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礦」簡史:從CPU到「行爲即挖礦」

共識財經(公眾號gscaijingcom)

我們常說:“比特幣是由挖礦產生的”。這其實是個形象的比喻。 “挖礦”實質上是用計算機解決一系列複雜的數學問題,參與比特幣區塊的維護,從而得到比特幣獎勵。挖礦的過程其實就是計算機進行運算的過程,計算機的配置越高,計算的速度越快,所得到的加密貨幣也就越多,獲得的利潤也就越多。這與石油、金銀等資源的開採有些相似,只不過,加密貨幣挖礦消耗的更多是電力。

起初,中本聰一個人在電腦前默默地“挖礦”,得到了一些比特幣的獎勵;之後,“挖礦”的隊伍越來越大,挖掘出的比特幣漸漸具備了價值,成為“數字黃金”,價格飆升。 隨著越來越多的“礦工”湧入,普通電腦的計算能力和速度已經無法滿足挖礦需求了,於是就產生了專業礦機。 一、從CPU到專業礦機 從比特幣到多幣種

從2009年到現在,挖礦主要經歷了以下四個階段:CPU挖礦→GPU挖礦→專業礦機挖礦→礦池挖礦 (一)CPU挖礦:

2009年1月3日,比特幣創始人中本聰正是用自己的電腦CPU,建立了“創始區塊”,挖出第一批比特幣。

(二)GPU挖礦:

2010年,CPU挖礦已收益寥寥,GPU挖礦正式登場。一個GPU相當於幾十個CPU,挖礦能力得到明顯提升。 現在,很多礦工依舊採用GPU挖礦來挖掘以太坊。

(三)專業礦機挖礦:

2011年,隨著挖礦算力和難度的提升,專業礦機進入大眾視野。隨著更多礦機加入挖礦,單獨的礦機也很難挖到比特幣了。於是,礦工將自己的礦機集中起來,形成了礦場和礦池。 我們整理了目前市面上常見的幾種挖礦方式:

“挖礦”簡史:從CPU到“行為即挖礦”

目前,主流礦工都是用ASIC礦機來挖礦的: 全球市佔率排名第一的螞蟻礦機S9便屬於ASIC礦機,它是由礦機制造商比特大陸研發的,使用 了16nm 製程芯片,算力可達到13.5TH/s,功耗為1350W。近日,另一家礦機及礦機芯片廠商——嘉楠耘智發佈的阿瓦隆A9系列,同樣屬於專為“挖礦”定製的ASIC芯片。根據官方公佈的數據,阿瓦隆A9系列採用7nm製程芯片,算力最高可達 30TH/s ,能耗為1720W。

“挖礦”簡史:從CPU到“行為即挖礦”

所謂“時勢造英雄”,礦機生產廠商的確也在加密貨幣市場中分到了一杯羹。根據2018 年第二季度胡潤大中華區獨角獸榜單,如今礦機制造商比特大陸已估值700億元人民幣,嘉楠耘智估值也達到200億元人民幣,我國礦機研發生產已位於世界前列。 二、值得嗎?爭議不斷的“挖礦”成本

通常來講,任何一臺計算機都能成為礦機。只不過,相對於專業礦機,普通電腦的收益很低,甚至根本挖不到加密貨幣。而專業礦機,因搭載特製挖礦晶元,處理速度比普通電腦高几十倍或者幾百倍。當然,專業礦機的能耗也是巨大的,比特幣耗電量甚至可以匹敵一個小型國家。普華永道專家Alexde Vries通過計算斷言:加密貨幣挖礦的電力能耗比肩冰島、直追奧地利全國耗電量,甚至間接加劇全球變暖。此言一出,眾人譁然。很多人就此提出了質疑,認為Vries的計算並不準確,計算機耗電量一直是被高估的。比特幣礦池Slush Pool的聯合創始人Jan Čapek就曾公開表示,他的公司消耗的能源遠比批評者所暗示的要少得多,而且過程中還會產生一大筆收益。

那麼,挖礦成本到底是怎樣的呢?

“挖礦成本”,也可稱作“挖坑能耗”,主要包含:耗能成本和設備成本。世界上不同地區的挖礦成本也是不同的,大部分挖礦依靠的是煤電。根據鏈塔智庫的統計數據:世界範圍內,韓國比特幣的挖礦電力成本最高,挖出一個比特幣電力成本為26,170美元;委內瑞拉成本最低,挖出1個比特幣電力成本只需要531美元。

因此,挖礦中心多聚集在中國、俄羅斯、委內瑞拉、冰島、烏克蘭、烏茲別克斯坦等土地、電力較廉價的地區。目前,全球範圍內的70%算力位於中國:四川省已成為全球比特幣挖礦資本最聚集的地方;內蒙古鄂爾多斯某比特幣礦場是全地球最大的比特幣礦場之一,年繳電費達1億人民幣。

