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会幸福吗?

幻翠


文成公主去西藏的时候,总共走了多长时间,从西安出发走的唐蕃古道,经历了多少个地方,这路上好像经过了三年多的时间才到拉萨,这说明文成公主去西藏本身就是一件荒唐的事情,他可能在宫里边有一个比较好的,或者恋爱过的人,都得从此放下,为了政治而下嫁到远方,孤身一人而且要担当重任,建立好两个王朝的关系,谈何容易。



文成公主实际上不是皇上的亲妹妹,应该属于堂妹,但是由于她远嫁到西藏,成为历史上的一段比较有意义的佳话,可见这个女人不简单,至于说幸福谈不上,信任却是他要面临的最大考验,当然经过长时间的在一起,产生感情,也是很重要的,相信松赞干部也不会对他有太多的懈怠,毕竟是从大唐而来的公主,代表着一份诚意,文成公主为这段历史做出了很多的努力,停止战争,减少伤害。

实际上对于当时落后的吐番王朝来讲,是一份大大的礼物,文成公主把大唐的文明带到了西藏,对后来一段时间西藏的和平发展,很有意义,但是历史不能重演,只能说这段历史,有积极意义,文成公主也是大家闺秀,识大体,说幸福谈不上,只能说任务完成的还算不错,只能这么评价了,哈哈…

好了,就说这么多吧,很多驴友一定想知道唐蕃古道吧,可以走一走,现在也是一条比较成熟自驾线路,有机会可以一起玩,关于藏区旅行,还有什么其他疑问,可以随时私信我,我会直言不讳,有问必答,最后祝每一位驴友都能够到藏区玩得开心。


川藏自驾游


中国的历史书热衷谈及文成公主和亲的积极意义,赞颂那辉煌的开端,刻意忽略后续,制造出公主与王子从此幸福的生活在一起的假象,误导了太多人。

虽然历史留给她的评价极为正面,文成公主远嫁吐蕃,她所肩负的责任远不止嫁到吐蕃,和赞普把小日子过好这么简单。她需要维护的是唐蕃两国的和平,大唐的体面和尊荣。

换言之,面对松赞干布这个亦敌亦友心思莫测的夫君,面对陌生的态度并不明朗的吐蕃臣民,她不可亦太硬,不可太软。

太硬,则失却了和亲的本意,太软,则达不到和亲的效果。这其间的分寸把握实在耐人寻味,足够她在送亲路上细细琢磨。

何况……据说,这位素未谋面的赞普在向唐朝求亲的同时,同时求娶了泥婆罗(尼泊尔)的尺尊(又译赤尊)公主为赞蒙(王后),在此之前,他已经立有三位本族的藏妃,如此看来,这位君主的雄心和制衡之术不言而喻。

对他们这种的出身,哪有单纯的婚姻?男婚女嫁注定要考虑诸多因素,复杂如布局对弈。唯独爱与不爱,有没有感觉,是最靠后的,可以忽略不计。


安意如


应该很幸福

1、因为松赞干布👍是一个很好的君王,他会心疼自己的家人和妻子的

文成公主又有才华有相貌



2、当这两个把国家的安危为第一位的人在一起

因着对方胸怀宽广自然会把自己的生活经营的美满幸福



3、况且史书所说,文成公主嫁过去后,西藏繁荣昌盛,若是没有丈夫的理解与支持,一个封建国家的女子的作用是发挥出来的



4、基本上所有涉及到文成公主进藏的故事,都会描写二人感情很好,这一定是有些历史依据的


三尾帕夏


【从家国利益角度,公主很幸福;从个人角度,公主不幸福】

在一般的影视剧及文学作品中,甚至唐朝的一些记载中对文成公主嫁到吐蕃也就是现在的西藏都是给予了较高的评价: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为与大唐和平相处,谴使到大唐请求联姻,想娶一名大唐公主。唐太宗李世民未允。于是松赞干布借口大唐附属国吐谷浑从中挑拨离间,出兵攻打吐谷浑。大唐便派军队前去平乱,在主力大军还未到达时,前锋部队就将其击败。松赞干布非常惊骇,遂再派使臣来唐谢罪,并带有大量珠宝请求合亲。唐太宗深感其求婚诚意深厚,恩泽天下,同意赐婚。遂将文成公主嫁给其为王后。致使大唐与吐蕃有着长达二百年的和平相处。
情况真是如此吗?
公元634年,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派使臣前来大唐要求娶一名公主联姻。唐太宗李世民根本没瞧得上这个蛮夷小国,一口加以回绝。松赞干布大怒,即派兵五万,也有说是二十万攻打藩属国吐谷浑,以向大唐示威。
此时的大唐无力保护吐谷浑,只好装聋作哑、视而不见。松赞干布再次宣称,若同意嫁公主和亲,双方和好,永息锋烟;否则,刀兵相见,派兵攻唐。李世民还是不同意,并派出五万大军前往边关。松州是西部边疆重镇,这里驻扎着不少军队。若依托坚固的城墙,完全可以抵御吐蕃军的进攻。然而守将却出城与之对战,大败而归。由于援军的及时赶到,双方基本处于相持状况。
通过松州一战,李世民也看到了这个蛮夷之国军力的强大,国家财政等也不允许一支大军在西部边陲长期驻扎。若还不同意和亲,边疆必将再燃战火,国家动荡。虽然极不情愿,为了国家的长治久安,违心同意联姻,将文成公主送于吐蕃。
十六岁的文成公主进藏嫁给松赞干布时并不是王后,而是第六位妃子。松赞干布娶大唐公主也许并不是为了情爱,可能只是一种斗气而已。因此,在众多的王妃当中,文成公主可能也不是深受宠爱,进藏多年,并无子嗣。进藏九年后,松赞干布便驾鹤西去。文成公主守寡三十一后,于680年离世。
据说松赞干布最喜欢的还是一位尼泊尔妃子。
文成公主进藏时带去了大批的工匠和技术,对于西藏的发展的确发挥了重要作用。
作者:“小方说历史”团队
欢迎关注公众号“小方说历史”
欢迎点赞和评论

