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不姓屈,他也过端午节

屈原不姓屈,他也过端午节

屈原

“端”就是“初”的意思,“午”就是“五”,“初五”即“端午”。始于春秋战国时期,距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

说到端午的故事就要提到屈原。能够参考的有说服力的是司马迁《史记》。有的近代学者甚至认为屈原在历史上是不存在的。

屈原并不姓屈,而是姓芈。受到楚怀王器重,任职三闾大夫,却被小人不断打报告,严重影响在楚怀王心中地位。为了揭穿秦国阴谋,进宫劝说楚怀王,楚怀王不听,并将其流放。文艺青年心中悲愤,写下流传千古的名句:“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离骚》、《九章》、《天问》、《九歌》等不朽杰作就在那个时期创作的。因为屈原,端午也是“诗人节”

楚国郢都被秦攻占。屈原悲痛欲绝。写下《怀沙》,抱着一块大石头,就走向了滚滚激流的汨罗江。

宋代,朝廷追封屈原为忠烈公,并下诏将五月初五日定为“端午节”,谕令各地官府组织纪念诸如赛龙舟之类的活动,以纪念屈原。

屈原不姓屈,他也过端午节

屈原

千百年来,他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词赋,深入人心,故而世人“惜而哀之,世论其辞,以相传焉”。而那些统治者们也更愿意利用屈原这个故事来宣扬爱国精神,让老百姓好好学习贯彻忠君爱国。于是端午节为了纪念屈原也就顺理成章了。屈原就这样被包装了,其实屈原也过端午节

端午节由来还有另外几种比较主流的说法。

屈原不姓屈,他也过端午节

伍子胥

纪念伍子胥:江浙一带流传居多。伍子胥,春秋时代楚国人,可是父兄却被楚王处死,干脆投奔吴国,伍子胥率吴伐楚,攻破楚国郢都。伍子胥倔楚王墓并鞭尸三百,报了杀父兄之仇。后遭受谗言诽谤,于公元前454年自杀而亡,尸体被装入皮革做的袋投入钱塘江中,传说从此钱塘江常起波涛。因此伍子胥人送外号“涛神”,吴国百姓在每年的五月初五要举行“迎涛神”仪式来纪念伍子胥。

屈原不姓屈,他也过端午节

曹娥碑

曹娥救父:曹娥父亲去江中打鱼,却未能及时归来,曹娥便去寻找,突然发现水中有一身影很像自己的父亲,于是毫不犹豫跳了下去,结果一去不复返。过了几日,村民们在水面上发现了曹娥抱着他的父亲,他们都已没了生命。村民们很是感动,将他们父女二人好生安葬,并修建了曹娥庙,不管江水多么凶猛,到了庙前一定很是平静。称曹娥为“孝女娘娘”,那条江就是曹娥江,小村庄就是曹娥村,因为曹娥投江那年天是五月初五,所以就有了端午是为了纪念曹娥的说法。

恶日说:在先秦时代,普遍认为五月是毒月,五日是恶日,是不祥之日。《吕氏春秋》中《仲夏记》一章规定人们在五月要禁欲、斋戒,艾叶驱鬼沐浴驱邪等习俗。

姑且不论说法由来,端午节假日,好好放松身心,吃好睡好

提前祝观众老爷们姐姐妹妹们大妈大婶们端午节安康快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