我們以當下比特幣市值情況計算:在https://btc.com/上查詢比特幣挖礦成本,每日利潤大概是12元人民幣,其餘詳細數據如下圖:

“挖礦”簡史:從CPU到“行為即挖礦”

除了購買礦機挖礦,我們還可以通過租賃礦機、購買雲算力來進行挖礦。這種情況下,礦機將由礦場統一管理的,我們會定期獲取包含利潤在內的各種挖礦數據,不用再為電費、維護等事情而操心;當然,這需要我們支付一些託管費用,挖礦成本又增加了。按照中本聰的設定,比特幣發行總量恆定為2100萬,每四年減半,挖礦的難度會越來越大,單從這一點來看,穩定的收益並不一定能夠保證。此外,幣價還受市場、政策、新聞等多方面影響,波動幅度較大,暴漲和歸零都有可能。 如今,熊市漫漫,根據Coinmarketcap最新行情顯示,主流幣種一片“標紅”,跌幅慘重:

“挖礦”簡史:從CPU到“行為即挖礦”

大量非主流小幣種更已“油盡燈枯”。

為了保證主流幣種的交易深度,近日OKEx發佈公告,將於8月17日12點對近一百種山寨幣和空氣幣進行隱藏交易或者直接下線。 已知被隱藏掉的幣種有UBTC、EVX、WFEE、RCT、MDA、CTR、CAG、BT2、BRD、UKG、LA、QVT、WBTC、ATL、AVT等,這些幣種近日交易量非常小,隱匿和下線可以讓後面進場的韭菜遠離空氣幣,擁抱價值幣。 熊市裡,我們還要不要挖礦?

有人說:“熊市炒幣,牛市挖礦”,小安覺得這一論斷有一定的道理。熊市炒幣,短期獲取的回報的確會大於挖礦的收益;而在牛市,挖礦的風險要小於炒幣。此外,礦機,作為加密貨幣市場繁榮下的衍生產業,它的價格和加密貨幣市場行情是息息相關的。在牛市,礦機常常供不應求,礦工們花數倍高價從“黃牛”手中購買礦機屢見不鮮;況且,牛市的“挖礦熱潮”帶動了全網算力的暴增,挖礦難度加大,高性能礦機不斷更新迭代,礦工付出的成本費用將非常高昂。 而在熊市,挖礦熱情減退,一些廠商不得不降低礦機價格來收回成本。譬如,在今年三月比特幣暴跌時,華強北售賣的某型號礦機降價5000元甩賣,價格由每臺19000元左右降至14000元。理論雖如此,小安認為,在如今的熊市裡,做出的每一個投資決策都應該慎重!畢竟,熊市的共識在於:活下去。

三、挖礦眾生相:千奇百怪的“行為挖礦”

提到挖礦,我們不得不提提“看起來眩暈、聽起來拗口”的POW、POS、DPOS。也就是傳統挖礦模式的三種共識機制:

“挖礦”簡史:從CPU到“行為即挖礦”

目前,比起上述三種挖礦模式,“交易挖礦”更加流行,同時它也是幣圈比較看好的一種挖礦模式。“交易挖礦”是加密貨幣交易所FCoin“發揚光大”的。通俗來講,在“交易挖礦”模式下,只要交易產生了手續費就可以挖礦得到相應數量的平臺幣。這種方式的弊端在於礦工沒有鎖倉意願,挖出的平臺幣會直接拿到二級市場上出手,對幣價形成打壓。 本月初,OKEx孵化的首家開放交易所Coinall幣全的平臺幣CAC正式上市交易,CAC在採用“交易挖礦”模式的同時,引入“鎖倉挖礦”概念,來降低礦工挖出CAC後的拋盤力度。 此外,小安還整理了幾種“非主流”挖礦模式:

騎車挖礦:今年四月,ofo單車新加坡版app界面上出現了“立即騎行,獲取GSE代幣!”的活動廣告,騎行里程和時間越長,用戶在系統中“挖出”的代幣數目也就越多。

分享挖礦:主要是內容平臺所採用的方式,通過分享資訊獲得獎勵,幣快報採用的便是這種方式。

任務挖礦:完成平臺給出的任務獲得獎勵,例如在網易的“網易星球”中通過做任務獲得“黑鑽”獎勵。

運動挖礦:一些智能穿戴產品通過運動量、運動頻率來發布獎勵。

拉屎挖礦:在指定馬桶上拉屎將獲得屎幣獎勵,由區塊鏈馬桶謝特Plus推出,同類型的還有刷牙挖礦,冰箱挖礦等。 看起來好像有點眼花繚亂.....

不過,當下的現實的確是有許多智能硬件貼上“區塊鏈、挖礦”標籤藉機炒作、蹭一波熱點,其中的許多細節是值得商榷的。 或許,下一個牛市我們會找到更多的答案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