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美國制裁還沒生效,伊朗石油出口就慘遭嚴重下滑?

康答


美國的制裁儘管還沒生效,但對購買伊朗石油的進口國卻施壓頻頻,受到遊說和施壓的影響,日本、韓國、印度、歐盟等主要國家都紛紛減少了進口,即便強硬如土耳其、德國、法國,也開始考慮適當減少以規避美國製裁風險。


8月29日美國《華爾街日報》援引白宮消息人士的話稱,預計9月份伊朗石油出口量較6月份將下降30%以上。根據伊朗國家石油公司代表的初步估計,9月份伊原油出口量將從6月的230萬桶/日降至150萬桶/日。而在11月初的能源領域制裁時,將說服各國每天減少100萬桶伊朗石油進口。這意味著伊朗原油將會被美國壓縮至2017年出產量的50%,但遠達不到特朗普要求“降至零”的目標設想。



美國遏制伊朗原油出口的手段主要為遊說和施壓兩種。而遊說只是形式,施壓才是實質。目的就是製造市場恐慌情緒,打擊伊朗原油的支撐信心。


自特朗普宣佈退出《伊核協議》並重新恢復對伊追加制裁後,就已經開始遊說他國減少伊朗石油進口。但由於原油是大宗商品期貨具有長期性,通常為3-5年以上合同,所以在制裁前短短的6個月寬限期內找到代替的供貨下家並不簡單,往往面臨合同違約和無油可買的境地,所以對於各國來說都是一件嚴重影響生產生活秩序的行為,不符合自身的切身利益,所以各國在一開始對於美國製裁的單邊行動是抵制的。



但美國作為世界第一大綜合經濟體,相較於伊朗其市場地位不可估量,再加上西方意識形態相近,和伊朗石油進口量偏低,兩者相害取其輕,所以決定了各國對美國在該問題上的施壓具有妥協性。所以伊朗原油進口量佔整體比重不足10%的韓國和日本就被迫開始中止同伊朗的原油合同,韓國的進口量已經降至日均18萬桶以下,日本則在9月份逐漸中止合同。對於歐盟來說,雖然嘴上比較硬,但諸如法國道達爾這類歐洲私營資本早已及時止損開始撤離伊朗,而中歐、南歐國家正在悄然的買進伊拉克的石油。



對於印度、土耳其這種對伊朗原油依賴程度佔比較大的國家, 特朗普更是軟硬兼施,伊朗原油佔印度總需求量的50%左右,佔土耳其的30%以上,如果突然轉換石油供應商無異於傷筋動骨,所以美國採取“邊打邊談“的手段。“邊打”指的是借對布倫森案對土耳其進行制裁,和借制裁伊朗對印度企業施壓,前者造成土耳其貨幣嚴重貶值,而後者已經開始影響印度主要的外包產業。而“邊談”指的是同土、印兩國進行部長級別的商務會談,以增持沙特、美國原油彌補放棄購買伊朗原油的損失,但成本顯然要高出一大截。


正是特朗普軟硬兼施的政治經濟手段造成市場恐慌與信心不足,促使伊朗原油在還沒有被制裁前發生大幅下跌的根本原因。


馬克觀察


美國的第一輪制裁已經生效了,並且美國自從退出伊核協議之後,就開始施壓盟友等相關國家減少購買伊朗石油了。迫於美國壓力,歐洲的不少企業已經將手中的伊朗石油股份出售,並且開始減少伊朗石油進口。日本、印度等也開始相應的減少伊朗石油進口。當然除了這些大國之外,其他的一些小國,迫於美國壓力也是大幅度的減少石油進口了。

美國對伊朗的第一輪制裁開始後,大量外資撤離,這對伊朗的石油產量也造成了一定影響。根據報道,不少外資撤離之後,伊朗的油田生產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這個顯然對於出口也有較大影響。

實際上伊朗環境惡化之後,相關石油運輸也受到影響,畢竟霍爾木茲海峽的緊張局勢讓石油運輸公司有所擔心,這個必然也會對伊朗石油出口造成影響。根據預計伊朗的石油出口還會繼續減少,畢竟不少國家還是頂不住美國壓力的。


