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死前,在诸葛亮身边安插了一个副将,刘备死后立马被贬为平民

众所周知蜀国在刘备白帝城托孤之时,嘱托诸葛亮照顾幼主刘禅,甚至还说了一席如果刘禅实在扶不起来,就自立为主这样的话,看上去主仆关系甚是和谐,也因为这样他们的主仆关系,甚至被后人赞为千古来最和谐的君臣关系,但是事实上呢?

刘备死前,在诸葛亮身边安插了一个副将,刘备死后立马被贬为平民

刘备真的有这么信任诸葛亮吗?如果是,那为什么又在同时将刘禅托付给两个人,难道是不相信诸葛亮的能力?还是想要制衡一下诸葛亮的权利呢?而且刘备在死前,不光托付诸葛亮,还在他身边安插了一个副将,这个副将叫做李严,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刘备死前,在诸葛亮身边安插了一个副将,刘备死后立马被贬为平民

我们不得不说的就是这个李严最后还被诸葛亮废为平民,在三国里面,说他被废的理由是因为谎报军情、延误战机,当时诸葛亮在前线出征打仗,自然需要一个管后勤保障的,而李严在地位上跟诸葛亮差不多是平级,所以就顺理成章就成了诸葛亮在后方的战事补给总司令,这样一个主内一个主外,粮草在打仗的时候尤为重要,要是行军打仗粮草被劫,那必然军心打乱,而这种事情相信也是每一个三国将领必备的常识。

刘备死前,在诸葛亮身边安插了一个副将,刘备死后立马被贬为平民

大家也知道诸葛亮多次北伐,其中有几次就是因为粮草的问题,最终导致了北伐的失败,所以这次重新启用这李严负责筹备运输粮草,本来责任就很重。话说这李严运粮之际正好赶上夏秋交际,雨水充足,而蜀国地理位置大家都知道,就是天气晴朗的时候都异常难行,更不用说这连日降雨,道理自然泥泞不堪,也因为如此延误了给前线交粮的日期,其实出现这种情况谁也不想,毕竟这种问题属于天灾,责任并不在李严,而且蜀国当时的实际情况有目共睹,只要跟诸葛亮如实说明情况就好了。

可是这李严是怎么做的呢?先是派人去跟诸葛亮说让诸葛亮撤兵,诸葛亮以为粮草不够所以就答应了撤兵,这种事情,就是不问原因诸葛亮都知道是什么原因没法按时交粮,本来撤兵也就算了,可是等诸葛亮撤回之后,这个李严找到诸葛亮又说:“军粮饶足,何以便归”

刘备死前,在诸葛亮身边安插了一个副将,刘备死后立马被贬为平民

说这种话显然一方面是推卸责任,毕竟当时厌恶时间交粮是重罪,另一方面就是把这个责任全部推给诸葛亮,所以等诸葛亮大军回来之后,一调查发现这李严当时确实没有能力运粮,再加上他推卸责任的言辞,顿时怒不可遏,本来不需要重罚李严的,可是现在李严因为有了那一句“军粮饶足,何以便归”这句话,那么性质就变了,变成了谎报军情。

本来这件事责任就在李严,虽然因为天灾不需要李严承担太大的责任,但是李严又谎报军情,导致了大军无功而返,让诸葛亮无功而返,诸葛亮也因为如此再一次北伐失败,错过了最好的打击敌人的战机,这种事情不管在什么朝代,都是要被处斩的大罪。

刘备死前,在诸葛亮身边安插了一个副将,刘备死后立马被贬为平民

不仅如此,这李严的言论不仅仅欺骗了诸葛亮一个人,还欺骗了后主,这在古代叫什么?没错,就是欺君罔上,也是重罪,当时明知道诸葛亮退军之后,这李严跟后主禀报说:“军伪退,欲以诱贼与战”这不是睁着眼说瞎话吗?

刘备死前,在诸葛亮身边安插了一个副将,刘备死后立马被贬为平民

诸葛亮回来之后肯定要跟李严对峙,结果发现确实是李严在说谎,这可是坐实了的掉脑袋的重罪。当时是诸葛亮主管朝政,而诸葛亮念在他是刘备钦点的托孤忠臣,而且对蜀国也算有功劳,因此就把他贬谪为庶人,也就是废了他的官,让他当一个平民,这样诸葛亮觉得不仁义,又启用了他的儿子,让他顶替他父亲的职务,可以说在这件事情上,诸葛亮做的真的是仁至义尽了。

刘备死前,在诸葛亮身边安插了一个副将,刘备死后立马被贬为平民

当然,这是原著中给我们描述的,而很多人也因此提出质疑,说诸葛亮其实就是为了打击异己巩固自己的地位,当时在蜀国能够跟诸葛亮相互有制衡作用的也就李严,现在随便找了个理由就把李严给废了。

显然就是为了巩固自己在蜀国的地位,虽然启用了他的儿子,但是在声势上已经先声夺人,让他的儿子即使在其位也不敢乱说话,但是这种说法其实经不起推敲,因为诸葛亮当时在蜀国的地位李严是完全撼动不了的,可以说诸葛亮肯定是没有这个心思的,至于刘备跟李严有没有要制约诸葛亮的心思那就不得而知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