室就不能适应外面的社会,更承受不了风吹雨打。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要教育孩子自己的事自己做,要给孩子独立成长的空间和机会,要懂得在该放手时必须放手,让孩子学会学习的同时,学会生活、生存。不能包办代替孩子除学习之外的一切,致使孩子的生活、生存能力退化——适应社会就是十分重要的生活与生存能力。所谓的适应性障碍,其实就是没有独立生活的能力。


熊丙奇看教育


晓红的父母终于醒悟,知道要让孩子锻炼。虽然这个举动来的有些晚了,导致晓红在学校百般不适应,哭喊着要求退休,但亡羊补牢,也许不晚。晓红如果能渡过这个坎,也许从此不再妈宝,走向独立自强。

我国古代有一句话一直流传至今:惯子如杀子,这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无论高低贵贱,黑白人种,都一样。哪怕就是动物,也是如此。如果鸟爸爸鸟妈妈不狠心把小鸟赶出窝巢练习飞翔,飞不起来的小鸟,不是被父母所害又是什么?

父母给予孩子的爱,是无私的。但无私,不等于无度。一旦过度,爱就变成了溺爱,给予就变成了放纵。在溺爱和放纵下长大的孩子,大多是自私的废物。

美国心理学家派克在说到爱的时候,说的特别经典:爱就是合理的给和合理的不给!

看懂了吗?不给,也就是拒绝,也是爱。子女合理的要求,必须满足,而不合理的要求,必须拒绝。这才是爱的真正含义。一味的满足孩子的过分的要求,代替孩子做他们该做的事情,只会培养出永远长不大的巨婴,他们会的就是自私和啃老。

可悲的是,溺爱和娇惯,带给孩子的,有害无益,可是,还是有那么多的父母前赴后继,巨婴不是的巨婴,责任不在孩子,完全在于父母!

愿天下为父母的戒!


教师妹子一枝花


这个医生的观点有待商榷。“适应性障碍是惯出来的”简直跟“抑郁就是矫情”有异曲同工之妙。

以下内容来自百度百科:“适应障碍是指在明显的生活改变或环境变化时所产生的短期和轻度的烦恼状态和情绪失调,常有一定程度的行为变化等,但并不出现精神病性症状。典型的生活事件有:居丧、离婚、失业或变换岗位、迁居、转学、患重病、经济危机、退休等,发病往往与生活事件的严重程度、个体的心理素质、心理应对方式、来自家庭和社会的支持等因素有关。”

一个孩子出现心理问题,肯定与家庭环境和父母的教育方式有关系,但是绝对不能全部叫父母来背这个锅。

现在社会发展这么快,人们生活压力大、精神状态紧张。在这种环境影响下,很多人都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就算是学生也不例外。

而且人本身的适应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是有差距的,每个人面对生活环境的改变都要花时间精力去适应,本身适应能力弱的人当然可能出现更多的问题。

总之,一个人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有很多,自身承受能力、生活经历、社会环境、他人影响等都是原因,不能把学生出现心理问题全部归咎于家长。

但是学生出现问题,最该反思的的确是家长,能够对其恢复起到最大帮助的也是家长。


代购圣地亚哥金坷垃


适应障碍指的是当生活明显发生改变后,会产生短期痛苦及情绪方面的障碍。这些改变包括丧期、换工作、移民、难民、慢性疾病、经济困难、新生儿、退休等,既包括正面事件也包括负面事件。常见的表现有出现抑郁的心境,会感到对当前的生活难以应付。比如刚入大学的新生因为不能适应觉得自己无法毕业了,但是只要熬过了这段时期就好了。往往会伴随相关的身体上的不舒服,如头痛头昏胃痛心慌等,甚至产生一些暴力行为,还有些产生退行的行为,如吃手指等。适应障碍一般是当生活改变后的1-3个月之内反应出来,反应出来后一般都能在1个月之内消失。如果没有发生生活改变,那么就不会产生适应障碍。适应障碍是蛮常见的现象,学生群体是高发群体,适应不了非常苦恼。因此,其实并不需要上纲上线,或者觉得是因为父母溺爱、没出息等等,这就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且通常会在1个月内恢复,当然,这指的是正常情况下,如果在这期间,晓红感受不到身边人的支持,只有指责的话,可能会加剧症状,重要他人的支持很重要,比如父母、室友和辅导员。因此,这段时间如果有必要的话父母可以去一趟学生陪晓红过几天,室友则邀请晓红一起上学、吃饭,而辅导员则可以鼓励晓红参加一些集体活动,等晓红慢慢感觉到大学里的好,自然也就会慢慢恢复了。当然,也可以选择心理治疗,通常采用cbt疗法比较有效。


