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史達林格勒戰役由古德里安指揮會如何?還會敗的那麼慘嗎?

秋天的紅葉882


很多人都認為德國三大名將很強,但其實保盧斯能力真的不比他們差,只是最後被包圍後投降影響了世人對他的評價。

斯大林格勒戰役,本來就是一場錯誤的戰役,德國本就不應該發動(就連保盧斯本人在戰前也是非常反對的。)



1、從斯大林格勒戰役的全過程來看,保盧斯對指揮大兵團作戰、白刃戰、巷戰,基本可以說是非常完美了,就連戰役的最後階段都給蘇軍造成了巨大傷亡,從能力上來說保盧斯絕對不比任何人差。

2、保盧斯在斯大林格勒戰役期間範過錯誤,但並不是軍事指揮上的錯誤。而是錯誤的執行了上級的命令。而從莫斯科戰役來看,古德里安也並不是一個敢於違抗希特勒命令的人。



3、保盧斯自己本身也知道希特勒的命令是錯誤的,但是他向希特勒說明了之後,希特勒及其親信們仍然堅決要求他去執行。而保盧斯是一名純粹的德國式軍人,軍隊就應該服從。無論命令是對還是錯。從這方面來說也不能說保盧斯就完全錯誤。

4、蘇聯的勝利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因為德軍的盟友匈牙利、羅馬尼亞的軍隊戰鬥力太差,希特勒太相信其它僕從國的大量軍隊的戰鬥力,結果歷史證明,斯大林格勒戰役中,除了保盧斯的第六集團軍和霍特的第四集團軍,其它基本都是戰五渣。這使蘇軍可以迅速突破德軍防線包圍第六集團軍,無論誰指揮第六集團軍都沒用,斯大林格勒是城市,不象德軍擅長的平原地帶的坦克戰,坦克在巷戰中不起多少作用,而蘇軍的頑強抵抗卻很有效,德軍輸在盟軍的問題和希特勒的指揮問題,與第六集團軍司令無關。保盧斯指揮的軸心國軍隊,就連在斯大林格勒戰役的最後階段,都給蘇軍造成了巨大的傷亡,可以說已經足以證明自己的能力不比任何人差了。

而保盧斯指揮這些戰五渣軍隊,雖然全軍覆沒,但是也硬生生磨掉了整個蘇聯西線不低於四分之一的兵力。也就是說如果沒有斯大林格勒戰役,後面的庫爾斯克戰役曼斯坦因基本不可能取得勝利。



5、希特勒唯一做對的事就是選定保盧斯做前敵總指揮。從歷史發展來看,這是完全正確的,換其它任何人來都一樣,在無法撤退之後,進入了會戰階段,無論曼斯坦因、古德里安、隆美爾、莫德爾、博克、萊布、龍德斯泰特,派誰來都不會比保盧斯做得更好。


晨曦156159597


斯大林格勒會戰不是誰指揮就會勝或者會輸的問題,此戰的深層次原因是突不突圍的問題。德軍當時的整個參謀部和前線指揮官,包括保盧斯本人,多次請求自行突圍,空軍航空兵指揮官們,耶雪尼克等專家級指揮官均表示空運根本無法挽救包圍圈內的德軍。會戰開始前,配屬兩翼的分別是羅馬尼亞軍團和意大利軍團,平心而論,這兩支隊伍均打出了超水平發揮,但是蘇聯人的坦克、步兵、重炮均佔優勢,空軍由於天氣原因反而沒有發揮作用。德軍被圍之後,只有兩個人堅定不移的堅持第六集團軍固守待援,一是希特勒本人,另一個是老軍棍曼斯坦因。原因很簡單,德軍如果突圍,首先就要輕裝突圍,就算不輕裝上陣,包圍圈內的坦克也沒有足夠油料保障,突圍的德軍無外乎兩種結局,要麼在頓河邊被圍剿,要麼渡河後在南部大草原上被圍殲,沒有第三條路可走;其次,也是最關鍵的,第六集團軍也就是B集團軍群一旦突圍離去,蘇軍可以馬上重兵圍攻深入高加索的A集團軍群,德軍極有可能失去兩個重兵集團,整個南方戰場頃刻瓦解,德軍將拖不到1945年,很可能提前一年結束戰鬥。所以,希特勒和曼斯坦因一方面鼓勵保盧斯依託城市構築刺蝟要塞,一方面組建頓河集團軍群,從地面前往解救,無奈德軍已經沒有預備隊,解救行動功虧一簣。所以,僅憑古德里安的戰術素養來說,他一樣迴天乏力。德軍在南線預備隊幾近枯竭,沒有足夠數量的步兵保護側翼和補給線,任何精銳的裝甲部隊都逃脫不了最後被殲滅的結局。德軍雖然損失了第六集團軍,但得以將A集團軍群成功撤離,保留了底子。現代地攤文學杜撰的斯大林格勒保衛戰是二戰轉折點也是扯淡,二戰東線真正的轉折點是庫爾斯克會戰,此戰把希特勒最後的底牌拼光了,蘇軍正式轉入了戰略大反攻階段。而忽悠元首開戰的,正是日後被西方鼓吹為德國最優秀戰略大師的曼斯坦因,這老軍棍唯一能做到的事情就是不斷給元首拍電報:“再給我一個師”,元首手裡有預備隊還需要你幹嘛?真正留住德軍最後一絲尊嚴的是莫德爾,這人才是真正的帥才。像古德里安這樣的將才,更適合回學校教書育人,或者指揮一個軍團足矣,不具備指揮一場戰役級別的能力。