小方说历史1990


我是阳Sir,深耕考古,偶尔也聊点别的~


其实第一次对于唐蕃关系有直观的感受,是在拉萨布达拉宫对面看了那场大型实景剧,以真实山川为台、以灿烂星光为幕,突然置身于历史长河之中,个人的渺小之感顿生,也开始思考所谓“强唐”背后的无奈:强者不恒强,弱者亦非弱。

简单粗暴点说,幸福不幸福全在人之主观意愿,但如今之人何能窥见那悠久的过往、乃至洞彻历史人物的内心世界?

关于文成公主抵蕃之后的生活,汉藏第一手资料均缺载,仅后代西藏文献中有所提及,举一本具有代表性的西藏史籍:

成书于14世纪的《西藏王统记》中,对于文成公主进藏后的遭遇进行了极为生动的描绘,大意如下:

由以上西藏教法史籍来看,可以得到以下讯息:

1.公主入蕃之后,因文化差异,在生活起居、行事思想上,均与当地相扞格,因此引发冲突不可避免

2.相比于物产丰富丰饶的大唐、在藏地的器用上不如家乡精致,公主心中难免有所怨尤

3.公主为晚进之妃,在其之前除了尼婆罗公主外,另有三妃共处,争风吃醋之后宫风波难免

4.公主年仅十余岁,尤其出自当时最强大之上国,心中定有骄气,吐蕃君臣虑其骄横难制,顾令其臣妾挫抑之,此之情况亦或有

凭心而论,文成公主命途多舛,以十余岁之冲龄,肩负和亲重任,远赴高寒陌生国度,其昂然面对命运的勇气,的确值得钦佩!


其实,纵观和亲史,不外乎两个要点:

1.嫁女儿的一方,总是要较为强势的

2.被嫁的一方,也不能是完全的弱鸡

而和亲最初的发明者娄敬,其意思表达的很清楚:和亲作用在于同化、而且是自上而下的同化:

对曰:“陛下诚能以适长公主妻之,厚奉遗之,彼必慕,以为阏氏,生子,必为太子。陛下以岁时汉所余、彼所鲜,数问遗,因使辨士风谕以礼节。冒顿在,固为子婿;死,则外孙为单于;岂尝闻外孙敢与大父抗礼者哉!可无战以渐臣也。若陛下不能遣长公主,而令宗室及后宫诈称公主,彼知,不肯贵近,无益也。”帝曰:“善!”《资治通鉴》卷十二汉纪四
文成公主入蕃,正是代表着中土风物进入吐蕃的起点,不仅是文物典章制度、服饰文化礼仪、乃至宗教信仰等,都渗透在吐蕃上层统治阶级中,而在藏地的传说、民歌、戏曲中,与文成公主相关的题材也是累世传颂,成为藏胞最为亲切的历史人物!

——丸——by阳Sir 的考古学之眼

唉 “何如一曲琵琶好 鸣镝无声五十年”也致昭君小姐姐~


阳Sir的考古学之眼


从历史资料的反映来看,文成公主和松赞干布一直夫妻恩爱,感情也一直很好,并开创了唐蕃交好的新时代。但对一个年轻女孩来说,离开自己的故乡跑到这么遥远的地方,并且很难再见到自己的亲人,这本身就是有点残酷的事情。但这件事对个人虽残酷,对国家却有利,也可以说这一件事“舍小家为国家”。她为促进唐蕃间经济文化交流,增进汉藏两族人民关系,做出了重要贡献。

1300多年前,文成公主离开繁华的都城长安,向西行进约3000多公里,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到达青藏高原,与吐蕃王松赞干布和亲。当时,唐高宗李渊、唐太宗李世民父子建立起了我国历史上空前的大唐帝国,国势非常强盛,成为当时东亚文明的中心,对周边民族产生了很大影响,很多民族主动与唐朝修好,或称臣纳贡,促进了汉族与少数民族的交流。同时,松赞干布已称雄青藏高原,建立了统一的吐蕃王朝,并积极谋求与唐朝建立密切关系。他两次派人出使长安,向唐朝皇帝求亲。公元641元,唐太宗终于同意了松赞干布和亲的请求,答应把文成公主嫁给他。于是文成公主在唐蕃专使及侍从的陪同下,踏上了漫漫的赴藏之路。