希朴羊


其实有很多的大学生 ,他们在刚刚进入学校的时候都很不适应,甚至萌生过退学的想法。因为大学和初中高中以纯学习为主的学习环境来说差别真的是太大,它就相当于半个社会,有许多形形色色 、没有接触触更没有看到的情况发生,也就是说不管你能不能接受 ,到了就有 环境 你就必须要接受。

身边有很多朋友包括自己, 上大学最初的那半年时间都很郁闷。但是如果一个大学生天天哭 ,就有点太矫情了,再怎么说也是一个成年人了 ,应该具有基本的抗挫折能力。


大学里,一个人是正常的, 要学会习惯孤独。

容易接受那些你看的惯或者看不惯的 ,因为不管你怎么样, 他们都会存在。

必须明白 :在大学不是像读高中一样以学习论英雄,要让自己有所长。

无法改变环境, 那么就让自己适应环境。

每个人在一个新的环境中都会有不适应,这个 大学生的抗挫折能力有点弱,父母应该适当的教育孩子抗挫折。

大学只有你读完了之后才知道它的精彩之处。不要抓住你看不惯的、 无法忍受的事情而纠结 、苦恼。专注于你的学业和你毕业时的计划,想想差距在哪里,努力学习,做好自己!


Avivi遨翔云端


什么是锻炼,是需要厘清的。。锻炼就是逐步适应的过程,逐步才是重点。。明明是父母原来的教育体系出现错误,现在父母说变,孩子适应不过来就会出大问题。。如果变,父母要先变,比如先反思自己教育孩子过去思路错了,就此和孩子沟通,诚恳道歉,孩子对转变有正面认识。。之后做做家务,暑假家门口附近端端盘子,或是军训夏令营,边玩边转换社会角色,适应一下。。类似这种说变就变扔下不管,结果出问题,可能父母又要跑过去处理,处理不好又是一大堆后遗症。。


山东精创车加工


这是一个被家庭宠爱过度导致无法独立的一个典型例子!

造成这个20岁大学生无法独立的始作俑者依然是其父母养育者,他们对孩子最初的出发点依然是不可置疑的爱。

在阿尔弗雷德·阿德勒的《自卑与超越》一书中说了这样一个例子:

一个中年女人说自己没有一个朋友、没有任何经济来源,必须依靠家里才能勉强养活自己。她曾经做过秘书,因为老板总是占她便宜而辞职,后来的一份工作因为老板对她从不动手动脚而被她认为老板忽视了她而辞职,在经过八年的心理治疗之后,她依然不能和他人合作,也没有工作。

这个中年女儿追忆童年:她是家长最小的孩子,长相漂亮,深得全家人喜爱,从而成了家里的“公主”,四岁左右,她出门看见一些小孩玩耍,孩子们一边跳一边说“巫婆来了”,她非常害怕,回家问一个一直陪伴她的女佣,世界上是不是有巫婆,女佣说:“是有的,巫婆、小偷和强盗这些人会一直跟着你的。”自此她就非常害怕一个人待着,这种恐惧使她形成了对家人的极度依赖,无法取得和他人的合作更是无法独立地生活。


问题中20岁的女大学生无法适应学校的生活和例子中的中年女子一样也是没有合作能力、独立能力的体现。

这种合作能力在一个刚出生的婴儿身上是还不具备的,一个人学会这种合作能力、独立能力,是自小一点点从和父母的相处中、继而和周围亲朋、同学老师等更多朋友的相处中自然学会的,不是到了一定年龄自然就会拥有的。

所以这名20岁的大学生因不适应天天哭还要退学,医生说这种病多是父母娇生惯养造成的,是断断没有错的。

所有的父母都希望儿女健康幸福,可很多父母却忘记了教给孩子独立生活、与人合作的能力,忘记了这种能力是一个人幸福生活必不可少的部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