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魚養水」的千島湖

放魚養水”的千島湖

浙江千島湖,以水聞名天下,以魚為世人所想念,浙江西部的“生態文化名縣”淳安也因它而聞名遐邇。

普通的淳安縣,特殊的千島湖。1959年,淳安縣為打造我國第一座自行設計與建設的新安江水庫,30萬人背井離鄉,此後,30萬畝良田化為了一湖秀水,形成了浩渺的千島湖,面積573平方公里,湖上有1078個大小島嶼,形態各異、氣象萬千。千島湖總蓄水量在178億立方米,相當於3000個西湖大小。

“放魚養水”的千島湖

千島湖自蓄水以來,一直以青山綠水聞名於世。然而在1998年和1999年連續兩年中心湖區出現大面積的藍藻水華,併發出怪味。經研究發現,由於多種因素造成庫內漁業資源的嚴重衰竭是導致水華爆發的一個重要原因,1999年庫內鰱鱅魚產量不足25萬公斤,是歷史上最低產量。

究竟該怎麼治理?參照西湖、東湖的治理經驗,若在千島湖放養足夠數量的鰱鱅魚,消耗藍綠藻以淨化水質是有可能的。從2000年起,淳安縣在多家科研院校的幫助下,結合千島湖實際情況,在全省乃至全國率先提出“保水漁業”的概念。

傳統的湖泊漁業,無論是對魚類資源的捕撈、還是開展魚類的增養殖,通常都以追求漁業自身的經濟效益為主要目標。因此傳統湖泊漁業的這種由漁業自身利益驅動的發展模式由於缺少對生態系統影響的足夠和及時考量,往往會造成對水環境或湖泊生態系統的不利影響,從而也常常造成湖泊漁業發展與湖泊水環境保護之間的矛盾對立。然而這並非是說湖泊漁業發展與水環境保護的矛盾就不可調和,相反,魚類在湖泊生態系統中的作用正日益受到重視。藉助於漁業對湖泊魚類群落結構的調整,使其更好地發揮在營養物循環中的作用和食物網營養級聯效應(下行效應),從而使湖泊水質得到一定的淨化,即將湖泊漁業發展與水環境保護作為一個整體去考慮完全是可能的,也是必要的。保水漁業正是基於這樣的考慮而提出的,以水環境保護或水生態修復為漁業發展主要導向,以非經典生物操縱和生態化學計量學中的消費者驅動營養物再循環理論為主要依據而設計的,以鰱、鱅放養和兇猛魚類控制為主要技術手段的一種湖泊大水面)生態漁業模式。具體地說,就是針對目國湖泊普遍面臨營養鹽過量輸入,使湖泊上行增強,原有生物群落特別是魚類的下行控制力不足,不能有效遏制藻類異常增殖,而導致湖泊功能退化和呈現富營養化症狀時,通過人為調體的魚類群落結構,特別是通過人工大量放養性魚類(鰱、鱅)、同時適當控制兇猛魚類以利於人工放養魚類的成活率和使食有機碎屑的底層類得到增殖,加速或改變湖泊內不同營養物再格局或速率最終使湖泊水環境得到淨化、湖泊系統穩定,以及使湖泊魚產力得到充分利用的兼顧湖泊漁業與水環境保護的漁業生產方式。

“放魚養水”的千島湖

何為“保水漁業”?簡單來說,就是根據水體特定的環境條件,通過人工放養適當的魚類,來改善水域內魚類群落組成,保障生態平衡,從而達到既保護水環境,又能充分利用水體的漁產力為目的的一種漁業生產方式。10餘年的實踐證明,推行“保水漁業”,可有效避免藍藻暴發,保護千島湖水域生態環境。

該如何推動“大魚保水”,淳安有具體規劃:每年向千島湖投放規格為12尾/公斤以內的鰱鱅魚種60萬公斤以上;實行捕撈配額制度,年捕撈量以前3年魚種平均投放量來核定。同時,千島湖實行網箱上岸,以杜絕網箱養殖帶來的各種汙染;2007年,縣裡還專門成立漁政局,全面承擔漁政管理、漁技推廣等職能,並打造了20分鐘水面快速反應圈,重點打擊禁漁區(期)違法捕撈、使用禁用工具和方法捕撈、無證捕撈、偷捕鰱鱅魚等違法行為。

  2014年以來,淳安縣創新保水漁業發展,適時提出“小魚治水”理念。經過10多年增殖放流,千島湖鰱鱅魚的蘊藏量已有了大幅提高,但對於可攝食水體底部有機碎屑的黃尾密鯝、細鱗斜頜鯝等魚類的保護情況卻不容樂觀。要知道,這些小型潔水魚,能有效降低水體富營養化汙染。為改變這一局面,淳安縣建立了國家級種質資源保護區保種育種科研基地,推進全溪流禁漁、保護土著魚類產卵場、加大土著魚類增殖放流力度等措施。

“放魚養水”的千島湖

據介紹,一直以來,淳安縣持續開展並不斷提升千島湖增殖放流規模,科學確定增殖放流合理的品種、數量、規格及放流時間。據統計,2014年以前,年增殖放流苗種數量在1000萬尾左右。2014年後,每年增殖放流苗種數量在5000萬尾以上,形成了“大頭魚保水、小頭魚治水”的放流模式。千島湖天然魚類得到大幅增長,捕撈量從2008年的2500噸增加到2016年的3000噸,捕撈產值從2008年的3000萬元增長到4500萬元,漁民增產增收效果明顯。根據調查,在千島湖內,現存有114種魚類,水質水體監測全部達到Ⅰ類標準,是華東乃至全國少有的未受汙染的大面積水體。

“放魚養水”的千島湖

“放魚養水”的千島湖

保水漁業”的實踐,2000年以來千島湖未發生因藻類過多影響水質的情況,水生生物蘊藏量日趨合理,湖水透明度提高,水質越來越好。2004年在城中湖實施“保水漁業”生態工程,取得了顯著的成效,不但提高了水體的透明度,解決了水體汙染的問題,而且增加了魚種生產量。通過“保水漁業”的實施,實現了保護千島湖環境、保障旅遊、發展漁業和保證水產食品安全的多贏目標,開創了千島湖漁業健康發展的新路子,“保水漁業”得到了學術界的認可。目前千島湖漁業資源已得到有效保護,並形成“科研、養殖、管理、捕撈、加工、銷售、烹飪、旅遊”一條完整的漁業產業鏈,創建了獨具特色的千島湖漁業經營模式。千島湖有機漁業已成為我國水庫生態漁業的管理典範,引領著全國有機水產品發展的潮流,吸引了大量的國內外漁業專家和漁業經營單位前來考察、學習,有力地推動了我國水庫漁業的發展。五十年實踐,青山碧水的啟示山花喜爭春,碧水映秀姿。在公司的精心呵護下,生態樂園———千島湖,以迷人的身姿,展現在世人面前,有力地推進了當地社會經濟健康快速發展。

參考文獻 千島湖:從“放水養魚”到“放魚養水”

http://www.xzbu.com/8/view-8517679.htm

保水漁業對千島湖生態系統特徵影響的分析 劉其根 王鈺博 陳立僑 劉國棟 中國知網

千島湖山水資源保護實踐與啟示 徐高福 邵建強 彭方有 潘蘭貴

1631228 食品科學與工程 何揚浪


分享到:


相關文章: