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病患者饮食的“七大误区”

民以食为天。对于肝病患者来说,饮食调理尤为重要。但是,很多肝病患者没有掌握正确的饮食原则,陷入了不少饮食误区。

误区1:追求高营养

有些患者认为,患肝病后营养摄取不足,于是摄入过多的糖和蛋白质。可是,这样会加重肝脏的负担,有可能诱发肝炎后脂肪肝、高脂血症等疾病。大量研究资料表明,高脂血症是脑卒中、冠心病、心肌梗死、心脏猝死独立而重要的危险因素。

误区2:怕营养

有些患者认为,有营养的食物会生湿热,所以一点油腻的食物都不敢吃。其实这样也不好,脂肪是人体重要的能量来源,如果脂肪摄入过少不能满足机体需要,会造成肝脏营养不良,同样对人体有影响。在患病早期,肝病患者应吃易消化、适合自己口味的清淡饮食,但应注意保证适量的热量、蛋白质、维生素C和B族维生素等。在患病后期,患者食欲好转后,应吃含有较多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及适量脂肪的饮食,而不强调高糖低脂饮食。

误区3:严格忌食“发物”

有人认为,肝病尤其是肝癌患者要严格忌口,只能吃素,鸡、鸭、鱼等肉类都是“发物”,不能吃,否则会引起疾病复发或加快病情进展。结果,忌口后患者日渐消瘦,体质一日不如一日,反而加速了疾病的进展。

中医所提及的“发物”(鸡、鱼、虾、许多肉类等)是否能确切地引起肝病复发,目前尚无定论,但这些食物均是人体蛋白质等生命物质的重要来源。其实,为促进肝功能恢复,肝病患者每天应保证摄入蛋白质60克以上,以营养价值高的鸡肉、奶类、瘦肉、鱼类等动物蛋白为主。腹胀时,可减少产气食物如牛奶、甜食的摄入。当然,狗肉、虾、蟹、咸菜、咸鱼等还是少吃或不吃为妙。故一般认为,忌口应科学合理,虚实行辨证忌口、适时(季节)忌口等,做到动态忌食。如:阴虚体质者不宜进食羊肉、狗肉等温热之品,以防耗阴;冬季应避免饮食生冷,以避免伤及阳气等。

肝病患者饮食的“七大误区”

误区4:严格禁食盐

民间传说肝病患者要忌盐百日,其实这是没有任何科学道理的。盐是机体组织代谢必不可少的元素,长期禁盐不仅不能缓解病情,反而会使许多脏器功能下降,不利于恢复,轻者使病情迁延,重者危及生命。通常情况下,若无明显浮肿和高血压,每日应摄入3~5克食盐,重度水肿或高血压者可适当减少盐的摄入,每日1~3克为宜。

误区5:吃动物肝脏可以补肝

有人认为缺什么补什么,肝病患者应该进食动物肝脏。其实,动物肝脏虽然蛋白质含量较高,但胆固醇、嘌呤含量也很高,食用后会加重肝脏负担,引起不良后果。

误区6:不愿多吃高蛋白质食物

一些肝病患者不愿多吃高蛋白食物,担心加重肝脏负荷。实际上恰恰相反,蛋白质是人体一切细胞组织的物质基础,肝病患者因肝脏细胞受损,机体免疫功能降低,需要蛋白质进行营养支持,并增强免疫功能。所以在保肝治疗时要进行高蛋白饮食,一般每日摄入蛋白质97.5~130克(血氨增高者需限制蛋白质的摄入量),还应注意摄入蛋氨酸、胆碱、卵磷脂等抗脂肪肝物质,故每天要适量进食含丰富动物蛋白和蛋氨酸的食物,如淡菜、鱿鱼、瘦肉、蛋、鱼、豆类及豆制品等。

误区7:应该多吃糖(碳水化合物)

一些肝病患者认为应该多吃糖,可以护肝保肝。其实,对于慢性肝病患者来说,均衡饮食非常重要,如果能够正常饮食,则不鼓励吃大量含糖较高的食物。如果进食大量碳水化合物而得不到充分利用,大量的糖就会增加肝脏和胰腺的负担,有时候机体还会将没有利用的糖暂时储藏起来,而增加脂肪肝的发生。(肝胆相照-肝胆病在线公共服务平台www.igandan.com)

支持专家/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肝脾胃科教授 刘铁军

本文转载自“爱肝联盟china-fattyliver”,转载仅作观点分享,更多肝胆资讯,免费咨询医生,请关注“肝胆相照公益行动”微信公众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