当时,唐朝盛行佛教,而文成公主是一位虔诚的佛教徒,她携带了佛塔、经书和佛像入蕃,先后建成了大昭寺和小昭寺。从此,佛教开始在西藏流传。同时,她还拿出五谷种子,教人们种植。玉米、土豆、蚕豆、油菜就在那时传入西藏。小麦不断变种,最后长成藏族人喜欢的青稞。文成公主还带去了有关生产技术和医学著作,促进了吐蕃社会进步。松赞干布非常喜欢文成公主,专门为她修筑了布达拉宫,共有1000间宫室。但后来毁于雷电、战火。经过十七世纪的两次扩建,形成现在的规模。


科坛春秋精选


从一个女人的角度看,文成公主的婚姻是幸福的。文成公主作为宗亲之女,她的婚姻一定是政治婚姻,就算不嫁给松赞干布,嫁给其他人也脱离不了政治婚姻的属性。相比之下,松赞干布以及吐蕃人民对她的热爱和尊敬,在政治婚姻中已经算结果非常好的了。就算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之间没有如唐玄宗和杨玉环般轰轰烈烈的爱情,但是至少是相敬如宾的。

唐蕃会盟碑的背阴也写了:“於贞观之岁,迎娶文成公主至赞普牙帐,此后,圣神赞普弃隶缩赞与唐主三郎开元圣文神武皇帝重协社稷如一,更续姻好。”

松赞干布是一名有能力、有志向、有远见的青年,费尽千辛万苦娶来唐朝公主,是为了和大唐交好,他本身也是非常崇尚大唐文化。文成公主入藏还带了大批先进的技术以及工匠,能极大的改善吐蕃人民的生活。所以,他不会也没有必要对文成公主不好,这不是给自己找事么。

吐蕃人一直有“赭面”的习俗,就是以彩涂面,这种习俗保留至今。而在《新唐书·吐蕃传上》就记载了:“公主恶其人赭面,弄赞令国中权且罢之。”文成公主不喜欢吐蕃人赭面,松赞干布就下令废止了这项习俗。而他自己也穿上了大唐的衣服,还派了很多吐蕃贵族子弟去大唐学习。多少男人给老婆说戒烟都做不到,松赞干布一口气把习俗废止了。这基本上是要多宠溺有多宠溺了。

在《敦煌古藏文文献·于阗教法史(现存法国巴黎)》记载了文成公主的死因。文成公主降嫁于松赞干布,在吐蕃修建了一座极大的伽蓝,并献与土地、奴仆、牲畜。全体比丘来到此处生活均有公主供养······十二年间,比丘与俗人民户潜信佛法,幸福安康,忽有群魔侵扰,黑痘等症盛行。文成公主染了黑痘而死。俗人民户认为是比丘僧来到吐蕃所导致的。所以遣散了众僧。文成公主死后有“赞蒙”的尊称,可以享受祭祀,松赞干布的女人中,也只有文成公主有这个地位。

文成公主的婚姻存在期间,松赞干布和她感情应该是极好的,文成公主也是幸福的。可惜松赞干布英年早逝,文成公主守了31年的寡。而她也用这31年继续为吐蕃人民的生活,唐蕃之间的友好做出了贡献。她的雕像至今受着供奉,这是任何一个公主都无法比拟的。


考古系大师姐


首先,文成公主入藏是政治联姻,迫不得已;其次,文成公主并非唐太宗亲生的公主,很多人误读了,自然属于政治牺牲品;另外,尼泊尔的尺尊公主更受松赞干布宠爱;最后,文成公主并未给松赞干布生子(由于在生育上藏族的信仰和对外族的排斥),他死后长达三十年文成公主都是寂落的。总结:文成公主用自己的一生换来了祖国边疆暂时的稳定,是可歌可泣的事迹!


云南傣妹家黑糖


如果是为文成公主的幸福着想,她老爹会让她嫁那么远吗?一个女人就能换一个国家的安定,何乐而不为?有一句诗:遣妾一身安社稷,不知何处用将军!文成公主不是为了幸福嫁给松赞干布的,她是有使命的!也许国家安定就是她的幸福吧!这也是生在帝王家的无奈!


suiyue岁月静好


贞观十二年,吐蕃军号称20余万进犯松州,唐太宗即派侯君集为当行军大总管率步骑兵5万人进击,乘蕃军毫无防备,夜袭其营帐,斩杀千余人。松赞干布遣使到长安谢罪,并再次请求通婚。太宗应允。松州之战唐军击败吐蕃军,松赞干布退兵谢罪,吐蕃退出党项、白兰羌、青海吐谷浑等,唐朝长期控制河西陇右,还逐步向西域扩张,唐朝对吐蕃处于优势。吐蕃书籍《贤者喜宴》记载“松赞干布登临欢庆的宝座,为文成公主加冕、封作王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