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做家務賺錢「變味」?原因不在方法,而是2個關鍵問題沒解決

讓孩子通過做家務賺零花錢,合適嗎?

關於這個問題,我的朋友琳最近遇到了頭疼事。

兒子小學一年級,向來由爺爺奶奶寵愛著,基本過著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日子。自從接回家生活之後,為了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琳就想到了讓兒子做家務賺零花錢的好辦法。她覺得一舉兩得,既鍛鍊孩子的動手能力,也開始對孩子進行理財能力培養,讓孩子體會到勞動賺錢的不容易。

方案一公佈,兒子表現得很積極:掃地賺一塊,扔垃圾賺一塊,洗碗賺兩塊,洗襪子賺兩塊……短短几天,兒子的儲蓄罐進賬不少,孩子數著錢,盤算著怎麼花,做媽的看著也挺高興。

但是很快,琳就高興不起來了。那天,吃好晚飯,兒子一如既往坐在了電視機前看動畫片。琳把垃圾一收拾,打算讓兒子下樓扔,兒子眼睛也不抬回答:“媽媽,我在看動畫片呢,我今天不想去扔垃圾了!”

“扔垃圾一塊錢哦,你不想賺了?”琳提醒兒子。

“給你賺吧,我買那個XX的玩具錢攢夠啦!”兒子回答過程中,視線始終沒有離開電視機。

琳愣住了,她也被嗆住了,一時間不知道該如何是好。琳萬萬想不到的是,這個“好辦法”的有效期實在太短了,並且她看到了背後的問題,但卻不知如何去解決。

孩子做家務賺錢“變味”?原因不在方法,而是2個關鍵問題沒解決

讓孩子通過做家務賺零花錢,這是國外普遍流行的做法,為什麼在中國水土不服,究竟怎麼了?

估計很多父母都嘗試過這個方法,也嚐到過這個方法的甜頭,但最後大多以失敗告終,跟琳的遭遇如出一轍。

其實,在這個問題裡面,涉及到了賺錢動機問題,再往深去追溯,則是中外兩國不同的文化教育觀。

從琳的例子來看,她之所以想讓兒子做家務賺錢,主要是為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順帶讓孩子有金錢觀。琳的初衷,孩子理解嗎?不然。

在孩子的心理意識中,他接受到的是誘惑信息:做一做家務,就有錢拿,有了錢,就可以買自己想買的東西。

像琳這樣的誘惑方式,生活中還不少,比如“你考第一名,我給你多少錢!”“你考100分,我給你買XX玩具!”等等。沒有誰抵擋得了誘惑,對孩子而言,特別是父母的誘惑在,自帶信任感。孩子在誘惑的促使下,變得急功近利,反而增長了金錢或物質慾望。與此同時,當他們達到了既定目標,則會毫不留情地放棄,又或者加碼提要求。

好比琳的兒子,當他覺得自己儲蓄罐裡的錢足夠買他想要的玩具後,對於做家務這件事,就成為了完成式。他很理所當然地提出了拒絕的要求,並不覺得哪裡有問題。

孩子做家務賺錢“變味”?原因不在方法,而是2個關鍵問題沒解決

那麼我們說回這個方法為什麼適用外國孩子身上呢!其差異還在文化根源上。

比如美國,孩子成長到18歲後,父母基本上撒手不管,包括經濟方面,並且說到做到。因此孩子從小就有獨立的緊迫感,從小就有賺錢的意識,幫父母或者鄰居修草坪、送報紙、拿牛奶……成為根深蒂固的生存需求。在他們的意識裡面,他要賺的不僅僅是零花錢,而是謀生的能力。

在中國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做家務賺錢是一個短暫目標,並不涉及到生存問題,所以也不至於被太重視。所以同樣是做家務賺錢,由於孩子在思想根源的認識上不一樣,對待事情的心態自然也不同,結果可想而知。

孩子做家務賺錢“變味”?原因不在方法,而是2個關鍵問題沒解決

難道就不能通過做家務讓孩子賺零花錢嗎?不是方案不可行,而是家長在實施之前,要先考慮清楚兩個問題:零花錢怎麼給?孩子怎麼花?

▲關於賺錢:目標長遠、責任到戶

從夭折的案例中去分析,很多都是以“次”為單位:孩子今天掃地了,那就給掃地的錢;孩子明天洗碗了,再給洗碗的錢。

孩子因為沒有長遠的目標設定,因此也沒有持久的投入熱情,隨性而為居多,更會因為各種突發事件暫停,最後或主動或被動放棄。並且,在家務的分工上,也沒有明確的“責任到戶”,比如“扔垃圾”這個事兒,孩子可以做,媽媽可以做,爸爸也可以做。人人都能做的事兒,最後也就演變為人人都能推的事兒。

我的兒子在一開始扔垃圾的過程中,也會因為有時碰上下雨天,有時因為正在玩,他就會想到推脫:“媽媽,我今天能不能不扔垃圾?”“媽媽,為什麼一定是我去扔垃圾?”

當孩子思想有波動的時候,我們一般會重新強調分工安排:媽媽洗碗,爸爸拖地,孩子扔垃圾。每個人都是家庭一分子,每個人都要為家做貢獻,每個人都得做家務。幾次申明之後,在兒子的意識裡面漸漸就固定了一個思想:他的任務是扔垃圾,並且是長期的!

當一件事情,在孩子的意識裡形成長期目標,並且是責任目標之後,孩子也便養成了長期習慣,這其實也是培養孩子責任感的過程。現在每次出門,只要門口有垃圾,即便我是兩手空空,兒子的第一反應也是彎腰撿起,帶下樓扔垃圾桶。

這個時候,當孩子對自己要做的家務事有了明確的責任意識之後,能夠長期堅持下去了,那麼作為父母我們適當給予孩子一些物質獎勵,作為他的勞動收入,讓孩子體會到獲得報酬的滿足感,不就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兒了嗎?

孩子做家務賺錢“變味”?原因不在方法,而是2個關鍵問題沒解決

▲關於花錢:統籌規劃,學會理財

孩子有了自己的小金庫,會不會亂花錢?這又是一個讓父母們擔心的問題。這其中就涉及到了孩子對金錢的運用能力:會不會統籌規劃?能不能處理好物質慾望?

在一群春遊的學生中,同樣都帶了十塊錢,有些孩子一到目的地就把錢花得精光,最後口渴還得找老師借錢買礦泉水喝。而有些孩子呢?該花的地方也沒省著,最後回家途中,兜裡還有餘錢。

因此,指導孩子如何花錢,也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兒。

孩子的自制能力本就比大人差,如果孩子隨著性子花,最後到底錢花在哪裡根本就不知道。這一點,和我們大人一樣。所以,不妨也給孩子準備一個小賬本,花了什麼錢都給記一筆,家長並定期給孩子分析一下收支情況,一起討論下什麼錢花得值得了,什麼錢花得浪費了,讓孩子心裡有一個數。這麼引導,有助於培養孩子合理的消費觀,讓孩子懂得用錢規劃,這對他成年以後在生活和經濟上的規劃,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孩子做家務賺錢“變味”?原因不在方法,而是2個關鍵問題沒解決

說回讓孩子做家務賺零花錢這件事,如果解決好了“怎麼給錢”,以及“引導孩子合理花錢”這2個問題,那麼也就不存在“變味”的問題了。而一個從小懂得錢財規劃的孩子,未來也一定是一個會管理自己生活的人。


(家有男寶,致力於男孩研究,為父母們提供有價值的男孩養成法則!歡迎訂閱“諾媽家有男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