深度軍備


在一個叢林世界裡,美國無疑是那一隻獅王,那一隻虎霸,威風八面,難尋對手,令人聞風喪膽。為了達成改變伊朗政權的行為方式,或者說是通過制裁實現伊朗的政權更迭的目的,美國不僅對伊朗實施最高級別的制裁,還頻頻向跟伊朗有貿易、投資關係的外國政府、企業高烈度施壓,揚言不遵守美國的制裁禁令就對他們實施二級制裁,這個才是最厲害的殺手鐧!這樣做,將外國政府、企業跟伊朗隔絕開來,清空伊朗的朋友圈,使陷入空前的孤立絕境,即使有石油也沒多少人敢找他買,只能捧著金飯碗討飯。

在美國的施壓下,無論是日本、韓國、歐洲國家,還是印度,都在減少進口伊朗的石油,並積極尋找石油供應國。對於他們而言,得罪伊朗無所謂,但得罪美國吃不了兜著走,他們的細胳膊怎麼扭得過美國的大腿?還是識相一點,免得後果不堪設想。

美國宣佈將對伊朗實施最高級別的制裁後,很多分析師都預估伊朗的石油出口將會有較大幅度的下降,但實際上,這幾個月以來,伊朗石油出口的降幅遠遠地超出了分析師的預估與想象,近日,伊朗國營石油公司的官員表示,2018年9月,伊朗的原油出口預定降到每天1500萬桶,低於6月的每日2300萬桶,降幅接近三分之一。

自從美國宣佈將對不聽美國勸阻,在11月5日伊朗石油出口禁令生效後繼續進口伊朗的國家實施二級制裁後,歐盟、印度等立馬遵從美國的指令,最近幾個月,印度從伊朗進口的石油減少了一半;歐盟更狠,從伊朗進口的石油減少了三分之二,由7月的日均22.7萬桶銳減到8月的日均7萬桶。

沒想到伊朗寄予厚望的歐盟是這樣支持伊朗停留在伊核協議的。歐盟與印度大幅減少伊朗石油留下的空缺,伊拉克、俄羅斯迅速補倉,搶佔客源,意外地成了贏家。

美國對伊朗的石油出口禁令於11月5日起才生效,但沒想到伊朗的石油出口的降幅這麼大,說明伊朗之前交的大多數都是狐朋狗友,大難臨頭各自飛,伊朗面臨的形勢的嚴峻性將超出人們的想象。

只要霸權未倒,沒有幾個國家敢忤逆一面是世界警察一面是黑社會的美國,這是一個落後捱打強者通吃的叢林世界。想要生存,要麼自強不息,要麼抱對大腿。


飛狼


最新的普氏和路透航運跟蹤數據結果差不多,印度減少了50萬桶/日,中國減少了10萬桶/日,歐洲小幅,韓國已經連續第二個月沒有采購伊朗的石油。。。


美國宣佈對伊朗制裁的時候,就指出,如果制裁生效還跟伊朗做生意的國家和公司,都將受到美國的二次制裁。而且到現在為止,沒有任何國家受到美國的豁免。


所以,各國的煉油廠只能夠放棄購買伊朗的石油,因為石油貿易需要金融、航運、保險的支撐,更重要的是,如果被美國製裁,將不能跟美國人做生意。


道達爾這麼大的公司,退出了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氣田開發項目,就是這個原因。




嘉信盈泰


美國的制裁早已經開始了!他那個11月份的期限是最後通牒時間,並不是起始時間,現在就已經是制裁期了!大量的石油企業由於擔心制裁期到了以後措手不及便提前做好撤離準備,比如法國的石油公司就是因此在前幾天做出撤離伊朗的決定。

不過說伊朗石油出口會下降倒是為時尚早,這實際上只是市場經濟的陣痛期而已,這是因為一些歐美國家的訂單被取消了,而新的石油訂單還沒有其他國家接上!比如,伊朗已經與俄羅斯達成戰略合作協議,伊朗已經把自己國家的石油賣給俄羅斯,這筆金額大致在三千億左右,伊朗完全有時間慢慢消化這筆訂單。

而另外一個石油進口大國東亞某國也已經承諾不受美國威脅,要在保持現有對伊朗進口的份額上面再增加進口量。有該國的保證實際上比任何國家更加管用,因為一個該國就足以吃下整個伊朗的石油出口訂單。

有中俄力挺,伊朗還照樣是硬骨頭!這個國家反美抗美已經四十年了,依然能夠立足於世界,足以證明美國霸權終是紙老虎。


優己


這就是結盟的成果。一個好漢三個幫,多個朋友就多分力量。盟友之間也有分歧,但是是盟友,就會好商量。雙方都很坦誠,矛盾,分歧,解決的就快。危難時期盟友之間就必須行動,救急。沒有條約約束,不是盟友,就是牆頭草,沒有利益可幫可不幫。結盟很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