專打屁兒蟲


無論是讓古德里安將軍擔任第6集團軍司令還是斯大林格勒方向上的德軍B集團軍群司令都很難改變德軍在斯大林格勒的結局。怎麼說呢,正如一句老話“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任你軍事指揮再優秀,給你的兵力和你要擔負的任務嚴重不匹配,除非古德里安會“撒豆成兵”,否則毫無勝算。

其次古德里安是一名裝甲兵將軍,尤其擅長集中裝甲兵力進行突襲和側翼迂迴,而這需要一定的地域範圍給裝甲部隊以迂迴,而斯大林格勒的作戰越深入越無側翼包抄的機會,只能正面進攻,還是進行攻堅戰,加之第6集團軍只是步兵集團軍,並非行動迅速的裝甲集團軍,所以古德里安假使擔任第6集團軍司令的話也不會比保盧斯做的更好。



另一方面就是第6集團軍的上級B集團軍群司令部也並沒有太大的過錯,一般的集團軍群指揮3-5個集團軍,而B集團軍群指揮的集團軍數量達7個,而且包括4個聯軍集團軍,工作負荷遠遠超過了一個集團軍群司令部的最大限度。另一個事實是第6集團軍的指揮權實際並不在B集團軍群司令部手裡,而是由希特勒直接指揮,儘管B集團軍群司令部一再指出第6集團軍側翼的嚴重威脅,然而希特勒仍舊執意將部隊不斷調入斯大林格勒,而不是去掩護其側翼。所以即使古德里安擔任了B集團軍群的司令,也很難有效指揮第6集團軍的作戰。



所以說德軍在斯大林格勒的失敗,並不能歸咎於德軍前線指揮官指揮能力差。能挽救德軍斯大林格勒地區的失敗只能是調動高加索地區的A集團軍群主力,而這一重大決定只有希特勒能決定,即使是這兩個集團軍群司令部也沒有這個權力,所以說挽救德軍的失敗只能是換希特勒,否則換誰也不行!


小小狼王


先說明一點:斯大林格勒戰役,德國人的戰略是很清晰的。保盧斯直到11月初蘇軍反擊包圍前,他嚴格按大本營部署,並沒有嚴重失誤!換上誰都是這個打法,加之元首每時每刻盯著。他只是第六集團軍司令,只管打斯大林格勒,被包圍及後續應對決策完全由元首決定。現在議論換成別人可能不一樣,希特勒是誰,由你糊弄?退一萬步講,即使保盧斯的第六集團軍撤退,元首下一步並非退回,而是往東北,高加索方向,南方集團軍群。所以,第六集團軍滅亡只是時間問題。古德里安不是能力或不聽元首指示的問題,此人過去,元首沒有那麼多資源給他,明白了嗎?


完璧歸趙36


原因很多,總體的說就是天時、地利、人和均不在德國一邊,不管是換了誰指揮結局一樣!

二戰,斯大林格勒保衛戰德軍慘敗的主要原因是德國人在俄羅斯受不了冬季的寒冷,後勤補給不及時,導致不少人凍死餓死,戰鬥力下降所以慘敗收場。

1、蘇軍在城內的頑強抵抗,兩軍相遇勇者勝,城內蘇軍以無比頑強的意志,頂住了風頭正盛的德軍進攻,有時一座樓,一個廠房雙方會反覆爭奪幾十次,城內蘇軍拖住第六集團軍,為斯大林調兵反攻贏得時間,斯大林用將正確,朱可夫可以說是常勝將軍。2、從諾門坎戰役開始到列寧格勒保衛戰,莫斯科保衛戰,斯大林格勒戰役,直到柏林戰役,都有他的身影,他總是臨危受命,扭轉乾坤, 三德軍側翼薄弱,蘇嵌形反攻所突破的主要是羅馬尼亞,意大利,保加利亞等德僕從國軍的防線。3、蘇軍合圍鮑盧斯意圖已經十分明顯時,沒有果斷令其撤退,而是果斷令其就地堅守,使第六集團軍30萬人喪失最後突圍的希望。4、蘇聯1月份冰天雪地,飢寒交迫的德國兵如何忍受,僅有的一點食品還被軍官搶去,蘇軍發現好些德軍官被俘時脖上掛著香腸, 自然因素,蘇聯嚴寒的天氣就象1812年對待拿破崙,1941在莫斯科城下那樣對待德軍,伏爾加河曲成了蘇軍天然屏障,避免被德軍包圍。

還有一個原因是德國軍團內部分裂的問題!

德國石油等戰爭物資的缺乏及蘇聯嚴酷的天氣條件,當時德國各軍團的和諧機動能力已大不如以前,而且在挺進蘇聯時,互相保存實力,並不互相救援

所以導致後來的失敗!另外,不正義的戰爭會最終失敗的,因為人不會甘於被壓迫,

就如美國現在在中東一樣,失敗只是時間問題.因為人是嚮往自由的。


一起喝粥的日子


斯大林格勒戰役換誰上去都一樣,二戰德國唯一勝利的可能,就是採取隆美爾的建議,在奪得歐洲大片領土,優勢狀態下和盟國議和。隆美爾指出冬季來臨之際,在斯大林格勒是蘇軍重點防禦城市,不可能速戰速決的情況下,補給跟不上。

戈林大元帥在關鍵時刻跟希特勒打包票,空軍保證物資供應,結果讓人大跌眼鏡。

古德利安擅長閃擊戰,大規模機動摩托化部隊突進式攻擊,斯大林格勒地區的冬季非常寒冷,汽油都凍住,機械化兵團都只能轉化為普通陸軍使用,裝備優勢不能體現,後期蘇軍裝備大幅度提高,德軍裝備優勢不明顯。再加上城市道路破壞嚴重,主要還是巷戰為主。蘇軍明帥鐵木辛哥指揮,在能力和知名度上完全不亞於古德利安。

在天時地利人和都佔劣勢的情況下,換誰上去都一樣,希特勒已經被前期的勝利衝昏頭腦,再加上戈林好大喜功,不停地煽風點火,導致大批德軍陷入糟糕天氣的泥潭,無法自拔。

如果充分評估天氣帶來的影響,認清後勤補給的疲軟,這場戰役應該延遲到第二年春季,古德利安也許有用武之地,想包圍一個會動的摩托化兵團是很難,只有汽油被凍住的時候是最佳時機。朱可夫和鐵木辛哥的傳奇也將終止。


勇者奇緣


這不是由誰指揮所能改變的問題,德軍在斯大林格勒失敗的最根本原因在於整個“藍色方案”規模過於龐大了。整個南方集團軍群不但要奪取高加索地區,還要包圍並消滅頓河至伏爾加河地區的蘇軍,佔領斯大林格勒。還要擊退蘇軍對德軍北翼的任何反擊,這導致德軍被迫將整個南方集團軍群一分為二編組為兩個獨立的戰役集團從一開始德軍的兵力和裝備就處於嚴重不足中(保盧斯一直在向總參謀部抱怨力量不足)。如果不是蘇軍指揮不利戰鬥素質低下恐怕第六集團軍都未必能推進至伏爾加河。戰役中後期蘇軍調整指揮加強力量後戰況馬上陷入焦灼狀態。在蘇軍發起反攻和德軍企圖解圍的關鍵時刻,由於在列寧格勒地區和勒熱夫地區的戰鬥使得德國無法在斯大林格勒地區集結足夠的預備隊,最終導致第六集團軍被殲滅。德軍統帥部對自身力量的過度自信,所制定的戰略目標過大超出德軍力量極限,蘇聯紅軍英勇無畏的戰鬥才是德軍失敗的根本原因。


飛翔的豬220975499


不在於誰指揮 關鍵是最高統帥部在不斷的越級指揮干擾前線指揮官…歷史證明 凡是後方大本營胡亂改變前線的做戰計劃和架空前線指揮官 一般情況下 最後都是以慘敗而告終 就算贏 也贏分慘烈


yy153718520何曉寶


關鍵不在於斯大林格勒戰役勝敗的問題。而在於應不應該打的問題。當時德軍優勢在於閃電戰給德軍制造的短時間壓倒性優勢。德國得戰略要點在於逼迫蘇聯屈服,而不是佔地盤。可是現實是德國投入了幾百萬軍隊,需要地盤養活。烏克蘭,高加索地區的石油是希特勒迫切需要的。這時候德國犯錯了,於是三路合擊莫斯科變成各打各的。斯大林格勒戰役,基輔戰役,庫爾斯克會戰。德國和蘇聯進行了兵力交換。問題是蘇聯有用不完的兵力和工業潛力。加上外援。德國沒有。斯大林格勒戰役只是伏爾加河畔德國強弩之末的一次掙扎。代表著蘇德力量對比顛倒。


風車騎士45541173eg


蘇軍總結的二戰勝利因素是——朱可夫元帥、堅韌不拔的蘇聯紅軍和T-34坦克,沒有斯大林啥事,憑心而論希特勒的軍事天才遠遠的高於斯大林,美英蘇任何一家與納粹德國單挑都沒有勝算的機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